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课件+试题)(打包15套).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图表专攻篇课件试题打包15套.zip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图表专攻篇课件试题打包15套.zip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一 等值线图强化训练.doc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一 等值线图课件.ppt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七 地理关联示意图强化训练.doc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七 地理关联示意图课件.ppt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三 地理统计图强化训练.doc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三 地理统计图课件.ppt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二 地理过程示意图强化训练.doc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二 地理过程示意图课件.ppt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五 区域地图强化训练.doc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五 区域地图课件.ppt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六 地形和地质剖面图强化训练.doc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六 地形和地质剖面图课件.ppt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四 地理表格强化训练.doc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四 地理表格课件.ppt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附录高考阅卷点评.doc
  • 全部
    •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一 等值线图强化训练.doc--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一 等值线图课件.ppt--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七 地理关联示意图强化训练.doc--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七 地理关联示意图课件.ppt--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三 地理统计图强化训练.doc--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三 地理统计图课件.ppt--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二 地理过程示意图强化训练.doc--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二 地理过程示意图课件.ppt--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五 区域地图强化训练.doc--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五 区域地图课件.ppt--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六 地形和地质剖面图强化训练.doc--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六 地形和地质剖面图课件.ppt--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四 地理表格强化训练.doc--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四 地理表格课件.ppt--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 附录高考阅卷点评.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等值线图(建议用时:40 分钟)一、选择题(2015·温州十校联考)下图表示某海域四次地震的发生地、震级和震源深度。读图,回答 1~2 题。1.该海域地震频发的原因是( )A.板块碰撞 B.板块张裂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2.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海浪。一般当海底浅源大地震(震源深度小于 50 km,震级大于里氏 6.5 级)造成大洋地壳局部隆起或陷落,并且带动震源上方的 深层(水深不小于 1 000 m)海水做大规模扰动时,就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若图中的四次地震都造成了地壳陷落,则四地中最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的是( )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解析:第 1 题,从图中可知,四次地震区均位于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地区,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区,多地震。第 2 题,根据海啸形成的条件可知,②地的地震最可能引发海啸。答案:1.A 2.B下图为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 1 000 百帕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 3~4 题。3.对图示区域天气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P 地吹西南风B.N 地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C.M 地为阴雨天气D.M 地为高压中心4.影响 Q 地的天气系统和对应的天气特征分别是( )A.暖锋 晴朗 B.冷锋 阴雨C.气旋 阴雨 D.反气旋 晴朗解析:第 3 题,由图可知,近地面 1 000 百帕等压面上 M、N 两地海拔均高于四周,说明两地处于高压中心,都盛行下沉气流,都以晴天为主;风从 N 地吹向 P 地,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第 4 题,根据等压线的弯曲规律可知,Q 地位于低压槽中,最可能形成的天气系统为锋面,锋面附近多为阴雨天气。答案:3.D 4.B读某等值线图,回答 5~6 题。5.如果图中的等值线为等温线(单位:℃),则( )A.影响图中气温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城市的热岛效应B.城市中心盛行下沉气流C.受气温高低的影 响,城市近地面的空气会由市中心流向四周的郊区D.该城市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完全一致6.