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T联合X线扫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 中的应用研究 刘泉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放射科 摘 要: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 (Computed Tomography, CT) 联合X线扫描在腰椎间 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 年9月 2 017年1月行治疗的腰椎 间盘突出症患者83 例, 均行CT、X线扫描检查。比较 CT机扫描、X 线扫描及CT 联合X 线扫描的准确率。结果:CT联合X线扫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准确率 (100.00%) 明显高于 CT机扫描 (84.34%) 和 X线扫描 (39.76%) ,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P0.05) ;CT 机扫描诊断腰椎间
2、盘突出症的准确率明显高于 X线扫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使用 CT联合X 线扫描可促进诊断准确率提高, 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具有临床推广价 值。 关键词: CT; X 线扫描;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 椎间盘主要是指纤维环、覆盖于椎体上下缘的骺软骨板及髓核。腰椎间盘突出症 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腰部疾病, 腰椎间盘各组织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 为其发生的主要原因1。在外力作用下, 有严重的损裂发生于腰椎间盘的软组 织纤维环, 特别是髓核组织自损裂的地方向椎管内或椎间盘后方突出, 出现较 为腰部疼痛, 严重将发生双肢麻木等临床症状2。X线和
3、CT机扫描是既往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两种常见方式, 但单独使用诊断准确率较低3。因此, 寻找 更为有效的诊断方法提高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率, 对改善患者预后显得 尤为关键。 本研究为探讨 CT联合X线扫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对2015 年9月2017 年1月我院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展开研究。现报告如 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9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研 究, 均出现双下肢放射性疼痛, 站立时疼痛剧烈, 不同程度的腰椎麻木、疼痛, 麻木无知觉加剧, 直抬腿试验为阳性, 双下肢浅感觉减弱等症状。83 例患者
4、中 男48例, 女35例;年龄3067岁, 平均 (44.737.18) 岁;病程6个月10年, 平均 (5.712.27) 年。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1) 使用日本东芝 DR进行腰侧正侧位平片拍摄。 将胶片距设置为 75100 cm, 滤 线器 (+) , 平片胶规格为 11英寸14英寸, 其中腰椎侧位拍摄中心入射点为 人体的第3腰椎垂直照射, 正位为肚脐3 cm 垂直照射。拍摄腰椎侧位时, 患者 在摄影台面上取侧卧位, 使脊椎和台面的中准线对准, 在保持患者身体平衡的 基础上, 弯曲膝关节、 髋关节, 背部垂直于台面, 确保脊柱和台面平行, 使其总 体呈现为侧
5、位状。 拍摄腰椎正位图时, 患者在摄影台面上取仰卧位, 使身体和台 面正对, 放平头部, 将腰背部尽量向台面靠近, 弯曲膝盖部位。 (2) 使用日本 东芝公司生产的64 排螺旋CT机进行CT检查。拍摄前将影响检测的金属物品取 出, 取仰卧位、双膝同时曲位进行腰椎扫描。按照患者实际情况 (体型及病情程 度等) 选择合适档位进行扫描, 为提高扫描的准确性, 可适当调节球管角度, 保持被扫描的椎体垂直于扫描层。 采用薄层靶扫描椎间盘时, 应保持椎间盘间隙 平行于扫描平面, 并对每个椎间盘进行来回扫描, 选用管电流为220 m A。 1.3 评价指标: (1) CT诊断标准4:椎管严重狭窄;椎间盘突出
6、部位出现移位、钙化, 甚至脱落 于椎管内部;出现掩盖、 位移等现象在神经根;椎间盘后缘偏侧部位或中间部位出 现和椎间盘相同形同现象密度的软组织突出;硬膜外及硬膜囊脂肪因受压剧烈有 严重位移现象出现;椎体边缘有弓状唇样骨赘出现。出现以上情况均可确诊为椎 间盘突出。 (2) X线诊断标准5:腰椎生理弧度有反弓、畸形等现象出现;有游 离骨质块状影像出现在椎间盘管内;有后翘突出或角质增生出现在椎体下方部位; 腰椎间隙前窄后宽或前后一致。出现上述情况即可确诊为椎间盘突出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诊断准确率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 组间比 较配以检验;以 P0.0
7、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T机联合X线扫描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及X线机扫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105、71.552, P0.05) ;CT 机扫描准确率明显高于 X线扫描, 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35.021, P0.05) 。见表1。 表1 CT扫描、X线扫描和两者联合扫描的准确率对比例 (%) 下载原表 3 讨论 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自身腰椎间盘的弱点、腰骶先天性异常、遗传因素、外力 损伤等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主要原因, 其中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为其基 本病因, 其以髓核的退变为主要表现。 就病理学而言, 随着年龄的增加, 将加重 椎间盘变性, 降低含水量,
