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南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仫佬族流动人口与流出地社会变迁研究-基于广西罗城凤梧村的调查姓名:岳雪莲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民族学指导教师:李吉和2011-05中南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概念进行一般的理论探讨,并针对本文研究的重点分别进行了界定。第一章,凤梧村仫佬族的基本概况。介绍广西罗城县凤梧村仫佬族的基本概以及仫佬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进况,对凤梧村的地理 环境、人口概况、社会背景行描述,为后面的研究提供一个广阔的背景空间。第二章,凤梧村仫佬族流动人口的源起与组织现状。介绍凤梧村运用推拉理论,从输出地的推力仫佬族流动人口从改革开放以后的迁徙和流动概况,、输入地的拉力以及个人因素这三个方面分析凤梧
2、村仫佬族人口流动的原因上,通过表格统计方法对现今凤梧村仫佬族的流动人口情况进行统计,从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文化程度、职业构成、流动方式、流动距离、收入状况和消费状况等方面总结流动人口的特点。;在此基础第三章,仫佬族流动人口与经济变迁。介绍凤梧村仫佬族经济发展的概况,从经济状况的改变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方面论述仫佬族流动人口对民族地区经济变迁的积极影响。 第四章,仫佬族流动人口与政治变迁。介绍凤梧村仫佬族的传统政治概况,通过深入的调查,从民主法制意识提高、基层领导结构转变、社会治安好转以及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等方面分析了仫佬族流动人口对政治变迁的积极作用。第五章,仫佬族流动人口与文化变迁。文化变迁是受
3、流动人口影响最为显著的内容。在流动人口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仫佬山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语言和教育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促使他们素质的提高与现代性的获得,加快了仫佬山区的现代化进程。 第六章,仫佬族流动人口与社会变迁间的 问题与调适。凡事有利则有弊,仫。我们应该对其产生的人口佬族流动人口引起的仫佬山区社会变迁现象也不例外流动效应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在认识到人口流动行为对社会变迁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要关注其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仫佬地区流动人口与社会变迁间存在的各种问题与冲突予以调适,使之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语。对全文论述内容进行了概括性总结,指出了流动人口影响社会变迁的一般路径
4、,并提出了本文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面,拓宽了针对本文论题的研究思路和探索空间。关键词:仫佬族流动人口,流出地,社会变迁中南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AbstractPopulation migration is a commonplace phenomenon throughout the humansociety. Since the Reforming and Openi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market economy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population transition an
5、dmigration have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China, in the meantime, the size and depth still continue to expand. On the context,minority regions, which relatively closed in the past, also appeared increasinglyfrequent population movements. With the increasing tren
6、d of migration, a specialgroup floating population appeared, and the number of minority migrants alsocontinued to grow. Because population transition and migration involved to origin,destination, migrants and other aspects, migrants have major impacts in all aspects ofsocial life, causing extensive
7、attention to government,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allsectors of society. Therefore, floating population is a group of great research value.According to previous studies, scholars researched not only floating populationincluding minority migrants deep syudy of but also all aspects of floating popula
8、tion,such as the floating reasons, the floating traits, even the floating impacts from theorigin to the destination.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this article comprehensiveiy usedtheory and methods of ethnology, demography,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and otherdisciplines, as the entry point to Mulao m
9、igrants, through field-working, relying ondetailed and adequate data of field survey, analyzed the impacts of minority floatingpopulation on minority regions economy, politics and culture, and leading tophenomenon of social chang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impacts of minority floatingpopulation o
10、n minority regions social development hav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Promoting social progress is the mainstream, but we should not ignore the negativefactors. We need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adjust these negative aspects to meet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point out specific
11、path in this wayfloating population affects social changes. Thus, the paper forms a relatively completetheoretical framework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areasas the places of moving out.In addition to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s,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中南民
12、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Introduction. The paper discusses in the reas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thetheories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 paper review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and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about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social changes, status andresults of the research about Mulao Minorit
13、y. We propose the basic idea, the maincontent and innovation ideas of this paper.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general concept offloating population and social changes, and respectively defined these conceptsaccording to focus of the study.Chapter I, basic overviewing of Mulao Minority of Fengwu village.
