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贞丰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全科).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贵州省贞丰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全科.zip贵州省贞丰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全科.zip
201610260329.doc
201610260330.doc
201610260331.doc
201610260332.doc
201610260333.doc
201610260334.doc
201610260335.doc
201610260336.doc
201610260337.doc
  • 全部
    • 201610260329.doc--点击预览
    • 201610260330.doc--点击预览
    • 201610260331.doc--点击预览
    • 201610260332.doc--点击预览
    • 201610260333.doc--点击预览
    • 201610260334.doc--点击预览
    • 201610260335.doc--点击预览
    • 201610260336.doc--点击预览
    • 201610260337.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评卷人得分贵州省贞丰中学 2014-2015 学年度第二学期半期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二题号 一25 26 27 28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第Ⅰ卷(选择题)请将选项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非选择题)在试卷上直接作答。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其选填入下表。)1.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A.生产力发展水平 B.婚姻生育观 C.自然灾害 D.人口政策2.近 100 多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规律是A.指数增长 B.等 比数列增加 C.等差数列增加 D.“U”型增长3.下列城市的内部职能分区中,一般来说地价最高的是A.成片住宅区 B.中心商务区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选项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选项2C.大型绿地区 D.招商引资的工业小区4.就全球而言,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的迁移 B.人口的地域分布特点C.人口的自然增长 D.人口的机械增长5.影响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科技水平 B.消费水平 C.资源多少 D.对外开放程度6.下列各省区及对其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资源种类搭配正确的是A.四川省—水能资源 B.海南省—气候资源 C.山西省—矿产资源 D.福建省—耕地资源7.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的变化对我国人口的影响是①人口流动数量增加 ②人口总数减少 ③人口素质提高 ④初婚年龄提高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8.武汉属于下列哪种区位类型A.河流水运的起点和终点 B.两条河流的汇合处 C.过河点位置 D.河口位置9.下列长江沿线城市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A.武汉 B.南京 C.上海 D. 宜昌堵车问题是目前许多城市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据此完成第 10~11 小题。10.交通阻塞可能导致的后果有①时间浪费 ②能源浪费 ③环境污染 ④秩序混乱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11.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最有效、最科学的办法是A.在市中心建大 型停车场 B.学校、工厂、机关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C.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入城 D.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城市渠化指将城市内河流河道取直,硬化河底、河堤,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改为人工明渠。回答第 12~13 小题。12.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A.增强排污排涝能力 B.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C.增加休憩娱乐场所 D.提升内河航运能力13.城市渠化对地理的环境负面影响是3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 B.阻断与地下水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C.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D.河道取直,水质恶化右图为不同国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回答第 14~16 小题。14.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15.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A.④ B.③ C.② M D.①16. 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④③②① B.①②③④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读聚落演变示意图,回答第 17~19 小题。17.聚落从阶段 I 演变到阶段Ⅱ,与此相对应的是 A.部分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 B.人口向乡村迁移C.城市规模缩小D.工厂呈分散分布18.聚落从阶段Ⅱ演变到阶段Ⅲ,带来的问题最不可能出现的是A.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 B.城市中心区出现大量的贫民窟C.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 D.城市中心区地价较高19.关于图示的演变过程,正确的说法是 A.前期城市人口比重下降 B.前期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城市化水平一直在下降 D.是一种由低级向高级的连续发展过程20.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是A.外出讲学 B.上街购物 C.外出旅游 D.移民国外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 年)下令,民间婚娶,依《朱子家礼》进行,即男 16 岁,女 14 岁,听其婚配。回答第 21~23 小题。21.按照明太祖的法令,明朝将出现A.较高的出生率 B.较高的死亡率 C.生育时间缩短 D.亲子年龄差距增加422.明太祖颁布该法令的根本目的是 A.顺应民意 B.增加劳动力 C.鼓励垦荒 D.奴化民众 23.目前,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类似法令的是 A.美国 B.非洲 C.中国 D.英国 24.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常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自然环境因素 B.政治因素 C.经济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 大题,共 52 分)25.(每空 1 分,共 13 分)读下图“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完成各小题。(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计算公式为: 。(2)图中 A 阶段,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 ,自然增增率很 ,属于“ ”人口增长模式;到 D 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和 。(3)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从 A 到 B 阶段, 率先开始下降,再到 C 阶段, 率也跟着下降,最终使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进入 D 阶段中,为“ ”型人口增长模式。(4)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B、C 过渡 阶段的国家,其人口政策应是: ;人口增长模式较早进入 D 阶段的国家,其人口年龄结构方面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26.