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儿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75602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儿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16儿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16儿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16儿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16儿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 录胎黄病(黄疸)中医诊疗方案(试行)455小儿痫病(癫痫)中医诊疗方案(试行)459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463小儿便秘(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473解颅病(小儿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试行)477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485儿童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儿 科中 医 诊 疗 方 案 ( 试 行 )490小儿慢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494性早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01胎黄病(黄疸)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及中

2、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胎黄病 (2011年版) 。胎黄病是由胎儿时期感受湿热,或瘀热内阻,出生后全身皮肤、巩膜发黄为主要症状的疾病。(1)黄疸出现早(出生24小时内) ,发展快,黄色明显,可消退后再次出现,或黄疸出现迟,持续不退。肝脾常见肿大,精神倦怠,不欲吮乳,大便或呈灰白色。(2)血清胆红素显著增高。(3)尿胆红素阳性及尿胆原试验阳性或阴性。(4)母子血型测定,以排除ABO或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5)肝功能可正常。(6)肝炎综合症应作肝炎相关抗原抗体系统检查。2西医诊断:参照第7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生

3、理性黄疸特点:一般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1mol/L(12.9mg/dl) ,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7mol/L(15mg/dl) ,结合胆红素25mol/L(1.5mg/dl) 。足月儿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在生后34周消退。在生理性黄疸期间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症状。(2)病理性黄疸特点:黄疸出现过早:黄疸出现在24小时以内;血胆红素程度过重:足月儿221mol/L(12.9mg/dl) ,早产儿257mol/L(15mg/dl) ,或每日升高85mol/L(5mg/dl) ;黄疸持续过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血清结合胆红素25.6-34m

4、ol/L(1.5-2mg/dl) ;黄疸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出现以上任何一条均为病理性黄疸。(二)证候诊断1湿热内蕴证: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鲜明,状如橘色,烦躁啼哭,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灰白。舌红,苔黄厚腻,指纹滞。2脾虚湿困证: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暗,精神倦怠,不欲吮乳,时时啼哭,腹胀便溏,或大便灰白,小便黄少。唇舌偏淡,苔白滑,指纹淡。3气血瘀滞证: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滞,日益加重,腹部胀满,青筋暴露,肝脾肿大质硬,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灰白,唇色暗红,或衄血。舌见瘀点,指纹紫。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湿热内蕴证治法:清热祛湿,利胆退黄。推荐方药:茵陈蒿汤加减:茵陈、

5、淡竹叶、陈皮、生大黄(后下) 、生山栀、生甘草等。经验方加减:生麦芽、茵陈、通草、金钱草、泽兰、丹参、黄柏等。散煮剂:消导散+三甲散+胃苓散+白蔻散。中成药:清肝利胆口服液、茵栀黄制剂等。2脾虚湿困证治法:祛湿健脾,利胆化瘀。推荐方药: 茵陈理中汤加减:茵陈、党参、茯苓、薏苡仁、干姜、白术、生麦芽、车前草等。经验方加减:马齿苋、败酱草、生薏米、土茯苓、生铁落、贯众、白花蛇舌草、虎杖等。散煮剂:消导散+参苓散+理中散+白蔻散。中成药:肝苏颗粒、四磨汤口服液加太子参免煎颗粒等。3气血瘀滞证治法:化瘀消积,疏肝退黄。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郁金、枳壳、甘草、桃仁、当归、川芎、赤芍、生地、红花

6、、牛膝等。散煮剂:消导散+三甲散+活血散+白蔻散。(二)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剂根据病情可辨证选用茵栀黄注射液等。(三)外治法1熏洗疗法:适应于湿热内蕴证。将药液倒入盆内,待温时给患儿擦洗全身。每次洗 1015 分钟,每日 1剂,5 日为 1疗程。2药浴:根据辨证配方药浴,多用于湿热型黄疸。3敷贴疗法:按不同证候,分别将药物按一定的比例配制成糊状药饼,取一人份,放置于患儿穴位处,外以医用胶贴固定,每次贴敷20分钟,每日2次。常用穴位:巨阙、大横等。4背部抚触: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与其内脏器官系统存在着密切的对应关系,通过指揉华佗夹脊穴,振奋人体阳气;气满则泻,促进肠道蠕动。5腹部抚触:喂

7、奶后 1小时安静状态下进行,室温 2628下进行。腹部抚触时反射性地引起副交感神经的兴奋,使胃泌素和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增进食欲,并且通过吸吮-结肠反射间接增加肠蠕动,加快胎粪的排出,减少胆红素重吸收。(四)其他疗法蓝光箱内光照疗法:适用于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患儿。患儿裸体卧于光疗箱中,用单光(20W 蓝色荧光灯管 8支平列排成弧形,管间距离 2.5cm,距患儿 3550cm) ,或用双光(上下各 6个管,下方距患儿 2535cm)照射,持续 1224 小时/天,连续或隔天进行,胆红素下降到 120umol/L以下,停止光疗。光照时婴儿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除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