如果图中的等值线为等地租线(单位:千元),则( )A.A 处最可能分布着高级住宅区B.该城市东北—西南方向的交通较便利C.该城市的地租只受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影响D.B 处的等值线朝市中心弯曲,说明该处可能是风景区,地价高解析:第 5 题,受热岛效应的影响,该市的市中心气温较高,由市中心向四周气温逐渐降低;由于城市中心气温高,故市中心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空气会由郊区流向市中心;受经济、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城市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并非完全一致。第 6 题,该市等地租线由市中心凸向东北、西南方向,说明这两个方向上的地租高于两侧,即说明 东北—西南方向的交通较便利。 A 处地租较低,环境质量可能较差,不可能分布着高级住宅区;如果地租只受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影响,地租等值线应是以市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B 处等值线朝市中心弯曲,说明该处的地价偏低。答案:5.A 6.B读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单位:小时),完成 7~9 题。7.甲、乙、丙、丁四地中,平均每日日照时数最接近的是( )A.甲、乙 B.乙、丙C.乙、丁 D.甲、丙8.甲、乙、丙、丁四地中,平均每日日照时数 季节变化最明显的是 ( )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9.影响澳大利亚大陆多 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C.大气透明度 D.降水量解析:第 7 题,甲、乙两地的平均每日日照时数均介于 9 小时到 10 小时之间,丙地的平均每日日照 时数介于 10 小时到 11 小时之间,丁地的平均每日日照时数为 6 小时。第 8题,丁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晴天多,且该季节太阳直射南半球,昼长较长,因而该地夏季每日日照时数较长;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多,且该季节太阳直射北半球,丁地昼长较短,因而冬季每日日照时数较短。第 9 题,读图可知,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 大致由中西部向北、东、南三面减少,与该地区 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基本呈负相关,由此可判断降水量是影响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答案:7.A 8.D 9.D下图是我国东部冬小麦收获日期等值线图,读图回答 10~11 题。10.影响 M、R 两地收获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地形C.水分 D.土壤11.N 地与 R 地相比,收获时间差异及其主导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比 R 地收获早——地形因素B.比 R 地收获晚——距海远近C.比 R 地收获早——季风环流D.比 R 地收获晚——地势高低解析:第 10 题,M 地位于华北平原,R 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差异明显,导致了 M 地和 R 地热量条件的差异,使冬小麦的收获期 M 地晚于 R 地。第 11 题,根据“大于大值,小于小值”原理推断,N 地冬小麦的收获日期早于 5 月 1 日,是因为 N 地位于四川盆地,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其冬季的热量条件较同纬度其他地区优越,因此冬小麦的收获时间较早。答案:10.A 11.A二、综合题12.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某地区的干燥度分布示意图。注: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材料二 酒泉、武威、兰州等地自古就是重要的粮食、棉花及优质瓜果产区。近年来,酒泉等地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以提高西瓜的产量和质量 ,这就是“压砂技术” 。(1)根据材料一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的分布特征。(2)简述酒泉附近地区农业生产利用“压砂技术”能够提高瓜果产量 和质量的主要原因。(3)图中 B 湖日趋缩小,有专家提出“治湖的关键是治河,治河的关键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治理思路。面对 B 湖日趋缩小的现象,请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解析:(1)干燥度的分布特征直接读图分析即可。从图中可以看出,干燥度由东南向西北增加,而西部山地由西南向东北增加。(2)“压砂”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水分、增加温差。(3)B 湖日趋缩小的原因是来水减少,因此采取的措施应从上游地区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对河水的截留等方面思考。答案:(1)干燥度总体由东南向西北增加,而西部山地由西南向东 北增加。(2)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肥力),增大瓜田日温差。(3)合理分配、利用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 源,恢复下游供水;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推广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退耕还草(恢复天然植被)。13.读甲、乙两图,甲图(单位:hPa)中 EF 为晨昏线,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为南亚大部分地区某季节的气压形势图,此时南亚大部分地区吹________风,甲图所示季节,乙图中①处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2)EF 为________(晨、昏)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乙图中 0 ℃等温线的大致走向,并判断其影响因素,完成下表。走向 影响走向的主要因素西段东段解析:判断风向、季节时,要依据图中的等压线;而 0 ℃等温线走向由图可直接得出,分析原因时要考虑影响气温的纬度、洋流等因素。(1)根据等压线分布,作出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水平气压 梯度力箭头,然后根据北半球向右偏即可判断风向;根据甲图中的低压中心出现在印度西北部可知,此时亚欧大陆气温高、气压低,为北半球的夏季;乙图中①处位于 30°N~40°N 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此季节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2)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故图中 EF 左侧为昼半球,EF 为昏线。