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庆祝建国 60 周年征文:太阳石精神弘扬太阳石精神 做新时期工大人有一种精神,代表着历史文化的积淀;有一种精神,反映着一个时代的风尚;有一种精神,引导着大学前进的方向;有一种精神,扎根在莘莘学子的心中。这就是“大学精神”。一所大学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精神文明成果。“水木清华,欣欣向荣”,孕育了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大学品质。“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铸就了 XX 大学“科学与民主”的大学精神。而我们*工大,从建校之初,就与被诗人誉为“太阳石”的煤炭有着紧密联系,濡染着“太阳石”的气质和风骨。“万古深埋黑暗中,一朝出世入炉红。遍身纵使全燃尽,仍有残灰热未穷。”正如无数*工
2、大学子所说,我们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我们沐浴在“太阳石”的光辉之中,因为我们有属于自己的大学精神“太阳石精神”。“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这是明代诗人于谦对太阳石的赞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饿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这是现代著名诗人郭沫若以熊熊燃烧的太阳石表达自己愿为祖国献身的激情;燃烧生命,照亮世间,这就是煤炭。这就是“太阳石”。它朴实无华,没有宝石那绚丽的光彩;它坚韧顽强,承受着大地的高
3、温高压;它无私奉献,燃烧自己,奉献着光和热。50 多年前,一所新的高校在人民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中诞生了。50 多年前,*工大只有两个系:采煤系和机电系;50 多年前,这所学校只有二三百名学生,一座红色的教学楼加上几栋宿舍和食堂,便是学校的全部;50 多年前,*工大还只是一只小小的雏鹰。而今天,凭借着几代人的努力,*工大已经成长为一只雄鹰,在知识的学海中遨游。从建国前夕的*工科高职学校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四校合并,从 1978 年国家重点高校地位的确定到 1996年更名并升格为大学,从葫芦岛校区的开工建设到投入使用。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教育工作者默默无闻、自强不息。他们无私的奉献了一生,使学校
4、不断发展壮大。这样的一种精神、这样的一段历史,便是“太阳石精神”,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简简单单的十二个字,却字字珠矶,淋淋尽致的彰显出*工大的办学特色和工大人特有的人格魅力。一、领悟“太阳石精神”,锻造学校灵魂1、朴实无华,形成了*工大人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作风华丽与娇艳,有谁不喜欢?高贵与典雅,有谁不迷恋?,但,朴实无华更是独特的一种美,一种能震撼人们心灵,让人回味无穷的美。在我们*工大有这样一位老教授,他叫孙宝铮,是我国著名的采矿专家,原*矿业学院副院长。从 1953 年起,他在教育的讲台上整整耕耘了 54 个春秋,培养了我校第一个博士、博士后,至今仍以 77 岁
5、的高龄,奋斗在科研的最前线。他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在采矿学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成果,在国内外发表论文 200 余篇,出版专著6 部,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 50 余项,获得国家及省市奖励数十次,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他被誉为我国采矿界的一代宗师。可就是这样一位一生所获头衔众多,被无数业内人士敬仰的老专家,他却说,我最喜欢的还是教师。我倾注心血最多、最钟爱的还是那方三尺讲台。半个多世纪来,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可谓桃李满天下。XX 年,孙教授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后由于年龄原因而最终与院士失之交臂,对此,他一笑置之。同学们,淡薄名利,朴实无华,这就是一
6、个*工大著名专家崇高的人格魅力,这就是属于我们*工大每一个人的太阳石!任树德,原我校办公室副主任,多年来,他坚持拿出部分工资帮助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没有棉衣过冬,就送去褥子,棉衣;没有生活费,就送来现金。仅从 94 年到 99年,任老师一共为特困生捐款 1XX 元!可他自己的生活却很清苦,长期患有肾炎却不舍得买好药来滋补身体,平时吃饭、穿衣也是最简单不过的。他说“自己在生活上要求不高,能过得去就行了”。每次见到任树德老师,你就会发现他总是佩带着自己的党徽,经过岁月的洗礼,那党徽变得越发明亮了,映射出无限光辉。这一刻,谁说只有华丽和娇艳才能征服人类?谁说只有高贵典雅才让人迷恋?朴实无华同样散发着
7、迷人的魅力,她别样的风采,让我们感动。2、坚韧顽强,锤炼了*工大人百折不挠、励精图治的意志壮丽的事业总有数不尽的波澜,美好的人生总有说不完的曲折。面对挫折和苦难,永不言败,勇往直前,这就是*工大人特有的意志品质。对我校章梦涛教授而言,命运就像波涛中颠簸的一叶小舟,忽而跌进低谷,忽而又被抛向浪尖。青年时期,他因政治气候变化提前于华北大学毕业,到*煤矿学院任教,放弃了从小就萌生的设计制造飞机的梦想。谁曾想到 1957年他被错划成了右派,1958 年一纸反革命判决书又从天而降。事情来的太突然了,他甚至来不及向卧病在床的妻子道别。生活、理想顿时僵凝,是非曲直无从辩解。在劳改的日子里,修河堤,种稻田,采