8、盖外,其余均裸露。(五)内科基础治疗1对症治疗:黄疸较重时,可静脉补充适量葡萄糖,或采用光照疗法。对症治疗药物包括保肝药物如葡醛内酯、促肝细胞生长素、谷胱甘肽等,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白蛋白、肝酶诱导剂等退黄。2病因治疗:母乳性黄疸,暂停母乳35天;病毒性肝炎,应予抗病毒治疗等。3其他治疗:注意监测黄疸患儿的凝血功能,出现凝血异常时,应及时补充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严重感染者,注意纠正缺氧及酸中毒;直接胆红素增高,黄疸持续时间长者,应注意补充脂溶性维生素A、D、E、K。(六)护理调摄1密切观察患儿皮肤颜色的变化,及时了解黄疸加重或消退时间。2提倡新生儿早期开奶,增加哺乳次数以增强肠蠕动,减少胆红素的

9、吸收。3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症状,如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吸吮困难、惊惕不安、两目直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以便及早发现变证。4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加强皮肤护理,防止破损感染。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4-94)进行疗效判断。治愈:黄疸消失,血清胆红素正常(34.2umol/L,即2mg/dl以下) ;体征消失,肝功能检查正常。显效:黄疸较前明显好转,血清胆红素及肝功能下降大于入院时数值2/3。有效:黄疸较前好转,血清胆红素及肝功能下降数值大于入院时数值1/3,小于入院时数值2/3。无效:黄疸变化不明显,血

10、清胆红素及肝功能下降数值小于入院时数值1/3,症状及体征无改善。(二)评价方法1观察患儿皮肤、粘膜及小便黄染变化情况。2记录患儿肝脾肿大变化情况。3对比患儿肝功能及其他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4治疗前后可由专人进行疗效评价,评价者应先接受培训。小儿痫病(癫痫)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痫病 (1994 年发布) 。(1)发作前可有头晕、胸闷、惊恐尖叫、恶心、腹部不适、心神不宁、幻听或幻视等不同发作前兆。(2)以起病急骤、时间短暂、可自行缓解、醒后如常人、反复发作为特点。(3)发作时可见多种形式,可表现为

11、突然昏倒,项背强直,四肢抽搐;或仅两目瞪视,呼之不应;或头部下垂,肢软无力;或口、眼、手等局部抽搐而无意识障碍;或幻视;或呕吐、多汗;或言语障碍;或无意识的动作等。(4)发作后可有朦胧、嗜睡、Todds 麻痹、头痛、或恢复正常等不同表现。(5)反复发作可造成患儿不同程度的认知、心理、社会功能障碍。(6)多有家族史,每因惊恐、劳累、情志过极等诱发。(7)脑电图检查有阳性表现,有条件做 CT、磁共振检查。(8)应注意与中风、厥证、痉病等鉴别。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儿科学 (沈晓明、王卫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年 5月第 7版) 。(1

12、)确定是否为癫痫。(2)明确癫痫的发作类型或属于某一特殊的癫痫综合征。(3)尽可能明确或推测癫痫发作的病因。(二)证候诊断1惊痫证:起病前常有惊吓史,发作时惊叫、吐舌、急啼、惊惕不安、神志恍惚、面色时红时白,四肢抽搐、神昏,平素胆小易惊、精神恐惧或烦躁易怒、寐中不安,舌淡红、舌苔白,脉弦或脉乍大乍小、指纹青。2痰痫证:发作时瞪目直视、喉中痰鸣、痰涎壅盛,四肢抽搐、或局部抽动、或抽搐不甚明显,意识丧失或神志恍惚、失神,或头痛、腹痛、肢体疼痛,平素面色少华、口粘多痰、胸闷呕恶,可伴智力低下,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或弦滑。3风痫证:常由外感发热引起,以反复发作为特点,发作时突然扑倒、两目上视或斜视、牙

13、关紧闭、口吐白沫、口唇及面部色青、颈项强直、全身强直或阵挛或四肢抽搐、神志不清,舌淡红或舌红,苔白,脉弦滑。4瘀血痫证:既往产伤病史和(或)脑外伤病史和(或)颅脑感染史,发作时头部晕眩、单侧或四肢抽搐,抽搐部位固定,或肢体麻木,或头部刺痛,痛有定处,年长女孩的发作往往与月经周期有关,行经前易发作,平素易胸胁少腹胀满,舌紫暗或有瘀点,苔少,脉涩,指纹沉滞。5脾虚痰盛证:发作频繁或反复发作,抽搐无力,平素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时作眩晕,食欲欠佳,胸脘痞闷,泛恶易呕,咯吐痰涎,大便稀薄。舌淡,苔白或白腻,脉细软,指纹淡红。6脾肾两虚证:发病年久,屡发不止,发作时多以瘛疭抖动为主要表现,平素时有眩晕,腰

