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毛泽东书法风格中的“人民”符号与“人民”精神.pdf

上传人:学资料 文档编号:21202429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书法风格中的“人民”符号与“人民”精神.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毛泽东书法风格中的“人民”符号与“人民”精神.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毛泽东书法风格中的“人民”符号与“人民”精神.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7 MODERN ART HISTORY NORTHERN ART 2023 0226 02 2023 北方美术 专题-时代人物“穿越曾成钢雕塑展”欧洲巡展现场(图片:闫坤供稿)空间的穿越,二是主题的穿越,三是语言的穿越。空间的穿越,主要指的是地理方位的跨国界;主题的穿越,是就作品的题材和形式而言,三个主题的跨越较大;语言的穿越,则是就不同时期作品所体现出来的雕塑手法和风格特征的不同而言的。这次展览,我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那就是好的作品,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震撼人心的作品,更是没有国界的。黄:好的作品总能给人以强烈的感受,我在您的作品中非常清晰地感受到了这一点。2021 年5 月6日,中

2、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户外大型主题雕塑正式揭幕,这是继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雕塑创作以来最重要的国家大型主题雕塑项目,其中伟业是您作为主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参与创作并完成的。这件作品从立意到落地、从整体构图到具体人物塑造,都倾注了您太多的心血,同时,也蕴含了您一贯的艺术主张,艺术家的独立创作理念得到了尊重。那么,您是怎么看待这件建党百年历程中标志性的大型雕塑呢?曾:伟业这件作品长15米,高8 米,宽4.5米,是国家二一工程中四件作品之一。这四件作品凝结了这个时代的艺术智慧和艺术才情,代表着这个时代最顶尖的艺术水准。伟业这件作品的主题如何理解?我认为,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

3、“伟业”就是我们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普通的人民,做出伟大的事情,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共同构筑成了我们祖国今天的一个伟大的事业,因此,伟业主题概括起来说就是“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作品中的人物,是在两百多个行业中的英雄、精英人物当中挑选出来的65 位代表,因此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全部有真实人物原型,但还不能完全照抄那个具体人物的真实形象,因为他是代表着一个行业,是行业的代表或者是精英的代表,所以他更有一种想象的空间。在组织这些人物时,参照了“工农商学兵”这个概念,因此把工人形象安排在最前头,其他身份的人物慢慢地依次排开,也就是这个人物站在这,那个人物站在那,有一个统筹规划,形象不能重复,动作

4、不能重复,衣服不能重复,姿态不能重复。伟业的构图,是人民围绕里边的山脉,整体形成一个“山”的概念,还有就是作品中间山的动脉,也是有一个“旗帜”的内涵,所以说整个作品构图,是一个向前的或向上的,昂扬向上的一种情绪、一种表达。这件雕塑沿用了主题创作的宏大叙事和现实主义的古典雕刻传统,在形式语言的构建过程中继承了很多传统经典,但它并未囿于传统;人物造型采用了一种粗大厚重的艺术手法,以突出作品的轮廓型、体积感、分量感和存在感,凸显“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的豪迈气概。在创作过程中,伟业越过了“任务”的表层需求,积极寻找新方法、建立新思路,在完成国家任务与普遍性艺术表达的过程中,探索了一条传承转

5、化创造的新路径。作品紧扣“人民群众”和“现代性”两词,集中展示这段历史时期内人民群众团结奋进的宏大场景。“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2014 年10 月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是伟业所遵循的美学与历史的双重传统。在作品材料的选择上,当时有专家提出来用铸铜,也有说我们可以用花岗岩,但是后来多数人认为,今天的中国做这个“四个伟大”,必须用汉白玉,我也觉得用汉白玉来雕刻这件作品是最合适的。完成的作品感觉是一整块石头雕刻的,其实是我们用了135 块石头拼合而成,最终的重量将近五百吨。不管从各项数据上,还是作品体量上

6、,伟业的制作难度都超出了以往,所以说伟业其实代表着我们社会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这个伟业的过程。伟业历时三年完成,先后共创作、修改三十多稿,三十余人投入创作,一百六十余人投入制作。通过参与这次百年一遇的大型国家项目,这些年轻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和成长。三年创作,两年疫情,这个过程可谓历尽艰辛。其间,大家克服各种困难,为创作付出了极大的能量和热情。中国雕塑事业的发展,一直是这样通过重大创作项目的传、帮、带来延续血脉。二一工程背后凝聚的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文化界、商界等社会各界的帮助,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国家的强大和社会的兴旺。我们圆满完成了国家交予的历史任务,参与了历史,见证了历史,这次创作充分

