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3000.docx.docx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037486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3000.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3000.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3000.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3000.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3000.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3000我们人类想要更加顺利更加长久的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靠的不是所谓的“控制自然”的狂妄想法,而是用心的去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去爱护大自然的一切。毕竟谁喜欢寂静的春天?下面是小编整理关于寂静的春天读后感3000。欢迎大家阅读!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3000 这本书开篇就虚设这样一个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都可以容易地找到上千个这种翻版的城镇,对齐的一景一物作细致的描写,以此来带领读者进入这本书的主题,同时也让读者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这种环境变化的迫切感。 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

2、,于 1962 年出版。这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 1972 年 6 月 12 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 ,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 ,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蕾切尔卡逊 1907 年 5 月 27 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泉溪镇,并在那儿度过童年。她 1935 年至 1952 年间供职于美国联邦政府所属的鱼类及野生生物调查所,这使她有机会接触到许多环境问题。在此期间,她曾写过一些有关海洋生态的着作,如在海风下 , 海

3、的边缘和环绕着我们的海洋 。这些着作使她获得了第一流作家的声誉。蕾切尔在本书中强调了人类自身对地球的环境的作用,“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一直是生物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地球上植物和动物的自然形态和习性都是由环境塑造成的。就地球时间的整个阶段而言,生命改造环境的反作用实际上一直是相对微小的。仅仅在出现了生命新种人类之后,生命才具有了改造其周围大自然的异常能力。新情况产生的速度和变化之快已反映出人们激烈而轻率的步伐胜过了大自然的从容步态。 ”主要阐述了人类新型的化学产品或者生化武器给大自然的平衡带来很大的破坏,而且远远超过了其自身修复的能力,已然造成无课挽回的伤害。分别从人们从

4、小就接触的各种化学生产的非自然的药品食品开头,其中透出了深深的无奈,这是每个地球人都无可避免的,再从整个大自然的循环链子来展开,污染了水源,如地表水、地下海;污染了土壤;“地球的绿色帐篷”植皮也随之被污染;小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地方都被污染了,同样的也遭殃了这一切都是人类不加节制的破坏环境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森林中生命的协同互济关系就变得完全失调了,而且寄生虫灾害反复出现的间隔时间也愈来愈短因而,我们不得不结束这些违背自然规律的粗暴作法,这种粗暴作法现已被强加到留给我们的、至关重要的、几乎是最后的自然生存空间之中。 ”作者在书中最后一章提出这种结论,综合了前几章分别举出的例子,呼吁人们要重视自然

5、规律。“我们必须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发明了许多新的、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方法;随着这一形势的发展,一个要反复提及的话题是:我们是在与生命活的群体、它们经受的所有压力和反压力、它们的兴盛与衰败打交道。只有认真地对待生命的这种力量,并小心翼翼地设法将这种力量引导到对人类有益的轨道上来,我们才能希望在昆虫群落和我们本身之间形成一种合理的协调。 ”这就是作者呼吁麻木无知的人们要开始进行环境保护的话,也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走,即使发明了什么厉害的科技,也要以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为首要考虑因素。同时作者还提到“控制自然”的想法很幼稚,我们人类想要更加顺利更加长久的在地球上继续

6、生存下去,靠的不是所谓的“控制自然”的狂妄想法,而是用心的去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去爱护大自然的一切。毕竟谁喜欢寂静的春天?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3000 20 世纪 60 年代初,由蕾切尔卡逊撰著、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作序的寂静的春天面世。这部由 17 章 28 余万字精心建构的“绿色经典” ,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解,反对人对自然的控制,其根本宗旨是警示人们:“人类已经失去了预见和自制的能力,它将随着毁灭地球而完结。 ”美国华盛顿大学肯尼斯肖克莱博士认为:“卡逊 1963 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可以看成是学院环境伦理学的下一个分水岭。这本书描写了大量使用杀虫剂和其他污染物质对环境越来越多的可怕影响。卡逊的著

7、作引发起新一代的活动分子关注环保事业。它帮助我们认清了我们对自然价值的认识和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应有的根本转变的需要。 ”若干年后的某一天,春天到了,村落里一切声音都没有了,没有蜜蜂嗡嗡飞来,没有家畜嘶鸣,没有小鸟歌唱,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营田野、树林和沼地。这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的生命无法复生,而是人们自已使自已受害。蕾切尔卡逊为我们虚构了这个城镇,她指出,如果我们继续不当地使用化学药品,这些也许会成为事实。作者称杀虫剂为杀生剂,因为在它杀死害虫的同时,侵害着居民的健康、动植物的生长、大地的景观。新情况产生的速度和变化之快已反映出人们激烈而轻率的步伐胜过了大自然的从容步态。

