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五年级数学下教案.doc

上传人:梦中客 文档编号:1713075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DOC 页数:182 大小:1.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五年级数学下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2页
2016五年级数学下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2页
2016五年级数学下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2页
2016五年级数学下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2页
2016五年级数学下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五年级数学第十册一、 教学内容1、简易方程 2、 折线统计图 3、 因数与倍数 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5、 分数加法和 6、 圆 7、 解决问题的策略 8、 整理与复习二、 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方面(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方式与方程的过程,会解一些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答相关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过程,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理解;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意义、性质以及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概念的进一步扩展,丰富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

2、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联系统计活动过程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和特点,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能对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2、数学思考方面。(1)在认识等式和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培养符号意识,感受方程思想的意义和价值。(2)在认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等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本特征,加深对自然数相互关系的理解,增强数感。(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求两个数

3、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4)有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学会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5)在探索 2、5 和 3 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等活动中,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6)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不同平面图形的相互关联,发展空间观念。(7)在收集和整理数据,用折线统计图描

4、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3、问题解决方面。(1)联系分数的意义,方程的特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等数学知识和方法,尝试从数量的多少及其关系、物体的形状及其变化等角度,提出和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锻炼实践能力。(2)在列方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2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3)在基于数据作出判断和简单预测,以及应用转化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关联,增强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根据实际问

5、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4)在分析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探索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归纳分数基本性质等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5)在探索计算方法、检查计算结果、发现数学规律,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条理地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总结,进一步增强主动评价和反思的意识。4、情感态度方面。(1)在认识方程、圆、因数和倍数、分数,探索方程的解法,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以及基于数据获得不同结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6、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增强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2)在探索 2、5、3 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求组合图形面积等活动中,经历克服困难、发现规律、获得结论的过程,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分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及其关系,用方程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等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严谨性,感受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初步了解数学的特点和价值,不

7、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4)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中的内容,参与实际调查,探索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等活动,进一步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逐步养成乐于动手、勤于思考的习惯以及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品质。三、 课时安排一 简易方程 12 课时二 折线统计图 3 课时 蒜叶的生长 1 课时三 因数与倍数 12 课时 和与积的奇偶性 1 课时四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5 课时 球的反弹高度 1 课时五 分数加法和减法 4 课时六 圆 11 课时七 解决问题的策略 3 课时八 整理与复习 5 课时3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单元教学纲要一、教学目标:1.使

8、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简易方程,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屯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意识。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二、教材前后联系1、已学过的相关内容: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一至五年级) ;用字母表示数(五年级上册) 。2、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9、:列方程解与分数、百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六年级上册) ;解比例(六年级下册) 。三、教学内容方程的含义、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等式的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2、教学难点:合理运用方程的特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进度计划1、等式与方程,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4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第 1 页例 1、例 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第 1、2 题;第二课时:教学第 23 页例 3、例 4 及相应的“试一试” ,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第 35 题;第三课时:教学第 45 页例 5、例 6 及相应的“试一试” ,完成随后的“练

10、一练”4和练习一第 6、7 题;第四课时:完成练习一第 813 题。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 (3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第 89 页例 7,完成随后的 “练一练”和练习二第 14 题;第二课时:教学第 910 页例 8,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二第 58 题;第三课时完成练习二第 915 题。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 (3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第 13 页例 9,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第 13 题;第二课时:教学第 1415 页例 10,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第 47 题;第三课时:完成练习三第 815 题。4、整理与练习(2 课时)第一课时:指导学生进行“回顾与整理”

11、,完成第 18、19 页“练习与应用”第16 题;第二课时:完成第 19 页“练习与应用”第 712 题和“探索与实践”第 1315 题,并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评价与反思” 。六、教学拓展要求5第 1单元 第 1课时内 容 等式与方程教学目标1、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的意义。教学难点 利用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地理解议程与