7、说明,书写史诗已经成为今天中国艺术家的历史重任,雕塑家们任重而道远!(责任编辑:赵 纯)毛泽东书法风格中的“人民”符号与“人民”精神The“People”Symbol and the“People”Spirit in Mao Zedongs Calligraphy Style罗 胜/Luo Sheng摘 要:毛泽东不但是伟大的人民领袖,而且还是杰出的书法家。他书法中的“人民”符号,不但体现了一个民族和几个时代挥之不去的印记,还展现了新时代应该继承和发展的书写精神;其书法中的“人民”符号,是毛泽东思想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书法中的“人民”精神,也贯穿于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

8、服务”的始终,在新时代“民族复兴”建设事业中,依然铭记“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传统。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和发扬毛泽东的思想,包括对其书法艺术精神进行研究和探讨,也是新时代艺术理论界应当重视的一项光荣的思想使命。作者以毛泽东书法分期探讨为切入点,结合其“人民”符号形式,以及符号观念等展开探讨,希冀达成对毛泽东书法中的“人民”符号与“人民”精神的初步理解。关键词:毛泽东;书法;“人民”符号毛泽东是1999年中国书法杂志投票评选出的“二十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之一。1 236纵观当代书法领域,毛泽东书法无疑也是最具时代色彩的,其中,最宝贵的当是其作品中蕴含的“人民精神”,而“人民”符号又是这一精神的最强音。

9、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了一百七十七次。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并提出新时代“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 的要求。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 强调:“全党同志要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党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

10、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3 坚持“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建设宗旨,也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践行革命和建设国家的服务宗旨。关于“人民”这个观念,在孟子里亦有提及。孟子说:“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4 在这里,孟子认为诸侯国应该把“土地”和“人民”以及行政事务都当成宝贝一样看待。孟子之说,显然有把“人民”和“土地”都当成诸侯的私有资产之嫌。中国古代经典里相关“人民”的概念很多,有“黎民”“邦民”“国民”和“众人”“百姓”“人人”“万民”“群众”等,

11、广义的理解皆指“人民”。在佛教教义里还有“众生”说,在道教经典里还有“教民”等称呼。其实,狭义地看,这些立足于一家一教视野下的“人民”或“教民”观念,显然与毛泽东思想里的“人民”观 念 有 很 大图1 毛泽东商鞅徙木立信论(中央档案馆毛泽东书法选甲编1,荣宝斋出版社,2013年,第5页)28 29 近代美术史 02 2023 北方美术 MODERN ART HISTORY NORTHERN ART 2023 02图2 商鞅徙木立信论中的人民符号(见中央档案馆毛泽东书法选甲编1,荣宝斋出版社,2013年,第5页)图3 毛泽东书法革命初期的“人民”符号(13:见郑广瑾毛泽东书艺,河南人民出版社,2

12、014,年第11页;蒋昌诗、谢应成毛泽东书艺精萃博览,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1页;郑广瑾毛泽东书艺,第15页)差别。同时,毛泽东思想在发展和形成的各个时期对“人民”的提法也不同,从广义上看,有“工农”“知识分子”“国民”“群众”“百姓”“工、农、兵”“无产阶级”等等与“人民”互有交集的称呼。本文只从书法符号的形式理念去讨论毛泽东书法中的“人民”精神。一、毛泽东书法艺术的分期关于毛泽东书法的分期,说法很多,大致有以下几种解读。(一)刘锡山著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把毛泽东书法从发展到成熟分为五个阶段:5 第一个阶段(1900 1919),初学书法期;第二个阶段(1920 1937),书法探索

13、期;第三个阶段(1938 1949),书风形成期;第四个阶段(1950 1960),书风深化期;第五个阶段(1961 1966),书法造极期。(二)王鹤滨著行草书圣毛泽东,把毛泽东书法分为两个阶段:6 2第一阶段为新中国诞生之前,毛泽东书法表现了一种奋发之情和斗争精神(又把此阶段分为两期,即第一期、第二期);第二阶段为新中国诞生之后,毛泽东书法呈现出淡雅之感,愉快、向上、稳定、平和之情(又把此阶段分为两期,即第三期、第四期)。同时该书还提出了毛泽东书法“四座丰碑说”,6 概论页第一座丰碑是1925年的小字行楷致萧子升,第二座丰碑是1960年的大字行楷艰苦朴素,第三座丰碑是1963年的草书忆秦娥

14、娄山关,第四座丰碑是1964 年的沁园春长沙。(三)毛泽东手迹鉴定专家齐得平把毛泽东书法演变分为三个阶段:7 794毛泽东青年时代可为第一阶段,主要依据毛泽东1920 年前的三十多件作文、书信的手迹,如商鞅徙木立信论、讲堂录中的离骚经等,因此期间字迹较为工整,并由此认定为毛泽东书法的楷书阶段;第二阶段为1921 1949 年期间,主要依据毛泽东起草的电文分析,认为这个阶段毛书多为行书而非草书,并由此认定为毛泽东书法的行书阶段;第三阶段为1949 年之后,除了起草电文外,还保存下来了千余封书信。这期间毛泽东写给高级民主人士、老先生、科学家等书信多为草书,有的非常草,写给文化程度低的对象则字迹都清