14、 The paperintroduces basic overview of Mulao Minority of Fengwu village. The paper describesgeography, demographic profile, social background of Fengwu village and the historyand traditional culture of Mulao Minority, in order to provide a broad background forsubsequent research.Chapter II, origin a
15、nd organizational status of Mulao migrants in Fengwu village.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overview of Mulao migrants in Fengwu village from the pastto the present, and applies push-pull theory to analyze reasons of Mulao migrants inFengwu village from the push of the output, the pull of the input and pe
16、rsonal factors.On this basis, the paper statistics present Mulao migrants in Fengwu village throughstatistical method of forms,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atingpopulation from the age structure, gender, educational level, occupational structure,floating pattern, floating distance,
17、income and consumption, etc.Chapter III, Mulao migrant and economic chang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overview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Fengwu villag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positive impacts of Mulao migrants on economic changes of ethnic region fromeconomic lif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urban
18、ization.Chapter IV, Mulao migrant and political chang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traditional politics of Mulao Minority in Fengwu village. The paper analyzes positiveeffects of Mulao migrants on political changes from exaltation of democracy and legalawareness,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local leade
19、rs, improvement social security anddifferentiation of social class structure etc.Chapter V, Mulao migrant and cultural change. Cultural changes are the mostsignificant content which is affected by floating population. Mulao migrants exertasubtle influences on ideas, behaviors, language and education
20、, urge them toimproving making and modernity, and speed up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Mulaoregion.中南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Chapter VI, problem and adaptation during the course of Mulao migrant andsocial change. Everthing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phenomenon ofsocial changes which are caused by Mul
21、ao migrants is no different. The paper canconclude that effects on minority floating population should be analyzed into two. Thepositive impacts of social changes are major stream, which need to be focusde on itsnegative effects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adapt, in order to fit for socialdevelop
22、ment.Conclusions. Based on the research, the paper further points out specific path inthis way floating population affects social changes and further research aspects, andexpands researching idea and exploring space of the topic.Key Words: Migrants of Mulao Minority, Outflowing Region, Social Change
23、中南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南民族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 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
24、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2、不保密。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日期:年年月月日日4中南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凤梧村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中南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凤梧村在罗城县地图上的位置中南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导论一、研究的缘由及意义(一)研究 缘由历史上,中国就是一个人口流动性很强的社会,人口的流动与迁移早已成为以逐年递增的中国社会的常态现象。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打破了过去户籍制度的限制,出现了一股人口流动的大潮。从20世纪 80年代初开始,人口流动趋势迅猛发展,到 90年代中后期形成了