12、等式的关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 学 活 动 二次备课一、情景引入1、出示天平。知道这是什么吗?你知道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的吗?说说你的想法。如果天平左边的物体重 50 克,右边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的呢?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 1。(1)出示例 1 图。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把它写出来。5050100 (板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指出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边和右边结果相等;等式用等号连接)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做等式吗?(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2、教学例 2。(1)出示例 2 图。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哪一边物体的质量

13、多)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汇报。板书:x50100 x50150 X50100 x50150X50200 xx200教学反思等式方程等式方程8第 1单元 第 2课时内 容 等式的性质(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的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和交流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学难点 对等式第 1 个性质的探索过程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1、采用层层递进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发现、探索

14、,并不断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自己的发现。2、先从不是方程的等式过渡到方程,再由加过渡到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 学 活 动 二次备课9一、情景引入1、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 (1) )取出天平,情景引入。(在天平两边各放入一个 10 克的砝码。 )天平的两边一样重吗?天平会平衡吗?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再汇报。 (50105010)(2)出示第 2 组天平图。观察这两幅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50a50a)想一想:第二个等式与第一个等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等式两边同时加上 10,所

15、得结果还是等式。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3)出示第 3、4 组天平图。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 ?小组中互相说,汇报交流。你能用等式表示第 3、4 组图中天平两边物体质量变化前和变化后的关系吗? xa50a xaa50aa通过这一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x50 (4)归纳等式性质、猜想作用。归纳: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就是等式的性质。 (板书)教 学 活 动 二次备课10(5)完成练一练第 1 题。 (独立完成填写,交流想法。 )你们是怎样理解“x2525”和“x1818”的?“x2525”化简后得到什么“x1

16、818”呢? 二、教学例 4出示例 4: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X1050)谁知道 x 的值是多少?说说你的想法?谁能根据等式的性质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 x?在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生汇报方法。如果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说明什么?如果不相等呢?学生集体进行检验。小结:大家回忆一下解方程的过程,你认为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写“解” ,等号对齐,解完要检验)完成练一练(独立尝试解答,集体核对)说说你的想法。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 4 题。说说每个方程中,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 x,可以怎么做?独立完成填写。X 的值正确吗?口头检验。2、独立完成练习一第 5 题。独立完成,说说自己

17、的解题思路。三、课堂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什么是解方程?解方程时应注意什么?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例 4 X1050解:X10105010 根据等式性质 X40 化简等式 过程:(1)写“解” (2)等号对齐 (3)根据等式性质角方程(4)检验教学反思第 1单元 第 3课时11内 容 等式的性质(2)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情景中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 0 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使等式” ,会用等式的这个性质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念和交流的过程中,进

18、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对等式的性质进一步的理解,解含有乘、除法的方程。教学难点 对等式性质(2)的探索过程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1、采用层层递进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发现、探索,并不断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自己的发现。2、先从不是方程的等式过渡到方程,再由乘过渡到除,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 学 活 动 二次备课一、教学新课1、教学例 5。(1)我们已经学会了根据“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解方程的知识。(2)出示例 5 第一组图根据左边的图,你能列出等式吗?(x20)右边的图与左边

19、的图比较,有什么变化?你认为天平还会平衡吗?你能根据右边图物体的质量相等关系再列出一个等式吗?(2x202) 小组中互相说想法,汇报。这个等式又告诉我们什么呢?在小组中说说你的发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想像一下,如果 2020 的左右两边同时乘 3,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吗?用等式如何表示呢 ?(203203)如果左右两边同时乘 0 呢?可以吗?(3)出示第二组图。左边的图能看懂吗?用等式怎样表示?(3x203) ,也就是3x60。左边的图与右边的相比,物体的质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天平还会平衡吗?你能根据质量的变化情况列出等式吗?这又说明了什么?(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