15、楚规整,由此认定为毛泽东书法的草书阶段。(四)蒋昌诗、谢应成著毛泽东书艺精萃博览,把毛泽东书法也分为两个阶段:8 5初级阶段,1900 1955 年期间的书法,这个阶段又被分为三个时期,1900 1919 年为“正书入门、心追手摹”期,1920 1937 年为“正行探索、目览千帖”期,1938 1955 年为“草书飘逸、博采众长”期;高级阶段,1956 1976 年期间的书法,这个阶段又被分为两个时期,1956 年至1962 年为“专攻草书、天纵自然”期,1963 年至1976 年为“意气贯通、书精定名”期。(五)良石、王会军、武焕平著毛泽东书法,把毛泽东的书法分为三个阶段:9 第一个阶段,大

16、概在1921 年以前,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以临摹大家书法名帖打下基础;第二个阶段为中年独创时期,为1921 年到1949 年之间,这个期间的书写特征为字体从右倾变化为左倾;第三个阶段为晚年登峰成体,在1950 年至1976 年之间,这个阶段书法进入大草阶段,特征为书写任意驰骋,点画成篇。(六)邓力群著毛泽东与书法,认为毛泽东书法作品主要集中在题词、信札、诗词手迹和手写古人诗词,并把其书法分为两个阶段、四期:10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以新中国成立前后为标志划分,前后阶段又各分两期,从而形成四个分期。第一期1915 1937 年,为书法探索期,以致萧子升明耻篇夜学日志等为代表;第二期1938 1949

17、年为书法成熟期,以为教育新后代而努力实事求是等题词为代表;第三期1950 1960 年为书法深化期,以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人民日报题词等为代表;第四期1961 1966年为书法鼎盛期,以清平乐六盘山七律长征满江红和郭沫若手迹等为代表。(六)谢德萍著大笔一挥天地惊:论毛泽东书法艺术,则以毛泽东书体的变化把毛泽东书法分为四个阶段:11 38-39第一个阶段为楷书阶段,学书求平正、笔底见功力;第二个阶段(30 代初40 年代中)为行书阶段,是毛泽东行书成熟;第三个阶段(40年代末50 年代)为行草阶段,行草书更加纯熟,书体从行草书向草书大草过渡;第四个阶段(60 年代以后)为草书阶段,用笔由劲直变为刚柔

18、,点画圆润,字体结构,险绝归平正,随心入神化。(七)李树庭著毛泽东书法艺术一书,把毛泽东书体的演进分为三个阶段,每阶段又分成若干个小段解读:12 第一个阶段为基础期,在1935 年以前;第二个阶段为书体追求期,在1936年至1949 年期间,这期间书法侧势、纵长,字体有明显风格变化;第三个阶段为书体形成与繁富时期,为1950 年以后。毛泽东书体成熟精进,书法创作无拘无束。综上所述,关于毛泽东书法分期说法,主要有三类不同侧重。第一类侧重书风和时间,如刘锡山、王鹤滨、李树庭、良石、王会军、武焕平等学者之观点;第二类侧重书体和时间,如蒋昌诗、谢应成、谢德萍等;第三类侧重作品和时图4 第三阶段毛泽东书

19、法中的“人民”符号(见蒋昌诗、谢应成毛泽东书艺精萃博览,第67、249、73、70、251、76、77、78、87、89、89、260、338、335、189页;郑广瑾毛泽东书艺,第25页;季世昌毛泽东诗词书法艺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564、568页)图6“人民”符号补充说明(“人”符号变化:见季世昌毛泽东诗词书法艺术,第161、249、379、219、573、653、301、762、107页)图5 新中国毛泽东书法中的“人民”符号(16:见蒋昌诗、谢应成毛泽东书艺精萃博览,第274、276、122、123、276、100页;712:同上,第280、281、288、616、290、

20、291页;1318:同上,第299、300、307、82、608、610页;1921:同上,611、614、617页;2224:见季世昌毛泽东诗词书法艺术,第508、156157页;2526:见蒋昌诗、谢应成毛泽东书艺精萃博览,第381、428页)间,如邓力群等。研究方法不同,解读角度也不同,各有短长,各有侧重。事实上,毛泽东本人对自己书法的分期也有独到认识。他说:“我练字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21 年以前,打下书法基础;第二阶段是建党后到抗日战争爆发,由于流动性和严酷的斗争环境,留下的作品不多;第三个阶段是1938 年到1949 年,我用文房四宝打败了国民党四大家族;第四个阶段是进北

