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200062)摘要 从“双轨收费”到“全面自费”的转型就像多米诺骨牌,核心制度的变革辐射到一系列外围制度,从而引起以奖学金为首的研究生资助制度的改革。新制度设计着眼于奖学金的资助和激励双重功能,奖学金不仅是研究生自力更生的手段,更要成为提高研究生培养和管理质量的内在约束机制。而当前的奖学金改革中是以强制性变迁为特征的,改革阻力可能损失部分制度效率。因此,迫切需要从各个角度推进研究生奖学金制度变迁方式的转变。关键词 研究生奖学金 改革 以奖代免 制度变迁一、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历史沿革奖学金(Scholarship,Award)是由国家、学校或者企业、个人向优秀
2、学生颁发的奖金,用以表彰和鼓励先进,为优秀学生完成学业提供经济保障。奖学金是西方国家中最早出现、各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我国奖学金的前身是始于建国初的人民助学金。直到 80 年代,奖学金才逐步取代了人民助学金,它标志着我国新时期高校资助政策的开端。21991 年 12 月 29 日,国家教委、财政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奖学金制度试行办法(教财199198 号) ,确定了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奖学金制度试行办法:研究生奖学金分为普通奖学金和优秀奖学金,在专业学习和研究中成绩突出的研究生,除享受普通奖学金外,还可享受优秀奖学金。普通奖学金是由国家统一拨款、除在职、定向、委培研究生外几乎
3、每位合格研究生均可享受的货币资助。优秀奖学金旨在奖励研究生在学习、科研、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1994 年,鉴于社会物价和生活水平的变化,国家教委、财政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奖学金办法 (教财199450 号)对研究生(非脱产的在职研究生除外)奖学金制度进行修订。提高了普通奖学金的标准,并赋予学校在优秀奖学金发放比例和方法上的自主权。此外,还将研究生奖学金与“助研、助教、助管” (三助)岗位工作结合起来,把普通奖学金的一部分资金划拨出来改为“三助”工作的劳动报酬或工资,比较单一的奖学金制度开始逐渐向多元发展。 1996 年,国家教委、财政部颁http:/ 布关于提高普通高等学
4、校研究生奖学金标准的通知 (教财199685 号) ,再次提高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发放标准:博士研究生普通奖学金标准由原来的每生每月 190 元、210 元、230 元三档分别提高到 240 元、260 元、280 元;硕士研究生普通奖学金标准由原来的每生每月 147 元、167 * 马红梅,女,湖北宜昌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育原理 2006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学。 (通信地址:200062,上海市中山北路 3663 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育原理06 级硕士,021-62220893, or )1 张民选:关于奖学金、助学金和贷学金政策的比较研究 ,载教育研究J,北京:1994
5、(04) , 4448。2 黄 进、徐 锐: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现状考察和出路探究 ,载教育与职业J,北京;2006(12) ,2426。元、187 元三档分别提高到 200 元、220 元、240 元;各学校原则上可按上述标准向下浮动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元,用于提高部分特殊专业研究生的普通奖学金标准、鼓励优秀学生或对兼任“三助”工作的学生发放部分报酬等,具体办法由学校自定。32005 年, “全面收费,以奖代免”的设想初见端倪。当时,教育部批准北大、西安交大等 9所高校进行“国家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 。其切入点是重建研究生学费机制、核心内容是将研究生培养由国家培养和自筹经费
6、并行改为资助制。4 国家没出台具体政策,只是确定了大致方向:所有试点学校的研究生都要缴费上学,即所谓“全面收费” ,标准提法是“培养成本分担” 。同时,各试点学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对奖学金数额、比例及助学形式进行调整。特别地,最高的全额奖学金可以完全抵偿学费,即“以奖代免” 。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奖学金分为A、B、C 三类:其中 A、B 类为全额奖学金,面向全体全日制博士生和 70硕士生,其金额分别为 15000 万元、13000 万元,可完全抵偿 10000 元/年的学费;而被划为 C 类的学生实际上不享受奖学金,但可通过“三助”岗位获得40http:/ 元助学金。5 第一学年,奖学金等级按
7、照入学初试、面试成绩,由学校具体确定;此后每年依据研究生在校学习时的学习成绩、发表创新能力、论文质量、学位论文的完成水平等表现及导师的意见重新“洗牌” ,动态评定、滚动发放,实现动态学费管理。一个制度安排的效率极大地依赖于其他有关制度安排的存在。6 配套跟进的是改革争议点“导师资助制” ,即导师要根据招生数向所在学校交纳一定数额的经费用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浙江大学为例,学科分为三类:一是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二是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理学、农学、医药学(除临床医学外) ;工学和临床医学另列。导师资助的经费按照学科特点也有不同的标准:一类学科的导师招一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每年分别要向