25、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等诸方面产生了广泛的重要影响。在这个过程中, 长期生活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农村人口一样逐步摆脱封闭,走向开放,形成一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大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仅在城市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民族地区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这一现象及其所伴随的相关问题,自然成为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工作者关注、调查和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在面对人口流动的现象时,以往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其对城市的影响,而忽视了其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这将会极大地影响到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前途与命运。正是出于这些考虑, 本文研究的
26、是流动人口对农村社会本身的影响,尤其是更进一步研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载体,研究民族地区的社会变迁。对于少数民族来说,民族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城市化是民族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使少数民族在城市化的下,在保持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对自身的民族心理、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进行适当的调适,以适应民族发展的要求,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角度来探讨民族地区的社会变迁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笔者对民族学、社会学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本科阶段在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攻读社会学,研究生阶段则在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一直学习民族学,因而在思考博士论
27、文选题时力图把所学到的社会学与民族学的知识结合起来,从多学科角度深入考察、研究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最终选择了少数民背景族流动人口作为研究的对象。查、研究群体既有偶然的因素,也有现实的考虑。偶然因素是缘于研究生期间结识的华中师范大学的社会学专业研究生 WYY,她是来自于广西 罗 城的仫佬族人,而选择广西罗城的仫佬族流动人口作为主要的调4中南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交谈之中了解到:由于仫佬族地处偏远山乡,土地贫瘠,人多地少,迫于生计他们大多选择走出山村,外出打工,从而人口流动促使当地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城乡间内外沟通的桥梁,这种持续的。现实的考虑包括:一是笔者的爱人在广西工作,因而研究广西的少数
28、民族问题不仅具有有利的人际关系条件,而且也可以为日后在广西参加工作,进一步从事民族学、社会学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二是调查点罗城东门镇凤梧村地缘位置特殊,临近县城,流动人口规模大、流动频繁,人与其周围的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使得城乡互动现象显著,社会变迁痕迹凸显,是研究本论题的一个理想调研区域。 因此,选择仫佬族流动人口 与社会变迁这个主题作为研究方向,是笔者 的一种兴趣和志向,也是对民族社会学领域的新探索。(二)研究 意义本文对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社会变迁研究的意义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理论意义,即学术价值方面,可以 推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开拓仫佬族研究的新领域。其一,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
29、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由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因而对流动人口的关注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口本身的敏感性及复杂性,目前学术界对其研究不够深入。一般而言,族流动人口区域影响研究方面 ,成果大多集中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的研究,比如对城市生活的适应、 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民族关系、民族工作等方面,而对于少数 民族流动人口对人口迁出地或农村的研究对少数民对于迁入地或城市则比较、走坡文分析少,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和民族文化冲击的研究也比较少。而且,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负面影响即问题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并且问题大多局限于在城市中的问题,而对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研究的比
30、较少,缺乏对流动人口的综合性研究。其二,学术界对于仫佬族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到仫佬族的田野调查化、宗教习俗、丧葬习俗、婚姻文化和饮食习俗等方面,对于仫佬族流动人口则很少有人关注。本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仫佬族流动人口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探讨了仫佬族流动人口的人口流动效应对社会变迁的影响,并于文末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影响社会变迁的规律和特点进行了初步总结,指出了流动人口影响社会变迁的一般路径,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5中南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框架。2现实意义,即社会价值方面,是对现实问题的理性关怀。其一,改革开。虽然,与汉族放以来,随着人口流动趋势的增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持续增
31、加流动人口相比,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总量还是比较小,但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改变中国的民族分布结构和民族关系,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等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民族地区的社会变迁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所带动的信息流动、知识流动、资金流动、实物流动和更重要的文化流动得以实现的。因此,在新的时期,研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的影响,意义重大。其二,近年来,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问题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这些民族大多居住在边远地区,由于历史、地理、人口等原因,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加快发展,赶上全国发展水平,同时又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这是人口较