(每空1分,共13分)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1)A、B两条曲线 中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 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城评卷人 得分评卷人得分5评卷人得分评卷人得分市化进程的是 曲线,两类国家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动力是 。(2)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 ,水平 ,年以后,其城 市化速度加快甚至超过发达国家。(3)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 ,水 平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 出现了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称之为 ,导致这种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是 ,“拉力”因素是 。(4)生活于现代城市的人们饱受“城市病”的困扰。其表现主要 、等。27.(每空1分,共13分)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从武汉沿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今天,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 教、文化和旅游中心。武汉作为中部最大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连通东西,京广 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1)武汉市发展的区位条件,应是右图中 (字母)表示的集合,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有利的自然地理区位条件有: 、、 。(2)在武汉市交汇的河流有 和 ,它们对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有: , ,由此可推断其城市地域形态应该是 。(3)武汉市是区域服务中心,其主要服务内容在 、 、 等方面。(4)随着交通运输不断发展,从古到今武汉市的服务范围不断 。28.(每空 1 分,共 13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6材料一 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2011 年春运从 1 月 19 日起至 2 月27 日,为期 40 天。春运期间全国共完成旅客运量 8.94 亿人次,比 2010 年春运增长 12.80%。材料二 下图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示意图(1)春节前我国人口流动主要方向是从 向 ;春节后人口主要流动的方向是从 向 。(2)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 ,这种人口流动的目的以 和 为主。(3)从图中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有 、、 。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4)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试题结束,祝同学们考出好成绩!7绝密★启用前贵州省贞丰中学 2014-2015 学年度第二学期半期考试高一年级地理参考答案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8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选项 A A B C C D B B C D D A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选项 C C D A A B D D A B B 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 大题,共 52 分)25.(每空 1 分,共 13 分)读下图“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完成各小题。(1) 人口自然增长率 ,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死亡率 。(2) 高 , 低 ,“ 高 —高—低 ” 低出生率 、 低死亡率 和 低自然增长率 。(3) 死亡 , 出生 ,“ 现代(或“三低”) ”。(4)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 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大) 。26.(每空1分,共13分)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1) A , B , 社会经济发展 。(2) 晚 , 低 , 1950 。(3) 早 ,水平 高 , 逆城市化 , 城市环境恶化(环境污染严重) , 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不断边完善 。(4) 交通拥挤 、 环境恶化 (或地价昂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任意两条皆可)。27.(每空1分,共13分)读材料,回答问题。 (1) D , 地形平坦 、 气候优越 、 水源充足 (或土壤肥沃等)。(2) 长江 和 汉江(汉水) , 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 , 提供充足的水资源 , 组团式 。8(3) 政治 、 经济 、 科教 (旅游、文化)等(写三条即可)。(4) 扩大 。28.(每空 1 分,共 13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 城市 向 农村 ; 农村 向 城市 。(2) 从经济欠发达(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或从内地向沿海,从中西部流向东部地区) ,务工 和 经商 为主。(3)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开发资源(或边境贸易发展) 。(4) 缓解人地矛盾,有利于环境保护 、 增加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或加强与外界联系与交流等,写出两点合理即可) 。1贵州省贞丰中学 2014-2015 学年度第二学期半期考试高一年级化学试卷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 卷(选择题)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1. -NMR(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表示的是A.核外有 13 个电子,其中 6 个能参与成键 B.核内有 6 个质子,核外有 7 个 电子C.质量数是 13,原子序数是 6,核内有 7 个质子 D.质量数是 13,原子序数是 6,核内有7 个中子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氯化钠的电子式为 B.次氯酸的电子式C.二氧化碳的结构式为 O=C=O D.NaHCO 3的电离方程式为 NaHCO3=Na++H++CO32-3.如果发现了原子序数为 116 的元素,下列对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位于第 7 周期 ②非金属元素 ③最外电子层有 6 个电子 ④没有放射性 ⑤属于氧族元素 ⑥属于锕系元素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4.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氯化铵与消石灰的反应 B.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C.锌片与稀硫酸反应 D.钠与冷水反应6 C136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Mg,Al 还原性依次减弱 B、HCl,PH 3,H 2S 稳定性依次减弱C、NaOH,KOH,CsOH 碱性依次减弱 D、S 2- ,Cl - ,Ca 2+半径依次增大6.已 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 锌片:Zn+2OH ― ―2e - =ZnO+H 2O;碳棒:O 2+2H2O+4e- =4OH - ,据此判断,锌片是A.正极,被还原 B.正极, 被氧化 C.负极,被还原 D.负极,被氧化7.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A.离子还原性:S 2- Cl- Br - I- B. 氧化性:F 2 Cl2 Br2 SC.酸性:H 2SO4 HClO4 H3PO4 D.非金属性:F Cl S O8.X、Y、Z、W 均为短周期元 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若 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3 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W ZYX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X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D.W 的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9.