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辨析一、问题的提出虽然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被国家确定为第三产业的重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但对于旅游业究竟是不是产业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仍存在着争议。有学者认为,近年来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 如今已具有一定规模,是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快, 消耗资源少,投资回报可观, 最具活力的一个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 。其他一些学者在阐述旅游业的概念时也都将旅游业视为产业,如“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 以旅游者为主要对象, 通过提供旅游服务满足旅游者需求的综合性产业。”2、“旅游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 按照一定的社会分工, 采
2、取商品形式提供各种旅游产品, 以满足旅游者消费需求的各类企业的集合。”3但也有许多学者对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提出了质疑。认为旅游业距离传统产业标准相去甚远。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颁布的标准产业分类中,甚至在联合国公布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中,都没有将旅游业列为单独的立项产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部门分类标准中,也没有旅游业的字样而是将与之有关的经济活动划归“住宅、公用事业和居民生活服务业”一类。因此,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从理论上讲,旅游业不能构成一项标准的产业。4也有学者认为,目前许多国家的国民经济统计中基本都没有以“旅游业”为统计口径的指标,在我国的“国家统计年鉴”中也仅有“国际旅游”这一项要素的统计,没有
3、将“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进行统计。我国现有的旅游统计指标尚不十分完善,统计结果的可信度不高, 旅游产业的量化分析指标仍需进一步科学化和可操作化。因此, 对产业地位的界定及将旅游业定位于支柱产业的提法都有待进一步探讨, 特别是对区域旅游产业的定位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时空情况具体分析, 不能将旅游产业一概定位为支柱产业5 。上述学者们在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认识上的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对旅游业的产业地位的原本并不太清晰的认识,变得更加的模糊,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进行分析论证,以统一认识,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的支撑。二、旅游业的产业地位(一)产业的内涵
4、及特征产业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理论研究中,产业的含义是不同的。在经济理论研究中,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的内涵不断充实和丰富,其外延也不断扩展。在重农学派流行时期,产业主要是指农业;在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以后,产业曾被用来专指工业;到了近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出现了许多新兴的服务部门,如商业、运输业、邮政、咨询、金融、贸易、航运、信息等。此时,产业的含义已经扩展到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细分各产业。如今,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的产业和部门都可以列入产业的范畴。作为介于微观经济组织
5、和宏观经济组织(国民经济)之间的“集合概念”,产业概括了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活动,不仅包括生产领域的活动,也包括流通领域的活动;不仅包括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也包括非物质资料部门的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不仅包括生产部门,也包括流通部门、服务部门甚至文化教育等部门。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当代学者们对产业的定义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如“产业是有投入和产出效益的活动单位。”、“产业是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从事同类物质生产或相同服务的经济群体。所谓同类或相同的含义应理解为:从需求方面说是指具有相互密切竞争关系的商品或服务;从供给方面说是指生产技术、工艺相近的物质生产和经济性质相同的服务业
6、。”、“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的经济系统,如部门、行业、业种。”6、“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7虽然学者们给产业所下的定义不尽相同,但从中我们却可以看出产业所具有的本质特征:第一,从需求角度来说,产业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第二,从供应角度来说,产业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8 。国外也有学者指出,严格来讲,构成一个“产业”的一组企业群,必须满足三个标准:生产相对同质性的产品、使用基本相同的技术、企业数量和它们产出的财务价值必须在数量上大到足以值得从
7、统计上作为一个单独的部门9。总之,产业的根本属性在于它的投入产出性,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的行业和部门都可视为产业。(二)旅游不是产业要明确旅游业的产业地位,首先必须在概念上明确区分“旅游”和“旅游业”的不同。旅游和旅游业无论是在内涵还是外延上,都是一个性质不同的概念。旅游业是指直接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业的总称,而“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10旅游业是旅游经营者的事情,旅游是旅游者所做的“某些事情”,二者的区别可谓泾渭分明,勿须赘言。旅游不是旅游业,那么,旅游是不是产业呢?美国学者托马斯戴维逊( Thomas Lea