8、杀生剂甚至反而造成了害虫的猖獗。于是,人虫之战即刻打响。作者用血淋淋的事实,希望唤醒无知、愚昧的人们,不要再用使用蛮力,来对付也是地球一分子的昆虫、植物。也呼吁我们,要尊重生命,谦卑为上,不要自以为是。否则将有一天,会为人类带来无可挽救的灾难,毁灭性的灭亡。事实上,大多数人们并不清楚杀虫剂的危害因为人类为了更方便的生活,而许多事实的真相,也被隐瞒和蒙蔽。生活里,清洁剂、芳香剂、洗洁精等,更是变成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些物质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后果,只有方便和效果,被商业化的宣传和推销。正如作者所说, “我所争论的是我们把有毒的和对生物有效力的化学药品不加区分地、大量地、完全

9、地交到人们手中,而对它潜在的危害却全然不知。我们促使大量的人去和这些毒物接触,而没有征得他们的同意甚至经常不使他们知道。 ”这不仅是不公平的,也是非人道的。我们适应自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慢慢地将自然界掠为己有,甚至以战胜自然相标榜,向自然界贪婪地索取,将自然环境肆意破坏。从全球来看,冰川融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物种灭绝等让世界的未来危机重重;从国外来看,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水俣病事件、痛痛病事件、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件、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让人们无不谈之色变;在国

10、内,沙尘暴肆虐于京津地区、水葫芦泛滥于长江流域、紫茎泽兰为祸于西南边陲、泱泱中华正日益为用水问题大伤脑筋.公害事件的发生愈演愈烈,人们在危机面前无助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当第一次看到这些时,不会有人愿意相信这是所谓的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后果,我们一定不愿把责任归咎于自身,我们甚至不会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但事实证明,这仅仅是开端,出乎意料的事情正在地球的各个角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全面的爆发着,而且是一浪高过一浪。到现在才知道,我们当初的判断都是盲目乐观的,我们把问题考虑的太简单了,我们以为科技带来的只是社会的进步,但实际绝非那么简单。我们肆意改造地球,其根本在于我们还没有认真地对待生命。我们认为植物不及人

11、类重要,动物不及人类重要,我们喊出“以人为本”的口号,但是地球不仅仅是人类的,也是其他动物的家园。我们必须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地球,我们只是地球的使用者,而人类常常误以为自己是主宰者。我们没有足够认真地审视与我们相同的生命个体。但只有通过敬畏的态度来对待生命,我们才能希望在昆虫群落和我们本身之间形成一种合理协调和平衡的支点。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学着尽量全面的去思考问题,从沉痛的教训中逐渐养成谨慎的行事习惯,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决不轻易地去改变自然生态环境原本的和谐。蕾切尔卡逊女士如此告诉我们:透过新颖、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方式,尝试去解决和其它生物,共享地球会产生的问题。人类唯有更谦卑、尊重大自然,

12、反省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停止错误的方式,才有可能挽救人类自己。毕竟,我们是地球的一员,我们还必须生活在地球上,美丽的自然需要用心去理解,就如美好的环境需要用双手去呵护。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3000 寂静的春天该书是美国一个女生物学家卡森在 60 年代写的,有人说它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后世评论她:“没有她,可能全世界的环保运动会延迟很多年,或者现在都还没有开始。 ”书在开章不久谈到:在地球的历史上,生物被自然环境改变着,但是反作用环境的效果相对很弱。但是人类出现发展到今天,情况发生了逆反,人类强力地改变着环境.在大自然里有很多很多物质,它们都与大自然经过千万年的磨合,大自然懂得它们。而现在情况改变了

13、,仅 1960 年一年,就有超过 500 种全新的化学合成的有机物在美国诞生,最后它们被排入自然。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用于人与自然的斗争.化学家巧妙地转移着分子团。 。替换原子。 。制作各种各样连他们也无法了解的未知。她举了个例子:一个碳四个氢是 CH4(甲烷)瓦斯把一个氢原子替换成了氯就成了 CH3Cl(氯代甲烷)替换两个就成了 CH2Cl2(氯仿)麻醉剂替换三个就成了 CHCl3(四氯化碳)清洁剂。直到最后做出了学名为二氯 XXX 乙烷的 DDT死神的特效药(发现 DDT 的人得到了诺贝尔奖)在当时 DDT 和其他剧毒农药被滥用的 60 年代的美国,书以无法辩驳的大量实例,给民众讲述了一个大

14、自然悲伤的故事, “一个没有鸟鸣的春天,这样的现代世界是值得被建立的么?”触动了无数普通老百姓的内心。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后来评价说:这是旷野中的一声呐喊。书在出版后不久,身患癌症的女作者(她本身无疑也是被环境污染所害)在政府部门(地方政府,农业部、林业部)、实力强大的化工公司和和敌对舆论的恶毒攻击声中去世了,甚至连“美国医学学会”也公开反对她。但是一种精神没有死,反而唤醒了美国大众,美国老百姓持续对书的关注使得“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公司”制作了专题节目,因为这件事两个大投资人以撤销对电视公司的巨额资助为要挟要求电视公司停止播出,但是节目还是冲破枷锁播出了。(在此,一个权威媒体的独立性判断值得我们钦佩

