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有限公司调整产品和生产工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有限公司2006 年 4 月II目 录1 总论 .11.1 评价任务的由来 11.2 编制依据 11.3 评价工作原则 41.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目标 41.5 主要评价因子 51.6 评价重点与评价工作等级 61.7 评价范围 61.8 评价标准 71.9 评价工作技术路线 102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状况 .112.1 自然环境状况 112.2 社会环境状况 162.3 *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概要 .172.4 开发区环境保护规划 223 工程分析 .253.1 建设工程项目概况 253.2 建设单位所属集团公司简
2、况 293.3 在建工程项目概况 313.4 改扩建工程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383.5 物料能源消耗 413.6 主要原辅料类型及理化性质、毒理毒性 423.7 主要生产设备 443.8 公用工程 443.9 改扩建项目污染源分析 454 污染防治措施述评 .604.1 废气治理措施评述 604.2 水污染治理措施 614.3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68III4.4 固体废物治理措施 684.5 非正常排放防范措施 694.6 厂区绿化 694.7 排污口规范化设置 704.8 环保设施投资估算与进度安排 715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分析 .725.1 清洁生产分析 725.2 循环经济 776
3、区域污染源调查分析 .796.1 大气污染源现状调查及评价 796.2 废水污染源现状调查及评价 817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837.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与评价 837.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 867.3 噪声环境现状与分析 897.4 土壤质量现状监测及分析 897.5 底泥质量现状监测及分析 908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918.1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918.2 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028.3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 1058.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078.5 改扩建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与防治对策 1089 总量控制分析 .1099.1 目的 1099.2 总量控制因子 1099.3
4、污染物总量控制 10910 环境风险评价及风险管理 .11210.1 风险评价等级确定 11210.2 环境风险识别 112IV10.3 最大可信事故及源项分析 11410.4 环境风险分析 11510.5 降低风险措施建议 11610.6 氰化物的安全生产体系、管理体系和监管体系的建立 11710.7 事故应急预案 11911 改扩建项目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 .12211.1 改扩建项目厂址与开发区规划兼容性分析 12211.2 改扩建项目与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的兼容性分析 12211.3 本项目实施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2212 公众参与 .12412.1 公众意见调查方式、范围和对象 1241
5、2.2 调查结果 12413 改扩建项目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2813.1 经济效益分析 12813.2 社会效益分析 12813.3 环境效益分析 12814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13014.1 环境管理 13014.2 环境监测 13115 结论和建议 .13215.1 结论 13215.2 要求与建议 137V附件:1、*有限公司调整产品和生产工艺项目环境影响申报(登记)表 ,2005 年 9 月。2、*环保局关于对*有限公司调整产品和生产工艺项目环境影响申报表的审核意见 ,2005 年 10 月。3、*市环保局关于对*有限公司调整产品和生产工艺项目的环境保护预审意见 ,2005
6、年 10 月。4、*环保局关于*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意见 ,2004 年 5 月。5、*有限公司委托书。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状数据资料质量保证单。7、工业固体废物委托处理意向协议书。8、委托固体废物处理单位经营许可证。10、*有限公司调整产品和生产工艺项目北侧居民拆迁情况说明,*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局,2006 年 3 月。11、 *有限公司调整产品和生产工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审会会议纪要,2006 年 2 月 15 日。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有限公司调整产品和生产工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 总论1.1 评价任务的由来*有限公司是台湾*股份有限公司于20