21、京城后,全国人民兴高采烈,我的书法也就欢快飞动了。”13 146关于毛泽东书法分期说,各家皆有妙论。不过与毛泽东自己的书法分期认识最相近的是刘锡山和蒋昌诗、谢应成的说法。为了分析方便并参照毛泽东本人的分期说法,本文尝试把这两种说法综合起来,把毛泽东书法分为学子时期、革命初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时期四个阶段,并从这四个分期来找寻其书法中的“人民”精神。二、毛泽东书法中“人民”符号的艺术形式根据蒋昌诗毛泽东书艺精萃博览一书的粗略统计,毛泽东书法作品共有三百六十五件,其中出现“人民”字样的书法作品约有六十件之多,这还不包含有“群众”“人人”“百姓”“工农”“战士”等广义上具有“人民”

22、特质的词汇。毛泽东书法中的“人民”符号变化丰富,以前研究者却几乎没有关注到。同时,就行书中的“人民”符号的书法变化来看,远超书圣王羲之兰亭序中“之”字的变化,也已超越历代书家和当代艺术家对于某个单词书写内涵的传达。(一)学子时期第一阶段,1912 1920年之间。毛泽东书法作品并不多,现存的作品有十一件左右,而且各种书体都有。毛泽东之女李讷说:“老人家早年学书法是从欧阳询的楷书开始的,后来转学颜体、魏碑,行、草书喜欢学王羲之、王献之、孙过庭、怀素的。”14 对现存的商鞅徙木立信论致湘生讲堂录离骚经等十几件书法作品的考察也证实了李讷的说法。其中,最能代表此阶段毛泽东思想和书法精神的,恐怕要算商鞅

23、徙木立信论了。此作也是现存毛泽东文献里最早出现“人民”符号的,是其在1912 年湖南全省高等中学读书时写的作文。文中的“人民”字样,在毛泽东“人民”符号里还是首次出现,这件书法作品也是毛泽东早期学习的书法代表作(图1)。商鞅徙木立信论中首次以书法的形式诠释“人民”符号,不但对探讨毛泽东思想中的“人民”观念有一定的价值,而且对其书法研究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文中“民”字出现了十七次,每次写法也皆有变化。此时的毛泽东尚是少年,书写总体还保留有欧体书法的结构特点,比如,“人”的字形稍长,结体上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等结构特点。在用笔上强调指力,笔力刚劲,力贯毫端,同时还吸收了“二王”的行书的

24、笔意。毛泽东当时的国文老师对这篇文章评价很高,称“历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15。商鞅徒木立信论(图2)单字变化丰富,“人”字的撇、捺,就具有典型的欧体用笔特征。直撇逆锋起笔,然后转锋下顿。渐行提笔出锋,笔尾之处略尖。直捺左上细锋逆起笔,然后转锋下滑渐顿,.呈弧势按笔伸展,.右下行出锋。.此字用笔方整,.力贯毫端。文中十七个“民”字书法变化丰富,.主体书写结构在毛泽东中后期行书和草书的风格中都保留了下来。这期间,毛泽东书法表现出来的精神可以用“守正致用”四字28 29 近代美术史 02 2023 北方美术 MODERN ART HISTORY NORTHER

25、N ART 2023 02图2 商鞅徙木立信论中的人民符号(见中央档案馆毛泽东书法选甲编1,荣宝斋出版社,2013年,第5页)图3 毛泽东书法革命初期的“人民”符号(13:见郑广瑾毛泽东书艺,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1页;蒋昌诗、谢应成毛泽东书艺精萃博览,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1页;郑广瑾毛泽东书艺,第15页)差别。同时,毛泽东思想在发展和形成的各个时期对“人民”的提法也不同,从广义上看,有“工农”“知识分子”“国民”“群众”“百姓”“工、农、兵”“无产阶级”等等与“人民”互有交集的称呼。本文只从书法符号的形式理念去讨论毛泽东书法中的“人民”精神。一、毛泽东书法艺术的分期关于

26、毛泽东书法的分期,说法很多,大致有以下几种解读。(一)刘锡山著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把毛泽东书法从发展到成熟分为五个阶段:5 第一个阶段(1900 1919),初学书法期;第二个阶段(1920 1937),书法探索期;第三个阶段(1938 1949),书风形成期;第四个阶段(1950 1960),书风深化期;第五个阶段(1961 1966),书法造极期。(二)王鹤滨著行草书圣毛泽东,把毛泽东书法分为两个阶段:6 2第一阶段为新中国诞生之前,毛泽东书法表现了一种奋发之情和斗争精神(又把此阶段分为两期,即第一期、第二期);第二阶段为新中国诞生之后,毛泽东书法呈现出淡雅之感,愉快、向上、稳定、平和之情(