(3)由图可知,乙图中 0 ℃等温线西段主要呈南北走向,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说明该段的气温受海洋影响明显;而东段主要呈东西走向,与纬线大致平行,说明该段气温受纬度影响明显。答案:(1)偏南(西南) 炎热干燥(2)昏 此时印度西北受低压控制,说明亚欧大陆温度高于同纬度的海洋,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故 EF 为昏线(3)走向 影响走向的主要因素西段 南北走向(与海岸线大致平行) 海洋(洋流)东段 东西走向(与纬线大致平行) 纬度专项 一 等 值线图 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2015·高考四川卷 )下 图为 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 线 分布图 。 读图 回答 (1)~ (2)题 。(1)该 城市可能位于 ( )A.回 归线 附近大 陆 西岸B. 40°N附近大 陆 西岸C.回 归线 附近大 陆东 岸D. 40°N附近大 陆东 岸(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 导 致市中心 ( )A.降水的可能性 较 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 较 郊区大C.大气 污 染物不易 扩 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 烧 秸 秆 烟 雾 的影响DA[信息解 读 ] 0 ℃东市中心[解 题 技巧 ](1)准确从文字和 图 中 获 取 “ 北半球 ”“ 冬季 ”“ 气温小于0 ℃” 的信息,然后分析四个 选项 的冬季气温数 值 。(2)从 图 中准确 获 取市区和郊区的气温差异, 调动 运用 热 力环 流的相关知 识 来分析。等 值线 的判 读 主要涉及等 值线 的数 值 特征和形 态 特征,因此在判 读时 要做到 “ 五看 ” 。1.看数 值 大小等 值线 的数 值 大小与 变 化,反映了地理要素空 间 分布状况及其 递变规律。特 别值 得注意的是:使用公式“ (n- 1)× d≤ Δh< (n+ 1)× d” (n表示两地 间 等 值线 条数, d表示等 值 距 )计 算两地相 对 差 值时 ,必 须满 足两地之 间 等 值线 的数 值 呈 单调 性 变 化 (即 递 增或 递 减 )的前提条件。 (如下 图 所示 )2.看 闭 合状况局部等 值线闭 合状况反映极 值 区 (极大 值 或极小 值 )的空 间 分布。若 为 等高 线闭 合区, 则为 山 顶 或盆地;若 为 等 压线闭合区, 则为 气旋或反气旋;若 为 等温 线闭 合区, 则为 高温中心或低温中心。特 别值 得注意的是:局部非正常 闭 合区的数 值 判 读 要遵循 “ 大于大 值 ,小于小 值 ” 原 则 ,即若非正常 闭 合圈数 值 与相 邻 等 值线 中 较 大 值 相等, 则 圈内数 值 比大 值 更大 (M> a+ 1);若非正常 闭 合圈数 值 与相 邻 等 值线 中较 小 值 相等, 则 圈内数 值 比小 值 更小 (N< a)。 (如下 图 所示 )3.看延伸方向等 值线 的延伸方向可以反映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例如,等高 线 延伸方向反映地形走向;等温 线 延伸方向 (如与 纬线 、山脉平行 )反映影响当地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如太阳 辐射、地形 );等降水量 线 的延伸方向反映海岸 线 或地形走向。4.看疏密程度等 值线 的疏密 ,反映 单 位距离的差 值 或 递变 幅度状况。例如,等高 线 越密集 ,则 坡度越陡、水流越急;等温 线 越密集,温差越大;等 压线 越密集, 风 力越 强 ;等降水量 线 越密集,降水差异越大。5.看弯曲方向等 值线 弯曲往往反映地理要素数 值 的突 变 ,一般遵循 “ 凸高为 低,凸低 为 高 ” 的基本 规 律。例如,等高 线 凸向高 值为 山谷,凸向低 值为 山脊;等 压线 凸向高气 压为 低 压 槽,凸向低气 压为 高 压 脊;一般来 说 , 陆 地 1月等温 线 凸向南, 7月等温 线 凸向北 (海洋情况相反 );等降水量 线 的弯曲方向常与山脉走向、河谷走向相关。(2015·广 东 茂名一模 )读图 , 回答 1~ 2题 。1. 图 示天气系 统为 (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2. 图 中阴影部分所示可能 为 ( )A.大 风 区 B.阴雨区C.高温区 D. 锋 后区解析:第 1题 , 图 中 风 向呈逆 时针 向中心运 动 , 为 气旋;另外也可依据等 压线 数 值 判断出气旋。依据 风 向由高 压 指向低压 ,图 中 显 示向右偏 , 说 明 为 北半球。第 2题 , 图 中阴影部分 , 风 由海洋吹向 陆 地 ,水汽 较 充足;同 时结 合 锋 面气旋知识 可知 , 该处 位于暖 锋锋 前位置,故可能 为 阴雨区。AB1地理关联示意图(建议用时:40 分钟)一、选择题读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示意图,完成 1~2 题。1.图中 A、B、C、D 对应的要素分别是( )A.土壤、大气、水体、食品B.水体、土壤、大气、食品C.大气、土壤、水体、食品D.土壤、水体、大气、食品2.我国大部分地区防治土壤污染的有效措施包括( )①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②提高灌溉用水的水质③提高固体废物的重复利用率④禁止开发遭受污染的土地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第 1 题,给农作物施用农药、化肥,会使有害物质进入大气和土壤;农作物受到污染,会导致利用该农作物生产出的食品也受到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土壤中 的有害物质污染水体,会导致饮用水受污染,同时危害水生生物,人类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故 A 表示大气、B 表示土壤、C 表示水体 、D 表示食品。第 2 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使用污水灌溉以及固体废物的随意堆放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可通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提高灌溉用水的水质、提高固体废物的重复利用率等措施防治土壤污染。答案:1.C 2.A下图中虚线框示意某区域循环经济产业模式,读图完成 3~5 题。3.甲产业合理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 B.市场C.劳动力 D.科技4.若图中箭头代表货物运输,①②③④对应的运输方式分别可能是( )A.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公路运输、管道运输2B.公路运输、管道运输、铁路运输、管道运输C.公路运输、管道运输、内河航运、公路运输D.内河航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公路运输5.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 )A.广西 B.四川C.河南 D.宁夏解析:第 3 题,甲为酒心糖厂提供原料,即甲为制糖厂,制糖厂为原料导向型工业,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原料。第 4 题,①将葡萄由葡萄园运往加工厂,距离近、运量小,最适合的运输方式为公路运输;④为沼气的输送,宜选择管道运输,代入选项即 可确定 B 正确。第 5 题,将四个选项分别代入题中进行验证,该循环经济模式以葡萄为中心,应分布在我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四个选项中只有宁夏盛产葡萄。