1、1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逆向教学设计的初步研究东莞市竹溪中学 沙文雅摘要:本文立足于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从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角度出 发, 寻求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在对逆向教学 设计的内涵作了深入的了解后,并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逆向教学设计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及学业成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逆向教学设计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感;2.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逆向教学设计能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业成绩。关键词:逆向教学设计 生物教学 理解力1 问题的提出许多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会发现:“这些题目(内容)都不知道讲了多少遍,但学生还不会做” ;“这些题目
2、(问题)只是稍微转换了问法,学生就不知道回答了”等,出现这样现象的根源到底是什么?是否我们教师的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还是学生的学习方面出现了问题?许多时候,教学工作会在赶进度,在时间不足的情况下,教师将面临着完整讲授教材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教学设计中最常见的会是划定学习内容的范围,然后根据学期时间的安排照本宣科地讲授。在这过程中教师可能会不考虑学习目标、学生的及其兴趣,也不考虑相应的评价措施,整个教学目标几乎在“教”教材。这种传统的教学设计的结果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了记忆教材内容的过程,而达不到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由于缺乏对学习内容的真正理解,只有对教材死记硬背的记忆,或许是上述问题的
3、根源所在。早年曾学习过美国威金斯 GrantWiggins&麦克泰 JayMcTighe 合著的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一种教学和评价的新实践一书,很有感想。本书提出了一种“逆向设计”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曾思考过怎样运用于初中的生物教学实践中,经过一番深入的学习,且在初中生物学教育中,目前国内尚未发现有此方面的研究和实验报道,于是就此方面做了一些相关的实践与研究。2 逆向教学设计相关概念的界定逆向设计可被看作有目的的任务分析,即假定有一个任务要完成,怎样做?也可称做有计划的指导,即为达到某种预期的学习目标,需要如何设计与组织练习?其在逻辑上是顺向东莞市 2009 年中学生物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编号
4、:2的、合理的,但与常规的教学设计相比较,它却是逆向的,常规的教学设计遵循的是具体设计先于明确目标的设计路向。逆向教学设计程序的步骤是:一、确定预期的学习目标;二、确定如何证明学生实现了理解的标准与措施;三、安排各种教学活动,指导学习活动。逆向教学设计分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要求与措施,具体如表 2.1 所示:表 1 逆向教学设计总体框架示意图设计中的关键性问题 设计中需要考虑的 要素 设计标准 最终完成的设计第一阶段:哪些内容最值得也最需要理解?课标的要求层次;地区层次;教师的专长与兴趣认识的持久性;利于发现以学科为基础的学习机遇;具有吸引力围绕持久性理解和基本问题设计整个教学内容
5、第二阶段:如何证明学生实现了理解?有关理解的各个维度及相应的系列评价方式正当、权威、可靠;有效、可行;学生乐于接受以预期的理解目标为出发点,以一种可信的符合教育规律的方式设计整个教学内容第二阶段:安排教学活动与学习指导以促进理解的实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提高学习水平。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习和教育策略。必需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在何处进行?吸引学生;教育环境的审视与调节教学行为;展示与评价保持学习活动安排与教学指导的连续性,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及实践操作能力这一过程的基本流程是:首先设计关键性问题,进而思考与设计相关的各种因素,再进一步则是确定评价的标准并据此对设计中所涉及的各
6、个因素进行评价,最后则是根据预期的学习目标设计出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3 逆向教学设计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研究3.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对照实验法,研究对象来自本校八年级学生。都是由笔者任教,学习水平相近的两个班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初二(13)班(59 人),实验组:初二(11)班(57 人)组成,合计 116 人。自变量的控制: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无显著性差异。相同的教材,相同的学时,相同的测试方式。实验班在教学中采用了逆向教学设计,对照班在教学中按照常规的教学设计进行。3无关变量的控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实验前的学习能力感及学业成绩无显著性差异。2 个班都由笔者担任生物科老师。实验内