8、校方交纳 300 元和 1200 元;二类为 800 元和 3000 元;三类为 1200 元和 4800 元,并且“资助额度随当年招生人数的增加而递增。 ”,如果导师想多招生,则要在此基础上翻倍递增。导师必须在录取研究生之前,将其招收研究生所需的学制年限内的全部资助经费,一次性划入专设的导师账户。7二、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改革的意义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但同时从经济学角度看,研究生教育需求富有弹性,3 国家教委、财政部: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奖学金制度试行办法EB/OL,http:/www.law- 朱豪然:教育部酝酿研究生教育改革,强调推行导师资助制EB/OL,http:/,2006
9、-07-13。5 周 凯:http:/ 华东师范大学:用于研究生资助的资金比改革前增加 1800 万元 ,载中国青年报N,北京:2007-09-26。6 杨瑞龙:论制度供给 ,载经济研究J,北京:1993(08) ,4652。7 叶铁桥:浙大导师招研究生须按人数交费,教授声明拒招 ,载中国青年报N,北京:2007-03-23。 8 贡咏梅:关于研究生收费教育制度的探究 ,载辽宁教育研究J,沈阳:2006(08):8586。价格上的任何增量调整都可以引起需求的大幅度起落。全面收费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遭遇经济困难,客观上要求有新的高等教育资助制度来解决这一难题。核心制度的变革必然引起外围制度的变迁,
10、 “全面收费”的制度环境使研究生奖学金改革被逐步提上议程并成为必然。另一方面,从激励的角度看,奖学金动态化评审打破过去基于入学排名的培养期内“计划内”、 “计划外”一贯制。像给研究生上了“发条” ,可以促进公平竞争、奖勤罚懒,也让他们明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免费研究生教育和双轨收费下的公费生不仅没有教育成本的约束,而且还有几乎每人都能享受的“普通奖学金” ;而“优秀奖学金”的覆盖面小、额度低,激励作用有限。因此,出现一些学生学习压力不大、动力不足的现象,这样不利于研究生的成长。9 而根据学生在校的表现来动态发放奖学金可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国务院学位办有关负责人
11、称,个人分担部分教育成本、用奖学金的形式来抵偿学费,研究生的学习和经济利益有了更直接的联系,他会努力学习,以争取短期回报(拿奖学金)和长期回报(掌握真才实学,将来更好地工作) ,这将会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0 此外,“导师资助”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多渠道地保证奖助基金的来源,而这一制度的外部性也不容忽视:它从根本上重新界定了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强调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和资助方面的重要作用。总之,人的行为是对制度的一种反应。11 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体系。制度的核心功能就是激励,好的制度起正激励作用,不好的制度起负激励作用。12 它通过提倡什 http:/ 么,鼓励什么或压抑什么
12、的信息传达出来,借助奖励或惩罚的强制力量以监督执行,从而使人们把制度的潜在影响内在化,规定人们行为方向,改变人们的偏好,影响人们的选择。13三、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改革的“瓶颈”新制度对学生的激励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人们对于“激励学生学习的目的能否有效?”的问题也莫衷一是。中国人民大学张鸣教授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目前还很难说!”因为“最基本的,你的整体评价机制并没有完成,14 那么,你往哪儿激励?”评价标准还是依据成绩还是成果?各自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又如何?另外,尽管“以奖代免”的动态奖学金费管理更公平,但不少民众仍持观望态度,据调查,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以奖代免”的确很
13、诱人,但是如果改革没有程序保障,恐怕奖学金这只“潘多拉盒子” (Panderas Box)一碰就开。有人说:“以前区区几百元的奖学金,都会争得头破血流,而况现在最高可是 20000 多元的巨款!暗箱作业只怕会愈演愈烈!”从学生自身来讲,一方面,动态奖学金可能使那些一开始获得高额奖学金而后来降级的学生产生失落感。因为“心理帐户”遵循一个“损失厌恶”原则,在“金钱方面(或在其他的损失和获得能够被衡量的领域)人们对损失9 汪龙舒:关于研究生教育收费的若干分析 ,载教育财会研究J,武汉:2004(04):1618。 梅锦萍:研究生收费制度的公共经济学思考 ,载黑龙江高教研究J,哈尔滨:2007(03)
14、 ,132134。11 梁小民著:寓言中的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 1 月版,第 17 页。12 袁庆明著: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年 2 月版,第 346 页。13 卢现祥主编: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 月版,第 139页。14 王 寻:研究生收费:改革一小步 ,载中国新闻周刊J,北京:3435。 10:/ 的价值感通常是相同数量所得的两倍” ,即等量的损失要比等量的获得带来更大的影响。15 另一方面,学生对奖学金的角逐会使他们长期人心惶惶。62.5的人担心为得奖学金而发表的垃圾论文将会更多,弄虚作假的学术垃圾将大行其