8、矿石,颠簸的岁月,造就了他坚韧顽强的品格。在辽阳监狱铁工厂,他凭智慧和实干创造了不凡的价值,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他曾被劳改监狱以每天三十元的价格借给辽阳锻压机床厂,他总是在夜深人静时伏案设计,驰骋灵感,他的虔诚专注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农民、民办教师、临时工,二十多年,张梦涛干了不知多少与他的才学毫不相称的工作。回到*矿院,他倍加珍惜时光,尽情挥洒着自己的才智,多年来,讲授了 30 余门课程,主持 6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曾任国际岩石学会成员,曾获“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国家级荣誉,他为国家培育了无数栋梁。还记得,XX 年 5 月,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特殊的战争抗击非典,但对我校理学院刘锐宽教授
9、来说,要战胜的还不仅仅是非典,还有猝然而致的锥心之痛。5 月 12 日,他年仅三十四岁的儿子因心脏病突发在日本永远的告别了这个世界,告别了这个家。那几天,老人常常在那里呆呆的看着儿子以前的照片,那个凝结着他无数心血,寄托着自己无限幸福和希望的儿子,永远的凝固在相册上,凝固在老人的记忆之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刘老师简单地为儿子办完了葬礼,拿起教案,走上了讲台!从始至终,刘教授没有落下一节课,同学们看到的仍然是平时那个严谨认真、日夜操劳的刘老师。当刘老师得知我们要讲出他的事情时,却平淡自然地说:“都是多少年的共产党员了,难道连这点觉悟都没有么?不用宣传我,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而已!”这话语朴实无华
10、,却像落地惊雷让我们震撼。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刘老师的坚韧与顽强,不正是我们*工大人的太阳石精神的实际体现吗?为了学校的发展,有人历尽磨难,百转千回,苦心钻研,终有所成;有人一生执迷于三尺讲台,不畏重负,不离不弃;有人忍着病痛的折磨,坚守在教学一线,无怨无悔。像张梦涛等一批教师,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工大人百折不挠、励精图治的意志。3、无私奉献,培育了*工大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品格多少个日日夜夜,*工大的教师们,犹如辛勤的农夫,钟爱自己的这片土地,一年又一年精心耕作、无私奉献。黄大文,当年这个满怀壮志的年轻人刚刚走出清华大学的校门,得知*刚成立个大学需要人时,他又二话没说,来到了*。这
11、样一种落后的环境给予黄大文的是一种深深的使命感,他毫不犹豫的留了下来,成为*工大的第一批缔造者,而这一留,就是五十多年。他曾去美国留学,后又出访过德国、意大利、南斯拉夫等国,在国外的那段日子,黄大文尽可能的将所见所闻和试验设备拍成幻灯片,回来后及时向师生介绍,他的研究成果六幅断口金相照片作为标准图像被收入到美国金属学会出版的金属手册中,这是该权威手册中第一次出现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且是*矿业学院的作者。当有人问到为什么没留在国外发展时,黄教授只是简单的回答:“在这里工作已经习惯了!”就是这朴实无华的一句话让我们看到了他心中那颗跳动着的中国心。从那时起无数像黄教授一样的学者,就依偎在这片自己用
12、青春与生命缔造的知识圣殿中,为新中国的能源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全部。刘伟,我校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在妻子长年瘫痪在床的岁月里,十五年如一日,他不但要细心照料妻子,料理家务,培养两个孩子,还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要照顾好每个学生。每天一大早,他要做好全家人的饭,然后再去督促学生出早操;晚上为妻子洗完尿垫,做完全部家务之后,又要去检查学生上自习;而备课的任务只有放在深夜。他关心学生的点点滴滴。遇到学生没钱吃饭、治病,他常常会掏自己腰包;每逢端午、中秋,他总是起大早把鸡蛋、月饼送到学生的枕旁。他还坚持给每位家长写信,长期与家长交流学生的教育、成长,刘老师的信解除了家长对远在外地的孩子的牵挂。家长们都说:“
13、把孩子交给刘老师,我们一百个放心”。几十年来,刘老师共给家长写过多少信,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但有细心的学生曾默默统计过,至少有一千封以上。这一封封信体现了刘老师对学生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亲人般的体贴。刘老师说,这种爱是无须回报的。这就是*工大的老师,自从在贫瘠的辽西大地扎下了第一缕根须,就顽强地生长,努力地向上,如春风花雨,用无声的行动诠释着太阳石精神,诠释着责任的崇高,使命的庄严!二、历练“太阳石精神”,培育国家栋梁栉风沐雨,春华秋实。58 年来,学校已向国家输送了6 万余名各类优秀人才。从这里走出过省长、部长、中央委员,从这里走出过亚洲最大矿业集团的总经理和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一届又一届学子,