答案:3.A 4.B 5.D《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指出:当今中国,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彼此相辅相成。读图完成 6~7 题 。6.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工业化 B.农业现代化C.信息化 D.城镇化7.对图中箭头叙述正确的是( )A.①农民人均耕地占有量相应减少,不利于农业现代化B.②农业现代化改善城 镇消费结构,推动城镇化C.③信息化为城镇化注入新的活力D.④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原动力解析:第 6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相互联系,处于主导地位。第 7 题,城镇化使大量人口向城镇迁移,农民人均耕地占有量相应增加;农业现代化主要通过机械化代替手工生产,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从而推动城镇化进程;信息化通过高效的信息管理,为城镇化注入新的活力;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原动力。答案:6.D 7.C读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模式图,回答 8~9 题。8.该工业园区主导产业的工业导向类型属于( )3A.市场导向型 B.原料导向型C.劳动力导向型 D.技术导向型9.该生态工业园区( )A.最可能位于湖北B.属于高科技产业园C.生产过程中所有工业产品都能循环利用D.具有高效的资源利用及和谐的生态功能解析:第 8 题,从图中可知,该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为甘蔗制糖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第 9 题,图中显示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同时各个系统中的废弃物也被充分利用,节约了资源,也减轻了环境污染,具有和谐的生态功能。答案:8.B 9.D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东部,是一个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大的省份,近年来该省调整资源开发模式,减少初加工产品的外销。读贵州省产业开发模式关联图,完成 10~11 题。10.图中的甲、乙、丙分别是( )A.水能、有色冶金、钢铁 B.有色冶金、水能、钢铁C.水能、钢铁、有色冶金 D.钢铁、水能、有色冶金11.贵州省若采用图中虚线右侧的开发战略,则会( )A.加大矿产品出口,提高经济效益B.促进技术导向型产业的发展C.实现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环境D.充分利用资源,延长产业链解析:第 10 题,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地表崎岖,甲后面的箭头指向电力,因此甲表示水能;铝土和电力两个箭头指向乙,说明乙表示有色冶金;煤矿和铁矿调入两个箭头指向丙,说明丙表示钢铁。第 11 题,由图可知,虚线右侧 的开发战略是发展电力、有色冶金、钢铁、机械等产业,这不仅充分利用了资源,而且延长了产业链,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答案:10.A 11.D二、综合题12.(2015 ·北京海淀区期末练习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匹兹堡位于美国五大湖工业区,曾有美国“钢都”之称;武汉位于我国长江中游工业区,钢铁工业发达。两城市所在的工业区人口密集、制造业发达。下图为两城市所在区域图。4(1)据图说出两城市地理位置的相似性。(2)依据图文信息,简述两城市发展钢铁工业的相同区位条件。二战后,匹兹堡的钢铁工业受市场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逐渐从辉煌陷入困境。为振兴经济,匹兹堡开始实施“复兴计划”(如下图)。(3)读图概括武汉在发展过程中可从匹兹堡借鉴的成功经验。解析:第(1)问,应从两城市所处的纬度 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等方面分析。第(2)问,从交通、水源、市 场、劳动力等 方面进行阐述即可。第 (3)问,从调整产 业结构、改善环境、发展科技等方面分析即可。答案:(1)中纬度;大陆内部;河流沿岸或河流交汇处(铁路沿线或铁路交会处)。(2)靠近铁路线和河流,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地处制造业发达的工业区,市场需求量大(接近消 费市场 );位于人口密集区,劳动力充足。(3)大力发展科技(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工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效益);政府提供支持(提供就业机会,实现工人再就业);治理大气污染;改善城市环境。13.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经政府大力扶持,重庆梁滩河流域(图甲)养殖业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兴起,并成为该地重要的畜禽生产基地。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以来,流域水质恶化,很快变成了一条散发着恶臭的“黑河” ,其中养殖污染严重是导致梁滩河污染的主要原因。从 2009 年 开始该地启动了全面的治理工程,其中,针对养殖污染严重问题,有学者提出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图乙)。5(1)说出梁滩河流域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述梁滩河流域成为畜禽生产基地的优势。(3)说出该地区发展沼气的优势,并分析该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优点。解析:(1)由图中山峰高度在 500 米以上以及河流较多等信息,可判断该流域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图中河流注入北部的嘉陵江,则地势南高北低。(2)畜禽生产离不开市场,故要有广阔的市场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成为基地一般有政府的支持。(3)沼气发展要有原料,此外,气温条件是沼气高效发展的必要条件;该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优点可从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角度分析。答案:(1)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北低南高。(2)政府扶持;有嘉陵江流经,交通便利;四川盆地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邻近重庆市,市场广阔。(3)优势:地处亚热带,冬季气温较高,沼气池利用效率高;生物量大,有机废弃物多,原料丰富。优点:①物质循环利用, 低投入,高产出,经济效益好,有助于解决资源问题;②废弃物充分利用,环境效益好,有助于解决环境问题;③增加就业机会,社会效益好,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④增加有机肥,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⑤利用沼气作能源,减少了大气污染。