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辽宁省庄河市第六高级中学 2014 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在当代中国人的美食追求中,鲜是一项极为活跃、极为重要的指标。然而在所有的滋味中,鲜又是最飘忽不定、最难以把握的。关于“鲜” , 辞源的主要解释是:生鱼,新鲜,野兽,洁、善,古民族名,少。 汉语大词典的主要解释是:泛指鱼类,活鱼;以鲜鱼做的鱼脍;新宰杀的鸟兽肉;新鲜食物;新鲜;味美。可见“鲜”字在规范的解释中,从未被认为是一种滋味。中国古人对味的归纳是甜、酸、苦、辣、咸。中国传统的五味中没有
2、鲜。当然, “鲜”更不是当今人们所附会理解的那种将新鲜的鱼和羊放一起进行烹调后产生的滋味。在严格的概念意义上, “鲜”始终没有进入味的类型之中,充其量也只是对美味或风味的一种泛指,一种只可意会的表述。味精的出现和使用功过并存。对鲜味的确定性追求,既带来了烹饪的发展和人们饮食口味的改善,也使原本众多的美味有被“鲜味化” 、同质化的危险。味精在提升食物鲜味的同时,也损伤了自然的天生丽质,它所带来的千菜一味共性化倾向,恰恰是烹饪和品味的大忌,审美的大敌。作为工业社会标准化、模式化产物的味精,从符号意义上象征着我们与农业社会的告别。随着用量越来越大,用途被不断扩大和强化,味精对富有个性的千姿百态的美味
3、的颠覆越来越广泛而持久,而这一点却常被现代人所忽视。尽管在当今的都市里正出现一股崇尚农家菜、田园菜的饮食新潮,但在味精家族的遮蔽下,我们再也不可能尝到真正的田园风味了。1根据文意,属于“中国传统的五味中没有鲜”的依据的一项是(3 分) A.“鲜”和“五味”相比,是最飘忽不定、最难以把握和只可意会的味型。B.在一些人看来, “鲜”就是将新鲜的鱼和羊一同进行烹调后产生的滋味。C.从“鲜”的定义看, “鲜”最初主要泛指鱼类和新鲜,从未被作为一种味道。D.在中国人的味觉感受中, “鲜”被用来泛指或描述食物所具有的美味或风味。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甜、酸、苦、辣、咸“五味”是中国古人
4、对滋味进行的归纳,而“鲜”则是日本民族- 2 -对味型的归纳。B人们对“鲜”的认识出现在近代,从日本人发明了味精后的上世纪初起, “鲜”就成为了当代人的美食追求。C味精具有增味作用,后来人们就将味精的味型理解为鲜味,并把所有类同、接近于味精的味都统称为鲜味。D.味精在烹调中可起到增味的作用,即强化食物原来的风味,使食物原来的味道“鲜味化”,从而成为美味。3依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传统五味中不包括“鲜” ,反映了农耕时代的中国古人与当代人在美食上的不同追求:崇尚自然,讲究本味。B.原本只是泛指美味、只可意会的“鲜”成为了一种具体的味型,说明科学技术增强了人们对滋味的感觉
5、能力。C.作为工业社会标准化、模式化产物的味精改善了人们的口味,随着其用途的不断扩大和强化,将使众口不再难调。D味精的出现和使用,再一次证明了人类对自然的每一次超越和由此而获得的进步,同时会付出相应的代价。二、古代诗文阅读 ( 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王忳字少林,广汉新都人也。忳尝诣京师,于空舍中见一书生疾困,愍而视之。书生谓忳日:“我当到洛阳,而被病,命在须臾,腰下有金十斤,愿以相赠,死后乞藏骸骨。 ”未及问姓名而绝。忳即鬻金一斤,营其殡葬,余金悉置棺下,人无知者。仕郡功曹,州治中从事。举茂才。除郡令。到官,至麓亭。亭长曰:“亭有鬼,数杀过客,不可宿也
6、。 ”忳曰:“仁胜凶邪,德除不祥,何鬼之避?”即入亭止宿。夜中闻有女子称冤之声。忳咒日:“有何枉状,可前求理乎?”女子日:“无衣,不敢进。 ”忳便投衣与之。女子乃前诉日:“妾夫为涪令,之官过宿此亭,亭长无状,贼杀妾家十余口,埋在楼下,悉取财货。 ”忳问亭长姓名。女子日:“即今门下游徼者也。 ”忳曰:“汝何故数杀过客?”对曰:“妾不得白日自诉,每夜陈冤,客辄眠不见应,不胜感恚,故杀之。 ”忳日:“当为汝理此冤,勿复杀良善也。 ”因解衣于地,忽然不见。明旦召游徼诘问,具服罪,即收系,及同谋十余人悉伏辜,遣吏送其丧归乡里,于是亭遂清安。(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 ,有删改)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
7、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忳即鬻金一斤,营其殡葬 鬻:卖 - 3 -B天以此章卿德耳 章:章程 C仕郡功曹,州治中从事 仕:做官 D县署屯大度亭长 署:代理、暂任某官职 5以下句子能直接表明王忳品德高尚的一组是( ) (3 分) 于空舍中见一书生疾困,愍而视之。 营其殡葬,余金悉置棺下。忳具说其状,并及绣被。 忳悉以被马还之。举茂才,除郡令。 遣吏送其丧归乡里。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王忳品德高尚,乐于助人。有一次他到京城去,在一座空屋子里见到一个生病的书生,书生死后,他料理了书生的丧事。 B王忳不贪慕钱财,书生给他的金子,