某主族元素 R 的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R 一定是第 VIIA 族元素 B.R 的最高价氧化物为 RO3C.R 的气态氢化物能燃烧 D.R 的气态氢化物易溶于水显碱性10.共价键都有键能之说,键能是指拆开 1mol 共价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如 H-H 键的键能是436kJ/mol,H—Cl 键的键能是 431 kJ/mol,Cl—Cl 键的键能是 247 kJ/mol,H 2和 Cl2反应生成2molHCl 放出的热量是A 431kJ B179kJ C 89.5kJ D 以上说法都不对11.已知 25 ℃、101 kPa 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石墨) + O 2(g) = CO2(g),1 moL C(石墨) 完全燃烧放热 393.51 kJ;C(金刚石) + O2(g) = CO2(g),1 moL C(金刚石) 完全燃烧 放热 395.41 kJ。据此推理所得到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物理变化C.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能量高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一定是吸热反应12.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 aAm+、 bBn+、 cCm-、 dDn-(mn)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BCD B.原子序数:DCBAC.离子半径:CDBA D.单质的还原性:ABDC13.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 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X YZ W3C. X 和 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 M 和 N 的总能量 D. 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反应就可发生14.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 8 电子结构的是A.H 2O B.BF 3 C.CCl 4 D.PCl 515.阴离子 含中子 N 个,X 的质量数为 A,则 ag X 的氢化物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nA. mol B. mol )(a )(naC. mol D. molnN16.右图是氢氧燃料电池构造示意图。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 极是负极 B.正极的电极反应是:O 2+2H2O+4e-=4OH- C.电子由 b 极通过灯泡流向 a 极D.氢氧燃料电池是环保电池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二、填空题( 方程式每空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31 分)1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用化学符号回答):族周期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2 ① ② ③3 ④ ⑤ ⑥ ⑦ ⑧ ⑨4 ⑩(1)在①~⑩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 ,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 ,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2)在①~⑩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碱性最强的是 ,呈两性的是 。写出在水溶液中三者之间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8.有 A、B、C、D 四种短周期元素, 它们的原子序数由 A 到 D 依次增大,已知 A 和 B 原子评卷人 得分H2+2O2电 解 质2 (空 气 )a b4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且 A 的 L 层电子数是 K 层电子数的两倍, C 在空气中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 C 的单质在高温下与 B 的单质充分反应, 可以得到与 D 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 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1)元素名称: A ______ B _____ C _____ 。(2)D 元素位于周期表中 (填位置) 。C 2B2的电子式: 所含化学键 。(3)AB 2的电子式 写出 AB2与 C2B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画出 B 的原子结构简图 ___________________。(5)电子式表示化合物 C2D 的形成过程: 。19. (1)选择适宜的材料和试剂设计一个原电池,完成下列反应: Zn + CuSO4 = ZnSO4 + Cu①在右边方框内画出装置图:(本小题 3 分)(标出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写出电极反应式:正极: ;负极: 。(2)用锌片、铜片连接后浸入稀硫酸溶液中,构成了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锌片的质量减少了 3.25 克,铜表面析出了氢气 L(标准状况下) 。导线中通过 mol 电子。三、实验题(除离子方程式之外,其余每空 1 分,共 15 分)20.(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约 20g 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 2·8H2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 3~4 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再加入约 10gNH4Cl 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搅拌,使Ba(OH)2·8H2O 与 NH4Cl 充分反应。(1)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5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3)通过 现象,说明该反应是 __________热反应,这是由于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21.为验证 Cl2、Br 2的氧化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可供选择的试剂有:氯水、溴水、NaCl 溶液、NaBr 溶液、酒精、四氯化碳)实验步骤如下图,填写图中的空白( 不要填在图上) 。试管中 2 mL 试剂为: ;加入少量 (填试剂名称) ;再加入 (填试剂名称) ;现象: 。可以证明 Cl2的氧化性____________(填“强于”或“弱于”)Br 2的氧化性,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四、计算题(不写计算过程不得分,本题 6 分,每小题 2 分)22.同一周期相邻的 A、B、C 三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A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A2O,5.8g B 的氢氧化物恰好能与 100mL 2 mol/L 盐酸完全反应,B 原子核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回答以下问题:(1)B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原子序数是多少?(2)A 和 C 各是什么元素?(3)A、B、C 的单质各 0.5 mol 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 H2最多的是哪一种单质?该单质产生 H2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是多少? 6贵州省贞丰中学 2014-2015 学年度第二学期半期考试高一年级化学试卷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C A A A D B D A B D C C C D C二、填空题(方程式每空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31 分)17、 (1) K , F , Ar 。(2) HClO 4 , KOH , Al(OH) 3 。Al(OH)3+OH-=AlO2-+2H2O Al(OH)3 +3H+===Al3+ +3H2O18.(1)元素名称: A :碳 B: 氧 C:钠(2) 第三,VIA (填位置 ) 。 离子键、非极性键(或共价键) 。(3) ;2Na 2O2 + 2CO2 ==== 2Na2CO3 + O2(4) (5)19.(1)   正极(铜):Cu 2++2e-===Cu 负极(锌):Zn-2e -===Zn2+ (2)、1.12L , 0.1 mol 20.(1)搅拌,使反应物充分混合,加快反应速率。(2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玻璃片与烧杯粘在一起;反应混合物成糊状。生成氨气 ;反应吸热玻璃片上的水结冰;反应中有水生成,溶解部分反应混合物 。