专项 七 地理关 联 示意 图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2)请 填表 说 明, 发 展旅游 业对 促 进 a城市持 续发 展的作用。[信息解 读 ]大[解 题 技巧 ]关 键 是 读 懂关 联图 中各部分之 间 的关系。[标 准答案 ] (1)甲省是全国能源基地 (多火 电 厂;重工 业 或耗能工 业 比重大;第二 产业 比重大 ),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甲省 经济发 展水平 较 低 (以 传统产业 部 门为 主 ), GDP相 对较 低。(2)社会效益:提供就 业岗 位 (促 进 文化交流;促 进 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 经济 效益: 带动 相关 产业发 展 (增加收入; 优化 产业结 构 ) 生 态 效益:改善 环 境 质 量1.在 农 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 ( )A.拉力 Ⅰ 可能表示 较 好的医 疗卫 生条件B.拉力 Ⅱ 可能表示完善的基 础设 施C.推力可能表示 环 境 质 量日 趋恶 化D.推力可能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2. 农 民工回流 对 城市 产 生的影响是 ( )A.不利于高新技 术产业 的 发 展B.促 进 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C. 缓 解了人口 对环 境的 压 力D.出 现劳动 力供 应紧张 的状况DC1地理统计图(建议用时:40 分钟)一、选择题下图为“某植物的含水量、气温及生命活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 1~2 题。1.有关图示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植物含水量日变化线B.新疆瓜果甜与②线相关C.③为气温日变化线D.植物含水量的变化与气温 变化呈正相关2.如果该植物分布在北半球,则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亚洲高压势力最强B.澳大利亚小麦正值收获季节C.塔里木河出现断流现象D.地中海沿岸的葡萄进入成熟期解析:第 1 题,由图例可知③为生命活动曲线,根据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可知②为气温日变化线,①为植物含水量日变化线。新疆瓜果特别甜与③线有关,植物含水量的变化与气温变化呈负相关。第 2 题,从气温曲线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地中海沿岸的葡萄进入成熟期。答案:1.A 2.D3.下图为我国某城市 2014 年各月平均气温距平(单位:℃)图。读图,下列关于该地说法最准确的是( )A.12 月气温最低,2 月气温最高B.冬无严寒,夏无酷暑C.7 至 10 月寒潮频发D.12 至 2 月气温逐渐升高解析:选 B。从图中可知,图中数值为各月平均气温距平,并非显示气温的高低,故2A 错;图中显示冬季距平多为正 值,夏季距平多为负值,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故 B 正确;因该图为气温距平,故 C、D 选项错。(2015·长沙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4~5 题。材料一 第六次全国人口 普查资料显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 39%。材料二 下图为该省级行政区外来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4.根据材料判断,下列有关该省级行政区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住人口的男女比例不平衡B.人口流入缓解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C.人口流入加重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D.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5.材料二图中,甲、乙、丙、丁四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A.甲、乙 B.乙、丙C.丙、丁 D.甲、丁解析:第 4 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外来人口中男女比例失衡,男性多于女性,但从材料中无法判断常住人口中男女比例是否失衡;外来人口主要为青壮年劳动力,他们的到来使得迁入地老年人口的比重下降,可以缓解迁入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常住人口由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两部分组成,外来人口占 39%,则本地人口占 61%,本地人口多于外来人口。第 5 题,由于经济原因,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迁往城市、从内地迁往沿海城市或工矿区等地,他们幼小的子女需要父母的照顾,因此常常跟随父母一起迁移 。答案:4.B 5.A(2015·湖北八校联考)下图示意 1961~2010 年某市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及总云量的多年变化曲线。读图回答 6~7 题。6.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81~1985 年,总云量比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的年际变化小B.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逐年减少C.总云量与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反3D.总云量逐年增加7.图中显示出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重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 B.天气状况C.大气悬浮物含量 D.昼长解析:第 6 题,读图可知,1981~1985 年,总云量的年际变化明显大于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的年际变化;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呈波动变化的趋势,并不是逐年减少的;大部分年份总云量与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呈负相关,即两者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反;由图可知,总云量呈波动变化趋势,并不是逐年 增加的。综上可知,C 选项正确。第 7 题,读图可知,大部分年份总云量与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呈负相关,即总云量增加则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减少,总云量减少则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增加;而云 量的多少与天气的阴晴变化密切相关。故选 B。答案:6.C 7. B客流强度可以反映城市间联系的密切程度。下图为安徽省内城市每日发往合肥的客流强度及客流比例图。读图,完成 8~9 题。8.客流强度与城市规模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由此判断,下列城市中规模最为接近的是( )A.六安市和亳州市 B.黄山市和滁州市C.