27、又把此阶段分为两期,即第三期、第四期)。同时该书还提出了毛泽东书法“四座丰碑说”,6 概论页第一座丰碑是1925年的小字行楷致萧子升,第二座丰碑是1960年的大字行楷艰苦朴素,第三座丰碑是1963年的草书忆秦娥娄山关,第四座丰碑是1964 年的沁园春长沙。(三)毛泽东手迹鉴定专家齐得平把毛泽东书法演变分为三个阶段:7 794毛泽东青年时代可为第一阶段,主要依据毛泽东1920 年前的三十多件作文、书信的手迹,如商鞅徙木立信论、讲堂录中的离骚经等,因此期间字迹较为工整,并由此认定为毛泽东书法的楷书阶段;第二阶段为1921 1949 年期间,主要依据毛泽东起草的电文分析,认为这个阶段毛书多为行书而非

28、草书,并由此认定为毛泽东书法的行书阶段;第三阶段为1949 年之后,除了起草电文外,还保存下来了千余封书信。这期间毛泽东写给高级民主人士、老先生、科学家等书信多为草书,有的非常草,写给文化程度低的对象则字迹都清楚规整,由此认定为毛泽东书法的草书阶段。(四)蒋昌诗、谢应成著毛泽东书艺精萃博览,把毛泽东书法也分为两个阶段:8 5初级阶段,1900 1955 年期间的书法,这个阶段又被分为三个时期,1900 1919 年为“正书入门、心追手摹”期,1920 1937 年为“正行探索、目览千帖”期,1938 1955 年为“草书飘逸、博采众长”期;高级阶段,1956 1976 年期间的书法,这个阶段又

29、被分为两个时期,1956 年至1962 年为“专攻草书、天纵自然”期,1963 年至1976 年为“意气贯通、书精定名”期。(五)良石、王会军、武焕平著毛泽东书法,把毛泽东的书法分为三个阶段:9 第一个阶段,大概在1921 年以前,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以临摹大家书法名帖打下基础;第二个阶段为中年独创时期,为1921 年到1949 年之间,这个期间的书写特征为字体从右倾变化为左倾;第三个阶段为晚年登峰成体,在1950 年至1976 年之间,这个阶段书法进入大草阶段,特征为书写任意驰骋,点画成篇。(六)邓力群著毛泽东与书法,认为毛泽东书法作品主要集中在题词、信札、诗词手迹和手写古人诗词,并把其书法分为

30、两个阶段、四期:10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以新中国成立前后为标志划分,前后阶段又各分两期,从而形成四个分期。第一期1915 1937 年,为书法探索期,以致萧子升明耻篇夜学日志等为代表;第二期1938 1949 年为书法成熟期,以为教育新后代而努力实事求是等题词为代表;第三期1950 1960 年为书法深化期,以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人民日报题词等为代表;第四期1961 1966年为书法鼎盛期,以清平乐六盘山七律长征满江红和郭沫若手迹等为代表。(六)谢德萍著大笔一挥天地惊:论毛泽东书法艺术,则以毛泽东书体的变化把毛泽东书法分为四个阶段:11 38-39第一个阶段为楷书阶段,学书求平正、笔底见功力;第二

31、个阶段(30 代初40 年代中)为行书阶段,是毛泽东行书成熟;第三个阶段(40年代末50 年代)为行草阶段,行草书更加纯熟,书体从行草书向草书大草过渡;第四个阶段(60 年代以后)为草书阶段,用笔由劲直变为刚柔,点画圆润,字体结构,险绝归平正,随心入神化。(七)李树庭著毛泽东书法艺术一书,把毛泽东书体的演进分为三个阶段,每阶段又分成若干个小段解读:12 第一个阶段为基础期,在1935 年以前;第二个阶段为书体追求期,在1936年至1949 年期间,这期间书法侧势、纵长,字体有明显风格变化;第三个阶段为书体形成与繁富时期,为1950 年以后。毛泽东书体成熟精进,书法创作无拘无束。综上所述,关于毛

32、泽东书法分期说法,主要有三类不同侧重。第一类侧重书风和时间,如刘锡山、王鹤滨、李树庭、良石、王会军、武焕平等学者之观点;第二类侧重书体和时间,如蒋昌诗、谢应成、谢德萍等;第三类侧重作品和时图4 第三阶段毛泽东书法中的“人民”符号(见蒋昌诗、谢应成毛泽东书艺精萃博览,第67、249、73、70、251、76、77、78、87、89、89、260、338、335、189页;郑广瑾毛泽东书艺,第25页;季世昌毛泽东诗词书法艺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564、568页)图6“人民”符号补充说明(“人”符号变化:见季世昌毛泽东诗词书法艺术,第161、249、379、219、573、653、301

