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学生价值观对心理健康的影...会支持与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_周洪媛.pdf

上传人:学资料 文档编号:2080474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价值观对心理健康的影...会支持与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_周洪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学生价值观对心理健康的影...会支持与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_周洪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学生价值观对心理健康的影...会支持与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_周洪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52023年第04期总第245期No.04.2023Sum 245552023年第04期总第245期No.04.2023Sum 245人文社会 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和社会改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而在网络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具有多元化特点,容易发生价值观冲突,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影响。从实践情况着手,分析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为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指明方向,确保当代大学生维持身心健康发展。一、大学生价值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一)多元价值观产生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各民族间的文化冲突不断加剧,促使各

2、种各样思想观念通过互联网传递至世界各个角落,充斥在人们身边。在这一环境中,大学生价值观带有多样性特点,使学生心理相对复杂。而价值观为衡量内心活动的尺度,能够为个体抉择提供支持,反映了人的思想、态度,为人的行为提供理由。拥有多样价值观,使学生在认识世界、看待事物时将产生不同的想法,引发心理上的矛盾。反映在行为上,则体现出大学生思想、态度经常变换的情况,侧面展现出学生复杂心理状态。在网络匿名空间中,价值观多样性给学生心理带来的影响更加显著,如面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要大力宣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还要倾向于倡导尊重个体选择、追求自由等理念。归根究底,与大学生价值观多元有关,促使其始终从不同角

3、度思考问题和看待事物。但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多数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可以做到热爱祖国,关心民族命运,保持积极心理状态。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在遇到事关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问题时容易出现心理矛盾。因此在价值观多样化的情况下,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呈现出复杂化趋势,需要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二)不稳定价值观产生的影响在大学阶段,学生尚未形成稳定思想观念,价值观依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当代大学生中不乏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长辈的溺爱中成长,尽管身体已经成熟,心理上却处于过渡期,处于价值观模糊混沌状态,对人对事无法做出价值判断,在心理上相对幼稚。如在就业创业方面,一方面学生会满怀信心,

4、表达出强烈的思想信念,不断探寻自我价值实现。但另一方面,只掌握相关理论而缺乏社会实践,造成许多学生在遇到困难、问题时会产生迷茫,心理上放弃、抱怨等。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呈现出缺乏主见、人云亦云的表现,面对人际冲突难以做出自我决定,被动地选择所处群体,甚至陷入被孤立的境地,在情感上承受较大痛苦。因此,在大学生价值观具有较强可塑性的情况下,需要及时引导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避免学生轻易因外界影响而发生思想动摇,以防产生相关心理问题。(三)实用价值观产生的影响在以往教育体系中,思想教育放在以国家、社会和集体利益为先等方面,确保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该种价值观体系下,学生拥有奉献的强

5、烈愿望,但也容易出现过度服从的心理,个性遭到压抑,缺乏足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至今,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一改摘 要:价值观会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并且折射出不同个体的心理状态。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培育的关键时期,研究多元、不稳定和实用价值观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确定加强社会支持可以提供心理保护,要增强学生心理弹性,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健康发展,因此还应从社会核心价值观宣传、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锻炼等方面寻求大学生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途径,从而助力当代大学生成才与发展。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

6、3)04-0055-03收稿日期:2022-10-27修改日期:2023-02-14基金项目:2020 年贵州医科大学校级课题、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创新课题“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影响研究”(2020XSKL39)作者简介:周洪媛(1983.1),女,山东潍坊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56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04期总第245期No.04.2023Sum 24556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04期总第245期No.04.2023Sum 245过去单一性的特点,带有强烈主体性,思想和行为更加开放,乐于展现自己,能够根据个体需求选择从事医学、金

7、融等各个领域工作,发挥创新、创造等能力。但与此同时,心理上也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将维护自身利益当成是评判事物对错的标准。而在价值判断上片面追求实用主义,在实现个人利益极大化目标的同时,时常出现违反道德乃至反纪违法的行为,并且始终抱有侥幸心理,容易被自我反噬,引发精神乐园崩塌局面,陷入恶性心理状态。长久陷入心理失衡状态,将导致个体出现反人类、反社会的情绪,引发心理异变。作为个体需要保持价值观的主体性,但作为社会的一员,也需要在思想、心理等方面主动融入社会。因此,在把握价值观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积极影响的同时,应确认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对大学生进行正向引导。二、基于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探寻