15、16 道。因为,当前中国高校还没有公正合理的学术评审制度,奖学金可能变味。发表的文章越多、文章所在的期刊档次越高得分就越高,表面上看比较公平,实际上舞弊空间很大。17 更何况, “著书皆为稻粮谋”也会直接影响学生课堂积极性。另外,分量厚重的奖学金可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年 2 月 28,浙江大学历史系包伟民教授发布的告考生向社会表明“拒招”态度。人们更担忧它对师生关系的异化:一方面交不上钱的导师有可能将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另一方面师生关系将可能演变为赤裸裸的雇佣关系。三、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的研究生奖学金制度透视(一)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是博弈的动态历史均衡博弈论主张制度变迁的结果是
16、N 人博弈的动态历史均衡。在一个社会里,每一社会成员的行为选择都会影响到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行为选择,这就是“社会博弈” 。你的最优决策依赖于别人的决策,别人的最优决策依赖于你的决策,你的决策还依赖于别人认为你怎么决策,你怎么认为别人认为你怎么决策,如此类推,无穷递归。研究这种互动环境下的理性选择的理论叫博弈论(Game Theory) ,是信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全面收费旨在规范国家、学校、学生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相应地,研究生奖学金制度变迁实际上是政府、高校和学生等不同利益主体、利益集团的互动与博弈过程。参与社会博弈者的“有限理性”决定了新的制度安排是一个消耗时间、努力
17、和资源的过程,经验不同和在利益格局中地位不等的个人对不均衡的程度http:/ 和原因的感知及寻求分割变迁收益的方式不同。当社会成员之间的这种相互运动进入了某一状态,并且在那个状态里没有谁愿意继续运动的时候,那个状态就叫博弈的“均衡”状态。在均衡状态里,社会成员所持的博弈策略不再改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它描述了相应的那一社会成员的均衡策略。这就是“纳什(John F Nash)均衡”19 任何制度,都是人们利益抉择的结果和人类行为的历史积淀,所以它一旦形成便自动构成一个“静态均衡”且严格遵循“路径依赖” ,甚至被“锁死” ,没有足够的压力和刺激很难颠覆它。多年来的学费及奖学金等制
18、度已形成了一种历史惯性和心理惰性,所以,对改革中可能面临的障碍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新制度经济学还认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思的” 。当社会政治经 1516 董志勇编著:行为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 10 月版,第 1821页。 成 梅:调查:82.8的青年肯定取消公费研究生更公平 ,载中国青年报N,北京:2007-10-29。 17 王远飞:热议: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奖学金能抵学费 ,载厦门日报N,厦门:2006-07-21。 18 成 梅:调查:82.8的青年肯定取消公费研究生更公平 ,载中国青年报N,北京:2007-10-29。 19 汪丁丁著:制度分析基础讲义:
19、自然与制度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 6 月版,第 41页。济环境发生变化时会产生潜在的收益,如果这此潜在的收益无法在现有制度安排内实现,便会产生对新制度的需求;同时,也总会有此人或组织为了获取潜在收益而率先克服障碍,提供新的制度。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改革同样是对以往制度缺陷的挑战和对已有均衡的突破,也是制度供给满足制度需求的过程。(二)研究生奖学金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迫切性诺斯把制度定义为“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的系列约束,由非正式约束(道德的约束、禁忌、习惯、传统和行为规则)和正式的法规(宪法、法令、产权)组成的。 ”2http:/ 制度变迁是制度创立
20、、变更及随着时间变化而被打破的方式,结构变迁的参数包括技术、人口、产权和政府对资源的控制等,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正是制度变迁构成了一种经济增长的源泉。 有效的制度变迁是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制度变迁一般可分为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变迁和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前者是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由个人或一群(个)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而且必须由某种在原有制度安排下无法得到的获利机会引起;而后者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行,在自发的制度安排、尤其是正式的制度安排变迁中,往往需要用政府的行动来促进变迁过程。22纵观近期研究生奖学金