20、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你能自己写一个等式,并把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数,看看12结教 学 活 动 二次备课13果还是等式吗?尝试练习,汇报。有什么发现?两边同时除以 0 呢?为什么?指出: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不为 0 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4)归纳:通过对两组图的观察,你认为等式又有什么性质呢?(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 0 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 指出:这也是等式的性质。(5)完成练一练第 1 题。独立完成填写。X66 和 0.7x0.7 化简后应是多少?2、教学例 6(1)出示例 6: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你能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40x960)40、

21、x、960 各表示什么?应该怎样解这个方程呢?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你怎样想到方程两边都除以 40 的呢?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2)完成试一试。要使左边只剩下 x,应该怎么办?独立完成解答,集体核对。二、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 6 题。独立完成,小组交流。2、完成练习一第 7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数量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独立完成。三、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得到的知识?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 0 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例 6 40x960解:40x4096040X24检验:4024960答:

22、试验田的宽是 24 米。教学反思14第 1单元 第 4课时内 容 解方程习题课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性质。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及检验。3、使学生在学生与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动检验等习惯,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能熟练运用等式的性质(1) (2)来解方程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明解方程的依据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循序渐进地练习,逐步提高解方程的要求,使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必要技能。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 学 活 动 二次备课一、基础知识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

23、为什么?181735 12a4 x123645x30 x1428 4513x162、当 x18 时,是下面哪几个方程的解。18x18 18x0 x1533X101.8 x1818 x354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二、指导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 8 题。(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2)这里的方程与前面所学解方程的过程比较有什么不同?省略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优点?在解方程时,先在头脑中想好方程两边应同时加上或减去什么数(也可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 0 的数) ,但书写时可以省略。同学们在解方程时可以照这种方法解。2、完成练习第 9 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核对,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15教 学 活

24、 动 二次备课3、完成练习一第 10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数量关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独立完成。4、完成练习一第 11 题。(1)学生独立完成。(2)在小组中交流,每人选择一种说思考方法。(3)汇报:说说立式的方法与过程。5、完成练习一第 12 题。第 1 题根据图意怎样列方程? 应该先算哪一步?第 2 题怎样列方程?独立完成解答,集体核对。6、完成练习一第 13 题。“两人用去的钱同样多”什么意思?你能用一种方法来表示题中的相等关系吗?(1 本练习本3 枝铅笔8 枝铅笔)你看出了什么?(1 本练习本相当于 5 枝铅笔)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解决数学

25、问题时,方程用处大吗?板书设计练习一x+0.7=14解:x=14-0.7x=13.3(可省:x+0.7-0.7)教学反思16第 1单元 第 5课时内 容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2、使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能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具体分析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通过让学生说数量关系、议

26、数量关系、设未知量表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 学 活 动 二次备课一、教学新课1、引入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方程,我们还可以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教学例 7。(1)出示例 7 的情景图。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根据“我比去年增加了 2.5 千克” ,你知道其中含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吗?去年的体重+2.5今年的体重运用这个数量关系解题时,哪个量是未知的?(在去年的体重上打“” )“去年的体重”是未知的,我们可以用未知数“x”来表示,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先把未知的量设为“x” ,同时

27、要先写“解” 。示范: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 x 千克。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可以怎样列方程呢?X+2.536在小组中说说:x、2.5、36 及方程的左边,右边各表示什么?17看看列出的方程是否符合数量关系。教 学 活 动 二次备课18小组交流:会解这个方程吗?说说自己的方法。汇报方法并指出:在“解:设”时已经设了“x 千克” ,因此求出的 x 的值不写单位名称。怎样可以知道解答的是否正确呢?你准备怎样检验?说说检验的方法。(2)小结方法。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谁来说说,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解答过程中要主意什么?3、试一试:(1)读题,理解题意。(2)哪一个条

28、件告诉我们题中的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什么?(非洲象的体重33蓝鲸的体重)根据这个数量关系怎样列方程呢?(3)完成解答并汇报方法。二、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第 2 题。(1)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2)独立列式解答。2、完成练习二第 3、4 题。(1)独立完成。(2)交流汇报,集体核对。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来列方程的?你是怎么想的?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你获得的新知识是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主意的?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例 7:去年的体重+2.5今年的体重 练一练: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 x 千克。 解:设这头非洲象大约重 x 吨。X+2.536 33x165X