7、03 年初在*投资设立的一家专业电镀企业,总投资 2999 万美元,公司地处*经济技术开发区*1575 号。该公司是专业研发生产电脑用连接器产品的高新科技企业。该企业原先准备生产仪表接插件、电子元器件、光电子器件等,后根据市场调研,为了满足集团生产方向的需要及客户需求,必须调整产品方向,改为生产笔记型电脑连接器,并调整电镀生产线工艺,增加镀金工艺环节。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国务院(98)第 53 号文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的有关规定,应当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有限公司于2005 年 10 月委托*环境保护
8、科学技术研究所承当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工作。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认真研究了该项目的有关材料,经过踏勘现场的社会、自然环境状况,调查、收集并核实有关改扩建项目资料,通过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和该项目的工程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按照环境保护有关部门的要求,编写了*有限公司调整产品和生产工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了解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预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和生产运营后对周围水环境、空气环境和声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并提出环境污染控制措施,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及导则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9、。1989 年 12 月 26 日;*有限公司调整产品和生产工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 年 4 月 29 日;(3) 中华人民的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996 年 5 月 15 日;( 4)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环 境 噪 声 污 染 防 治 法 。 1996 年 10 月 29日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4 年 12月 29 日;(6)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第 253 号令 1998年 11 月 29 日;(7)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国家环保局 14 号令,2003 年 1 月 1
10、 日起实施;(8)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十八次会议于 2002 年 6 月 29 日通过,于 2003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77 号,2002 年 10 月 28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10)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44 号;(11) *市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 。2003 年 5 月 6 日;(12)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13) 江苏省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1.2.2 有关文件和资料(1
11、)关于印发国家环保局关于推行清洁生产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家环保局;(2)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国家环保局,1993 年 1 月 11 日;(3)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有限公司调整产品和生产工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家环保局,1999 年 4 月 21 日;(4)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国经贸资源20001015 号;(5)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6)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 号,1996 年 8 月;(7)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 号,2001 年
12、8 月 8 日;(8)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发199889 号;(9)江苏省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暂行规定,江苏省政府1993第 38 号;(10)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 ;(11)江苏省危险废物管理暂行办法(修正)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 123 号,1997 年 11 月 27 日;(12)关于印发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 的通知,苏环控97122 号;(13)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苏政复(2003)29 号;(14)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2004 年度;(1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 年本),发改委令2005第40 号