8、 Davison)在“What Are Travel and Tourism :Are They Really An Industry ?”一文中指出:旅游根本不是一个产业,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些产业的集合。产业是所有生产相同产品的单个企业的集合,而产品是否相同是根据交叉需求弹性理论中的可替代性来限定的。旅游是一种相差悬殊的经历或过程,不是一种产品;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一种生产性活动;所有旅游者支出的总和并不是这一组相似企业的收入所得。因此,将旅游定义为产业是不正确的。旅游远不止是一个一般意义的产业,旅游更像是一个部门,它影响着一大批产业,其所涉及的不仅仅是生意或行政管理,它指的是人。因而支持合
9、理的旅游增长与发展,应当这种广泛的意义上去理解。”11加拿大学者史蒂夫史密斯认为,虽然人们常常使用“旅游产业”这个词,但旅游并不是一个生产相对同质性产品的产业。首先,住宿企业的产品(使人们在一个地方呆下来)和交通运输公司的产品(使人们走来走去)之间的明显差异,根本不符合同质性产品的标准。其次,旅游基本上是一个需求方面的概念,以某一类特殊消费者的活动为其特征,而产业的定义则是依据产品而非产品的消费者12。对于旅游不是产业的原因,上述两位外国学者的论述应该说已经较为充分。然而,遗憾的是他们在旅游和旅游业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上却存在着严重的混淆现象,他们所说的“旅游”实际上既包含“旅游”的含义(如,“旅
10、游是一种相差悬殊的经历或过程,不是一种产品;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一种生产性活动”、“旅游基本上是一个需求方面的概念”),也包含“旅游业”的含义(如,“旅游根本不是一个产业,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些产业的集合。旅游远不止是一个一般意义的产业,旅游更像是一个部门,它影响着一大批产业”、“住宿企业的产品(使人们在一个地方呆下来)和交通运输公司的产品(使人们走来走去)之间的明显差异,根本不符合同质性产品的标准。”)。对旅游和旅游业的混淆不仅时常出现在外国学者的论著中,多年来也一直困扰着中国旅游理论界和旅游业界,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们对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认识的混乱,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要正
11、确认识旅游业的产业地位,首先必须把旅游和旅游业区分开来。(三)旅游业是产业旅游不是产业,那么旅游业是不是产业呢?对照产业的特征与标准,并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来详细地分析和考察旅游业,我们便会得出肯定的答案:旅游业就是产业。首先,旅游业具备产业的特征,符合产业的标准。从消费者角度看,旅游经历被看作是一种单一的、与个人体验相融合的产品,这种产品从游客离开家到回到家的这段时间里,涉及许多企业的服务。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旅游方式、旅游路线、旅游团队等的选择上具有很大的自主权,可以选择这种,也可以选择那种旅游产品。这表明旅游产品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从本质上来说,消费者享用某产业
12、所提供的产品与游客享受旅游业所提供的服务是没有根本的区别的。因此,既然提供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或行业可以称为产业,我们就没有理由否认提供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旅游业不是产业。从供给者的角度看,旅游业为旅游者所提供的旨在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产品是一种组合产品,它是由各个单项旅游产品组成的,每个旅游企业的生产过程都是整个旅游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其生产出来的单项旅游产品都是旅游产品的一部分。并且每一个旅游企业的生产过程都是独立的,其生产出来的单项旅游产品是能够满足旅游者某种需要的最终产品13。因此,虽然就旅游业中的某个企业的产品看来并不是
13、“同质性的产品”,也并未使用“基本相同的技术”,但从一个完整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来看,旅游产品的生产具有类似的“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生产产品提供给消费者与生产旅游产品提供给旅游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从供给的角度来看,显然旅游业也具备产业的特征。至于旅游业是否满足“企业数量和它们产出的财务价值必须在数量上大到足以值得从统计上作为一个单独的部门”这一产业标准,鉴于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已经无需再进行论证。其次,我们应当从产业演变的历史的角度,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旅游业的产业地位。产业是个历史范畴,如前文所述,从重农学派时期的农业、产
14、业革命后的工业、近代以来的三次产业到现今的一切具有投入产出活动的产业和部门,产业的概念与内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更新和充实。中国的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一个经济学上不断变化的投入产出的过程。中国旅游业是以入境观光旅游为龙头而超常规发展起来的,由此决定了我国早期的单一观光型的旅游市场结构及观光接待型的旅游饭店结构。如今,旅游业已不再是纯粹的观光型旅游,而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购物娱乐、节庆活动等多种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行业。中国旅游已经呈现出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旅游业的每一步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并最终要获取相应的利
