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读目标、领悟意图当前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备课脱离学生实际,也就是说不能根据学生本身的基础,在讲课当中从学生的基础开始,能够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接受知识,在上课当中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二是教学效果到底如何,很多教师没有深究,且长期如此。教学目标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制订的是否精当,关系到这节课的实效,也就是学生是否真正有所收获。细化具体清晰且操作性强的目标意图,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这是学校、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以学生为本细化目标意图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一般来说,陈述目标
2、意图具备的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一、行为主体的表述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老师。目标意图的陈述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也就是说,目标意图不是教师在这堂课中打算做什么?怎样做?而是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表述学习目标时,要注明特定的教学对象,一定不要把目标写成“教会学生”或“教师将说明”等等,而应该写成“学生能”或“能够”等等,有的目标虽然省略了教学对象,其实在这种目标中教学对象仍然是学生。例如:学生能列举出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学生能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的一系列成就,分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二、行为动词的表述描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
3、的短语,其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用来说明学生的行为结果或学生所做的事情。例如:“操作” 、 “说出” 、 “列举”等都是行为动词,在它们后面加上动作的对象,就构成了学习目标中关于行为的表述。下面我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一)知识与技能什么是知识呢?一是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行为动词如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识别、再认等。 例如:说出货币的职能;回忆影响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举例价格变化的影响;归纳:了解主要指比较简单的、表层的、浅显易懂的知识。二是理解水平。包
4、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行为动词如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区别、提供、把转换、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例如:比较英法政体的异同;解释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归纳我国政府的职能;归纳:理解主要指比较复杂的、深奥的、有规律可循的知识。三是应用水平。是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它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运用的能力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例如:设计一幅宣传环境保护的标语;撰写一篇环保小论文;拟定几条解决企业亏损的方案;总结一下本节课的要点;评价美国三权分立的优劣;
5、归纳:应用主要是对新知识的拓展延伸。什么是技能呢?一是模仿水平。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行为动词如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例如:模拟火车票涨价的听证会;有一份某乡人大代表选举的方案,有些地方不合理,请修改;二是独立操作水平。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尝试、试验等。例如:进行一次社区群众民主选举参与度的社会调查;制定某一季度青菜价格变化表,并总结原因;三是迁移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适用性等。行为动词如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6、、触类旁通等。例如: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学生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择业观,同时让学生理解在法治国家,应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熟练利用政治知识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归纳:技能主要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独立操作能力。掌握了知识,将知识灵活运用就会炼成技能。其实知识与技能存在内在关系,不能截然分开:一定的技能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然条件;一定的知识是技能形成和提高的基础。它们各自具有独立性:知识在量上的积累并不必然地导致技能的提高,技能的形成除了与知识相关外,还有自己的规律和特征。(二)过程与方法什么是过程与方法呢?所谓“过程” ,是指课程教学时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探究过程以及解决问题
7、的过程;所谓“方法” ,是指课程教学时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究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包括两个层级:一是经历(体验):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例如: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分析归纳出我国民族制度的特点;考察贫困山区,体验那里人们生活的艰辛;二是尝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例如:通过去了解居民委员会,让学生分析实例,填写调查表,对所在地居民委员会有所了解,从而增强参与基层民主自治的责任感;通过自主探究英国经济发展特征,学会分析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策略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的学习经历、体验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发展及其程度,它反过来促进理
8、解与掌握已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并使其能迁移举一反三,又有利于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感知积累理解事物的过程 ;让学生学会分析、总结、归纳的方法;学会探究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作为新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课程目标变“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探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什么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描述学生学习
