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二章-我国新闻传播法制内容概要.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629957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我国新闻传播法制内容概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第二章-我国新闻传播法制内容概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二章-我国新闻传播法制内容概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二章-我国新闻传播法制内容概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二章-我国新闻传播法制内容概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我国新闻传播法制内容概要,第一节 新闻传播法制概述,一、基本概念新闻传播法制,是指掌握着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将本集团的意志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出现,通过国家机关制定的调节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与制度的总和。 (P15),二、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特点,1、新闻法规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的色彩。2、新闻法规渗透在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中,表现为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文件,已经基本形 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新闻法规对滥用新闻自由的法规比较详尽, 但对保障新闻自由的法规 制定相对不足。,三、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1、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 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言论出版

2、自由不可滥用。2、“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3、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第二节 我国新闻法制内容概要,一、新闻传播与行政管理1、报刊和电台、电视台的创办实行审批制2、广电实行地方和中央双重管理3、互联网站的创办实行许可制和备案制4、广告经营须向工商机关申请登记5、新闻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二、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1、禁止发表煽动言论煽动鼓动他人 刑法中的相关罪名:煽动分裂国家罪(103-2最高:五年以上有期)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105-2最高:五年以上有期)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278最高:三到七年有期)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373最高:三年以下有期),2、禁止泄露国家秘

3、密,国家秘密: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密级:绝密、机密、秘密新闻保密制度: 新闻出版保密审查制度;通过内部途径(即内参)反映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的制度;采访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由主管机关批准的制度;新闻发布制度;,刑法中的相关罪名:泄露国家秘密罪(398,最高:三年以上七年以下)为境外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110,最高:十年以上)非法获取或非法持有国家秘密罪(283,最高:三年以下),3、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刑法中的相关罪名: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249,最高: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250,最高:三年以下),三

4、、新闻传播与社会秩序,1、禁止散布谣言散布谣言是指行为人以制造社会混乱、扰乱社会秩序为目的,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刑法中的相关罪名:制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291,最高:五年以上),2、禁止宣扬邪教,邪教的特征:教主崇拜;精神控制;编造邪说;聚敛钱财;秘密结社;危害社会。,3、禁止传播淫秽、色情内容,刑法中的相关罪名:走私淫秽物品罪;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为他人提供书号出版淫秽书刊罪;传播淫秽物品罪,四、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利,1、新闻传播与名誉

5、权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刑法:侮辱罪和诽谤罪。,2、新闻传播与隐私权,刑法设定了四个与之相关的罪名:非法搜查罪;非法入侵住宅罪;侵犯通信自由罪;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收养法规定收养人、送养人要求保守收养秘密的,其他人不得泄露。艾滋病检测管理的若干规定规定:不得将病人和感染者的姓名、地址等有关情况公布和传播。高法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医疗卫生单位的工作人员擅

6、自公开患者患有淋病、梅毒、麻风病、艾滋病等病情,致使患者名誉权收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损害患者名誉权。,3、新闻传播与肖像权常见的网络侵权行为:移花接木恶意侮辱他人肖像擅自创制他人肖像,案例:小胖事件,2003年春天有网友将他一张照片贴在网络上,立即引发网友恶搞风潮,众多花样百出的小胖恶搞照出现在各大论坛里,如今在百度上搜索“小胖恶搞”能得到40多万个主题帖子,小胖也成为网络恶搞第一人。,4、新闻传播与著作权,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人身权不能转让也不能继承。财产权包括使用权和获得报酬的权利。著作权的保护年限一般为作者死亡后50年。著作权

7、法规定:时事新闻不适用于著作权法的保护。为了学习、研究和教学的目的而使用,为新闻传播而使用等情况,可以不经著作人许可,不支付报酬。,五、新闻传播与司法独立,新闻传播与司法之间是报道与被报道、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媒介审判”,案例1:,无锡日报2010年12月16日一张头版的雪景图片,意外让一段婚外情曝光。 该报记者为配合寒潮来临,在街上拍了一张一名男子与一女子挽手在寒风中依偎的温馨图片。结果,相片中男子昨致电该报投诉,指报社将他和情人私会的照片登上头版,他老婆看后勃然大怒。,案例1,该报道是否构成新闻侵权?,案例2:博客短文侵权事件,愚笨的女人打击男人;聪明的女人激励男人。愚笨的女人盯着男人的缺