14、牢记导师教诲,不忘母校嘱托,执着于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许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发奋图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胡富国,原煤炭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64 年毕业于我校采煤专业,曾任山西省省长、省委书记,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韩英,原国家煤炭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55 年毕业于我校采煤专业,曾任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和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神华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宝明,原国家煤炭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63 年毕业于我校矿山测量专业, 现为全国政协常委;王显政,原国家煤炭工业部副部长,1969 年毕业于我校采煤专业,现任国家安全监
15、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弘扬“太阳石精神”,我们不仅涌现出了一大批卓越管理的人才,还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奉献了一批科技精英。XX 年 10 月 24 日 18 时,当嫦娥一号卫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飞向月球时,仰望苍穹,参与组织过 21 次宇航发射、成功地将 25 颗卫星送入太空的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兼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的马兴瑞,内心充满欣慰。能够把个人的命运融入共和国的航天伟业,并在其中担纲重要角色,在航天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征程上留下足迹,让他深感这是一生的光荣与骄傲。马兴瑞,1982 年毕业于我校工程力学专业。他曾经的理想是当一名名扬天下的大学教授,命运却安排他走上了航天
16、科技集团公司领导者的岗位。在集团公司领导岗位上,马兴瑞先后负责过质量管理、技术创新、民用产业、新一代大运载火箭研制等多重重任。不管做什么工作,他都兢兢业业,力求完美。一转眼,当年风华正茂的他,如今已年近半百。但是,岁月无法改变的,是他们对工作的那股超乎寻常的激情,在他身上诠释着一种重于泰山的责任,一种执着痴迷的精神。在海拔 4800 米青藏铁路的建筑工地上,工大学子秦志军率领上万人的施工队伍成功完成了唐古拉车站的建筑工程,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秦志军,1994 年毕业于我校,XX 年,他八 XX 原,进行实地考察,高寒缺氧、气候恶劣、条件艰苦,面对众多施工难题,秦志军连续多个昼夜风餐露宿
17、。终于,他累垮了,在同志们的劝说下他赶至拉萨就诊,医院开据的诊断报告赫然写着: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可是第二天他就不顾医生的劝告,又回到了工地。面对同志们关切的目光,秦志军轻描淡写地安慰大家说:“这是老毛病了,我一直都在用药顶着。我不能倒下!兵垮,垮一个,将垮,垮一片啊!”此时此刻我们看到了“太阳石精神”在这条世界海拔最高的天路上闪耀。这就是工大学子,他们有崇高的理想,更有扎实的学问、高尚的人格;这就是工大人,他们有丰富的情感,更有高山的坚毅、大海的胸襟。很多同学,正生活在这个给予他们无限希望和梦想的校园中,正用自己的行动反射着太阳石的光辉。“作为一名贫困生,我没有权利选择我的父母,我的出
18、身;但我可以选择我自己的人生”。赵忠英,*工程技术大学 XX 级学生,出生在一个农村单亲家庭。为了供她上学,母亲东拼西凑借来了八千元钱,她把其中的两千留给弟弟,带着剩下的六千元钱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涯。她曾经站过柜台,刷过盘子、发过传单,当过家教。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她都坚持着勤工俭学工作。大学期间他共获得奖学金 2 万余元。每门课成绩都名列全系第一,甚至有几门其他同学及格都很难的课程,她居然全答满分。XX 年,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被保送为硕士研究生,几年来他获得了 “*省三好学生”、“*省十佳大学生”等多项荣誉。于是,我们看到了太阳石照亮了举世瞩目的 XX 卫星发射基地;我们看到了太阳石
19、温暖了贫瘠空旷的西部高原。无数颗闪光的太阳石,他们从*工大走出,他们为祖国现代化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数颗火热的太阳石,他们坚守着*工大的这方热土,矢志不渝,鞠躬尽瘁。岁月变更,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离去,一批又一批的年轻面孔涌入,而太阳石却始终绽放着耀眼的光芒,笼罩着工大的土地。*工大,五十八载风雨历程,春华秋实;*工大,五十八年峥嵘岁月,星火相传。依稀还记得前辈们坚韧顽强,努力拼搏的辛苦,耳边还回荡着老师们一句句朴实无华、感人至深的话语,也不会忘记多少学长学姐用他们的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奉献青春。但成绩已经属于过去,今天,站在*工大这片热土上,我们感受到一种深切的责任。站在