32、少民族面临的两个突出问题。 仫佬族是广西人口较少的民族, 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仫佬族的社会经济文化有了很大发展,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是总体上还比较落后。广西 罗城是全国唯一的一个仫佬族自治县,但90% 的仫佬族都聚居于此。由于仫佬族地处山乡,土地贫瘠,人多地少,因而外出打工就成为他们改变生活条件的重要选择。越来越多的仫佬人民走出山村,使得仫佬族流动人口成为内外沟通的桥梁,通过输出人力,输入资金、知识、文化和现代的思想观念,促使仫佬山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在仫佬山乡的社会变迁过程中,仫佬族流动人口是本地居民市场化启蒙教育的先导,是民族地区现代化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因素。 因此研究仫佬族流动
33、人口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对于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问题尤为重要。从这个方面来说,本选题有一定的时代和现实意义。二、学术前史(一)国外研究述评国外对于民族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比较早,而流动人口的研究是属于民社会学的范畴中,所以,国外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在此只大致介绍与本文相关的内容,列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族学与1关于人口流动原因与动机方面研究。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 William Petty)最早从 经济发展的角度揭示了人口流动原因;6唐纳德 博格中南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D.J.Bague)的 人口管理学其中提出最著名的“推拉”理论;李(E.S.Lee)在英国人口学杂志发表人口迁移理论在博
34、格理论基础上补充了第三个因素中间障碍因素,主要包括距离远近、物质障碍、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移民本人对于以上这些因素的价值判断,人口流动是以上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赫尔( D.M.Heer)在社会与人口中将人口迁移原因总结为经济、政治、气候与地理、婚姻、住房等五个方面。2对中国少数民族迁移人口方面的研究。澳大利亚的郭非博士在Migrationof Ethnic Minority to Beijing: An Assimilated pattern的调查报告中对流入北京的少数民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此外, Robyn Iredale、 Naran Bilik与 FeiGuo在美国出版了 China
35、s minorities on the Move: selected cases( 2003, New York;M.E.Sharp, Inc.)的专著,对中国西北和西南的少数民族进行了专题和个案的研究。3关于农村劳动力外流对流出地的影响研究。国外一直有两派针锋相对的理论观点:一派是所谓的“现代化理论,” 强调农村 劳动力流动的积极意义,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出不仅可以缓解农村的人口压力,而且他们在外积累的大量资金汇回农村,有利于增加农业的投入,可以带来农村地区的发展,可以使外部世界的资金、技术、信息、观念等传到农村,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但是这种观点却遭到了一些人的批评。有人认为农村的所谓剩余劳
36、动力是季节性的,很难归入经济学里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劳动” 中,而且汇回 农村的资金数量难以查明,也不一定增加农业投入,更多地用于举行婚礼等炫耀性消费。但康奈尔(在 1976年出版的来自农村地区的移民:村庄研究的证据一书中,公布了关于移民汇款的一些调查,他发现,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移民汇款的情况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在印度,移民向农村地区的汇款仅占农村地区总收入的08%,然而在台湾,流出的移民向农村汇款的比例却很高,J.Conell)占农村总收入的3976%。 由此看来,移民汇款对农业投资的影响很难有统一结论。Ahlburg, Dennis A: Remittances and the Inc
37、ome Distribution in Tonga, 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1996, 15。Solinger, Dorothy J: Contesting Citizenship in Urban Chin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version1999。Parish, William-L: Internal Migration and Modernization, The European Case,and Cultural Change 1973, 21。Economic-Development李强:关于国外
38、人口流动研究文献的回顾,载国外社会学 1996年第 3期。,牛津出版社 1976 年版。康内尔著:来自农村地区的移民 :村庄研究之证据7中南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另一派是所谓的“ 依附理论 ,” 强调农村劳动力流动 的消极意义,认为作为核心地带大都市的发展,是建立在农村地区的不发展基础之上的,即都市地区的发展是以对作为边缘地带的农村地区的剥夺为前提的。 在发达国家,人口流动造成了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同时年轻人比例的不断减少,导致生育率的降低,使人口减少,甚至造成荒漠化村庄。在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往往会造成人口构成的变化,农村地区输出的人口一般都比较年轻,受过良好的教育,因此大量输出人口会使农村丧
39、失中坚力量。关于这点,也有人提出反对的观点。如索瓦尼在1969年发表的印度的人口问题一书中提出,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流动人口的影响很小,因为这些国家人口流动率很低,而且多是短期流动,从长期看,他们最终会流回原地,对全社会影响不大。以上的观点都作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为自己辩护,并互相指责、争吵。对于这种众说纷纭的状况,有一些学者认为,农村社会变迁不能用笼统、简单的正向、负向等标准来衡量,而要既重视农民流动的正功能,也要同时重视其负功能,不能简单执著于“ 好”或“坏”的看法,排斥其它看法。通过以上对西方学术界有关流动人口与社会变迁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的有关研究大部分是个案性的、经验性的,他们
40、对于流动人口对社会变迁的影响停留在就事论事的经验层面上。同时,西方学者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很少有对中国的直接研究,因此,他们的这些研究成果只能作为我们研究上的参考,不能照搬。但是,对西方学者的某些概念、理论和方法可以借鉴。(二)国内研究述评1流动人口与社会变迁的研究。社会变迁引发人口流动 ,流动人口促进社会变迁,两者互相影响。人口是社会结构中的核心要素。在社会变迁中,人口的动态至关重要,不可忽视。“当们从政治经济学方面观察一个国家的时候,我们从该国的人口、人口的阶级划分、我人口在城乡海洋的分布、在不同生产部门的分布等等开始。” 观察一个国家需要了解它的人口状况,研究社会变迁则更应该关注流动人
41、口。中国古代以农立国,Frank,A.G:低度发展的发展:依赖理论的基本假设,载1985年版,第 160页。萧新煌编低度发展与发展,巨流图书公司,巨流图书公司Santos,T.Dos:依赖结构的分析,载页。萧新煌编低度发展与发展1985 年版,第170-172197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年版,第 102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卷),人民出版社8中南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农民是社会的主体,农业是人口分布的主要部门,农村是输出人口的地方。因而,人口流动的总趋势是逐渐由农业向非农业领域转移,由农村流向城镇。这种流动对各地社会经济、政权建设、社会风气、生活习俗等都产生了巨大