8、点,老是生气;聪明的女人欣赏男人的优点,很是开心。 愚笨的女人不分场合与男人争吵,弄得男人很没面子;聪明的女人在外人面前给足男人面子,私下再对男人严加管教。 这是山东滕州的郑峰于2006年在自己新浪博客上写的一篇500多字的随笔,标题叫郑锋哲思:女人成就男人。 2011年4月18日,郑锋上网时无意中发现了一篇跟自己文章类似的作品,题目和作者都被改头换面。随后,他在网上搜索,发现自己这篇文章已被大量抄袭、转载,甚至篡改。 一怒之下,郑峰将北京一家侵权的女性网站告上北京市丰台区法院。7月13日,经法院调解,郑峰获赔5000元。500字博文获赔5000元,为目前国内博客著作权短文诉讼赔偿的最高纪录。

9、,为什么要学习新闻传播法,1、学习新闻传播法可以使我们在未来的新闻传播活动中有效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著作权 为例)2、学习新闻传播法能使从业者在从业活动中有效的保证他人的合法权益(隐私 肖像 )3、学习新闻法有助于推动中国法制建设进程。,一、法的基本概念 法是由国家创制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的体系。法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工具。,第一节 法的概述,我国现有7个法律部门:,1、宪法与宪法相关法 2、民法商法3、行政法4、经济法 5、社会法6、刑法 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以宪法为基

10、础,各个不同法律部门组成一个门类齐全、结构严谨、内容和谐、形式完整的有机整体,称之为法律体系。,新闻法、新闻传播法,广义:调整新闻传播活动各种社会关系,保障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的有关合法权益的总称。狭义:是指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专门性的法律,如“新闻法”、“报刊法”、“广播电视法”等。,二、法的特征,1、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法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3、法是国家制定并认可的(成文法、不成文法)4、法律制定后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5、法是具有普遍性的行为规范,三、法的主要内容,法的主要内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法律关系的客体:权利和

11、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权利: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权益义务:义务人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某种责任,四、法的实施和违法制裁,我国执行、适用法律的基本原则有:(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4) 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5)实事求是,有错必究。,构成违法行为必须具备四个要素:,(1)违法行为的客体,就是实施了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侵害了法律所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 (2)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就是违法行为在客观上造成对社会的危害结果; (3)违法行为的主体, 就是实施了违法行为的公民或组织; (4)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就是违法行为在

12、 主观上有过错,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第二节 世界新闻传播法简介,一、宪法和宪法性法律最著名的如法国人权宣言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人权宣言,第十条 意见的发表只要不扰乱法律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都不得因其意见、甚至信教的意见而遭受干涉。 第十一条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美国新闻自由的法律根源是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二、一般法,相对于宪法和专门

13、的媒介法而言的、调整整个社会生活或者某一方面社会生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成文的法律性文件和被认可的习惯、司法判例。美国 1966年制定信息自由法1976年制定阳光下的政府法,三、专门法,1、着重于就大众传播活动的基本原则,包括公民从事传播活动的基本权利作出规定 瑞典新闻自由法、法国新闻自由法 2、规范和管理各类媒介活动的法律性文件 各国出版、广播、电视法,四、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我国尚未签署的世界人权宣言被通称为世界人权宪章,在促进世界人权保护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五、自律规则,第三节 我国新闻传播法的渊源,一、宪法 第22条关于新闻出

14、版广播电视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的规定第35条关于公民有言论、出版自由的规定(言论自由)第41条关于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的规定(舆论监督)第47条关于公民进行科学研究、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的规定等等,都是对新闻传播活动具有根本意义的法律规范。(从业),第二十二条,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四十一条,中华人

15、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第四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二、法律,法律特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16、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分为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和行政处罚法、防震减灾法、证券法、气象法 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六条 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任何单位或者从事地震工作的专业人员关于短期地震预测或者临震预测的意见,应当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按照前款规定处理,不得擅自向社会扩散。,三、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的各类规范性文

17、件的总称 。行政法规作为新闻传播法的渊源有三种类型:一是管理各类传播媒介的专门行政法规。 二是对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某一具体事项进行单项管理的行政法规 三是一些其他领域的专门行政法规中与新闻传播活动有关的规定。,四、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 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 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按法定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有关规范报刊出版活动的地方法规,昆明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 ,第二十二条新闻媒体有权对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

18、体及其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舆论监督。,五、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所属部委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规则等规范性一是对行政法规所管理的大众传媒再分类制定管理规则。二是对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再制定操作性的细则 三是对法律、行政法规未涉及的具体事项制定规则。,六、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七、我国同外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中与新闻传播活动有关的内容,第四节 新闻法规与其他规范的关系,1、新闻传播法与党的政策党的政策通过人大立法的形式形成法律党的政策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党的政策直接指导新闻传播活动是新闻法的补充,2、新闻传播法与新闻职业道德,联系1、目的一致2、内容相互包容3、都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区别1、形成方式不同2、实施不同3、表现形式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