马鞍山市和黄山市 D.阜阳市和宣城市9.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皖中地区发往合肥的客流比例最高,说明合肥对皖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最强B.亳州市发往合肥的客流比例较低,说明亳州市离合肥近C.合肥市位于皖南地区D.安庆市发往合肥的客流量占该市出发客流总量的比例较高,说明安庆市对合肥影响大解析:第 8 题,由客流强度与城市规模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可判断,客流强度接近, 城市规模相近。第 9 题,皖中地区发往合肥的客流比例最高,说明合肥位于皖中地区,皖中地区离合肥最近,受合肥的辐射带动作用最强。小城市受大城市的影响较大,而大城市受小城市的影响较小。答案:8.D 9.A读我国某市产业结构变化图和工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 10~11 题。410.导致该市工业结构调整的最根本原因是( )A.资源枯竭 B.产业转移C.减轻污染 D.国家政策11.针对该市的实际情况,下列关于该市今后进一步发展经济的思路最不合理的是( )A.依托郊区的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现 代绿色农业B.切实治理环境污染,大力发展旅游业C.利用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发展汽车配套工业D.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煤炭外运能力解析:第 10 题,从图中可知,该市在 1980 年以第二产业为主,此时工业结构中煤炭工业、电力工业所占比重最大,说明该市是典型的矿业城市;2000~2013 年,该市煤炭工业、电力工业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也大幅度下降,说明该市面临资源枯竭的困境,被迫调整工 业结构。第 11 题,该市煤炭资源濒临枯竭,不宜再扩大煤炭开采量,应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治理污染,同时注重发展该市的其他优势产业。答案:10.A 11.D二、综合题12.(2015·高考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 图 1 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 2 为图 1 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图 3 为图 1 中乙地的气候统计图。图 1 中丙地广泛栽植可作为优良造纸原料的辐射松,生产纸浆出口。图 15图 2图 3材料二 我国新疆吐鲁番出产的甜瓜深受市场欢迎。某企业欲在乙地开辟海外甜瓜生产基地,开拓国际市场。(1)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2)简析乙地种植甜瓜有利的自然条件。(3)简述丙地栽植辐射松和发展纸浆出口的自然优势。解析:注意图中信息的判读与题目之间的联系。(1)图 2 中河流的水位数据是分析甲地河流水位特征的关键之处,对信息提取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可从水位高低、高低水位出现的时间加以分析。在分析原因时要从该地的气候特征、该地所处的位置等方面考虑。(2)乙地种植甜瓜有利的自然条件可以参考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的自然条件,如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等。(3)丙地辐射松的生长要考虑气候类型、土地资源等条件。发展纸浆出口,要考虑水源和交通等条件。答案:(1)全年水位高(全年水位在 3 m 以上);高水位在冬季(6 月至 7 月),低水位在夏季(12 月至次年 1 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 降水量丰富;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2)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冬季温度低,农作物病虫害少;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光照充足;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源稳定。(3)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辐射松生长;宜林山地广;人口较少,土地资源充裕。 水资源丰富;距海较近,出口便利。13.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发展存在差异。读图回答问题。(1)说明建国以来我国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占总数比例的变化。6(2)分析上题所述变化可能带来的问题。(3)针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发展特点,我国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推进城市化的良性发展?解析:第(1)问,读图可知,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占总 数比例的变化存在着差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快速增加,中等城市先增后减,小城市先减后增。第(2)问,首先,不同人口规模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易造成大中小城市比例失调,不利于城市化的良性发展,还容易造成人口过度向大城市集中,进而带来诸多城市化问题。第(3)问,应根据不同人口规模城市发展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对于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发展过快导致大中小城市比例不协调的问题,要控制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分散城市职能;对于大城市带来的“城市化病” ,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而对于中小城市发展较慢的问题,则应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扩大城市人口规模,增加城镇密度。答案:(1)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快速增加,中等城市先增后减,小城市先减后增。(2)大中小城市比例不协调,制约城市化的良性发展;大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问题。(3)对于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控制人口规模,分散城市职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对于中小城市,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扩大城市人口规模,增加城镇密度。专项 三 地理 统计图第二部分 图表专攻篇下 图为 1982年和 2009年我国人口年 龄结 构 统计图 。 读图 ,回答 (1)~ (2)题 。(1)图 中信息反映出 ( )A. 1982~ 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 趋势B. 