33、、762、107页)图5 新中国毛泽东书法中的“人民”符号(16:见蒋昌诗、谢应成毛泽东书艺精萃博览,第274、276、122、123、276、100页;712:同上,第280、281、288、616、290、291页;1318:同上,第299、300、307、82、608、610页;1921:同上,611、614、617页;2224:见季世昌毛泽东诗词书法艺术,第508、156157页;2526:见蒋昌诗、谢应成毛泽东书艺精萃博览,第381、428页)间,如邓力群等。研究方法不同,解读角度也不同,各有短长,各有侧重。事实上,毛泽东本人对自己书法的分期也有独到认识。他说:“我练字经历了四个阶段

34、,第一阶段是1921 年以前,打下书法基础;第二阶段是建党后到抗日战争爆发,由于流动性和严酷的斗争环境,留下的作品不多;第三个阶段是1938 年到1949 年,我用文房四宝打败了国民党四大家族;第四个阶段是进北京城后,全国人民兴高采烈,我的书法也就欢快飞动了。”13 146关于毛泽东书法分期说,各家皆有妙论。不过与毛泽东自己的书法分期认识最相近的是刘锡山和蒋昌诗、谢应成的说法。为了分析方便并参照毛泽东本人的分期说法,本文尝试把这两种说法综合起来,把毛泽东书法分为学子时期、革命初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时期四个阶段,并从这四个分期来找寻其书法中的“人民”精神。二、毛泽东书法中“人民

35、”符号的艺术形式根据蒋昌诗毛泽东书艺精萃博览一书的粗略统计,毛泽东书法作品共有三百六十五件,其中出现“人民”字样的书法作品约有六十件之多,这还不包含有“群众”“人人”“百姓”“工农”“战士”等广义上具有“人民”特质的词汇。毛泽东书法中的“人民”符号变化丰富,以前研究者却几乎没有关注到。同时,就行书中的“人民”符号的书法变化来看,远超书圣王羲之兰亭序中“之”字的变化,也已超越历代书家和当代艺术家对于某个单词书写内涵的传达。(一)学子时期第一阶段,1912 1920年之间。毛泽东书法作品并不多,现存的作品有十一件左右,而且各种书体都有。毛泽东之女李讷说:“老人家早年学书法是从欧阳询的楷书开始的,后

36、来转学颜体、魏碑,行、草书喜欢学王羲之、王献之、孙过庭、怀素的。”14 对现存的商鞅徙木立信论致湘生讲堂录离骚经等十几件书法作品的考察也证实了李讷的说法。其中,最能代表此阶段毛泽东思想和书法精神的,恐怕要算商鞅徙木立信论了。此作也是现存毛泽东文献里最早出现“人民”符号的,是其在1912 年湖南全省高等中学读书时写的作文。文中的“人民”字样,在毛泽东“人民”符号里还是首次出现,这件书法作品也是毛泽东早期学习的书法代表作(图1)。商鞅徙木立信论中首次以书法的形式诠释“人民”符号,不但对探讨毛泽东思想中的“人民”观念有一定的价值,而且对其书法研究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文中“民”字出现了十七次,每次写

37、法也皆有变化。此时的毛泽东尚是少年,书写总体还保留有欧体书法的结构特点,比如,“人”的字形稍长,结体上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等结构特点。在用笔上强调指力,笔力刚劲,力贯毫端,同时还吸收了“二王”的行书的笔意。毛泽东当时的国文老师对这篇文章评价很高,称“历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15。商鞅徒木立信论(图2)单字变化丰富,“人”字的撇、捺,就具有典型的欧体用笔特征。直撇逆锋起笔,然后转锋下顿。渐行提笔出锋,笔尾之处略尖。直捺左上细锋逆起笔,然后转锋下滑渐顿,.呈弧势按笔伸展,.右下行出锋。.此字用笔方整,.力贯毫端。文中十七个“民”字书法变化丰富,.主体

38、书写结构在毛泽东中后期行书和草书的风格中都保留了下来。这期间,毛泽东书法表现出来的精神可以用“守正致用”四字30 31 近代美术史 02 2023 北方美术 MODERN ART HISTORY NORTHERN ART 2023 02概括。在长沙求学期间,他一方面受传统文化影响,一方面又受新学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了像民力这样的报纸和孙中山的同盟会纲领的影响。曾经强大的中华民族这阶段饱受军阀混战之苦和外国势力霸凌,当时的毛泽东可谓“痛心疾首”,在其自传里曾主张“将孙中山由日本招回来任总统,并以康有为任总理,梁启超任外交部长”16 的想法。不难看出,毛泽东早年认识到的“人民”精神尚存孔、孟“执政为