29、36-2.5 X16533X33.5 X5答: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 33.5 千克。 答:这头非洲象大约重 5 吨。教学反思19第 1单元 第 6课时内 容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 ax+b=c 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

30、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教学难点 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通过让学生说数量关系、议数量关系、设未知量表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 学 活 动 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二、新课1.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启发:你能从中找出它们高度之间的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它们之间高度的关系?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将它们高度之间的

31、相等关系表示出来?板书学生交流中可能想到的数量关系式: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2.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明确方法,并提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3.谈话:我们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请同学们20先教 学 活 动 二次备课21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4.提问

32、: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交流中明确:首先要应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 22,使方程变形为“2x=?” ,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继续求解。5.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6.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三、巩固练习1.做练一练:读题,并设想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找出了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了怎样的方程,是怎样解列出的方程的,对求出的解有没有检验等。再让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启发思考:这个问题与例 8 有什么相同的地

33、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做练习二第 7 题先让学生说说解这些方程时,第一步要怎么做,依据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时,要在关注结果是否正确的同时,了解学生是否进行了检验。四、全课总结、内化新知: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或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解:设小雁塔高 X 米。 2X-2264 2X-22+2264+22 2X86X43 答:小雁塔高 43 米。教学反思第 1单元 第 7课时22内 容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形

34、如 ax+b=c 的方程的解法,同时理解并掌握形如 axb=c 的方程,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正确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能够熟练地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能具体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分析法、图示法、合作交流。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 学 活 动 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一些练习。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基础练习1、先设要求的数为 x,并列出方程。 (不解答)

35、(1)一个数的 20 倍是 70,求这个数。(2)38 比什么数多 19.5。(3)4.7 与哪个数的和是 11。在小组中完成并交流。汇报,集体核对。2、完成练习二第 9 题。独立完成,巡视指导。学生汇报方法,你是怎么想的?先让学生说说解每道题时,第一步各应怎样做,以及这样做依据了等式的什么性质。教师适当指导(1)x+7-9=34 (2)2x2=360(3)2.3x-1.02=0.36 这三题。三、提高练习1、完成练习二第 10 题。(1)师: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你能根据这个公式列出方程吗?指名列方程,全体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教 学 活 动 二次备课23(2)学生自己列方程解答,全班交流订正

36、。2、完成练习二第 11 题。(1)读题,理解题意。(2)独立完成,展示作业。说说思考的方法与过程。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来列方程的?3、完成练习二第 12 题。(1)理解题意:本题有几个未知量,分别在什么条件中找数量关系?含有怎样的等量关系?(2)独立完成,交流汇报(适当指导学生同题两个未知量的设法和解题格式) 。4、完成练习二第 13 题。(1)读题,理解题意。(2)已知哪些量?要求什么?与 12 题有什么相同之处?(3)独立完成,交流汇报。5、完成练习二第 14 题.。()读题,理解题意:购物发票包含了哪些信息?购买了哪几种商品?每种商品的单价和数量各是多少?一共用了多少元?()独立完成,展

37、示作业。说说思考的方法与过程。6、阅读练习二第 15 题材料,解答教材所提出的问题。四、课题总结通过学习,大家可以发现实际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方程解决,谁能说说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关键是什么?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1)12、解:设小瓶的容量为 x 升 13、3x-0.03=1.53大瓶的容量为 y 升。 14y+1.7=46.53x=1.5 y-3.2=1.8 14、12x+3.5=25.1x=1.53 y=1.8+3.2x=0.5 y=5教学反思24第 1单元 第 8课时内 容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 ax+bx=c

38、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掌握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养成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习惯。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 axbx=c 的方程的解法;会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通过让学生说数量关系、议数量关系、设未知量表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 学 活 动 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化简:3X+2X 5.3XX 4XX 6.8X2.2X 5.2XX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有针对性地点评。二、新课出示例 9:北京颐和园占地 290 公顷,其中水面面积大约是陆地面积的 3 倍,

