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认识除法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 38 页、39 页, 初步认识除法算式和除号。教学提示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分苹果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表示的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算式、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让他们自主尝试,大胆探索,亲身体验理解除法的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会根据操作和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表示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初步了解除法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除号,会读除法算式,会根据“平均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教学难点: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用除法表示的过程。2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学具准备: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1. 师:有 9 个小朋友跳绳,分成三组,每组几个人?生:每组有 3 个人。2. 在里写上相同的数字。12 12二、探究新知1. 呈现“分苹果”情境。师:小朋友们,大家看,明明家里来了客人,他和亮亮正要给客人送水果,可是问题来了,要把这 8 个苹果平均放到 2 个盘子里,应该怎么放呢?生:每个盘子里放 4 个,正好放完。师:小
3、朋友们说得对,把 8 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 4 个,像这样“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板书:82=4)师:8 是要分的总数,2 是要分成的份数,而 4 就是每份几个。其中“”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运算符号“除号” ,读作“除以” ,谁能来试着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3生:八除以二等于四。2.呈现“分萝卜”情境。师:小朋友们真棒,现在你们能再帮小兔子分一分萝卜吗?请看情境图,一共有 12 个萝卜,平均分给 4 只小兔子,你知道应该怎么分吗?小组合作,用你手中的花片代替萝卜摆一摆,再讨论一下,看能不能列出算式?(学生观察分萝卜情境,动手摆一摆,再列出算式。 )生:12 个萝卜平均分给 4
4、 只小兔子,每只兔子分得 3 个,列出除法算式为:124=3。师:哪位小朋友再来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生:十二除以四等于三。【设计意图:教师适当地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展开自主学习,关键是要选择正确的时间点去点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环节中,让学生先联系上节课的学习经验,将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教师再适时的引出除法算式,教学“除号” ,水到渠成,非常顺畅自然。 】三、实践新知1. 教材“练一练”第 1 题、2 题。2. 想一想,填一填。(1)“”是( )号,读作( ) 。(2)93=3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3)小红买来 6 块巧克力,要平均分给 3 个小妹妹,每人
5、分得( )块。(4)5 只小刺猬一起运 10 个苹果,平均每只小刺猬运( )个,列除法4算式为( ) 。(5) 183=6 读作( ) 。3.画图,表示下面算式的含义。答案:2. (1)除 除以 (2)9 3 3 (3)2 (4)2 105=2 (5)十八除以三等于六四、达标反馈1.画一画,填一填。把 20 个星星平均分成 4 份,求每份是多少,列算式为: =画图:_ _ _ _2. 爸爸买来 20 米绳子,做晒衣绳用去了 10 米,剩下的绳子做 5 根同样的跳绳,每根跳绳有几米? 3. 同学们做广播体操,6 人一排,站成了 3 排,一共有多少人?如果改成2 排,每排站几个人?102=5 18
6、3=654.答案:1. 204=5 2. 2010=10(米) 105=2(米)3. 63=18(人) 182=9(人)4. 6 4五、课堂小结师:小朋友们,一节课又过去了,你有什么收获呢,谁能试着来说一说?生 1:我们又认识了除法,可以根据情境列出除法算式生 2:我们认识了除号,会读除法算式了六、布置作业1.教材“练一练”第 3 题、4 题。2. 填空。(1) “十二除以六等于二”列为除法算式应该是( ) 。(2)20 只羽毛球,平均装到 5 个盒子里,求每个盒子装几个,应列算式为( ) 。(3)1535 表示把( )个小朋友,平均分成( )组,我们一共 24 个人去春游,如果租下面的车各需
7、要几辆?每辆轿车限乘 4人,需要( )辆这样的车。每辆面包车限乘6 人,需要( )辆这样的车。6每组( )人。(4)丽丽看一本 18 页的连环画,每天看( )页,6 天看完。(5)把 30 块糖果平均分给 5 个小朋友,每个人( )块。3. 判断正误。(1)除号前面的数表示把东西分成的份数。 ( )(2)20 除以 5 等于 4,列出算式为:204=5。 ( )(3)6 个小朋友一起种 18 棵树,每个小朋友平均种 2 棵。 ( )(4)把 25 只鸭子平均的关到 5 个笼子里,每个笼子装 5 只。 ( )(5)老师做了 8 朵小红花,平均分给 4 个小朋友,每人 2 朵,列算式为:84=2(
8、 )4.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我有 18 个萝卜,计划 6 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几个?(圈一圈,再列式)认识除法(1)10 2 = 5除号读作:十除以二等于五7除法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教学除法时,我紧密联系了生活,以生活中分苹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将 10 个苹果,分成两盘,通过分的过程,让学生联系上节课所学的“平均分”知识,体会除法形成的过程,认识“除号”。然后通过让学生自主的在小组中“分萝卜”,给学生自己探究和操作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写出除法算式并读一读,发展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本课要求学生能将“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但是这个抽象的过程,也比较令人头疼,有的学生在看图写算