13、,2005 年 12 月 2 日;(16)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4 年修订)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第 24 号发布,2004 年 11 月 30 日;(17)*市当前限制和禁止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市人民政府2004123 号;(18)国家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 ,国家经贸委;(19)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 控制信贷*有限公司调整产品和生产工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产业2004746 号;(20)江苏省环保厅关于严格控制重金属污染的函,苏环函(2003)189 号;(21)关于印发关于推进我省电镀行业产业升级的意见的通知,苏经贸行业200480
14、2 号,2004 年 10 月 30 日;(22)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试行),国家发改委和环保总局200528 号文;(23)关于做好含氰电镀工艺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苏经贸行业200634 号,2006 年 1 月 25 日;(24)*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000 年 11 月;(25)*有限公司调整产品和生产工艺项目环境影响申报表及*、*市环保局对该申报表的预审意见,2005 年 10 月;(26)*有限公司的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1.3 评价工作原则(1)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评价工作将执行“清洁生产”、 “达标排放” 、 “污染预防” 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的原
15、则。(2)认真做好工程分析,通过项目的水平衡及物料衡算,算清污染物排放“ 三本帐” ;针对建设项目的特点及有可能会产生的环保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并在达标排放及总量控制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并结合有关审批原则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明确结论。(3)充分利用近年来在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取得的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成果,进行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该建设项目投产后的控制污染目标为:大气及废水污染物必须做到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控制在当地环保部门下达的指*有限公司调整产品和生产工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5标以内。排污
16、口设置必须符合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要求。本项目所处地区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空气功能区划为二类区,空气质量应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环境噪声应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3 类标准。建设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1-4-1。表 1-4-1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 环境保护对象 方位 距离 规模 环境功能环境空气向上小学河泾村邵泾村厂区职工宿舍东南西面东北面厂区内450m400m100m0m约 100 户约 50 户约 1500 人二类区水环境 * 西面 600m 类水体声环境向上小学河泾村邵泾村厂区职工宿舍东南西面东北面厂区内450m400m100m0m约 100
17、户约 50 户约 1500 人类区另外,在建设项目的北面 45m 处左右约有 10 多户居民用房,属于搬迁房屋,拟于明年年初安排拆迁。1.5 主要评价因子1.5.1 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因子:SO 2、TSP 、NO 2、硫酸雾、氯化氢影响评价因子:SO 2、TSP 、NO 2、硫酸雾、氯化氢总量控制因子:SO 2、NO 2、烟尘、NaOH、硫酸雾、氯化氢、氰化氢1.5.2 水环境现状评价因子:pH、CODcr、SS、NH 3-N、TP、石油类、总镍影响分析因子:CODcr、总镍总量控制因子:CODcr、SS、NH 3-N、TP、石油类、总锡、总镍、总铜*有限公司调整产品和生产工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18、书61.5.3 噪声现状及影响评价因子均为连续等效 A 声级1.5.4 土壤现状评价因子:总镍、总铜1.5.5 底泥现状评价因子:总镍、总铜1.6 评价重点与评价工作等级1.6.1 评价工作重点本项目评价工作重点确定为工程分析、污染治理措施评述、清洁生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风险评价。1.6.2 评价工作等级(1)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等级评价区域空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及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根据环评技术导则 HJ/2.2-93,建设项目主要大气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分别为 =1.01