21、改革过程,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征贯穿每一个细节。政府作为主体,看到了潜在的“租金”或者潜在的产出,即保证弱势群体有平等的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以促进教育公平,于是主动设计和安排制度,而且制度一旦出台就能一步到位,路径上具有明显的激进性质。这种变迁作为一种政治架构的安排,制度选择过程不是通过市场竟争,而是依靠行政权力来实现的,是产权关系的零和博弈,对国家、培养机构、导师和学生而言,是以部分人的利益受损(新制度给部分学生带来了利益损失)为代价的,也就是说存在制度效率损失。我国研究生奖学金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制度选择的固有缺陷是无法解决制度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平衡的问题。这就迫切需要在制度设计中考虑诱致性制度变迁
22、。这种迫切性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强制性制度变迁的预期模式还很模糊,还没有成型的目标模式。从制度设计来看,研究生奖学金制度变迁的最终目标要教育资源配置最优化这一点己达成了高度的共识,但对要改革成一个什么具体模式,却没有明确的目标。一方面,国家和各高校都非常渴望研究生奖学金能够为贫困生解决入学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制度环境似乎尚未成熟,公众对制度措施的有效性疑虑重重。其次,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有效性很低,制度设计滞后于市场发育程度。作为一项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资助目标模糊。是追求效率还是追求公平?是资助所有学生还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http:/ 美道格拉斯C诺斯
23、著,刘守英译: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 3 页。21 美 道格拉斯C 诺斯著,陈 郁等译: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 225 页。22 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A,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C,陈昕主编,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年 12 月版,第 389390 页。20普惠性,但是评定程序的复杂性和学生在此过程中所忍受的心理压力,相应地降低了奖学金的有效性。再次,学生作为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接受者很难参与
24、其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过程,没有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保障机制。在研究生奖学金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中,在制度供给者、安排者与今后制度作用对象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政府、培养机构、导师和学生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的竟争和力量消长,影响甚至决定强制性变迁的速度和方向。培养机构作为一个利益集团,是一个有效率的组织机构,具有很大的规模优势、群体优势和交易成本优势,它的“意见”既可以左右或影响收费政策形成过程,也可以直接操纵奖学金制度设计。另外,研究生奖学金制度作为一种公共资源,由培养机构占有和控制,客观上形成了“设租”和“寻租”的土壤,这也是相关制度的政策“步履蹒跚”的根本原因。学生虽然能够通过正式或非正式
25、渠道向奖学金制度设计者发出“意见”信号,由于客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对政府决策程序的不了解,对这此问题的认知程度及其参与力度等多方面的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制度强制性变迁的进程中,处于被动或从属地位,自身利益很难得到保障而不得不23 成为既定制度的接受者。这正像弗里格斯坦(Nell Fligstein)所说的那样:既定制度是历史均衡的产物,可以不被个人所理解和认可。 “每个人不过是一只栓在树上的狗,制度就是拴着狗的绳子的长度。 ”(三)研究生奖学金制度变迁的推进路径诱致性制度变迁依托既有经济组织推进改革,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改革的摩擦阻力。在原有组织的牵引推动下,各级组织均致力于抢占改
26、革与政策变化的先发性优势,创造出多样化的制度变迁模式;同时,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改革主体来自于基层,基层创新主体看到了潜在的利润从而产生了对制度的内在需要,正是这种逐利的驱动机制推动各种制度逐步成熟和完善。因此,在新的研究生奖学金制度选择中,应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以解决急需的制度需求,使其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平衡。首先,政府要承担改革的制度成本。研究生奖学金制度变迁需要承担巨大的制度成本,而且还有政治风险,不仅仅是一个资助问题,而是要配合全面收费,而现实中的矛盾是人们通常会习惯性地把政策还原为经济问题,从而把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理解为简单收费问题。尽管周济部长一再重申“这不是全面
27、收费、更不是全面自费的改革!” ,但民众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并认为这种声明是欲盖弥彰。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由于制度性缺陷引发的制度成本,不可能依靠市场木身得到解决。即使政府承担研究生学费及奖学金改革制度成本,也要考虑政府和培养机构的分摊。因为在相关的制度设计中,尽管政府可以节省研究生教育投入,培养机构从中受益,如扩大了直接的纵向经费来源和办学自主权等。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黄 维、沈 红:制度变迁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 ,载中国高教研究J,北京:2005(03) ,7880。23的摩擦成本,即由于制度变迁的非帕累托改进性质造成的利益重新分配而带http:/ 来的社会中某些社会利益