42、的影响,促进了中国社会的不断前进。可以说,流动人口是透视社会变迁的窗口。国内以专著和论文的形式出现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无论是对宏观流动人口学者们对农民工流动 给社会结构带来的影的研究,还是对微观流动人口的研究。响、流动的途径和网络,以及他们的生存方式等许多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本文所关注的流动人口与农村社会变迁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如辜胜阻、简新华主编的当代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是一本较早研究人口流动与城镇化的著作,书中主要论述中国人口流动的原因、流向、模式、类型等以及人口流动和城镇化的合理化对策的问题。 龚维斌的 劳动力外出就业与农村社会变迁一 书从整体社会变迁的角度,把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这一具
43、体社会现象放在社会转型与体,运用社会学理论阐述了农村制转轨所引起的社会结构变迁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劳动力外出就业与农村社会变迁的关系 ,从经济与社会的角度 ,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对农村社会变迁的影响。钟水映的人口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一书主要介绍了人口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外经验,人口流展的关系,人口流动与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等流动现象的考察,揭示中国社会演进变迁的历史轨迹动与农村社会经济发。 池子华通过对近代农民工。 王积超探讨了白族地区来走向。的人口流动对白族家族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以及白族家族文化的未王桂新探讨了中国特殊国情条件下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过程特征及其未来趋势与发展
44、战略动的关系及影响等内容,中国的人口迁移、城市化与人口、曾绍阳等利用大量的调查资料清晰地论述了农民流动此外,黄平 、崔传义 、周大鸣和王国辉 11等都经济、社会发展变。与农业生产发展的关联性。 辜胜阻等主编:当代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龚维斌著:劳动力外出就业与农村社会变迁,武汉大学出版,文物出版社2000 年版。2006 年版。2006 年版。社 1994 年版。1998 年版。钟水映著:人口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池子华著:农民工与近代社会变迁,武汉大学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王积超著:人口流动与白族家族文化变迁王桂新主编: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研究曾绍阳等著:社会变迁中的农民流动,中国人口
45、出版社2006 年版。2004 年版。究,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2004 年版。,中山大学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黄平主编:寻求生存当代中国农村外出人口的社会学研崔传义著:中国农民流动观察 ,山西经济出版社周大鸣著:渴望生存农民工流动的人类学考察 2005 年版。11王国辉著:基于农户净收益最大化的中国乡城迁移研究2006 年版。9中南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对中国的农民工流动问题做了专门研究。还有很多文章涉及到流动人口对农村的影响。有些学者注重流动人口对农村的积极作用。彭伟斌论述了流动人口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流动人口缓解了农村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有利于农村 边际
46、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流动人口提高了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增强了农村社会购买力,缩小了城乡差别;农村流出人口以多种形式反哺农村经济,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农村过剩人口的流出极大地的协调发展。缓解了农村地区人与自然的矛盾,有利于人口与环境、资源马忠东等认为,外流劳动力的汇款和带回款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劳动力流失的效应并从整体上促进农民家庭收入的增长人口、农业生产和收入增长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的 张永丽认为农村劳动力外流使流出地的资源和要素配置更加合理,农村收入增加,缓解贫困。 李艳芳认为在城市文明的传播中,农民工有传统束缚下的农村社会。着双重的传播角色,通过不同的传播行为
47、影响了 段成荣认为流动人口有利于农村发展市场经济,活化生产要素,沟通城乡关系,但同时他也承认流动人口会给农村婚姻家庭的稳定带来冲击。但是,有些学者不仅看到其积极作用,同时也注意到了其消极作用。张兴杰王骝论述了“ 民工潮” 对城市和 农村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认为“民工潮”、有利于民工流出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罗霄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对劳务输出地的影响,除了使外,会产生对留守家庭成员和土地等多方面的不利问题。家庭收入增加以 唐胡浩分析了农民工流动的原因以及对流出地的影响,他认为外出务工的正面影响包括:缓解流出地的就业压力,农民经济状况得到改变;农民有更
48、多的经济积累,利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有利于改变农村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同外界交流更为密切,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地方治安好转。同时,外出务工也有负面影响,表现为劳动力流彭伟斌 :论流动人口的经济效应,载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 4期。马忠东等:劳动力流动:中国农村收入增长的新因素,载人口研究 2004年第 3期。张永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缓解贫困年第 1期。基于甘肃省贫困地区的实证分析,载经济与管理 2008李艳芳:行走于城乡边缘的传播者第 3期。农民工传播作用解读,载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段成荣:人口流动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张兴杰等:论“民工潮” 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罗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影响分析,载西北人口 1998年第 3期。 ,载经济体制改革 2001第 4期。以四川省富顺县为例,载财经界 2007第 8期。10中南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失;“底层精英 ”大量外出,不利于农业赡养问题严重;家庭关系不和谐。科技推广;儿童教育问题突出;老年人彭榕以豫东地区的农业大市周口市为个案,探讨了农民外出务工的效应问题。他认为,农民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