8、价值观影响机制(一)基于社会支持分析价值观和心理健康关联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给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可知社会支持为重要的中介因子。社会支持包含较多内容,可以泛指除个人以外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作用,以助力个体达成发展目标1。在人类社会中,个体无法保持孤立存在,需要通过社会关系获得物质和精神支持,确保个体能够生存和发展。而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都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因此需要通过家长、同学、教师、朋友、学校等途径获得有效社会支持,帮助大学生克服困难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根据积极心理学理论可知,在心理健康维护领域,社会支持属于保护因素,与个体身心健康、社会技能等因素间

9、存在正相关关系,与焦虑、自杀等负面心理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提供社会支持能够使个体在物质上获得帮助,同时传递关爱、尊重等美好思想、情感,使个体形成对群体的归属感,帮助个体树立信心和取得发展。就目前来看,当代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的途径较窄,与个体价值观存在密切关联,最终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一方面,受西方个人主义等思想的侵袭,大学生群体对“独立”内涵产生了片面认识,认为“求助”就是示弱,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追求“万事不求人”,以免被他人看不起2。形成这种思想观念,导致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宁愿等待问题恶化也不愿意寻求帮助,最终造成个人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受家庭因素的影响,许多独生子女对人际关系

10、保持较低的信任度,做事习惯我行我素,不会轻易相信他人。受价值取向的影响,这类学生处处防范,缺少与他人的沟通、联系,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在个体价值观的作用下,大学生在陷入思想困境或生活困难的情况下,无法及时通过他人获得社会支持,久而久之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因此在大学生价值观和心理健康之间,社会支持将产生重要的中介作用,与前者保持密切关联的同时,会给个体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缺少良好人际关系,获得社会支持的途径有限,最终将导致个体从陷入思想困境转变为产生心理问题,不利于个体的长久发展。(二)基于心理弹性分析价值观和心理健康关联心理弹性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安东尼提出,指的是个体面对创伤、悲剧、威胁等心理

11、压力时恢复到原本状态的能力。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环境不断发生改变,周围的人事物也不会固定不变。而面对新的人事物,个体价值观容易发生碰撞,促使其萌发怀疑、否定等态度的同时,也会自然而然产生崩溃、难过等心理状态,需要经历一段心理调适过程,随着价值观交错融合和稳定,最终恢复正常心理状态。遭遇各种价值观冲突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调整价值观,个体心理弹性也将不断增强,形成更高社会适应能力,理性对待各种挫折和压力,维持良好心理状况。但在个体价值观无法与大环境主流价值观融合的情况下,始终将处于价值观冲突状态,将承受较大外部压力,呈现心理弹性不足的问题,无法复原到最初状态,导致心理问题根深蒂固,给个人生活

12、带来困扰。而个体缺少稳定价值观,心理弹性较小,在遭遇逆境时缺乏抗挫能力,可能引发心理疾病,无法维持情绪稳定和正常生活。从大学生心理弹性变化过程来看,与价值观存在密切的关联。一方面,大学生在面对来自家庭亲子关系、经济状况、社会就业、学校人际关系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家庭、朋友等各方面获得积极情感和行为支持,促使个体足以与外界干扰抗衡,维持健康心理状况3。另一方面,大学生拥有坚定思想信念,在对待人事物时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有较强的抗压能力,自然而然可以在价值观冲突过程中完成自我心理调适,达到健康心理水平。受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心理

13、弹性各异,因此同样遭遇父母离婚、经济困难、失恋等负面事件时,将产生不同的心理连锁反应。具体来讲,就是部分大学生可以在受挫后更加坚强,积极生活和进取,部分大学生却从此一蹶不振或变得心理脆弱、敏感,容易受负面情绪影响,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三、大学生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途径(一)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认识价值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还应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确保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辩证理解个572023年第04期总第245期No.04.2023Sum 245572023年第04期总第245期No.04.2023Sum 245人文社会人和社会、

