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RP环境下应用型高校会计信息化课程 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张菊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摘 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 ERP的广泛应用, 企业需要大量既懂企业业务 流程又懂ERP实施的综合管理人才。高校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基地, 如何在ERP 环境下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是我们高校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针对 ERP环境 下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ERP环境; 应用型高校; 会计信息化; 作者简介:张菊 (1975-) , 女, 硕士, 湖北公安人,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副教 授, 研究方向:财务会计、ERP管理。 基金: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教
2、研项目支持, 项目编号:WL201503 ERP在最初被定义为一种应用软件, 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 它作为一种崭新的 企业管理模式理念和软件系统, 以实现对企业流程的再造而被广泛的接受和应 用, 使会计信息化在会计工作中发生了很大变化。 目前, 社会迫切需要一大批既 懂企业业务流程又懂企业综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各应用型高校引进 ERP思想, 对现有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会计信息化课程定位缺乏规范 会计信息化 是会计及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课, 各高校对这门课程的名称五花 八门。课程的定位、目标、内容、授课方式和手段, 至今没有官方的统一规范。 课程名称
3、的不同反映了专家学者们对该课程性质内容的不同理解。 为了对这门课 程的内容加以规范, 需要对该课程的名称界定统一。 传统会计教学模式认为会计 信息化只是替代部分人脑完成记账、算账、报账过程, 为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提 供高效准确的工具, 是对手工会计业务的简单模拟。 会计信息化“工具观”使会 计信息化的教学与其他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相互独立且师资边缘化。 在实训中每个学生充当多个角色, 无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岗位的内部牵制 制度。 显然, 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是不符合 ERP 环境对会计教学要求的, 对会计信 息化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对会计学科未来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 理论与实
4、践课时设置不合理且内容滞后 目前很多高校仅开设一门会计信息化课程, 课时分配为理论课时30, 上机操作 34,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只能学到一些简单的操作和基本原理, 课程结 束后基本上都忘记了, 全面掌握和熟练操作似乎都不存在, 更谈不上在 ERP环 境下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 一大部分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安排 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较为严重, 会计信息化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大多为 1:2, 少部分高校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为 2:2, 极少数高校的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为 3:6。由于实践课课时较少, 导致学生不能完整的掌握会计信息化的操作, 校内 实训和校外实践也流于形式, 而会
5、计信息化课程注重的恰恰是过程。 会计信息化 课程设置不适合ERP 环境的教学, 很多教师在讲述会计专业课时, 都没有详细 的将软件相关功能的应用渗透到教学中, 具有这种想法和意识也只有少部分教 师存在。 (三) “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参差不齐且缺乏 当前各高校的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只是资质上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 从资 质上来看, 大多数会计教师都是会计专业或信息管理的硕士及以上学历, 但由 于大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直接受聘任教的, 基本上没有实践经验, 因此高 校急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信息化专业教师。 考试型的“双师型”教师在高 校中也占有大部分的比例, 通过考试获得会计师或 CP
6、A资格证书, 但也只是仅 仅具备资格而已。调查得知, 80%以上的教师因为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 以至 于形成大部分专业教师“理论修行得道, 实践能力残缺不全”的局面, 会计信 息化专业的教学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在各高校中, 真正称得上会计专业“双师 型”教师平均仅达 20%左右。因此, 教师队伍的资质使会计信息化实践性教学难 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 教学方法不灵活且计划安排不合理 会计信息化教学方法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必须随着 ERP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更 新。 目前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是理论课和实践课相分离, 只有少数高校是上一节 理论课对应一节实践课。 这样由于时间上的不连贯, 导致学生不
7、能有效地掌握知 识, 动手操作能力很低, 对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 所以然。 由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在时间上相脱节, 导致实践课程流于形式普遍 存在。 (五) 实践形式、内容单一且不够丰富 会计信息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要求实验室硬件、软件的种类等都很高。 但目前大多高校都是软件种类单一、硬件配置较低、更新速度缓慢等现状。虽然 大多数院校都设有会计信息化实验室, 但使用的都是单机版本, 账务处理也只能是三个月, 实验效果、实验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大多数的学生和教师都 认为会计信息化实验室资源短缺、配置落后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目前各高校的课 内实践教学模拟操作仍仅限