14、膝酸软,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睡眠不宁,大便稀溏,可伴有智力发育迟滞。舌淡或淡红,苔白,脉沉细无力,指纹淡红。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惊痫证治法:镇惊安神,豁痰熄风。推荐方药:镇惊丸加减。茯神、枣仁、龙齿、石菖蒲、远志、钩藤、天麻、胆南星、半夏、川黄连、沉香等。中成药:小儿琥珀丸、琥珀抱龙丸等。2痰痫证治法:顺气豁痰,通络开窍。推荐方药:涤痰汤加减。石菖蒲、胆南星、陈皮、清半夏、枳壳、沉香、川芎、神曲、朱砂、天麻、青果、青礞石等。中成药:小儿抗痫胶囊、癫痫康胶囊等。3风痫证治法:熄风止痉。推荐方药:定痫丸加减。天麻、全蝎、蜈蚣、石菖蒲、远志、胆星、半夏、青礞石、

15、陈皮、茯苓、朱砂、川芎、枳壳、钩藤等。中成药:医痫丸、癫痫平胶囊等。4瘀血痫证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推荐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赤芍、川芎、桃仁、大枣、红花、老葱、生姜、麝香等。5脾虚痰盛证治法:健脾益气,化痰熄风。推荐方药:集成定痫丸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天麻、钩藤、石菖蒲、当归、肉桂、白芍、白蔻仁、苍术、木香、龙齿等。中成药:小儿抗痫胶囊等。6脾肾两虚证治法:补益脾肾。推荐方药:河车八味丸加减。紫河车、枸杞子、生地、茯苓、山药、泽泻、五味子、寄生、麦冬、丹皮、肉桂、附子等。(二)针刺疗法根据病情及患者所需,选择性应用。体针:实证取人中、合谷、十宣、涌泉,针刺,用泻法;虚证取

16、大椎、神门、心俞、丰隆、内关,针刺,平补平泻法。均隔日一次。(三)基础治疗就诊时已服用抗癫痫西药者,根据病情维持原有抗癫痫西药量,或酌情减量,或渐停用。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发作频率疗效评定标准根据青岛全国癫痫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显效:发作频率减少 75%以上;有效:发作频率减少 5075%;效差:发作频率减少 2550%;无效:发作频率减少 25%以下或增多。2脑电图疗效评价标准采用常规或/和动态脑电图检查。从癫痫样电波的发放部位、范围、频率、持续时间以及脑电图背景波改变情况评价。改善:癫痫样电波及异常背景波较治疗前有改善。 无改善:癫痫样电波及异常背景波较治疗前无改善。(二)评价方法

17、1疗效观察时间宜在 1年以上,并不短于患儿治疗前两个发作间隔期。2在着重进行癫痫发作次数评价的同时,宜结合发作持续时间、发作程度及脑电图改变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3在疾病疗效评价的同时,宜进行中医证候疗效的评价,以求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本(DSM-TR,2000) 。抽动障碍分为四类:(1)短暂性抽动障碍(transient tic disorder,TTD) ;(2)慢性抽动障碍(chronic motor or vocal tic disorder,CMVTD) ;(3)T

18、ourette 综合征(Tourettes disorder,TD) ;(4)其他尚未界定的抽动障碍(tic disorder,not otherwise specified,TDNOS) 。1短暂性抽动障碍(transient tic disorder,TTD)(1)一种或多种运动性和(或)发声性抽动;表现为突然的、快速的、反复的、非节律的及刻板的动作或发声;(2)抽动 1天发作多次,几乎每天发作,持续至少 4周,但不超过 12个月;(3)18 岁以前起病;(4)抽动症状不是直接由某些药物(如兴奋剂)或内科疾病(如亨廷顿舞蹈病或病毒感染后脑炎)所致;(5)不符合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或 To

19、urette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chronic motor or vocal tic disorder,CMVTD)(1)一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表现为突然的、快速的、反复的、非节律的及刻板的动作或发声,但在病程中不同时出现;(2)抽动每天发作多次,可每天发作或有间歇,病程超过 1年,但其无抽动间歇期持续不超过 3个月;(3)18 岁以前起病;(4)抽动症状不是由某些药物(如兴奋剂)或内科疾病(如享延顿舞蹈病、病毒感染后脑炎)引起;(5)有上述抽动或发声,但不符合 Tourette综合征。3Tourette 综合征(Tourettes disorder,TD;多发性抽动症)(1)病程中具有多种运动性抽动及一种或多种发声性抽动,然而不一定在同一时间出现,所指的抽动为突然的、快速的、反复的、非节律性的及刻板的动作或发声;(2)抽动可每天发作多次(通常为阵发性发作)或间歇发作,病程超过 1年,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儿科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