28、集团的抵触和反对所引起的效率损失。24 如“导师资助”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导师根据招生数向所在学校交纳一定数额的经费用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具体措施就没有考虑到制度激励的兼容问题,在补偿全面收费后给学生造成的损失的同时,忽视了导师,特别是基础学科导师作为自然的“理性经济人”的利益诉求。就像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许纪霖教授所说的那样:“美国高校的文科并没有强行规定导师要缴纳经费,而是由导师自愿提供经费,25 学校不会硬性规定,更不会作为导师招收研究生的必要条件。 ”再次,研究生奖学金的制度选择要使制度变迁纳入到政策行动中来,也就是要采取诱致性制度变迁,而不仅仅是在技术上或者在行政上采取措施。当
29、制度供给和需求处于不均衡状态时,社会就会自动产生制度变迁的力量,这种力量如果得到合理的利用,可以促进制度变迁的完成;如果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也可能导致社会制度资源的破坏或丧失,对社会的进化产生负激励作用。研究生奖学金总是在一定的制度基础上运行的,当出现问题时,政府不能仅仅考虑采取行政措施去直接地解决问题(强制性制度变迁) ;也可以考虑合理利用制度变迁的力量,运用公共政策促进制度变迁,鼓励利益相关者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减轻政府负担,提高政策效率(诱致性制度变迁) 。比如,尽管各方面都在尽量抵消全面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反对者还是认为“以奖代免”是“温水煮青蛙”式的花招。并怀疑“以奖代免”程序上的合
30、法性保障,并认为人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反对“全面收费”却对高校可能以“政府投入不足”之类理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并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再如关于导师出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的良好的传统表明:可考虑设立专项基金会,由教师自愿捐赠财款,然后根据募捐的实际情况调配,每年都有大量学生从中受益。结语各试点的研究生学费及奖学金制度改革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一个必须谨慎对待的误区是“研究生收费与奖助学金的改革就是培养机制改革” 。关于培养机制的改革,应该坚持“创新是灵魂,导师是基础,科学研究是核心” ,学费改革仅是突破口,而奖学金又是改革突破口的突破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
31、先行” 。以此考量,一揽子改革计划只是工具性的手段而非终极性的目的,逻辑思路的错位,就会违背改革的初衷甚至由此倍受责难。当然,新制度不可能一步到位、完美无暇。新制度经济学家杨小凯认为:“没 王曙光:转轨经济的路径选择:渐进式变迁与激进主义 ,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J,北京:2002(06) ,7074。25 廖杰华:文科导师“罢招”的尴尬EB/OL,http:/ 免费文档下载http:/ Hong-mei(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As the main graduate financial-aid channel,
32、fellowship system has been radiated by the domino-effect which was caused by the policy of “Charging all postgraduates”. The main functhttp:/ of the new program are subsidizing and encouraging. fellowship is not only a way to self-reliance for postgraduates, but also an internal restrictive mechanis
33、m for improving graduat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However, the current reforming practice is characterized by mandatory transition, so the resistance from stakeholders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some efficiency loss. Therefore, its imperative to impel the shift of transitional model of fellowship system reforming from each aspect. Key words: fellowship reforming Substituting tuition-free for fellowship institution vicissitudes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行业论文等文档搜索与文档下载,是您文档写作和查找参考资料的必备网站。文库下载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