9、式时,会把“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弄反。分析其原因,主要还是在这几个学生的脑海里没有分的过程,只有分的结果。所以,课上我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让学生根据题意操作,进行平均分,分好后请他说说是怎样分的,然后再列出除法算式,他们就不会弄错了。教学资料包一、教学精彩片段(一)创设情境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 ,你们一定愿意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你们愿意帮老师做点事情吗?()好,我想把这 6 个苹果平均放在 2 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出示苹果图片和盘子图片)谁能帮我分一分、摆一摆?(设计意图:意在引起参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在提出问题的时候直接提出平均分,使问题更具有指向性。 )(二)探索新
10、知。81老师想选一个小组的同学到前面分分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想来?2我想选集体感强的一个小组来,挑战一下吧,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善于倾听、善于思考,还能有信心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挑战开始:请你们拿出 6 根小棒代替苹果自己先独立分一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们分的过程和分得结果。3集体交流,用图展示分的结果。通过观察选出优胜组到前面演示。把 6 个苹果平均放在 2 个盘子里,每盘放 3 个,这也就是说把 6 个苹果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谁能再说说这组图的意思?(把 6 个苹果平均分成2 份,每份 3 个。 )可以是一个一个分的,也可以是两个两个分或 3 个 3 个分。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
11、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苹果?4列出除法算式你们刚才积极主动地帮老师一个忙了,老师谢谢你们如果我们以后再遇到类似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要求每份是多少”这样的问题时,我们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就结合这组图,把 6 个苹果平均分成 2 份,要求每份有几个苹果,你能列出一个算式吗?(意图:从运算的角度来看,学生能多乘法的角度去理解除法,但是意义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是两个相逆的过程,直接从口头表述或文字表述到除法算式,省去直接动手操作的过程,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分一分的操作学生已经有很好的体验,这里不作为重点。但还是要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而完善学生的语言表达,使学生的语言表述有具体操
12、作的支撑。从这一9点所引发的“把 6 个苹果平均分成 2 份,每份 3 个”更有实践基础。这里主要是让学生讲清楚所列算式中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从而为理解除法算式中各个数的意思做铺垫。实现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沟通。 )二、教学资源除法含义的教学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平均分的活动(实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建立数学模型,从而体会除法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或“平均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计算,再介绍除号、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以及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在这过程中,认识除法的意义,对低年级学生来讲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当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我还要求学生能根据题意
13、反复说说所列出的除法算式的意思,即除法算式中 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这样来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三、资料链接除号除法运算所使用的除号“”被称为雷恩记号,因为它是瑞典人雷恩在1659 年出版的一本代数书中首先使用的。1668 年,他这本书译成英文出版,这个记号得以流行起来,直到现在。 1666 年,莱布尼兹在他的一篇论文组合的艺术中首次用“:”作为除号,后来逐渐通用,现在一些国家还一直在使用。除法的由来除法最早使用是在先秦时期,或更早一些。形成于那个年代的筭数书10中关于除法的表示方式共有 7 类 19 种,涉及 55 条。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掌握了数的除法运算。自公元前春秋战国时代之前我国出现了用“九九”表计算乘法以后,人们也总结了用口诀来计算除法的方法。孙子算经上说:“凡除之法,与乘正异。”当时我国主要是用算筹和口诀来计算除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