39、颐和园的陆地和水面大约各有多少公顷?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师:你能有线段图表示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尝试画图,集体交流。得到:水面面积+陆地面积= 颐和园的占地面积启发:这大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谁为 x 号呢?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师:如果用 x 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呢?指名学生了出方程,鼓励学生独立求解。25教 学 活 动 二次备课集体交流解答方法并追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3、师: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三、巩固练习1、解方程2x+3x=60 3.6x-2.8x=12 100x-x=1

40、98师:这几道方程以例题中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解这一类方程时要先做什么?依据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后,独立解答,集体订正。2、完成练一练第 1 题提示学生要对结果进行化简。3、完成练一练第 2 题学生独立解答。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记忆依据了怎样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四、全课总结、内化新知今天我们学习了列怎样的方程解决问题?在解答这一类应用题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水面面积+陆地面积 =颐和园的占地面积解:设颐和园的陆地面积大约有 X 公顷,则水面面积大约有 3X 公顷 X +3 X =290 4 X290 X72.5 3X217.5 答: -

41、教学反思26第 1单元 第 9课时内 容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4)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形如 axbc 、axbxc 的方程的解法;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列上述方程解决行程问题。2、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和交流能力。教学重点 准确找出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行程问题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学生已经掌握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的基础上,通过画线段图并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新的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 学 活 动 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1、 (1)一辆客车每小时行驶 95 千米,3 小时行驶_千米。(2)一辆货

42、车每小时行驶 x 千米,3 小时行驶_千米。让学生独立口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速度时间路程)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行程中的数量关系,来列方程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二、新课1教学例 10:(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等量关系。谈话:你能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吗?学生独立填线段图。提问:你能根据自己填的线段图,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吗?在小组里交流你找到的关系。学生交流讨论,并集体汇报题中的等量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客车行的路程+货车行的路程总路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2)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提问:你能根据“客车行的路程+货车行的路程总路程” ,列出方程并解答吗? 学生独

43、立列方程并解答。指名说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过程27提问:如何检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列怎样的方程?学生独立解答,全班汇报。 (根据数量关系“速度和时间总路教 学 活 动 二次备课28程”可以列方程:(95+x)3=540,解得 x=85 千米/ 时)(3)小结方法。讨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小组讨论、交流,集体汇报。教师小结:应用学过的公式、数量关系或画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2.完成教材第 15 页“练一练” 。 学生读题,明确题意并利用线段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互相交流解题过程与结果。思考:这道题的解答过程与例

44、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列方程解答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什么?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 16 页“练习三”第 4 题。提问:解这些方程的第一步需要做什么?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如何检验。2.完成教材第 16 页“练习三”第 57 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说说每道题列出的方程所依据的数量关系。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行程问题,根据“甲行驶的路程+乙行驶路程总路程”及“速度和时间总路程”等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行程问题(2)客车行的路程+货车行的路程总路程 速度和时间总路程解

45、:设货车的速度是 x 千米/时。 3x+953=540 3x+285=540 (x +95)3=5403x=255 x+95=180X=85 x=85答:货车的速度是 85 千米/时。教学反思29第 1单元 第 10课时内 容 列方程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习题课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形如 axbxc 的方程的解法,能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根据题意列形如 axbx c 的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题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综合所

46、学的知识的要点,通过综合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分析,调动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 学 活 动 二次备课一、回顾与整理1.谈话:之前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知道了解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谁来说说怎样找等量关系。学生小组交流,并回答。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练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二、基础知识训练完成教材第 16 页“练习三”第 8 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投影几名学生的解题过程。集体订正。指名说说解题方法及依据。三、解决实际问题1.完成教材第 17 页“练习三”第 9 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交流反馈时,在关注结果是否正确的同时,了解学生是否30进教 学 活 动 二次备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