15、)这本书是西方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的开山之作,而在此之前在美国报纸报刊上几乎找不到类似“环保”的字眼。几年后,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记者招待会引用了书的内容,并成立专门调查组清查,第一个美国环保团体随后也成立了,有人说“一个女作者对后世的影响可能会超越无数政客” 。在今天的中国,我们面临比当年的美国更严重数倍的环保乱象。后发展国家本应吸取前人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但遗憾的是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在中国发生,我们迫不及待地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且很大程度上愿不愿治理,能不能治理,还是未知数)。很多地方工厂就在把混合着各种毒物的污水直接排到大自然的河流中进入水循环(一些癌症村就是例证)。这并不是关

16、闭一些不合格的工厂、出台一些新法规、执法严一些就能解决的问题,也绝不是单纯的技术、法律或者政策问题,而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 ,从根本上老百姓的观念还没有得到“革命” 。有一种典型论调:现在这条路是社会发展一定得走的路,没有办法。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发展经济不该是第一要素,靠牺牲环境带来的 GDP不是真正的 GDP,这样的高速发展是不健康的,后果会很严重。我们学习过印度的课题,印度有印度的问题,但是他们有“环境部长” ,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对中国而言和谐太多。狮子大象老虎孔雀都可以看到(在中国都杀绝或者接近杀绝了),印度有其特有的宗教背景原因,但说到底是人的观念。“环保”不该是贬义词,它也不应该

17、是有钱人玩的“概念” ,认为环保标准都是西方强加给我们的苛刻的标准是不公平的,毕竟地球只有一个是事实。当我们失去了干净的空气、干净的水源(为什么我们都要喝桶装矿泉水,为什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水管拧开就可以喝)、安全的食物(举不胜举,老外对于中国“地沟油”他们叫回收油,表现出极端地恐惧。在三聚氰胺事件上,我在新西兰的老师说,中国人心坏了,他们用毒药去毒自己的下一代),这样的生活不是现代化生活,不是我们追求的。卡森说:“将来的历史学家可能会为我们权衡利弊所表现出来的低下的判断力感到无比惊讶” 。抛下不谈这些与人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的命题,更宏大的是人的心理层面,这个或许是国人多没有体验的心境?卡森的

18、寂静的春天里有一段论述:“.是独裁主义者的决定。 。他并没有把真实的情况告知他的人民。 。对于成千上万的人来说,大自然的美丽和秩序本身就具有一种无可替代的意义” “当公众对.提出质疑时,只找一些所谓专家提供一点半真半假的话作为镇定剂,我们急需结束这些为善的保证和包在令人发指的事实外面的糖衣。 ”事实上,在卡森的时代,很多著名的昆虫学家、医学家都是支持 DDT 的(化工公司的利益绑定),他们公然否认DDT 会给人和野生动物带来危害.研究农药危害和毒理的科学家反而拿不到政府的科研经费.而这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所特有” ,而恰恰就在今天的中国重复着。我认识的一些国内做环评的朋友说,他们的数据都是伪造

19、的,真实的数据从来要反复修改才能提交,不然也就别吃这碗饭了。中国“自然之友”的创始人梁从诫(梁启超的孙子,XX年已故)说:“.总有些所谓专家学者以各种方式恶意诋毁刚刚诞生的民间环保组织.”一些关键媒体和学者的良心被经济所操控着,而老百姓得不到真相。卡森写寂静的春天的动机是因为一个美国家庭妇女在 1958 年给她写了封信触动了她的内心。信中说:“自从我们这里给榆树打了农药以后,再也看不到一只活鸟了.我孩子上课学过,联邦法律保护鸟类免受捕杀和残害。所以我不太好向我的孩子解释它们是怎么死的.”1958 年,我国正要开展惊天动地的“大跃进” ,战天斗地的口号震天响。美国一个主妇的这封信不但触动了那个时

20、期的卡森,也同样能触动我。18XX 年,美国的托斯夫人写了一本著名的书汤姆叔叔的小屋 ,描述了黑人奴隶的悲惨生活,一本“畅销书”激发了革命,南北战争拉开了序幕。美国和整个西方的环保运动也被卡森燃起直到今天,可以想象,环保远比“废除奴隶制”复杂得多,当人们想到将要失去眼前可以得到的财富时总是会很痛苦,无论东方西方。所以“环保”一开始的步伐总是举步维艰。美国的生物学家乔治.沃尔德在研究“眼睛视觉”的时候有一段论述也许很适合描述这样的社会状态,他说:“。 。空旷暗室里有一扇狭小的窗户,当你站在远处时看只能看到那里有一个亮点。随着你不断接近窗户,光明越来越多。最后你站在了窗户前,发现外面有整个世界。 。 ”曾经国内一个旅行杂志的副主编对我说:“我们该发你的生态游记 ,我们成天发的文章都快是吃喝玩乐了,太没有责任感了!”我期待站在窗户前面的那个时刻。并且为之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