8、他只卖掉一斤,料理了书生的丧事,其余全都放到了棺材下面。C王忳任大度亭长时,曾有一匹马跑到他面前,并跟着飘来一床绣被,马把他驮到了马主人那里之后,王忳把马和绣被全都归还给了主人,然后离开。D王忳去任郡县县令的路上,在麓亭为被杀的女子一家洗刷了冤情,并派人送女子一家灵柩回到故里。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我当到洛阳,而被病,命在须臾,腰下有金十斤,愿以相赠,死后乞藏骸骨。 (5 分)(2)明旦召游徼诘问,具服罪,即收系,及同谋十余人悉伏辜。 (5 分)(二)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后面题目。(11 分)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李珣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
9、悠悠。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注释】古庙:指巫山神女之庙。行宫:古代天子出行时住的宫室。这里指楚王的细腰宫。妆楼:指宫女的住处。云雨朝还暮:宋玉高唐赋说,楚王梦一神女,自称“妾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行客:指途经巫山之过客。8.赏析上片首句中“依”和“枕”的妙处。(5 分)答: 9.对于这首词的最后一句,有人评价:“极具真情,无理而妙。”请谈谈你的看法。(6 分)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10.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 。 今 日 听 君 歌 一 曲 , 暂 凭 杯 酒 长 精 神 。( 酬 乐 天 扬 州 初 逢 席 上
10、 见 赠 )(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 , 。(师说 ) - 4 -( 3) , ,此小年也。 (逍遥游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迎宾竹齐运喜郑副市长喜欢舞文弄墨,尤爱画竹,工作之余总爱操起画笔涂涂抹抹地忙乎一阵。这天,郑副市长正在家中画台上创作“百竹图” ,红尘宾馆的马经理来了。他似乎特别喜欢“百竹图” 。眯着眼睛点着头,绕着画台转来转去,不时用手指指点点评论着。马经理不是门外汉,他的评论和夸赞都很中肯,还指出了不足之处,郑副市长不能不对他刮目相看。不知马经理是不是有备而来,他欣赏过这幅画后,当即表示花两万元买回去,放大后镶嵌在总台
11、大厅里。郑副市长一怔,心想:前天我在红尘宾馆,看见总台大厅里挂着一幅迎宾松,马经理为何还要再花钱买?未等发问,马经理就向郑副市长作解释:那幅迎宾松档次太低,昨天他下令撤了。许多宾馆落俗挂这个,他们则挂幅迎宾竹,新颖雅致,别具一格。郑副市长笑笑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我的画不值那么多,只收 2000 元,我多一文也不要。你先回去,我正儿八经画一幅迎宾竹,晚几天给你们送去。 ”马经理走后,妻子淑芬买菜回来。郑副市长乐呵呵地迎上去,叫淑芬给他炒几道好菜。淑芬见他一脸喜气,问:“有客人用饭?”郑副市长笑道:“客人走了,就咱俩,小饮几杯酒,庆贺第一次获得润笔费。 ”淑芬先是一怔,问明事情经过后,微笑道:“
12、老郑,的确该给你炒几道好菜,你的墨宝的确够水平。不瞒你说,前不久省里举办书画赛,我从你的作品中挑了最好的一幅竹图,化名给他们寄去,结果你的那幅”淑芬稍一停顿,郑副市长便接过话茬儿:“不是自吹自擂,我的作品肯定名列前茅,我是专门研究画竹的,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 ”淑芬长叹一口气,脸上露出淡淡的苦笑:“评委们给每幅作品逐一打分,结果你的作品排名 109 位,108 将里没有你。 ”“这不可能!怎么会这样?”郑副市长一脸惊疑再三摇头。淑芬语音不高,却声声入耳:“实话告诉你,前不久,我特意拿你的一幅墨宝到书画市场去试价,有给 5 元的,有给 10 元的,最高的一个给 20 元,这才是真实的价格,真
13、实的你!你以为 2000 元出售是物有所值,是你应得的报酬?其实你出售的不是才华和艺术,而是官衔和权力!”郑副市长脸色通红,默默地坐在沙发上,点燃一支烟,一口连着一口地抽起来。淑芬瞥了他一眼,转身到厨房炒菜去了。不一会儿,淑芬炒了几道菜,又取出一瓶酒。郑副市长慢腾腾地来到餐桌前坐下,发现几道菜都是他最爱吃的,不禁叹息一句:“唉,可惜无喜可贺!”淑芬朝他点头一笑:“人如其竹,高风亮节,闻过则改,还有比这更值得庆贺的喜事吗?”郑副市长点点头,眉毛往上扬了几下,说:“我想通了,还是你做的菜最干净,吃得心安理得,不生病。 ”- 5 -第二天,郑副市长给马经理挂了个电话,谢绝了他买画的要求。从对方说话的