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 龄 比 2009年的低C. 1982年的 40岁 及以上人口比重比 2009年的高D. 1982年的 20~ 24岁 年 龄组 人口数量比 2009年的多B(2)与 1982年相比 ,2009年我国人口年 龄结 构的 变 化 ( )A. 显 示人口的增 长 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 负 担加重C.不影响 劳动 人口的 职业 构成D.表明 25~ 59岁劳动 力 资 源数量下降B[信息解 读 ]少老 龄 化大降低[解 题 技巧 ](1)首先明确 纵 横坐 标 表示的内容。(2)结 合 图 例明确 图 像内容。(3)读 懂 图 像,明确 图 像的数 值 及特征。地理 统计图 的判 读 一般分 为 以下四步:1.看 题 干 , 明 图 名图 名是一幅 图 的 “ 心 脏 ” ,往往用以揭示地理 图 像的主 题 。有的 图 名是 隐 含在 题 干中,有的是在 图 像中。2. 读图 例 , 明坐 标 (结 构 )看清 图 例,明确 图 像中的主要地理事物和 现 象, 对 于 统计 坐标图 来 讲 , 还 要明确坐 标轴 的内容及数量关系; 对 于扇形等 统计图 来 讲 , 还 要明确 组 成扇形 结 构的各个地理要素。3.析数 值 , 明特征对统计图 中的各 项 地理数据 进 行定性、定量分析,分析地理事物的异同点, 归纳 地理事物的 变 化 规 律,分析 变 化 趋势。4.用原理 , 析 问题运用所学知 识 原理,解 释图 像中反映的地理事物和 现 象。下 图为 某国城市化 进 程示意 图 , 读图 回答 1~ 2题 。1. 该 国最有可能是 ( )A.中国 B.英国 C.印度 D.日本D2. 1965年后, 该 国城市化的特点是 ( )① 城市人口减少 ②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③ 城市人口大 规 模向 乡 村迁移 ④ 城市化速度减 缓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D解析 :第 1题 ,由 2000年 该 国城市化水平达到 78.7% 可以判断出,该 国 为发 达国家 , 排除 A、 C选项 ;由 图 可知 , 该 国 1947年城市化水平 较 低 , 起步 较 晚 , 而英国是世界上最先开始 产业革命的国家 , 也是城市化 发 展最早的国家 , 所以 该 国最有可能 为 日本。第 2题 , 由 图 可知 , 1965年后 , 该 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即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 但速度减 缓 , 进 入郊区城市化 阶 段 , 一部分城市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迁移 , 但城市人口并没有减少。1地理过程示意图(建议用时:35 分钟)下图为某城市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空间形态演变顺序图。读图回答 1~2 题。1.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出现置换。下列表述符合土地置换一般规律的是( )A.商业用地逐渐被居住用地置换B.工业用地逐渐被居住用地置换C.工业用地逐渐被农业用地置换D.农业用地逐渐被商业用地置换2.第Ⅲ阶段出现远离城市的“飞地” ,其原因可能是( )①山河阻隔限制了城市发展 ②城市化的畸形发展③环境移民 ④城市中心土地昂贵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④解析:第 1 题,城市化过程中土地置换的一般规律是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第 2 题, “飞地”的出现或因自然因素的阻隔,或因“飞地”所在地环境优美,或因市 中心地价太高等,它是城市职能分化和扩散的结果。城市化的畸形发展、环境移民,不可能导致四个方向都形成“飞地” 。答案:1.B 2.C读长江中游某河段自然状态下不同时期主航道中心线位置变化图,完成 3~4 题。3.若只考虑流水作用对该河 主航道中心线的影响,则其位置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 D.④③②①4.该河段主航道中心线为④的时期,与其他时期相比( )A.凸岸向北扩展 B.凹岸向南扩展C.河床变宽加深 D.通航能力下降解析:第 3 题,若只考虑流水作用对该河 主航道中心线的影响,依据“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原理,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河道变得越来越弯曲,故对照不同时期主航道中心线位置变化可知,其位置变化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③④。第 4 题,该河段有两处凸岸和两处凹岸,与其他时期相比主航道中心线为④的时期左侧凸岸和凹岸向南扩展,右侧凸岸和凹岸向北扩展,河床变得越来越宽展 ;由于河道越来越弯曲、越来越长,加上河床越来越宽展,故河水流速变缓,泥沙易淤积,河床变浅,河道的通航能力下降。答案:3.B 4.D2下图反映了世界较发达区域、欠发达区域 1950~2050 年城市和农村人口发展(含预测)情况。读图完成 5~6 题。5.2007 年至 2050 年,世界人口预计将增加 25 亿,世界城市人口预计将增加 31 亿。此两者之间的差额代表( )A.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B.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人口C.旧城区的改造D.逆城市化的进行6.据图可知( )A.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化水平高的较发达区域B.1950~2050 年较发达区域平均城市化水平随着逆城市化的进行而下降C.2020 年世界城市人口在历史上首次超过农村人口D.未来人口增长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城镇解析:第 5 题,2007 年至 2050 年世界城市人口增加比世界人口增加多 6 亿,主要是城市化导致的,选 B。第 6 题,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以欠发达区域 (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为主;1950~2050 年较发达区域城市化水平缓慢上升;2020 年欠发达区域城市人口预计将超过其农村人口。未来人口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城镇,选 D。答案:5.B 6.D7.下图中箭头示意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的回归运动。图中( )A.①时段北京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增大B.②时段塔里木河径流量因降水补给而增大C.③时段印度德干高原进入雨季,草木葱绿D.④时段东北平原的春小麦进入收割季节解析:选 A。①时段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时间为 3 月 21 日~6 月 22 日,北京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增 大,A 对;②时段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时间为 6 月 22 日~9 月 23 日,塔里木河主要是由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径流量减小,B 错;③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时间为 9 月 23 日~12 月 22 日,德干高原进入旱季,C 错;④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时间为 12 月 22 日至次年 3 月 21 日,东北平原春小麦进入播种期,D 错。