8、丧失椎节稳定性, 造成椎关节脱落或松动, 最终引 发纤维环衰退6。在外力作用下, 将诱发腰椎间盘突出, 加重髓核退变。在腰 椎间盘出现退行性改变的前提下, 若出现突然负重、腰部姿势长期不正、受寒、 受潮、妊娠等诱发因素, 将造成腰椎间盘髓核突出, 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 间盘突出症患者以四肢无力、腰腿疼痛、关节麻木等症状, 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7。因此, 早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 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对改善患者生活 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CT及X 线片技术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临床诊断的常用的方式, 其中X线片 主要适用于诊断椎体整体观感、腰椎间隙、腰椎生理弧度, 提高诊断腰椎间盘突 出位置的
9、准确性, 有助于后期治疗方案的选择。 但 X线片扫描只可间接反映椎体 边缘角质增生、 椎间隙变窄情况, 无法对患者是否发生腰椎间盘突出进行直接反 映;同时, X线片还无法对脊髓受压迫程度及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进行有效的反 映, 且其分辨率较低8, 进而降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准确率。本研究中, X 线片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率仅为 39.76%, 与上述结论相符。 CAT 扫描即为 CT扫描, 主要是以传统 X光线成像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检查方法, 可提高定 位特定检查区域的精确度, 直接构建人体内部完整的三维计算机模型。 在扫描腰 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时, 可将椎间盘形态清晰、 直接的显示, 同时
10、有助于直观反映 硬膜囊、神经根和椎间盘间的关系9。本研究结果显示, 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 症的准确率 (84.34%) 明显高于X线扫描, 表明CT扫描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 性。目前CT扫描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但该诊断方式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存在, 易受机器性能、阅片经验、扫描方法等因素影响, 增加误诊率10;此外, CT扫描无法清晰展现侧隐窝、神经根位置, 不适用于椎管复发、脊椎严重变形、 先天性椎管狭窄等疾病。本研究结果显示, CT 联合X线扫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 症的准确率为100.00%, 证实两种诊断方法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因此, 在临床诊断中应首先对患者进行 X射
11、线扫描检查, 使用CT扫描 X射线扫 描出现异常情况的患者, 之后分析X线扫描和CT扫描的结果, 对患者进行确诊, 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科学、 合理的治疗计划, 进而有效控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病情发展, 进一步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综上所述, CT联合 X线扫描可提高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率, 为后期治疗 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智能, 叶俊材, 何帮剑, 等.针刀联合中药治疗不同程度恢复期腰椎间盘 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7, 24 (2) :185. 2郜璐璐, 张进, 林斌, 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研究现状J.中华 临床医师
12、杂志 (电子版) , 2015, 9 (9) :1724. 3韩巧林, 赵卫东, 贾国楠.CT 能谱成像对臭氧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的预评估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4, 12 (6) :575. 4解耀锃, 霍晓恺, 赵静.CT与 MRI用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比较 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14, 21 (12) :1791. 5刘永, 滕云.腰椎间盘突出 MRI 与CT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 志, 2016, 26 (9) :1734. 6王清和, 尹祖昌, 刘璞, 等.CT 薄层扫描与肌电图在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中的价值J.河北医药,
13、2015, 37 (15) :2312. 7张宇, 张世衡, 曹文广.CT和 MRI诊断最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对比研究 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6, 39 (10) :925. 8冯志学, 罗少生, 余裕珍, 等.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症状体征与 CT 影像学表现 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 2016, 22 (1) :82. 9单燕, 俞平.16排螺旋CT与X线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分析J.医学影 像学杂志, 2015, 25 (4) :751. 10杨志强, 袁牧.椎间盘突出的MRI与CT 诊断价值的临床对照分析J.中国 CT和MRI 杂志, 2017, 15 (2)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