7、容:实验内容为八年级生物学上册教学内容,历时一个学期。实验工具:(1)初中生学习能力调查问卷;本问卷共有 20 个项目,回答“是”与“否”,3、6、7、10、11、13 选“是”记 2 分,选“否”记 0 分,其他各题选“是”记 0 分,选“否”记 2 分,总分为 40 分,得分越高,说明被测者学习能力感强,得分越低,说明被测者学习能力感弱;(2)生物学试卷,前测是:东莞市 20082009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生物质量自查卷,后测是:东莞市 2009201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级生物质量自查卷。结果评价: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能力感调查结果与学业成绩进行比较统计,分别用 Z 检验和
8、t 检验显示其差异性。3.2 结果与分析3.2.1 学生学习能力感的调查结果与分析表 2 对照组和实验组学习能力感实验前后分值分布情况及构成比n(%)对照组(初二(13)班) 实验组(初二(11)班)分值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F13(学习能力感较差) 16(27.12) 16(27.12) 17(29.82) 9(19.79)14F25(学习能力感一般) 27(45.76) 26(44.07) 25(43.86) 28(49.12)F26(学习能力感较好) 16(27.12) 17(28.81) 15(26.32) 20(35.09)合计 59(100.00) 59(100.00) 57(10
9、0.00) 57(100.00)表 3 对照组和实验组学习能力感实验前后分值统计学处理结果前测 后测对象人数 平均值s 平均值sZ值P对照组(初二(13)班)59 22.76.03 23.37.26 0.8 P0.05,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初二(11)班)57 21.45.45 28.73.89 3.6P0.05) ,说明对照组初二(13)班在实验前与实验后的学习能力感无显著差异;而实验组初二(11)班在实验前与实验后中,学习能力感较差的个体数由原来的 17 人减少到了 9 人,比例由原来的 29.82%减少到 19.79%,减少了 10.03%,学习能力感较好的个体数增加了 5 人,增长比例为
10、 8.77%,说明实验照组初二(11)班在实验前与实验后的学习能力感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无显著差异后测(平均值s)74.739.25 81.658.42 3.034 P0.01 差异非常显著从后测考试成绩分布情况来看,对照组 80 分以上的占对照组总数的 30.51%,而实验组占 61.40%,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 30.89 个百分点。从百分率来看,运用了逆向教学设计的5教学效果明显高于没有运用的班级。从统计学处理结果来看,P 值小于 0.05,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在教学中运用逆向教学设计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明显的影响。3.3 讨论从以上研究来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逆向教学设
11、计能较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感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总的说来对提高教学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分析原因,其关键是逆向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出发点,从学生的理解上清楚和制定教学目标,按照逆向设计的逻辑进行教学设计,所有的设计都尽力指向开发学生的智慧,实现他们学习中的自我指导。在设计中,重点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对学生理解的评价,设计好指导性的问题,评价学生是否实现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此过程中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兴趣,进而达到对学习内容的真正理解而提高学业成绩。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做到正确理解逆向教学设计的形式与功能、明确逆向教学设计的设计标准和
12、把握逆向教学设计的设计手段。3.3.1 正确理解逆向教学设计的形式与功能在进行逆向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要集中于逆向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预期的学习目标。此项包括:预期达到什么样的根本性理解目标?有哪些支撑性的基本问题?对于本教学内容,学生将理解什么?本教学内容的基本问题和相关问题是什么?要求教师考虑希望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理解目标,然后根据目标设计问题。这里需要结合生物学科根本观点与根本性问题,并确定本教学内容要实现的特定理解与相应的问题同,以指导学生的学习。第二阶段,确定如何证明学生实现理解的标准和措施。此项主要考虑通过什么方式证明学生理解了本教学内容,可以实践任务、日常性的考查考