8、于在会计信息化实验室内进行, 学生并没有深入到 企业实际工作中, 对实际业务处理缺乏亲历体验认识, 对企业的实际业务处理 流程还不是很清楚, 更不能理解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沟通是如何进行的。 二、建议 (一) 明确教学目标,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1)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必须掌握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 业务技能;熟悉与会计信息化的相关政策、 法规和惯例;掌握会计信息化会计工作 规范及流程;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各功能模块的操作实践能力。 (2) 素质能力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形成会计信息化规范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较 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具有较强的承受压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具有 独
9、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 (3) 技能能力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应用财务核算软件完成会计工作、分析会 计数据、组织基层单位实施会计信息化、维护软件系统安全等岗位能力;能够从 事本专业实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二) 加强会计信息化课程建设 (1) 增加会计信息化课程比例 会计信息化是一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型边缘学科, 它涉及到会计信息化系统的 开发和管理、会计信息化原理、常用商品化软件的开发应用等, 这些内容绝非一 门课程所能包含的, 所以会计信息化课程至少应达到 3门, 比例在 1:3以上。 (2)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设计 根据
10、学生的实际情况,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计划安排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商品化 的教学财务软件平台, 将会计信息化课程开设在第三和第四学期较合适。其中, 第三学期64课时, 内容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概述、财务软件开发与选择、账务 处理系统、UFO报表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收和应付款管 理系统等;第四学期 64课时, 学习供应链管理课程, 内容包括采购管理、 库存管 理、销售管理和存货核算管理模块。对于财务模块的应用, 应详细讲解账务处理 系统的日常业务处理, UFO报表系统的公式设置;对于供应链模块重点讲解采购 管理模块和销售管理模块, 弄清业务和会计之间的联系变得更清晰明了。 在进行 理
11、论课与上机操作的比例设计时, 将其调整为1:2或1:3, 实践课和理论课的比 例由原来的2:1调整为3:1或更高, 这样在课时设计上也比较合理, 达到了让学 生熟练掌握某一种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的目的。 (三) 规范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内容 (1) 将MOOC 课程与会计专业课程高度融合 将计算机、财务知识、管理思想、财务软件应用高度融合是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 的设计理念。 加强会计专业课程和会计信息化课程的联系, 全面实现会计课程信 息化是高校教师的指导思想。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加入 MOOC学习, 如“互联网+ 管理学”对于大一零基础的学生都可以学, 培养学生的管理思想, 增强管理意 识。将大数据技
12、术原理与应用课程融入会计基础、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的学 习中, 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预测、决策等。 (2) 将EXCEL 软件相关功能与会计专业课程融合 在实际工作中, 大部分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财务软件应用有较高的要求。 不仅要能 熟练运用财务软件平台进行核算的同时, 也需要利用EXCEL进行不同的财务管 理工作, 还要熟练地对财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预测与决策。这些需要应用型 高校在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 需要将 EXCEL应用于会计专业课程教学 中, 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完美对接。如在会计课程教学课堂中, 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等会计信息的载体在展示时存在难度, 在会计手工实训操作的讲解方
13、 面也与工作实务存在差距, 这些都使学生不能对会计专业知识正确理解。因此, 会计专业学生熟练掌握 EXCEL软件在各相关课程中的应用起到帮助作用, 同时 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 “双师型”教师队伍亟待提高 培养“双师型”教师需要深入到企业实际顶岗学习半年或一年。 学校要鼓励实践 指导教师要经常到企业锻炼或兼职, 了解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中的流程及其企业 实施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推进大数据、互联网+等计算机信息课程教 师与会计专业课程教师之间的联系, 做到知识的互补、教学相长。大力聘请兼职 教师, 专职与兼职教学相结合。 此外, 还可以邀请或聘请校外企业的会计管理人 才到学校进行指导和沟通, 也可以用暑假安排学生到企业去实习。 鼓励教师到有 特色的高校进行财务、管理、会计等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学习, 全面提升应用型高 校教师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彩虹.略论虚拟商业环境下会计教学改革对会计人才培养的影响J.商业 故事, 2016, (04) :44-45. 2邹志艳.高校会计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 (01) :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