(3)玻璃片与烧杯粘在一起,吸热,小于。21.NaBr 溶液,氯水(填试剂名称) ;四氯化碳(填试剂名称) ; 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为7橙黄色 。强于,Cl 2 + 2Br-=== Br2- + 2Cl-22.解析:A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A2O,知 A 为 IA 族,B 为 IIA 族,C 为 III 族,则 B 的氢氧化物与盐酸反应:(设 B 的原子量为 X)B(OH) 2 + 2 HCl == BCl2 + 2H2OX+34 2mol5.8 0.2mol解出 X=24(1)又由 B 原子核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原子序数为 12,知 B 为 Mg。(2)A 为钠,C 为 Al.(3)A、B、C 的单质各 0.5 mol 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CC 1.5H2 0.5mol 0.75molV=0.75*22.4L=16.8L1贞丰中学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半期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题号 一 二 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卷(选择题)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计 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1、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D 战国是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2、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 )A将占有的“公 田”据为己有 B 通过接受赏赐获得土地C土地兼并 D驱使流民垦荒获得土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4、作为农耕文明政权与文化集结地和辐射中心的都城,承载着深邃的历史底蕴,而从西汉、唐和北宋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城市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突出反映了2A.工商皆本的主流思想 B.学术文化的活跃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5、魏晋以来中国古代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A受南方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吸引 B 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C南方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的吸引 D 北方气候寒冷,造成生存环境艰难6、导致经济发展重心南移的主要因素是( )①南方优越的地理和自然环境②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③统治阶级对经济发展的重视④北方战乱,人民大批南迁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7、清代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说:“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过与桑蚕也。 ”“其”指的事( )A丝织品 B 棉织品 C 麻织品 D 编织品8、下列关于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B 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C有利于封建社会的稳定 D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9、宋代文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通晓不绝……盖都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 ”材料所反映出宋代城市商业的特点是( )A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B 市分散在城中,形成街市C实行整齐划一的方式制度 D 宋代取消了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10、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A.汉 代江南 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11、有学者认为 18世纪中后期西方早已“选择海洋” ,而中国却“选择陆地” 。这种“选择”给中国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 )A.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的入侵 B.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中心C.使中国失去资本扩张和工业化的契机 D.导致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衰退12、 《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 。 《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3贾为第一等生,科第反在次者。 ”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13、大前提: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小前提:明朝以前农业生产中存在普遍的长工和短工;结论:明代以前农业领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大前提、小前提都正确,结论错误 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C.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均错误 D.大前提、小前提、 、结论均正确14、清朝时期, “处处皆关,关关有税” ,清政府的这一政策( )A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B 有利于扩大资本的原始积累C限制了商业活动 D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政治15、清朝的海禁政策对中国发展造成的影响是( )①阻止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②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③堵塞了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④造成了中国与西方力量对比的逆转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6、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A、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 B、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 C、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的衰落 17、自上世纪 20年代以来,在美洲大陆上,哥伦布纪念日便是纪念欧洲与美洲首次碰撞后,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并被人们称为“种 族之日” 。这里纪念的是 ( )A.发现新大陆的英雄 B.开辟美洲历史的新篇C.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D.文明的交流与碰撞18、下图是《万国宇宙志》中的一幅 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当时欧洲人产生这种想象的客观原因是( )A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的恐惧 B.对东方异教徒的想象与揣测C.新航路开辟后对东方人的丑化 D.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19、在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 B.遭受西方殖民侵略4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 D.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20、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道:“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是( )A.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海军太软弱 B.洋务运动没有达到目的C.李鸿章对于练兵感到失望 D.