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毅华河北联合大学,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第五章 顶底复吹转炉,复吹发展复吹冶金特点底部供气,第一节 复吹发展,顶吹:1952年LD顶吹转炉诞生 底吹:1967年底吹氧气转炉(德国和加拿大)托马斯法底部供O2失败:喷嘴侵蚀严重OBM采用CH化合物冷却喷嘴Oxygen Bottom Blowing Method复吹:顶吹和底吹互补1978年法国在LD上底吹惰性气体成功1979年日本住友发表复吹报告1983年首钢30t和鞍钢180t复吹投入生产,一. 顶吹和底吹转炉特点 LD顶吹转炉冶金特点脱碳反应在上部乳化区进行 反应区在熔池上部,有利脱P和脱S (FeO)含量高,石灰熔化快调整枪位,调节(FeO
2、)含量熔池温度和成分不均匀尤其是后期,氧枪射流搅拌作用小C大约10%可以燃烧为CO2,优点操作控制灵活,实现早去S、P 热效率较高,可以提高废钢使用量:Fe氧化量大转炉炉龄不受氧枪寿命的约束缺点喷溅事故多: (FeO)容易积聚熔池均匀性差:搅拌差烟尘大:反应在熔池上部金属收得率低:渣中FeO高、喷溅多、烟尘损失大 合金收得率低:钢中O含量高,底吹转炉冶金特点氧气由底部射入熔池,反应主要发生在熔池底部氧气利用率高,渣中FeO聚集量减少FeO产生于底部,上浮时与C反应较多气体搅拌力强比LD高10倍 CO2生成量极少,优点冶炼平稳、喷溅少:(FeO)低 熔池温度及成分均匀:搅拌好金属收得率高:喷溅少
3、、(FeO)低合金收得率高:熔池O含量低生产率高:可提高供氧强度缺点前期脱磷P能力差:前期化渣困难 底吹无法高拉碳后期脱磷效率高废钢用量小:Fe和CO的氧化量小 钢中含H量稍高:冷却剂裂解 炉底易损坏,炉龄较低 P181表4-11,二. 复吹工艺种类 顶部吹氧,底部供入惰性气体,顶部加入石灰块 工艺开发:在LD的基础上,增加底吹惰性气体或弱氧化气体具体工艺:LBE、LDOTB、LDAB、NKCB 区别在于供气元件、使用气体我国的复吹转炉属于这种形式 底吹气体:Ar、N2、CO2供气量:顶部供氧强度不变: 4.0 Nm3/(minT)底部供气强度较小:0.10.3 Nm3/(minT),顶部吹氧
4、9095%,底部供氧510%,顶部加石灰 工艺开发:在底吹基础上,增加顶吹氧气具体工艺: LDOB,LDHC,BSCBAP区别在于底部供氧比例、喷嘴形式和冷却介质我国无这种复吹形式 顶部吹氧7080%,底部氧2030%,底部吹石灰粉 工艺开发:在底吹QBOP基础上,增加顶吹氧气具体工艺: STB、KBOP强化脱磷:底部吹石灰粉我国无这种复吹形式,顶部吹氧6080%,底部供氧2040% 底部吹石灰粉,底部喷入燃料 工艺开发:在底吹基础上,增加顶吹氧气具体工艺:KOBM、OBMS 强化脱磷提高废钢用量我国无这种复吹形式,底部供氧100%,顶部附加氧,顶/底喷入石灰粉 工艺开发:在底吹基础上,增加顶
5、部氧气和石灰粉具体工艺:KMS,OBAS,KS 强化脱磷:顶底吹石灰粉提高废钢用量:顶吹氧 O2 + CO CO2我国无这种复吹形式我国复吹主要是底部吹惰性气体,第二节 复吹冶金特点,一. 冶金特点 与LD相比 P184 增加底部供气,加强熔池搅拌,使熔池更加均匀熔池均匀性:复吹熔池更均匀混均时间:顶吹100S,底吹10S 底吹搅拌能力比顶吹高10倍 说明底吹使熔池搅拌能力加强 特别是吹炼后期,搅拌改善效果更明显 后期CO搅拌能力大大减弱,熔池搅拌增强,改善了钢渣反应条件,使钢渣接近 平衡,过氧化现象降低,合金收得率提高炉渣FeO降低:顶吹高、底吹低、复吹居中钢水O 下降:顶吹高、底吹低、复吹
6、居中合金收得率高:终点锰含量上升底吹转炉O小于平衡值理论平衡值: PCO = 1 atm底部吹惰性气体: PCO 1 atm后期CO2含量增加: PCO 1 atm后期吸入N2多: PCO 1 atm,底吹惰性气体,降低CO分压,有利于脱碳反应有利于冶炼低碳钢:钢水O 下降极限脱碳量降低: 0.01%C(复吹) 0.02%(顶吹)通过改变顶枪位置和顶底吹炼制度,可以控制 化渣,有利于充分发挥炉渣的作用控制FeO含量熔池富余热量减少,降低了废钢比 Ar、N2的吸热,CO2脱C是吸热反应 底部用O2时供入的冷却剂吸热 Fe、Mn氧化量减少,二. 复吹优点 与LD相比吹炼平稳,喷溅减少,金属收得率提