(2015·新余统考)下图 为某企业空间转移示意图。读图完成 8~9 题。38.下列关于该企业空间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为发达国家B.该企业可能为劳动密集型产业C.乙国为发展中国家D.该企业可能为技术密集型产业9.当该企业处于③阶段时,乙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可能是( )A.国内就业机会不足B.产业结构升级缺乏动力C.环境压力变大D.出现“用工荒”问题解析:第 8 题,由图可知,乙国最先进行该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销售,说明乙国为发达国家;甲国该产业是由乙国转移过去的,说明甲国为发展中国家;该产业的产品研发环节最终也由乙国转移到甲国,表明该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可能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第 9 题,乙国向甲国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会减少乙国的就业机会,但有利于乙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答案:8.B 9.A下图是陕西、山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Ⅰ表示以粮食为主的阶段,Ⅱ表示以发展林果业为主的阶段。据图回答 10~11 题。10.该区域如果继续按照Ⅰ阶段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A.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B.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C.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D.黑土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11.为促进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扩大农业用地②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多种经营③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 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④发展林果产品的综合加工业,增加附加值A.①②③ B.①③④4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第 10 题,结合图示分析可知,Ⅰ阶段农业生产以粮食生产为主,林木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如果继续按这一模式发展,可能会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第 11 题,该区域主要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其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从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土地生产率;发展林果产品综合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答案:10.B 11.C(2015·南昌调研)下图是某地某日不同时刻(甲图是 14 时,乙图是 20 时)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图。读图回答 12~15 题。12.图示地区所在的大洲是( )A.北美洲 B.亚洲C.大洋洲 D.南美洲13.图中 M 处的数值可能是( )A.1 003 或 1 007 B.1 005 或 1 009C.1 007 或 1 009 D.1 009 或 1 01114.从 14 时至 20 时,图中 R 地气压变化与天气状况是( )A.气压升高,晴朗天气B.气压升高,阴雨天气C.气压降低,晴朗天气D.气压降低,阴雨天气15.从 14 时至 20 时,有关 a、b、c、d 四地风向和风速变化的叙述,与实际相符的是( )A.a 地吹偏北风,风力变小B.b 地吹偏南风,风力变大C.c 地吹偏北风,风力变小D.d 地吹偏南风,风力变小解析:第 12 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东部 ,属于亚洲。第 13题,由图可知,M 处外围等压线数值可能为 1 006 或 1 008,相邻两条等压线的等压距为 2 hPa,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可知,M 处的数值可能大于 1 004 小于 1 006,也可能大于 1 008 小于 1 010。第 14 题,由图可知,该日 14 时时 R 地的气压高于 1 012 hPa、低于 1 014 hPa,而 20 时的气压值为 1 014 hPa,说明气压升高;因为 R 地一直受高压控制,气流下沉,故天气以晴朗为主。第 15 题,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知,a、b、d三处的等压线变稀疏,风力变小,c 处风力增大;根据气压分布判断可知,a、b、c、d 四处分别吹偏南风、偏北风、偏南风、偏南风。答案:12.B 13.B 14.A 15.D5读东北某区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湿地和农田对应左侧纵坐标,建设用地对应右侧纵坐标),完成 16~18 题。16.下列关于图示区域土地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农田面积约扩大了 6 倍 B.建设用地约增加了 6 倍 C.湿地面积在 1988~1993 年年变化最明显 D.农田的变化量与湿地的变化量相差不大17.该区域用地面积的变化会导致( )①降水量增加 ②气温变化幅度增大③土地退化明显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8.为了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最需要( )A.积极进行退耕还湿 B.大力建设人工湿地C.大幅减少建设用地 D.关停高耗水工业 解析:第 16 题,据图可知,该区域 30 年来湿地农田化现象十分严重,湿地由 1975 年的约 80 万公顷减少到 2006 年的约 28 万公顷,约减少了 52 万公顷;农田用地由 1975 年的约 12 万公顷增加到 2006 年的约 82 万公顷,约增加 70 万公顷,面积约扩大了 6 倍;由上可知,农田的变化量与湿地的变化量相差较大;1988~1993 年,湿地面积从约 61 万公顷减少到约 46 万公顷,年均减少量最大 ,年变化最明显; 30 年来建设用地由约 0.2 万公顷增加到约 1.4 万公顷,约增加了 6 倍。第 17 题,据图可知,该区域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小,再结合湿地的生态功能来思考可推知①项说法错误。第 18 题,据图可知,该区域湿地的面积变化与农田、建设用地的面积变化呈负相关,特别是农田面积的增加对湿地面积的影响更为明显,所以最需要退耕还湿。答案:16.D 17.B 1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