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21、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22、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较快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有识之士倡导“实业救国“ B.利润的刺激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C.欧洲帝国主义暂时放 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辛亥革命有利于民族资本的发展23对右图的解释最正确的是( )。A.三座大山的压迫 B.清政府的妥协 政策C.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 D.中国人民的反抗24、据统计,近代中国农业和工业的最高产量出现在 1936年。此后的 13年(至 1949年)中,中国的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都呈下降趋势。导致这一衰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帝国主义掠夺和长期战争的破坏 B.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C.国民政府的政策损害了经济发展 D.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25、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国民党统治区的 3 758家工厂中,有 590家在 1937年就存在,有 3 168家是 1938~1942 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材料表明( )A.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B.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C.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 分)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 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5——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 ——(北宋)王巩《闻见近录》材料二: 材料三 苏州“东北半城皆居织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出现“大户张机为生” ,以增殖财富……“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受值。 ”材料四:1、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 ——清·雍正帝2、清乾隆年间规定:“凡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具发边卫充军。”3、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 ——白居易《朱陈村》(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城市布局、商业活动、城市功能三个方面分析两个城市有了哪些变化?(6分)(3)材料三表明,苏州丝织业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因素?(3分)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其成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7分)坊 坊 坊 坊 坊 坊 东市 西市6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 分)材料一、189 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保证了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1)甲午战后,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9 分)材料二 1912年后荣氏兄弟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中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 20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到 1922年 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 16家。(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12 分)材料三 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3)在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出路是什么?(4 分)7贞丰中学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半期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部分1—5:BCDDB;6—10:DBDDD;11—15:CDACC;16—20:BDDBB;21—25:BCCAD2、非选择部分26、答案:(25 分)(1)原因:①政治的需要 ②军事的需要 ③商业的发展 ④交通要道人口聚集。(每点 2分,答对 3点或以上满分,共 6分 )(2)变化:①商业活动的时间、空间不受限制(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现草市、夜市、瓦子等) ②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控 ③城市经济职能大大增强 (每点 2分,共 6分)(3)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3 分)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3 分)制约因素:封建专制制度、自然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政策(每点 2分,答对 3点或以上得 7分)27、⑴原因: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的热潮(9 分)⑵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荣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辛亥革命和民国建立后,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激发了荣氏振兴企业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加上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促进荣氏企业的发展(12 分)(3)出路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实现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人民自主(4分)8贞丰中学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半期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部分1—5:BCDDB;6—10:DBDDD;11—15:CDACC;16—20:BDDBB;21—25:BCCAD3、非选择部分26、答案:(25 分)(1)原因:①政治的需要 ②军事的需要 ③商业的发展 ④交通要道人口聚集。(每点 2分,答对 3点或以上满分,共 6分)(2)变化:①商业活动的时间、空间不受限制(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现草市、夜市、瓦子等) ②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控 ③城市经济职能大大增强 (每点 2分,共 6分)(3)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3 分)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3 分)制约因素:封建专制制度、自然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政策(每点 2分,答对 3点或以上得 7分)27、⑴原因: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的热潮(9 分)⑵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荣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辛亥革命和民国建立后,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激发了荣氏振兴企业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加上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促进荣氏企业的发展(12 分)(3)出路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实现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人民自主(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