20、这里,就是站在两段历史的交叉点上。一段历史,是前辈们缔造的积淀与辉煌;而另一段历史叫做未来,它是一段刚刚开始的历史,一段留待我们书写的历史,将由我们来诠释与证明。“诚朴求是,博学笃行”,这是我们的师长用心血和汗水凝练的气节,曾扬起无数人成才报国的理想之帆。大学是开放的,这里有五彩斑斓的校园文化生活,这里是我们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也是同学们交流的空间,我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处世能力等在这里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这里也有投身社会的各种实践机会,一个个难得的机遇,一个个严峻的挑战都将会向我们敞开,生活正等待着我们来创造,美好的蓝图正期待着我们来描绘。“年轻允许失败,尝试就是一种胜利”。用
21、一颗诚朴的心面对生活,用求是的态度对待学习,用顽强的意志迎难而上,我们将人生中最美丽的一段青春岁月留在这里。三、铸就“太阳石精神”,推动学校发展建校之初,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响应党的号召,怀着建设东北解放区、为新中国煤炭事业培养技术人才的爱国之情来到了这里,他们没有多高的待遇、也没有完备的条件,然而他们要完成的却是在一片荒野上建设一所大学。杨伦教授,是我校的又一位杰出学者。1966 年,当他作为*矿业学院仅有的两名报考者之一,满怀信心地走出研究生考场时,广播里传来了“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的考研梦化做了泡影。1968 年,他被派到西北某煤矿,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在那里他挖煤
22、、掘进巷道、井下测量,什么累活、险活都干过,并曾写下“灯照下井路,矿工迈大步,天塌压不垮,都是顶梁柱”豪迈感言。整整 10 年,他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那片贫瘠的土地。1978 年,在国家刚刚恢复研究生考试之时,他凭着顽强的毅力考取了四川矿业学院。研究生毕业后,他毅然回到了母校*矿业学院。在矿山地质灾害理论与防治技术领域,他忘我工作,刻苦专研,先后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 20 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10 余项; 1991 年被国务院、国家教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称号,同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9 年,XX 首都机场,一位青年含着激动的泪花走下飞机
23、。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倾吐出自己内心的情感:“祖国,我回来啦!” 这位青年就是从莱茵河畔归来的*工程技术大学老师赵明鹏。在德国,他刻苦钻研,用不到两年半时间,学完了 5 年的课程,获得硕士学位。之后,他又用两年半时间,攻读了理学博士。留学期间,他一直关心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在得知国内形式复杂多变,祖国的发展需要大量科技人才时,他谢绝导师和校方的挽留,带着几年的奋斗成果,毅然飞回祖国,回到母校*工程技术大学。回国后,他长期从事矿井构造煤层气地质、城市地质灾害评价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的学术论文,多篇被EI索引或被国内重要文献收录检索。他曾
24、任我校副校长、锦州市市长,现任*省科技厅厅长,为我校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我校还有这样一名同学,她曾在人民大会堂向中央领导汇报我校学生学习十七大精神的成果,汇报*棚改区的发展。她就是我校大学生科学发展观宣讲团负责人、新闻与传播系昝莹莹。XX 年 5 月,她作为一名全国十佳社团的负责人,应团中央邀请,加入了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举办的“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这所学校是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指示建立的。在这所学校,昝莹莹接受了 XX、井冈山等地,为期半年的跟踪培养。XX 年11 月 26 日,在全国大学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出
25、席并做重要讲话,昝莹莹同学作为三名发言的学生代表之一,做了长达 10 多分钟的汇报,受到与会领导和同学的一致好评。会后,王兆国委员长与昝莹莹同学进行了亲切的握手和交谈,向她询问了*经济状况和学校发展情况。我们还记得,当初那个来自江南水乡的师长,面对这里弥漫的风沙,时常想起故乡的朗月清风;还有那位从海外回来的学者,在夏日的蝉鸣中,时常会想起剑桥的水波,塞纳河畔的夕阳。但他们更记得雄鹰广场的誓言,“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飞必冲天,鸣必惊人”,于是,他们笑对风沙,说一年只刮两次风,只是一次刮半年;于是,他们以苦为乐,把被褥搬进实验室,把碗筷拿到设备旁;于是,出差途中,还带着备课笔记;于是,忍着病痛折