14、语气上听出,马经理显然很吃惊,说是嫌价钱低可再加钱。半年后,郑副市长在家中无意间翻到一个获奖证书,打开一看,他的“百竹图”在省里举办的书画赛中获得二等奖呢。(选自2000 中国年度最佳小小说 )(1)下面对小说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 分)A郑副市长画竹确有水平,但作者通过副市长妻子以老郑作品参赛和作品市场试价两件事,使情节有了波澜,给人留下无穷韵味。B淑芬告诉老郑,红尘宾馆撤下的那幅迎宾松,是刚退居二线的赵副市长画的。这件事反映了红尘宾馆老板趋炎附势、拍马讨好的丑陋心理,也反映了他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危险认识。C小说的结尾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了自己作品的获奖证书,点
15、破了妻子所说的郑副市长画艺不高是一个善意的谎言,这使副市长妻子的正直、贤惠、聪颖的形象更加鲜明。D这篇小说情节清晰紧凑,语言简洁、有意蕴,而又不乏幽默,加之细节描写,人物性格鲜明,主题深刻,是一篇优秀的小小说。E如果没有妻子的把舵,郑副市长可能要犯错误,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妻子是小说的主人公。(2)这篇小说的结尾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主要有什么作用?(6 分)(3)请谈谈小说塑造郑副市长这一形象在带给读者真善美的启迪方面的价值。 (6 分)(4)这篇小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 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4)题。邰筐记忆下的莫言 :那些最美好的品质邰筐在某宿舍楼卫生间昏黄的灯光下,一个年轻人在水龙头下的洗手盆上垫了一块木板,双腿斜蹬着地面,用左臂支撑着前倾的身子,上身趴在木板上,忘我地写着东西,以至有人上厕所从身边经过他都浑然不觉每晚熄灯铃响过以后,他都会准时出现在那里。这一幕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解放军艺术学院。这个人就是刚刚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而他 27 年前在卫生间写下的,就是他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这个故事,文坛知道的人并不多,曾经执教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的黄宪国在 1990 年秋天的一次文学讲习班上作为励志的例子给学员讲述了这个细节,而我就曾是那届学员中的一个。- 6 -
17、我至今还记得当年读莫老师的中篇透明的红萝卜时那种奇妙的感觉,第一次从文字中产生强烈的共鸣,犹如醍醐灌顶。他的语言那么神秘和轻盈,似乎写下的每一个汉字随时都能从纸上飞翔起来。一颗孤独的少年之心第一次在文学中得到了呼应,从此我迷上了莫老师的小说,这些年读完了能买到或搜罗到的他所有的作品。许多年以后,当我第一次站在莫老师面前,说句实话,他完全颠覆了我心目中文学大师的形象。一袭布衣的他那么平易,憨态可掬,像个老小孩。我丝毫也没感觉到是第一次见他,仿佛好多年前早就熟悉了。他呵呵笑着说:“小老乡,刚在人民文学读了你一组诗,你在方圆写的那些文章我也看过,不错。”我突然受到了夸赞,有点囧,像调皮学生突然被揪到
18、了班主任面前。接下来的日子,我自然多了不少见到莫老师的机会。每次去,莫老师都会提前泡好一壶茶,一进门一杯热腾腾的茶就能捧在手中。喝茶的功夫,往往是听莫老师谈文学的最佳时机。这些年莫老师突然迷上了书法,我曾在书法杂志上看到他的一幅手札,敦厚中透着率性洒脱,文气中透着高古清雅之气。一天下午,我有幸现场目睹了莫老师的左手书法,那简直是一种享受。莫老师左手扣着右手腕,慢慢把墨研匀,然后凝神屏气,悬腕捉笔,一气呵成。写到得意处,莫老师抿着嘴,右手扶腰,额头上都是汗,样子特别可爱,写下的似乎不只是几个汉字,而是认真完成了一套对古汉语拜祭的仪式。知道莫老师写字,求字的人也就蜂拥而至,圈子里的作家、诗人,曾经
