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809467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考点精讲】1. 地质历史进程中的“灾变”规模大:如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强烈爆炸,大量沙土尘埃颗粒弥漫在地球大气中,造成恐龙销声匿迹等。2. 人类历史时期灾情的变化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由低向高发展,从以畜牧业、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服务业经济为主发展;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环境的利用程度逐渐加深、范围增大,活动范围从地表向地下和空中、从陆地向海洋发展,资源利用从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向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自然变异影响到人类生产生活,即更多种类的自然灾害影响到人类。在原始社会,影响人类的灾种主要是地震、滑坡、泥石流。到农业社会,除了上述灾种外还有洪涝、旱灾、病虫

2、害、寒潮、台风、风暴潮等。到工业社会,除了上述灾种外还有赤潮、海水入侵、海冰等。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导致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不断增多,影响范围逐渐扩大。3. 自然灾害随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 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经济发展水平、灾害种类(强度)、减灾能力。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灾害种类(强度)与灾情成正比,减灾能力与灾情成反比。 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以上三个因素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成灾特点是不同的。2【典例精析】 例题 (新课标全国卷)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下图)。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3、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思路导航:从试题材料和剖面图可以分析出黄土覆盖在基岩上,与基岩的接触面就成为了土坡的滑动面,且在基岩上黄土厚度不均,呈现出坡顶和坡麓黄土层薄、坡中间厚的特点,这就容易出现一旦有人工切坡(如图中所示),加上雨水下渗,基岩与黄土之间会形成滑动面,在重力作用下出现滑坡。黄土直立性强,垂直节理发育,人工开挖边坡,就会破坏坡面地形的稳定性,容易导致黄土崩塌。 答案: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随堂练习:江西省中南部地区属我国丘陵山

4、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使得红土地区放眼望去一片红色,故称为“红色荒漠”。据此回答(1)(3)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 A. 风蚀作用 B. 水蚀作用 C. 沉积作用 D. 风化作用 (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 A. 滥伐森林 B. 开山取石 C. 过度放牧 D. 环境污染 (3)上述情况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是 ( ) A. 使环境更不稳定,更易引发自然灾害 B. 产生新的环境,更不易引发自然灾害 C. 使环境更稳定,更不易引发自然灾害 D. 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3思路导航:第(1)题,在南方低山丘陵区,失去植被保护的红色土壤受流水侵蚀的作用易形成“红色荒漠”。第(2)题,该地人口稠密,土地压力大,人类过度砍伐森林而导致山体红色基岩裸露而形成了“红色荒漠”。第(3)题,这体现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地表环境更不稳定,更易引发自然灾害。 答案:(1)B (2)A (3)A 【总结提升】图解突破人类活动对灾情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