13、试及讨论等,还有就是通过观察对话或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进行。这里教师可以确定多种标准和利用多种方法,证明学生是否实现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此时要注意评价的标准。第三阶段是安排各种教学活动并进行学习指导。此项教师要思考的是:在确定包括理解性目标在内的教学目标及相应的评价标准时,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能?什么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明确理解性目标?此时要注意明确那些与理解性目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3.3.2 明确逆向教学设计的设计标准逆向教学设计的标准分布并应用于设计的各个阶段中,第一步对理解性目标作出评价,同时也指明其体现课程重要观念的明确程度,思考这种明确程度是否足以指导教学和评价并且使问题具有启发性
14、,如在确定预期的学习目标中:学生在什么程度上实现了对学习内6容的理解有效指导教学与评价、引导构建问题?第二步根据有效性、可靠性、充足性和可能性等几个方面检验评价标准。第三步则集中在明确教学目标、如何吸引学生、逐步探究主题、内省与反思与展示和评价等要素上。总之,逆向教学设计的标准应在能为设计过程提供参照点、对初步设计进行自我评价和深入反思以及对已完成的设计进行质量控制。3.3.3 把握逆向教学设计的设计手段逆向教学设计的设计手段应包括核心问题、激发兴趣、观念引导和一或多个设计观念的图框。逆向教学设计的设计手段常用的是导出问题、理解的六个维度(解释、悉译、应用、洞察、移情和自我认识)和明确教学目标
15、、如何吸引学生、逐步探究主题、内省与反思与展示和评价等要素。导出问题通过设置悬念来刺激学生思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富有意义的问题上,以发展学生的理解力和鼓励学生。在逆向教学设计一定要考虑理解的六个维度,哪一维度对教学内容最为合适,对理解各个维度的利用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也能促进理解目标及相应评价的构成。而明确教学目标、如何吸引学生、逐步探究主题、内省与反思与展示和评价等要素则需要教师不断地勤于实践。4 逆向教学设计在教学研究中的相关问题在逆向教学设计中,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然后根据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设计,这是“逆向设计”的基本观点。而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往往首先关注的是教材的内容,组织已成定规的
16、教学活动,而不是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与标准来选择课程内容及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教学设计时都是根据教学内容,即教材来考虑教学目标的设计,把教学目标当成了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工具。而按照“逆向设计”的基本观点,应该在首先设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考虑选择什么教学内容。这也完全符合我们国家课程改革倡导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其次是逆向设计教学目标要以学生的理解为目的,“在教育领域,因为课程、评价与学生指导设计的有效性最终取决于学生学习所取得的成果”。 而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往往首先根据教材进行设计教学目标,然后才考虑学生的需要,这样的设计无疑是主观的,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设计
17、。三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少教而让学生多学,而传统的教学中也常常是按照以“教”为主的设计思想进行的,而不是以“学”为主的设计思想进行的。学校阶段的学习生涯在学生生命中关键性形成的时期,是理解能力培养和社会验证的场所, “大部分理解与思考有关,对于思考来说,它是自己主动引发的结果,而不是通过训练产生的。在理解性教学中,学生必须要意识到,理解的实现依靠自己领会,7而不是等着记录教师的答案。所以教师既要改变课程,也要改变教学风格,建构性的教学方法越来越重要:如果学生要理解复杂观点的意义,教师所提供的那些解释是远远不够的,他应该做出自己的解释与理解”。本教学实验研究现只在尝试实践的阶段,有太多新东西需要不
18、断的领会与验证,希望以后有足够的时间不断地进行修正与完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参考文献:1 (美)威金斯,麦克泰著;么加利译.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7.2 (美)奥恩斯坦等著;柯森译.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3 潘宝平等主编. 生物新课程与学科素质培养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1.4 丁朝蓬著.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5 陆健身主编. 生物教育展望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6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 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8 钱永勤.谈生物学教学中能力培养.生物学教学J.2001.4附录:1. 初中生学习能力调查问卷2. 东莞市 20082009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生物质量自查卷3. 东莞市 2009201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级生物质量自查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