19、采访过他的记者,以前的战友、同事莫老师从不忍拒绝人,总是笑呵呵应承,哪怕耽误了自己的写作进程也没有怨言。莫老师自己给自己下了个定义:善良、懦弱,不伤害人。一个曾采访过莫老师的记者这样回忆,“结束采访在茶馆里出来后,他坚持先给我拦一辆出租车让我先走。”我们偶尔和莫老师聚会,他从不让人接送,而是自己骑着一辆破旧的大轮自行车,从平安里一直骑到后海的孔乙己酒店或南锣鼓巷深处的某个小馆。说好的时间他是从不迟到的,总是按点赶到。鲁国人那些最美好的品质在莫老师的骨头里珍藏着,在他血液里流淌着进入 2012 年 9 月,诺贝尔奖的事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莫老师为了躲清静回山东高密去了。老作家丛维熙曾对莫言有这样
20、的描述:“莫言是个一贯没有文场中娇气,肯于在集体中吃苦负重的人。早在 1987 年,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德国的时候,莫言在团队中也拿出他的那份朴实,在往返的机场上扮演搬运工的角色。其实并没有人让他这么干,其闪光点出自他的行为本能,源于他性格里具有的憨厚。”(选自方圆2012 年第 20 期,有删节)(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7 -A作者熟知莫言年轻时在宿舍楼卫生间昏黄的灯光下写作的事情源于他与莫言是解放军艺术学院同届的学员。B作者当年读了莫言的中篇透明的红萝卜,第一次从文字中产生强烈的共鸣,犹如醍醐灌顶。从此便迷上了莫老师的小说,这些年读完了他
21、所有的作品。C作者有幸现场目睹了莫老师的左手书法,从旁观者的角度将莫言老师左手写书法时的动作神态描写得生动形象。莫言老师认真完成的一套对古汉语拜祭的仪式带给作者的感觉简直是一种享受。D在介绍作者与莫言的第一次见面时,作者运用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莫言老师给作者留下的第一印象。E老作家丛维熙对莫言的评价,高度赞扬了莫言吃苦负重的优秀品质,并分析了其闪光点的原因。有理有据,真实可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2)本文以一个年轻人在宿舍楼卫生间昏黄的灯光下写作的情景为开头,有何作用?(6 分)(3)作者第一次见莫言时,为什么会“丝毫也没感觉到是
22、第一次见他,仿佛好多年前早就熟悉了”?(6 分)(4)有人说,莫言身上的美好品质是比诺贝尔文学奖更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什么?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第 卷 表达题5、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倍受读者敬重的史铁生于 2010 年 12 月 31 日逝世后,希望地坛公园塑起史铁生的雕像,让史铁生的骨灰长眠地坛的提议声也一直不绝于耳。B我们要在全行业树立强烈的安全忧患意识,力争做到曲突徙薪,防患于未然,力戒亡羊补牢的马后炮意识。C一辆运输车运载着 8 辆宝马车,行驶到台温高速方向大西岭隧道内时,
23、车辆右后侧突然起火,8 辆宝马车付之一炬。D这里有八成以上的村民在竞赌“六合彩” ,一疯老汉因能预测“六合彩”中奖号码,而被赌徒顶礼膜拜,前来朝拜的人不绝如缕。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 “神马都是浮云” 、 “鸭梨” 、 “蒜你狠” 、 “围脖” 、 “非常艰难的决定” 、 “给力”等网络词语在 2010 年一夜蹿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B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已经正式启动实施,计划于 2011 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 ,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C从去年开始,因全球密集发生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漏油事故,使公众对
24、石油公司的安全措- 8 -施和责任意识产生怀疑。D. 未来五年,国家将通过改造棚户区、建设公租房等方式,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供给,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道德是历史范畴,道德功能又在于现实地规范行为,在行为的具体的道德规范作用中历史现实化。_。 即是说,这个社会与这个个人必须具有一个共同体关系,否则,道德的行为规范性就无法形成与发挥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政治道德对非政治群体中人不具有行为规范性,基督教道德对于非基督教群体中人不具有行为规范性的原因。这个社会也不是任意社会,而是使个人得以存在的各种群体性生活构成的社会。个人在社会中生存