7、高约1%渣中FeO降低 渣中含铁减少2.55.0%降低夹杂提高质量、延长炉龄熔池均匀 终点氧化性降低合金收得率高(FeO)和O减少余Mn提高0.020.06%脱磷能力强,石灰消耗降低钢渣反应条件改善,脱磷接近于平衡 降低终点0.002%P;石灰消耗降低310Kg/t,极限终点碳降低,有利于冶炼超低C钢CO分压低后期搅拌高提高生产率喷溅少,供氧强度高可以适当超装降低成本生产率高金属收得率高:喷溅少、FeO低合金收得率高:O低、余锰高石灰消耗低炉衬寿命高 氧气消耗低 :46Nm3/t,三. 复吹缺点 与LD相比工艺复杂:尤其是底部吹氧 底部喷嘴系统底吹O2时,冷却剂将使钢中H升高 CH化合物为冷却
8、剂底吹N2将使钢中的氮升高 需要N2/Ar废钢比有所降低 气体吸热 Fe氧化减少 CH冷却剂吸热底吹喷嘴寿命低,炉龄降低 目前基本解决:溅渣护炉和喷嘴元件改善,第三节 底部供气,一. 底部气体供气目的 取决于复吹方式加强熔池搅拌,改善冶金效果强化冶炼,提高转炉生产能力增加热源,提高废钢量:喷吹燃料对底部气体要求气体对钢质量无危害来源广泛,价格价廉便于操作,安全可靠,底部供气种类常用气体:Ar、N2、CO2、O2和空气O2:国内应用较少优点:强化冶炼 搅拌能力大 (C+O22CO) 缺点:结构复杂 炉底寿命低 冷却剂增H CO2:鞍钢用CO2代替Ar优点: 搅拌能力大 (C+CO22CO) 不污
9、染钢水 炉底冷却缺点: 氧化性影响炉底 不利于超低碳冶炼(CO分压不变) 成本较高CO2 (不易生产),N2:国内应用广泛优点:来源广成本低 使用安全 对炉底侵蚀小 供气元件简单缺点:后期增NAr:国内普遍采用优点:不污染钢水 使用安全 底部炉衬寿命长 供气元件简单缺点:成本高,N2/Ar切换供气模式N2 :溅渣护炉装料供氧2/3N2不影响溅渣护炉 C高时N溶解度低Ar:供氧2/3终点出钢过程C降低,N溶解度升高Ar气泡清扫N切换时机ArN2:出钢完毕N2Ar:供氧时间2/3,二. 供气元件喷嘴型单管式结构:无缝金属管 无冷却特点:气量调节幅度小:气量小时容易堵塞 后座严重:间歇反冲,危害炉底
10、 喷吹惰性气体应用:早期应用,目前较少,双层套管式结构:双层套管特点:气量调节幅度小 通用性强:N2、Ar、O2、石灰应用:来源于底吹转炉,目前仍应用 (唐钢3号炉试验) 供氧:内管O2,环缝冷却剂 惰性气体:内管压力/环缝压力=12.5 (防止堵塞)环缝式结构:双层套管封堵中心管,仅环缝通气 (0.55mm)特点:气量调节幅度大 喷嘴寿命长 喷吹惰性气体应用:较多,砖型弥散性透气砖结构:砖内形成许多弥散分布的微孔(100目左右) 特点:供气分布均匀 气孔不易堵塞:可以中断或间断供气 阻力大,供气量小 密度低,耐侵蚀性差 适用于惰性气体 应用:早期开发,目前应用很少缝砖型结构:多块耐火砖组成砖
11、缝,用钢板包围 砖缝0.30.5mm特点:气量范围大 可以间断供气 不易堵塞 寿命较高 外壳易开裂漏气 不适于吹氧和喷粉 应用:过渡型元件,目前应用很少,直孔型透气砖结构:砖内分布贯穿性直孔 1.03.0mm特点:致密度高,寿命长 :相对于弥散型 阻力小 分布均匀:相对于砖缝式 不易漏气 适用于惰性气体 应用:早期开发,目前仍有应用,细金属管多孔塞结构:耐火材料中埋入许多细小不锈钢管 金属管10150根 直径 0.13.0mm特点:喷嘴 + 砖型密度高气体阻力小 气量调节范围大不易堵塞适用于惰性气体 应用:日本钢管开发,应用广泛,三. 供气元件布置距炉底中心的距离 以混匀时间来衡量,最佳位置:底吹元件的间距在0.550.60D之间为好 原因:元件位于顶吹射流所形成的火焰区边缘,对称性对称布置:以炉底中心对称布置 搅拌比较均匀 操作平稳 均匀混合时间长非对称布置 混匀时间短:单一回路 炉衬冲刷大大多数采用对称布置,布置形式集中布置:供气元件个数少,孔径大 搅拌力大 均匀时间短分散布置:供气元件个数多,孔径小 搅拌弱 混匀时间长多数采用集中布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