39、民”之观念,也有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新民”思想、积极要求变革思想的影响。同时,也正如毛泽东书法研究学者谢德萍、蒋昌诗分析指出的那样,毛泽东这个时期的书风呈现出“书求平正、笔底见功力”“正书入门、心追手摹”的艺术特征。(二)革命初期第二个阶段,1921 1937年之间。这个时期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因其革命工作流动性大,斗争环境艰苦,保留下来的作品非常少。据郑广瑾毛泽东书艺介绍,现存毛泽东的书法作品有二十多件手迹。其中以为抗大九队题词毛泽东给徐特立六十寿辰祝寿信致许德珩等三件作品为代表(图3)。这个时期毛泽东书法中“人民”符号有四个的特征:首先,在字体形势出现向左倾斜的笔势;其次,喜欢追求连绵

40、的笔意,线条粗细变化不是很大,可能是受怀素自序帖的影响;再次,受欧体结字的影响,结体险峻、整严,主笔夸张;最后,就笔法而言,方笔类草书可能受兰亭序的用笔影响,圆笔类草书可能受怀素自叙帖的用笔影响。这些特征在上述几幅作品中表现突出,比如在为抗大九队题词的中“人民”的“人”字,有兰亭序“曲头撇”的特征;徐特立祝寿信中“人民”符号里的“人”字,欧体间架结构明显,主笔拉长,长撇直下,回捺收紧;又如在致许德珩等信中,“人民”二字已具有毛泽东成熟时期的书风,“人”字撇画,曲头(弯头)用笔特征明显,曲头起笔后钝角向左倾斜撇出,捺字露锋向左出锋,边行笔边下压笔锋,然后转锋顿笔,“民”字依人立,先用方笔写出横折

41、横,再露锋入笔略向右斜作弧度向下写直画,转笔回锋向右提出,紧接着,竖提之势向左上拉捻,转笔锋,露锋入笔,从小渐大写横画,再向上悬空捻转笔锋,向下写斜钩。这个阶段毛泽东的书法风格可能受书写工具的影响。郭化若在受采访时说,毛泽东“最爱看王羲之的字帖,他除了用毛笔写字以外,还用铅笔写,有时用铅笔斜着在宣纸上也写。用毛笔时,有中锋,也用侧锋”11 256。总之,这个时期毛泽东书法遗存并不多,其中具有“人民”符号的则更少。另外,这个阶段毛泽东在革命观念上更强调工农和战士,这也可能是书法中“人民”符号出现较少的原因。此时的毛泽东已经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在战火中追求真理,流动性极大,斗争环境艰苦,这

42、时期他在书写工具上较为随性,其书法多体现出“以行践义”的艺术精神。(三)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第三阶段,1938 1949 年之间,是毛泽东书风形成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他书法书写形式的成熟时期。在此阶段,毛泽东书写的一些“人民”符号还成为几个时代的印记 如1945 年在追悼张思德会上题词“为人民服务”,1949 年9 月29 日为新华日报创刊号题词“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等。毛泽东这个时期的书写作品比较多,光有“人民”符号的作品仅仅出现在书法类书籍中的就有二十幅左右,甚至更多。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1944 年悼念邹韬奋题词书报简讯题词,1945 年冼星海病逝题词为军队的题词追悼张思德题词

43、等,1946年有“四八”烈士题词为陈昌奉题词痛悼陶行知题词朱德六十大寿题词等,1949 年有为华北军政大学题词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三年战绩中苏友好等,书信类则有1944 年致邓宝珊和丁玲、欧阳山信致杨绍萱、齐燕铭信致柳亚子的信致黄炎培的信等(图4)。这期间毛泽东书法里“人民”书写的笔法也更为丰富。首先,是字体形势整体向右倾斜,夸大主笔,结体更加险峻。“人”字结构纪念碑造型逐渐形成,曲头(弯头)撇气势日益明显,如7 号、11 号、12 号字。其次,毛泽东的章草书法,由第二阶段的连绵不断的书写特征过渡到行草字字独立的特征(字内笔画有相连,但字与字之间不相连带而又取其连带的气势)。再次,这期间由于“人”

44、字的撇、捺用笔变化丰富,“人民”符号的结构组合也丰富起来.(如6 号、13 号、15 号、16 号字等)。“人民”字组合有开合、疏密、长短、大小、粗细等多重组合变化。在上下结构中,“人”字捺画短者或与“民”字齐首,也有少部分超出“民”字头,用牵丝向下引出“民”(如9 号字)。捺画,图7 毛泽东同志为朱光题赠言(杜忠明毛泽东书法八十年,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120页)则似斗笠和伞盖。最后,“人民”符号用笔圆、方相间,强调气势时多用方笔(如9 号字)。笔画上削繁就简,部分“竖提”与“横、斜钩”中的“横画”被省略(如16 号、17号字等)。字与字之间的牵丝呼之欲出,形逐势生,折笔多圆过,而少