19、06m3/h,硫 酸 雾Pi=3.7106m3/h, =3.3105m3/h, =4.6105m3/h,上述各氯 化 氢Pi 2SOPi 2NO污染物的评价等级判别参数 值均小于 2.5108m3/h,且项目所在地i区为平原,因此本次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的级别为三级。(2)水影响评价等级本项目所产生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经厂内处理设施分别处理达标后,集中排入*电镀管理中心,最终统一排入纳污水体*。本项目生产生活废水排放量为 1300t/d,大于 1000 m3/d、小于 5000m3/d,排放废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为复杂,按 HJ/T2.293 中的规定,本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3)噪
20、声影响评价等级本项目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用地范围内,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有限公司调整产品和生产工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71.7 评价范围1.7.1 环境空气评价范围根据导则 HJ/T2.1-2.3-93 中 4.2.2 的规定,考虑到本项目的规模、空气污染物排放特点、气象条件等因素,确定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为:以建设项目为评价区的中心,主导风向为主轴,长 5km、宽 4km 的范围。1.7.2 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根据评价等级和纳污水域功能区划特点,*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以建设项目废水在*排放口处为原点,上游 500m,下游2500m 的范围。1.7.3 环境噪声评价范围由于建设项目的
21、主要噪声源集中在厂地内的生产厂房内,考虑噪声受建筑物阻隔、随距离衰减等因素,本项目噪声影响评价范围为建设项目厂界噪声及 100m 内敏感点范围。1.8 评价标准1.8.1 环境空气评价标准SO2、NO 2、 TSP 质量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及其修改单,硫酸雾、氯化氢质量标准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中表 1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氰化氢质量标准执行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最大允许浓度前苏联( 1974),具体见表 1-8-1。表 1-8-1 环境空气污染物质量标准浓度限值污染物 取值时间 二级标准浓度限值 (mg/Nm 3) 标
22、准来源日平均 0.15SO2 小时平均 0.50TSP 日平均 0.30日平均 0.12NO2 小时平均 0.2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及其修改单的通知日平均 0.10硫酸雾一次 0.3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 )*有限公司调整产品和生产工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日平均 0.015氯化氢一次 0.05氰化氢 昼夜均值 0.01 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最大允许浓度, 前苏联(1974)建设项目废气的排放标准为:锅炉排放的 SO2、NO 2、烟尘浓度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01)中时段二类区标准;生产工艺废气中硫酸雾、氯化氢、氰化氢
23、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表 2 中标准。具体的排放标准见表 1-8-2,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见表 1-8-3。表 1-8-2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源 污染因子 最高浓度限值 (mg/Nm 3)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kg/h) 标准来源SO2 500 NO2 400 热水锅炉烟尘 100 (GB13271-2001)中时段二类区标准硫酸雾 45 2.6(20m)氯化氢 100 0.43(20m)生产废气氰化氢 1.9 0.15(25m)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表 2 限值表 1-8-3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无组织排
24、放监控浓度限值污染源 污染因子监控点 浓度(mg/m 3) 标准来源硫酸雾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1.20生产废气 氯化氢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0.2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表 2 限值1.8.2 地表水评价标准建设项目纳污水体*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经厂内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96)表 1、表 4 中一级标准的要求,详见表 1-8-4。表 1-8-4 地表水质量标准及废水排放标准项目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 (mg/l)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