15、润,而这正是产业的最为本质的特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知识经济不但导致新兴产业如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等的兴起, 并对产业结构的变化方式、经济增长的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必然对以农业和工业为基础的传统经济理论形成挑战。因此,我们必须调整思维,大胆创新,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国旅游业的产业地位,给旅游业以产业地位,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三,面对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们应当从现实的可用性出发来看待旅游业的产业地位。产业经济学的理论认为,“为了回答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产业概念的立足点主要是现实的可用性”,因为,“在应用性领
16、域中,如果固守理论规范的严密性,硬要保持前后一贯的原则,产业分析将无法深入进行。”14中国旅游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不但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程度甚至已经超出了某些传统产业的影响。面对这一现实,我们不能囿于传统产业的成见,只看到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不给旅游产业以名正言顺的产业地位。从现实的可用性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旅游业就是产业。虽然我们所理解的旅游产业不但与传统的产业定义与测量相悖,而且也将导致旅游业与现行产业分类标准中的许多产业相交叉、相重叠,但我们不能就此否认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这是中国旅游业现实发展的需要。总之,把旅游
17、业视为产业,不仅因为它具有产业的特征,符合产业的标准,更是产业发展的必然和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可喜的是当人们还在理论上对旅游业的产业地位争论的时候,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践早已走在了前面。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已逐渐成为各级政府乃至社会大众关注的目标。目前, 全国已有北京、浙江、海南、重庆、云南、西藏、新疆等 20 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将旅游产业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与发展; 北京、河北将旅游产业列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辽宁将旅游产业列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天津、吉林、宁夏将旅游产业列为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 上海将旅游产业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内蒙古将旅游产
18、业列为第三产业中的先导产业15 。因此,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已经不容质疑。三、旅游产业内涵的特殊性旅游业是产业,但旅游产业并不就是旅游业。同其他产业相比,旅游产业有着较为特殊的内涵。对旅游业产业内涵的特殊性的把握和理解有助于我们对旅游业的产业地位的认识。(一)旅游产业是一个范围非常宽泛的产业。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客观现实来看,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即“所有生产相同产品的单个企业的集合”,已远远不能涵盖旅游产业的真正内涵。旅游产业是旅游业和旅游关联产业的总和,而不仅仅是旅游业本身。旅游业是“由各个提供核心旅游产品以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的旅游企业所构成的集合”16,包括旅游地(旅游景区、景点)、旅游饭店业
19、、旅游交通运输业、旅行社业和旅游商品经营业(旅游购物业)等。就其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旅游地是整个旅游产业中最重要的核心行业,它所提供的是核心旅游产品,而旅游饭店业、旅游交通运输业和旅行社业则是伴随游客的旅游活动和游览娱乐业的经营活动而形成的旅游中介行业,是整个旅游产业的支柱,它所提供的是组合旅游产品。旅游关联产业则为旅游业的正常运行提供相关的硬件(各种物质条件)和软件(文化、信息、人力、智力和管理等)的服务与支撑。因此,任何试图用仅包括旅行社和旅游公司的经营活动的旅游业来代替旅游产业的作法都是不科学的。但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将旅游业称之为狭义的旅游产业,而将包括旅游业和旅游关联产
20、业在内的旅游产业称之为广义的旅游产业。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广义的旅游产业把一些即满足旅游者需求又满足当地居民需求的一些企业如餐馆、商店等都包括在内,致使旅游产业实际上成了一个没有界限的“大产业”。此举虽然不科学,但也实在是出于无奈。正如斯蒂芬史密斯所认为的那样,任何实用性定义都应包括对如下事实的某种认识,有些企业在实质上是属于“纯粹的”旅游业,而另外一些企业则只在部分程度上具有旅游业的性质。如果未能进行这种区分,则会导致始终过高估计旅游业作为一种经济因素的重要性,从而使这一行业领域缺乏可靠性的情形不断加剧17。但是进行这种区分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企图完全清晰地界定广义旅游业(相当于本文的广义旅
21、游产业作者加)的技术定义(即分清满足旅游者消费和满足当地居民消费)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一点甚至在狭义旅游业那里也会遇到,因为在操作的层次上我们照样不能也不应该完全排斥当地居民对旅游观赏物的消费”。18虽然“大产业”给旅游统计带来了难以克服的困难,但这正是旅游产业的特殊性之所在。(二)旅游产业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产业的产业。旅游产业是一个消费趋向型产业,是应旅游者的需要而产生的,具有强大的联动性。旅游者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旅游产业生产的产品也具有多样性,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导致旅游产业几乎涉及所有传统意义上的产业。旅游业的经营活动是直接围绕着旅游者的活动来展开
22、,形成了以旅游者为直接服务对象的行业群。从行业构成来看,旅游业主要属于第三产业的范围。其他为旅游业提供物质支撑的有属于第一产业的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相关部分;属于第二产业的轻工业、重工业和建筑业等部门和行业中的相关部分;属于第三产业的邮电通讯、金融保险、公共服务、卫生体育、文化艺术、教育培训、信息咨询等行业中的相关部分以及国家机关中与旅游相关的部门,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海关、边检等。这些部门、行业或产业都或多或少地与旅游产业在经济上发生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19。换句话说除旅行社外,几乎没有哪个行业的收入完完全全地是从游客那里得到的,也几乎没有哪个行业根本不从游客身上赚钱,农业旅游如此,工业