26、磨,站好三尺讲台,笑对人生。几十年后的今天,孙宝铮、杨伦等当年那些年轻的小伙子,如今都已经双鬓斑白,但是他们的生命却已经深深的烙上了*工大的印记,面对着这片当年的荒野,面对着这座为新中国能源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学校,他们的内心仍充满无限的爱。是什么让他们扎根辽西,风雨数十载?是什么让他们甘于寂寞,与学校一起筚路蓝缕,一路风尘?是忠诚,是对事业的执著和爱!“太阳石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工大人脚踏实地,顽强拼搏。学校的一届又一届领导,面对压力,勇于进取。广大教师,面对五彩缤纷的外面世界,抵制诱惑,甘为人梯。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将一所煤炭职业专科学校建设成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多层次、多学科的大学
27、,巍然矗立在这渤海之滨,辽西大地。从五十多年前在这片热土上垒起的第一块砖开始,这所寄托着无数梦想与期待的学校就一刻没有停止过他前进的脚步。如今,学校拥有 19 个院系,74 个本科与高职专业,11 个博士点,41 个硕士点,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在册学生5 万余人;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学生公寓等建筑鳞次栉比,教学科研设施完善,拥有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葫芦岛校区的建设与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的吸引力、凝聚力,必将不断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必将为学校在新的历史时期赢得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学校始终坚持走国际化、开放式办学道路,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先后与德国、澳大利亚
28、、美国、日本、俄罗斯等 10 多个国家的许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校际联系和学术交流关系。不仅如此,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科技学术大奖赛、演讲赛、辩论赛、十佳歌手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了校园文化的主旋律。而以三下乡、挂职锻炼为主要形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多次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的表彰。XX 年 10 月,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我校最终取得的成绩为“优秀”,更为学校发展带来了生机活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明确发展目标。力争到 2020 年左右,把学校建设成为立足区域经济和地矿行业,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法、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地
29、矿类学科特色鲜明,重点学科优势突出,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同时,学校紧紧抓住时代脉搏,制定了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诚朴求是、博学笃行的品质和“太阳石精神”;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充分发展,能创造性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或许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我们每一个人只不过是朵小小的浪花,然而正是这一朵又一朵浪花造就了一个时代,这半个世纪的惊鸿一瞥,造就了*工大半个世纪的发展奇迹,这就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工大,这就是属于我们每一个*工大人的那颗闪烁着夺目光芒的太阳石!“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
30、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这是前辈们用生命和青春抒写的诗句。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放的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的空间。古朴典雅的环境,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备的教学设施,良好的学术氛围,都在促进着我们每一步的成长。校园书声朗朗,车间机声轰鸣,田野和大地,微风拂面,千尺井下,万倾煤海,浪花翻涌。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将激励着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争做新时期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莫问身前短与长,也曾潇洒历沧桑。枝繁叶茂顶天地,雨打风吹可栋梁。毕竟豪情满怀抱,哪堪壮志久埋藏。从来不计名和利,燃尽余灰有热光。让我们擦亮太阳石,奉献太阳石,抒写“太阳石精神”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