25、准( mg/l)*有限公司调整产品和生产工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9PH(无量纲) 6-9 6-9CODcr 30 100SS 60 70NH3-N 1.5 15TP 0.3 0.5(磷酸盐)石油类 0.5 10总镍 0.5 1.0总铜 1.0 0.5总氰化物 0.2 0.5注:SS 质量标准值采用水利部的标准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 (SL63-94) ;总镍质量标准值采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地面水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值。1.8.3 噪声评价标准根据*开发区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环境噪声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 3 类标准,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26、(GB12348-90)中的类标准,详见表 1-8-5。表 1-8-5 噪声评价标准标 准 昼间 dB(A) 夜间 dB(A)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3 类 65 55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类 65 551.8.4 土壤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二级标准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是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环境质量限制值,具体标准详见表 1-8-6。表 1-8-6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标准值(mg/kg)项目pH6.5 pH 为 6.5 7.5 pH7.5镍(农田) 50 100 100铜 50 100
27、 1001.8.5 底泥评价标准纳污水体*的底泥现状评价标准采用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4284-84) ,具体标准见表 1-8-7。表 1-8-7 底泥现状评价标准*有限公司调整产品和生产工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0底泥最高容许含量(mg/kg 干污泥)项目在酸性土壤上(pH6.5) 在中性和碱性土壤上(pH6.5 )镍 100 200铜 250 5001.9 评价工作技术路线本评价工作技术路线见图 1-9-1。图 1-9-1 评价技术路线环保部门意见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调查调查、分析工程分析区域污染调查水环境监测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综合分析结论、建议编写报告书清洁生产与循
28、环经济环保措施评述总量控制分析公众参与其 它委托书社会环境调查自然环境调查空气质量监测环境噪声 监测*有限公司调整产品和生产工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2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状况2.1 自然环境状况2.1.1 地理位置建设项目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城区东侧,创办于 1985 年,1991 年 1 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重点开发区,1992 年 8 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开发区东距上海约 50 公里,西离*约 37 公里,航空、水运、陆地交通十分便捷。距上海虹桥机场 45 公里,距上海浦东机场 100公里;距中国最大港口上海港 60 公里,距张家港约 100
29、公里 ;京沪铁路穿越开发区,并在区内设有二等客货运输站; 区域内公路网健全,沪宁高速公路、机场路、312 国道穿越开发区。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用地规划见图 2-1-1,建设项目所在位置图详见图 2-1-2。2.1.2 地形地貌与土壤概况项目所在区域属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境内河网密布,地势平坦,自西南向东北略呈倾斜,自然坡度较小。地面高程多在2.83.7 米之间(基准面:吴淞零点) ,部分高地达 56 米,平均为 3.4 米。北部为低洼圩区,中部为半高田地区,南部为濒湖高田地区。土质有亚粘土、轻亚粘土等,主要以亚粘土为主,表层耕土厚度约 1m 左右。近千年来,*地区从未发生过中强度地震,历代所遇到
30、的小地震大都是由山东、安徽、苏北、宜兴和茅山等地区波及而来。根据国家地震局编制的中国地震区划图,*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有限公司调整产品和生产工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2图 2-1-1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用地规划图*有限公司调整产品和生产工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3图 2-1-2 建设项目所在位置图*有限公司调整产品和生产工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42.1.3 气象气候项目所在地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 16.5,7 月为最热月,最高气温为 37.8,1 月为最冷月,最低气温为-11.0。56 月多雨,122 偶有小雪,年平均降水量 106
31、3 毫米,年平均降雨日 125 天。年平均湿度 72%,最大湿度 95%,最低湿度 30%。年日照时间 2165小时,年平均蒸发量为 1365.9 毫米,年平均无霜期为 236 天。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风力最大 89 级。2.1.4 水文情况*属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地区,境内河槽密布,湖泊众多,其相互调节水量,常年水流流向不定,但河道主要流向位由西向东或由北向南。主要河流有属于淀泖水系的*、*、*、*等,建设项目废水纳污水体为*,详见水系图 2-1-3。各河流主要特征见表 2-1-1。表 2-1-1 *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主要河流特征表河流名称 起止地点 流速(m/s)流量( m3/s)主导流