45、方折。线条雄劲,浑厚古朴,随缘随意中求规整端庄、均衡之美。(四)新中国时期第四阶段,1949年之后的新中国时期。这是毛泽东书风高度成熟期,也是其“人民”符号丰富多彩的高潮期。郭沫若说,毛泽东的书法“豪迈潇洒,深邃流畅,奔放自如,自成一体。风格独创,使你百看不厌,给你一种美的享受”17。有一次毛泽东和书法家舒同谈论书法,事后,舒同感叹,毛泽东同志的每句话,都为他的书法道路指明了方向。13 147毛泽东这个阶段的书风不拘一格,作品众多,书法中的“人民”符号也更加丰富,且至今都是最为响亮的人民音符。比如20 世纪50 年代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46、为人民服务”等“人民”符号书法代表作(图5)。在新中国时期,毛泽东书法中的“人民”符号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字体倾斜取势,整体向右倾斜,结体比第三阶段更加灵活,轻重并施,减省笔画,豪放而不羁,仿形取神,展现出伟人胸怀天下的情怀。其次,书写字体在结体上不拘一格而自有法度。草书用笔豪放,执笔圆活;行楷书从容不迫,大度包容。就“人民”符号而言,纪念碑式的结体组合更加宏伟,气势撼人。“人”字以整篇书法得势为中心,“民”字又以“人”字得势为中心,在结构中夸大主笔。“人”的纪念碑特征加强(见图5:12 号、13 号、19号字),曲头(弯头)撇的特征日益显著(见图5:2 号、4号、6 号、7 号、8 号、10

47、 号字)。有的符号,昂首挺胸,显示出人民英雄的特征(见图5:12 号、13 号、19 号字),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特征(见图5:3 号、14 号字)。如人民日报发表于1966 年11 月19 日和1952 年5 月29 日(为荆江分洪工程等题词)的“为人民服务”,用行草书书写,字字独立,但字与字之间的牵丝也较以前逐渐增多,如1955 年6月9 日,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题词书法中的“人民”符号,也是如此。在这个阶段,多数书幅中,其他部分字字独立,唯“人民”二字以牵丝相连,如1950 年为中央民族访问团题词;1965 年10 月27 日 为 西 藏 日 报 的 题 词 中,“人 民”虽字字独立,其象

48、征的却是各族人民牵丝相连,这展现了一种独特现象,似乎有强调新中国人民的独立精神和各民族之间手拉手团结建设新中国的寓意。总之,毛泽东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由于心境愉快,书法中的“人民”符号变化更为丰富,更为自由、豪放。他这时期的作品不可以法度测量,但笔墨结体皆以“得势为要”,以更为不羁的线条诠释出“以神写形”之书写真谛(图6)。其中,可能有的“人”字符号与其他文字的组合中的撇捺变化非图6 中列举的例子所能概括,如果把其他字去掉,观者都不知道“人”字还可以那样写。又比如图6 中的6 号“美人”的“人”字,更像徐渭大写意画中的葡萄藤,而非书法的“人”字。所以从这些符号中还可以看出,毛泽东书法中“人民”符

49、号的变化还应有无尽可能,是用形式分析难以穷尽的。三、毛泽东书法中的“人民”符号传达了他的“人民”精神艺术风格的形成是艺术家趋向成熟的标志,艺术符号则是艺术风格的表现形式,它们都是艺术家自我情感世界的凸显。法国思想家布封说“风格即人”18。马克思在评普鲁土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亦说:“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风格就是人”。19 毛泽东也曾把书法面貌比喻成人,毛泽东曾对身边学书法的工作人员说,记字的结构、造型、行笔、章法,如同你要熟悉一个人。1 222美国符号学家苏珊朗格认为:任何成功的艺术品都像一个生命体符号,这种符号是人生命特有的情感、情绪、感受、意识的一种表现。20 通过以上艺术观念的

50、阐述,亦可以这样认为,毛泽东书法中的“人民”符号也是其生命里特有情感、情绪、感受、意识的表现。从这个层面看,这些“人民”符号所传递出的精神也和其文艺思想相统一。同时,“人民”符号观念也集中体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四个方面:第一,人民是创造世界的主体;第二,文艺工作对象是工农兵,服务对象是人民;第三,人民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文艺创作的评价以人民为标准。(一)人民是创造世界的主体毛泽东认为人民是创造世界的主体。1945 年4 月24 日,他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1 1094 毛泽东始终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并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