25、,这种说法基于两个前提,即这个个人不是任意个人,而是在特定社会群体生活中存在的个人;道德之于个体行为,其规范性获得于社会对个人的规定性与构成性。ABCD16.根据下面的文字,提炼要点,给“数学语言学”下定义。把数学和语言学这两门相距甚远的学科紧密联系起来的强有力的纽带,是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前者实现了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后者则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20 世纪以来的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使数学的领域空前地扩展了,语言学的领域也空前地扩展了。它们都扩展到以符号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就发现了共同的边界,并且彼此渗透。于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数学语言学应运而生了。答: 。
26、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6 分)平凡是一弯池塘,如果你甘于沉寂,终将成为一潭死水;平凡是一株野花,只要你愿意绽放,也会成就一抹绚丽。六、写作(60 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闻得到。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因为早上是莲花开放最好的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开了。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愈是昂贵的花愈容易凋谢。根据材料所表达的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
27、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 .不得抄袭- 9 - 10 -10 (1)沉 舟 侧 畔 千 帆 过 , 病 树 前 头 万 木 春 。 (2)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3)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11文学类文本阅读(1)B、E(B错误在“反映了他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危险认识” 。E.妻子不是小说的主人公)(答 B 得 3 分,答 E 得 2 分,答 D 得 1 分,答 A、C 不得分)(2)暗示郑副市长的竹画确有水平,使情节波澜起伏;给人留下无穷韵味,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这
28、又使副市长妻子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鲜明,原来妻子说的一切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让人不能不为副市长妻子的贤慧聪颖而折服。 (每点 2 分,大意相近即可)(3)这一形象并不是高、大、全的伟人,既有优点,也有不足,让人觉得他就是生活中的“市长” ,充分体现了艺术的“真” ;小说中的“郑副市长” ,洁身自好,勇于接受批评,闻过即改,这些都是值得称赞的,是导人向“善”的;塑造郑副市长的形象,可以从侧面烘托淑芬的贤慧聪颖,使形象更鲜明,有艺术的美,人性的美。 (每点 2 分,大意相近即可)(4)主题: 一个成功者(成功的领导)离不开一个贤内助(好妻子)的支持和帮助。 领导者要洁身自好,廉洁奉公,更要警惕手法
29、隐蔽而多样的拍马、行贿等不良不法行为,同时要勇于接受批评,闻过即改。领导者的亲属,对领导的工作既要支持和帮助,更要勇于监督,对其错误要敢于批评。示例:我认为小说表现的主题是一个成功者(成功的领导)离不开一个贤内助(好妻子)的支持和帮助。 (理由)首先,人物形象方面,郑副市长的妻子淑芬,正直、贤惠、聪颖,她用善意的谎言帮助丈夫认识了错误,展现了一个好妻子的形象,从而表现一个成功者离不开一个贤内助的支持和帮助这一主题。其次,情节安排方面,小说前半篇虽然主要写郑副市长和“红尘宾馆”的马经理,但小说的转折和重点是妻子淑芬“买菜回来”怎样做丈夫的思想工作。小说结尾,郑副市长婉拒马经理更体现了淑芬思想工作的成效,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评分要点:小说主题探究合理 3 分,结合文本作恰当分析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