32、向 功能*(*)西起*娄门,过吴县与界牌港相交入*境,流经正仪、玉山,接*北流、至新镇南东下,于*草庐村接浏河入长江。0.055 9.30 由西向东泄洪、灌溉、航运、工业用水* 南接*、北达*。 0.065 13.0 由南向北 航运* 南起*陆家镇,北由兵希广子村达*。 0.065 1.95 由南向北 灌溉、航运* 西接原兵希镇的*,向东 0.05 1.71 由西向东 灌溉*有限公司调整产品和生产工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5经瓦浦河,至嘉定入盐铁塘。水系图 2-1-3*有限公司调整产品和生产工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62.1.5 生态概况本项目所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植物生长迅速,种类繁多
33、,但人类开发较早,因此,该地区的自然陆生生态已为人工农业生态所取代,由于土地利用率极高,自然植被基本消失。人工植被主要以作物栽培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三麦和油菜;蔬菜主要有叶菜、果菜、茎菜、根菜和花菜等五大类几十个品种;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桑和茶。随着*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农田面积日益缩小,自然生态环境逐步被人工生态环境所替代,道路和河流两侧,居民新村、企事业单位以及村宅房前屋后也以绿化环境为目的种植乔、灌、草以及各种花卉,由于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改变,树木草丛之间早已没有大型哺乳动物,仅有居民人工饲养的畜禽以及少量的鸟类、鼠类、蛙类、蛇类以及各种昆虫等小型动物。2.2 社会环境状况*地
34、处长江三角洲,是江苏省的“东大门” ,东邻国际大都市上海,西依历史文化名城*,区域面积 927.7 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 641.1 平方公里,水域面积 286.6 平方公里,是江南典型的“鱼米之乡”;常住人口超过 120 万,其中户籍人口 64 万。1989 年撤县设市,现辖 10 个镇和 1 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思想解放为先导,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人才优势、环境优势和服务优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比较明显*有限公司调整产品和生产工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7的成绩。八十年代初,*充分利用紧靠上海的地理条件,主动接
35、受经济辐射,大力发展横向联合,举办乡镇企业,经济实现了“农转工” ;1985 年自费举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九十年代又抓住浦东开发开放的机遇,大力引进外资,扩大经济规模,经济实现了“内转外” ;进入新世纪,*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强化产业集聚优势,着力提升产业层次,经济正在实现“低转高” 。通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成为沪宁经济走廊中的新兴工商城市。2005 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730 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全口径财政收入 116.82 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51.62亿元,分别增长 36.1%和 36.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34.81 亿元,增长 22.9%;进出口总额 332
36、.19 亿美元,其中出口 179.46 亿美元,分别增长 41.1%和 3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2.40 亿元,增长 19.3%;工业销售产值 2299.72 亿元,增长 41.1%。目前,*综合实力在江苏省县级市位居第一名,在全国百强县(市)评比中,首次超过顺德,升至第一位,并入选 2004 年度“最佳中国魅力城市” 。2.3 *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概要2.3.1 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方向根据*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开发区性质拟定为连接苏沪地带的现代化工业科技园区。产业发展方向:电子信息产业应优先发展并逐步做大做强 IP 行业及其相配套的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电子机械设备等上下游相
37、关产业,拉长产业链,加大集聚力度;加快发展微电子产业,形成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生产、封装、测试能力;积极发展信息网络业;努力发展软件产业,重点发展行业应用软件、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软件、家用软件和支持数字化电子设备嵌入式软件;大力发展光电通讯、传感器等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精密机械产业,重点发展*有限公司调整产品和生产工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8机电一体化、精密机械、大型模架、机械模具和零部件,形成规模优势,尤其要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精细化工产业,重点发展农用化学、生物医药。2.3.2 开发区规划结构形态1999 年*经济开发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含兵希镇)15.03平方公里。考虑到*经济技术开发