9、课程后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应达到的水准和行为与习惯方面应达到的水准。包括三个层级的目标:一是接受(或感受):是指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兴趣,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例如:体验政府面对困难和挑战所作出的果断决策,体验政府对人民所作出的承诺,相信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体会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作出了解政府、理解政府、相信政府、支持政府和监督政府的价值选择;二是反应(认同):是指学生对课程内容或现象作出的相应的情绪反应,或在接受(感受)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例如:播放 2008 年美国总统竞选时的电视辩论录象,引导学生辨析两党观点的异同;通过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展经济方式
10、,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所理解,学以致用;三是领悟(感悟):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的某种价值观或责任感。例如:在了解“发挥财政巨大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基础上,学生深深感悟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通过对永恒的彩霞一书、 “人生价值”的学习和研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总之,知识灵活化就变成了技能,过程公式化就变成了方法,情感态度熟练化就变成了价值观。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不要把学习目标写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或教学程序,例如, “让学生用 5 分钟时间读图” ,这只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并没有表现出学生学习后的最终行为。三、行为条件的表述学生在证实其相应的行为及其结果时,
11、总是在一定的情境条件下进行的。条件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即说明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应在哪种情况下评价。对条件的表述一般有四种类型:一是辅助手段,如“借助;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 “根据” ;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 10 分钟内,能” ;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学习者“通过调查、合作、讨论,从而” 。例如:借助(运用)图片资料,分析、归纳出我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提出两个现实生活中的政治问题;在 2 分钟内,根据老师给出的数据,计算出某日美元或日元的汇率是升了还是降了;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分析归纳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从而学会一种验证结论的方法,并能做到举
12、一反三;在描述条件时,应注意不要把教学方法或教学顺序当成了行为的条件。例如, “阅读完参考资料以后,学生能够”这只是教学顺序,而不是行为的条件。四、表现程度的表述学生通过学习以后所能达到的学习水平,用以评价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采用什么程度的标准要依据教学内容的实际要求,应当以大多数学生在经过必要的努力之后都能做到的事情作为行为的标准。它表明了行为合格的最低标准。正是这个要素使得学习目标有了可以测量的特点,教师可以依据标准来评估学生完成目标所规定的行为的质量,学生则可以用它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一)标准可以用定量的方法表示,如用数字或百分比表示行为的速度和准确性。例如:“在 3
13、 分钟内,分析出王某各项收入属于哪种分配方式”表明了行为的速度;“根据 20052009 年江苏省人口与劳动力参与率的表格,学生分析出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则规定了行为的准确性;(二)标准也可以用定性的方法或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表示。应该注意的是,标准是用来衡量每一个学生完成所规定的行为的最低要求,而不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最低要求。例如:“学生能以 90的准确率,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一个学习目标中的标准;“60的学生能分析出质变与量变的关系”则是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最低要求;陈述目标意图时,上述四个要素不一定非要一应俱全,如在确认所有行为主体均是学生时, “学生”二字可以省略。但一般来说,行为动词
14、和表现程度不能省略,必须予以明确的表述。编写学习目标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一定要使学习目标尽可能地包括复杂的高级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二是阐明学习目标应该具有规范性,使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能够进行交流;三是学习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程度上达到所制定的学习目标。以上编写学习目标的方法能避免传统方法的含糊性,从根本上解决以往的学习目标无法用于指导和评价教学的问题。但是它本身也存在着三个缺陷:第一,只强调了学生的行为结果,而没有注意到其内在的心理过程,教师有可能会因此只注意到学生外在行为的变化,却忽视了其内在的能力和情感变化;第二,不太适合描述较高级的认知目标
15、,更不适合描述情感领域的目标,因为这些目标很难从某个单一的行为中表现出来;第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心理过程无法行为化的问题。因此有时不能只描述学生的行为变化,而应该在描述行为变化的同时加入描述其心理过程的术语。下面就介绍一下这样一种方法:五、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学习的实质是学生的内在心理过程发生了变化,所以教育的真正目标并不是为了改变学生的具体行为,而是要使其内在的能力或情感发生变化。具体做法是在陈述学习目标时,先用描述学生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表明学习目标,以反映学生理解、应用、分析、欣赏、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然后再列举出一些能够反映上述内在变化的行为,使得学生内在的心理变化也能够
16、观察与测量。比如, “学生能够归纳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这样的目标是很难观察的。如果采用内外结合的方法表述就应该这样:内部心理描述:阅读英国、法国政体的材料,归纳出他们的政体特点;行为 1:能找出它们的相同点行为 2:能分析它们的不同点行为 3:分析归纳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原因。应该注意,在这个例子中,总的学习目标是“归纳” ,而不是那些用来表明“理解归纳”的具体行为。因为在这里所列举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仅仅是为了表明“归纳”的一个侧面,而不是学习目标。将内部心理描写与具体行为描写结合起来,才为较完善的目标意图。最后,叙写目标意图。叙写目标意图和设计教学过程,不分先后顺序,最好同步进行。在叙写目标意图时,要结合课程目标、考试大纲、学生实际情况,对应教学过程,通过教学细节,推敲目标意图,这样才能使细化目标意图落到实处。总之,完善目标意图就是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学生的活动过程。解读目标,领悟意图是准确制订教学目标的前提;制定教学目标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实现目标意图才是教学活动的最后归宿。因此,还要正确处理好目标意图与课堂实施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中要落实目标意图,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达成目标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