14、人与自然、人与人等关系提供指导,确保学生保持理性思考,维持良好心理健康水平。第一,考虑到网络时代各种思潮充斥在自媒体平台上,容易给缺少实践经验、心理不成熟的大学生带来干扰,还应从以小见大角度制作反映生活、社会变化的各种纪录片、宣传片,大力弘扬蕴含主流价值观的优秀文艺作品4。通过电视等主流媒体播放的同时,借助微信、微博等各种途径传播,确保学生能够结合国内外形势理性看待社会矛盾,坚定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思想信念,形成强烈民族自豪感和深刻爱国情怀。第二,为加深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高校应结合当代学生特性创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整合多元价值观,形成正确思想观念。从新生入学开始,应

15、将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学生教育活动,通过海报、条幅加强宣传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解读国家最新政策和热点话题,围绕学生兴趣点引导学生探寻价值冲突原因,确保学生可以树立大局意识,在了解世情、国情的基础上做出正确判断。日常每月应组织 1 2 次主题教育活动,以竞赛、演讲、运动会等形式围绕历史事件、重大节日等探讨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意义,不断提高学生认同程度,学会以开放、包容心态看待社会问题。第三,应加强思政课程与心理健康课程密切互动,将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平等看待人和事物,并时刻怀有感恩心态,真正意义上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二)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第一,应营造

16、良好社会氛围,全面提升大学生对社会支持的认同度。借助各种媒体积极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对各种助人帮人的事迹进行宣扬、表彰,能够形成友爱互助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愿意且能够获取社会支持。结合这一目标,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身份认同,肯定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栋梁的重要价值,关注这一群体的价值表达诉求,满足大学生的心理期待。为此,应建立大学生自我表达平台,结合大学生价值不稳定特点及时回应群体疑问,看重群体的价值主张,通过合理引导使个体利益诉求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诉求相契合,为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奠定扎实基础。第二,考虑到大学生个体将承受来自学

17、业、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需要提供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资源,确保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成长空间,为学生构建稳定价值观提供保障。根据大学生物质需求,应加强教育投入,解决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困难,为个体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精神支持上,要将大学生群体纳入道德评选、感动人物评选等范围内,通过树立社会模范满足群体情感认同需求,使学生自觉将主流观念内化为自身信念。此外,高校应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通过深入沟通和答疑解惑指导学生探寻正确自我发展道路,获得有效心理支持。(三)加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锻炼大学生属于感性群体,心理弹性差异较大,在即将从学校步入社会的过程中将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因此需要帮助学生加强心理调适能力锻炼

18、,确保学生克服价值冲突带来的不适,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发展困难。第一,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立专职队伍提供心理辅导服务,传授学生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在加强相关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进行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认知偏差,主动探寻心理问题解决途径。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也能学会控制情绪,遇到负面事件尝试通过体育锻炼、向朋友倾诉等途径缓解压力,建立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幸福感,始终保持生活和发展信心。第二,组织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加强心理锻炼,形成较强抗挫折能力。日常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基地、博物馆等蕴含核心价值观的场所,可以通过接触红色文化获得

19、心灵洗礼和思想启迪,引领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根据学生在职业发展、学习等方面的需求开展主题调研活动,使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了解现实问题,从多角度理性分析和思考,帮助学生主动完成自我调适。此外,安排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使学生身体力行践行核心价值观,得到意志品质锻炼的同时,形成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四、结语在大学生心理培育方面,应认识到正确价值观对个体发展的重要影响,从心理健康角度探寻学生的成才之路。通过分析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与价值观的密切关联,以及对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可知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还应确保学生获得更多社会支持,有足够的心理调适能力锻炼,确保能够应对各种价值观冲突,最终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同时,形成健康的心理。参考文献:1郭冬升,杨轶冰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34(5):123-124+1562谢琛,朱涛,张应杰大学生归因风格、核心价值观认同和心理健康水平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1,38(4):121-1253贺子京,等家庭环境、物质主义价值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12):1887-18924程麟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社会支持与焦虑相关研究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0,22(1):92-96(责任编辑:董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