23、旅游亦如此20。(三)旅游产业是一个有机的企业和行业的集合体。产业经济学的理论表明,产业作为一个经济单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尽管有时会出现交叉甚至部分重叠的现象,但总体上产业本身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同其他产业所生产的产品不同,一个完整的旅游产品是由各个单项旅游产品组成的,每个旅游企业的生产过程都是整个旅游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其生产出来的单项旅游产品都是旅游产品的一部分。旅游产品价值的实现要通过各环节不断的投入、售卖逐步收回,发生在哪个环节上的投入就由哪个环节负责收回,如发生在交通工具上的费用要从运费中收回,发生在饭店投资上的费用要从房费中收回,发生在景
24、区、景点建设上的费用要从门票费中收回21。因此,虽然组成旅游产业的诸多企业看起来似乎参差不齐,杂乱无章,但为旅游者提供所需服务的共同的宗旨,使他们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彼此和谐地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旅游产业的各组成要素之间任何一个企业、部门或环节出现差错,都会使旅游的全过程难以进行下去,不但影响旅游者的旅游质量,更会阻碍旅游产业的正常运行。这是我们理解旅游产业的内涵时必须高度关注的。四、研究旅游业的产业地位的意义对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对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进行深入的研究是旅游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旅游学作为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其学科地位要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普
25、遍认同,必须形成自己独有的概念体系和理论体系。旅游业是旅游学科概念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其内涵、特征及产业地位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利于旅游学科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其次,对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有助于消除人们对旅游业的模糊认识,树立产业概念和产业意识,从而更好地用产业的理论来指导旅游业的实践活动。同时,在理论上深入研究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对于我们认识未来不断出现的新兴产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最后,对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旅游业的产业地位的确立,不但会使旅游经营者在实践中自觉地加大旅游业的产业化运作的力度,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也会使更多的国家、
26、集体个人和外商等投资主体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政府的管理机构也将为旅游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总之,产业地位的明确,将使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贸易、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全面进步。1 吴述席. 简论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J . 平原大学学报,1999, (2) . 2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修订版) M .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3 周振东.旅游经济学M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 李天
27、元.旅游学概论(修订版) 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5 吴统慧. 北京旅游产业地位的定量分析J . 旅游学刊, 1998 ,(6) .6 马波. 试论旅游产业经济学的建立J . 旅游学刊基础理论与教育专刊,1999.7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9 史蒂夫史密斯/著,赵丽霞/编译. 旅游产业及旅游卫星账户J . 研究与探索,2003,(7) .10 谢彦君. 基础旅游学(第二版)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11 张广瑞辑述. 旅游真是产业吗? J. 旅游学刊,1996,(1) .1
28、2 史蒂夫史密斯著,赵丽霞编译. 旅游产业及旅游卫星账户J . 研究与探索,2003,(7) .13 郝索,方巧,唐平,吕宁. 关于我国旅游产业组织结构的思考J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 .14 刘志彪,王国生、安国良.现代产业经济分析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5 王守初. 旅游产业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J . 南方经济,2004,(5) .16 谢彦君. 基础旅游学(第二版) 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17 斯蒂芬史密斯著,南开大学旅游学系译. 旅游决策与分析方法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1.18 谢彦君. 基础旅游学(第二版) 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19 张陆, 徐刚,夏文汇,杜晏. 旅游产业内部的行业层次结构问题研究J .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6) .20 吴统慧. 北京旅游产业地位的定量分析J . 旅游学刊, 1998 ,(6) .21 孔建新. 对旅游产业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 . 新疆金融,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