38、区的高成长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总用地 2010 年控制规模为 65.75 平方公里。*经济技术开发区结构形态为团块状分片区的结构,由*、宁沪铁路分隔成三个片区,分别为:港东区、港西区、铁南区。港西区为开发区一期,生产生活相对配套,南工北宿,沿前进路布置市级公建。港东区中黄浦江路以东为开发区二期,是以工业为主的片区,生产生活平行向东发展,沿前进路布置公共设施;黄浦江路以东为生产生活配套的综合片区。铁南区以工业为主,柏庐路沿线布置少量公共设施与居住用地。2.3.3 开发区 *片区基础设施规划根据*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开发区性质为苏沪接壤地带的现代化工业科技园区。开发区*片区规划
39、的范围南起沪宁铁路,北至*,西起*,东至*界,总面积 4979.5hm2。根据*委、市政府研究,并报*市政府、江苏省政府批复,*于 2003 年 12 月 20 日出台了关于调整玉山等 10 个镇行政区划的实施意见的文件,提出“撤消 *镇建制,原*镇区域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委托*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管委会管理,户籍管理按有关规定办理”。即把* 镇划归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片区。(1)用地布局规划开发区*片区规划布局为:中部以生活性用地为主,并沿前进路布置商业金融区、行政文化体育区,北部和南部以生产性用*有限公司调整产品和生产工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9地为主。 a、居住用地规划规划居住用地 797.9
40、ha,占建设用地的 33.4%。居住用地可分为五个居住区:顺陈路以西南北各一个别墅区、沿沪大道以东为一个居住区、顺陈路以东、沿沪大道以西、沿前进路南北各一个居住区。居住区共用沿前进路的公共服务设施,各自配置小学、居住区级公园等。b、公共设施用地规划规划公共设施用地 304.4ha,占建设用地的 12.7%。公共服务设施位于南北生活区之间,是片区的中心,主要沿*生活轴线前进路布置。前进路两侧规划行政办公区用地;商业服务设施主要沿前进路布置,安排主要内容主要有商业、银行、旅馆、市场、餐饮等;规划在*沿前进路布置体育、文化设施用地,主要项目有体育馆等。c、工业用地规划规划工业用地 1141.5ha,
41、占建设用地的 47.8%。工业门类以一、二类为主,一类工业主要靠生活用地布置,二类工业主要远离生活用地布置,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本次规划的工业用地地块基本方整,区块面积在 815 公顷左右,地块面积在 24 公顷左右,有利于各类工业企业布局,大型企业可跨路布局,但不得打破规划的主干道路网。d、仓储用地规划仓储用地 8.4ha,占建设用地的 0.2%。仓储用地主要在滨河大道以北沿*布置。e、道路广场用地片区规划道路广场用地 431.3ha,占建设用地的 12.4%。片区道路规划结合区内水系布局,基本采用方格网状道路网。主干道六横四纵,六横分别是滨河大道路、南滨路、前进路、景王路、*路、庆丰路、
42、四纵分别为顺陈路、沿沪大道、经七路、*有限公司调整产品和生产工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经十路,主干道与次干道、支路共同形成相对完整的网络层次分明的交通体系。规划道路分别为三个等级:主干道红线宽:60m;次干道红线宽:2440m;支路红线宽:1224m 。(2)绿地系统规划本区绿化结合地形,充分利用区内丰富水网,重点围绕河流、道路布置,形成以带状绿地为主,点缀以市政广场、公园、街头绿地的绿化系统。沿顺陈路、沿沪大道两侧控制不少于 50 米的防护绿地,沿前进路、*路两侧控制不少于 30 米的防护绿地,沿主干道两侧各控制 15 米的防护绿地,沿次干道两侧各控制不少于 10 米的防护绿地,沿支路两侧各
43、控制 5 米的防护绿地,沿河的两侧各控制不少与 15 米的防护绿地,沿*、兵希河规划布置带状公园。居住区都有各自的居住区级公园。从而形成区内错落有致、井然有序的绿化系统,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规划绿化用地 640.1ha,占建设用地的 18.5%,其中公共绿地占建设用地的 7.4%。要求工业用地绿地率不低于 30%,居住用地绿地率不低于 35%,行政办公用地绿地率不低于 35%,科研教育用地不低于 40%,广场绿地率不低于 70%,并尽量做到种植高层次、树种多样化,美化经济开发区的环境。(3)基础设施规划a、给水、排水目前*区规划用水量为 6.5 万吨/天,实际用水量为 1.5 万吨/ 天,可供
44、水量为 5 万吨/天,2010 年规划提供 *区供水量为20 万吨/天,按照*镇发展规划,届时可能达到的日用水量为7.5 万吨/天。*镇污水处理厂还在筹建当中。1996 年经*市环保局、*环保局批准,*工业区成立了电镀中心(即环境管理站) ,为一个总排放口(位于中心河) ,负责监督管理工业区内各个电镀企业的污水排放。根据*工业园区的实际情况,以及环境容量的*有限公司调整产品和生产工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1计算结果,于 2002 年在距离*工业园区(一期)1.3 公里的二期*工业园区内增设一个排污口(位于*) 。电镀管理中心站周围两公里以内的企业所排电镀废水必须自行处理达一级标准后排入其中。b、
45、供电、供气规划区目前依靠规划区内的 220KV 鹿城变电所,今后随着规划区的不断拓展,远期规划在片区新建 220KV*变电所和 220KV北区变电所,主变容量均按 2120MVA 考虑,主供规划区。规划新建 6 座 110KV 变电站,作为规划区的电源点,充分满足规划区发展需要。规划区将以 110KV 变电所为电源,以 10KV 电力线路为主要配电网络,部分较大用户采用 35KV 专线供电。 10KV 主干线路伸入负荷中心,环网设计、开环运行、拉手互供、自动投切。规划区电网完全可以满足本项目 2006 年初 25000KW 的用电量。*目前已经在使用天然气,根据总体规划在*南部陆家镇及北部周市镇各建设有一座天然气门站,供应*经济开发区燃气供气总量为 2.8 万 m3/d。根据规划用气指标,气化率 100%,可以得出规划区燃气供气总量为 3380 万 m3/a,折合 9.4 万 m3/d。根据*燃气规划,规划区燃气干管由南滨东路接入。2.3.4 *电镀管理中心站概况(1)电镀废水管理站规划根据规划,*工业区(一期)电镀废水管理站 A 接纳*以北的企业电镀废水;*工业园(二期)电镀废水管理站 B 接纳 *以南的企业电镀废水。一、二区内废水分别采取 “分散治理,集中排放” 的方式进行。各进区企业除自建废水处理设施外,还应修建足够容量的出水贮存池,贮存池应接纳企业一天的电镀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