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维护秩序【课标依据】“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1.5 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规则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树立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能力目标:懂得生活中的各种规则,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知识目标:知道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正常运转,保证人们安居乐业;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人们应自觉遵守社会规则。【重点难点】重点:社会生活需要秩序。难点:认识到维护秩序靠规则。【教法学法】教法:主题活动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教 时】1 课时【教学过程】图片导入师展示图片,生思考:以上图
2、片展示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如果像下图 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生答后,这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混乱不堪。师引入主题新课互动生成主题一:自主预习生阅读教材,找出问题,师归纳板书。主题二:社会生活有秩序探究与分享师展示图片,生思考:(1)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2)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状况?生答后,师生归纳:2(1)影响学生正常放学,出现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2)需要制定相关的规则,来接孩子的家长要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秩序。师展示图片,问:社会秩序的作用有哪些?生答,师生归纳:(1)社
3、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每个社会成员在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主题三:维护秩序靠规则师述:一、社会规则的含义和种类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道德、纪律、法律等。师补充:社会规则的类型分为成文的和不成文的两类:风俗习惯、部分道德规范及部分法律规范、宗教规范是不成文的;法令、条例、规章和大部分法律、重要的教规是成文的。生思考回答:我们的社会生活规则有哪些?师展示图片,师生归纳:学校有:纪律;公共场所有:秩序;比赛场
4、上有:规则;买卖双方有:交易法则等师问: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规则?生答,师展示图片,师生归纳:手扶电梯注意事项 ;女士优先;羽毛球规则;篮球违规师问:这些规则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生答后,师生得出:社会规则确定了社会生活的条理和次序,使人们知所当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师展示图片斑马线上,行人优先中国式过马路课堂小结回顾板书,明确重点。板书设计课堂巩固3教后反思43.2 遵守规则【课标依据】“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1.5 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规则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情感
5、、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形成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理念。能力目标:提高自律能力,敬畏规则,学会维护规则的技巧,锻炼参与改进规则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明白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规则,懂得应积极维护规则,参与改进规则。【重点难点】重点:1.自觉遵守规则 。2.维护与改进规则。 难点:自由与规则不可分。【教法学法】教法:主题活动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教 时】1 课时【教学过程】经验导入阅读教材 P26“运用你的经验”师展示图片,生思考:上述现象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规则?生答后,师生得出:人人遵守规则,社会生活才
6、会井然有序,人民才会有充分地安排自己生活的自由。师引入:如何对待规则是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新课互动生成主题一:自主预习生阅读教材,找出问题,师归纳板书。主题二:自由与规则不可分师问: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是怎样的?生答:(1)社会规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5(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探究与分享师展示图片 生思考:你在公共场所遇到类似的情景吗?你是如何看待的?生答后,师生共同得出:我们在公共场所应该自觉遵守规则,因为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
7、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探究与分享师展示材料,生思考:为什么这两位乘客看似在行使权利,最后却受到处罚?师展示材料,生回答:你是如何看待这些行为的?师生归纳:自由的最基本含义是不受限制和阻碍(束缚、控制、强迫或强制),或者说限制或阻碍的不存在。“自由”在中国古文里的意思是“由于自己”, 就是不由于外力,是自己作主。在欧洲文字里,“自由”含有“解放”之意,是从外力制裁之下解放出来,才能自己作主。主题三:自觉遵守规则师展示图片:“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生思考:(1)你怎么看待“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观点?(2)你认为该如何做到许衡所说的“我心有主”?生答后,师生形成
8、共识: (1)“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是一种准则,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精神,这就是道德自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是这种道德自律的前提。(2)要自己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就是要严于律己。师展示材料,生思考:你是如何看待这些行为的?生答后,师生共同得出:(1)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探究与分享师展示图片,生思考: 你怎么看待以上观点?生答后,师生归纳:上述观点都是错误的,都是漠视规则,不遵守规则的表现。这些人应该懂得: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化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
9、心、外化于行。主题四:维护和改进规则师问: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规则?生答后,师生共同得出: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探究与分享6师展示图片,生思考: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类似的行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请你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生答后,师生共同归纳:(1)首先,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2)以宣传劝导为主,引导规范人们的行为;(3)设定相关的行政法规约束不文明合理行为。师展示图片:交通违规生答后,师生归纳:有“礼”,语言文明,态度和善;有“理”,要晓之以理,采取合理的方式;有“节”,要注意适可而止。结论:维护规则,人人
10、参与师问:我们应该怎样改进规则?生答后,师生共同归纳:(1)为什么: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2)怎么做: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师补充: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据此,相关部门出台了酒驾处罚标准和醉驾处罚新规定:酒后驾驶分两种:酒精含量达到 20mg/100ml 但不足 80mg/100ml,属于饮酒驾驶;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 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目前,
11、饮酒驾驶属于违法行为,醉酒驾驶属于犯罪行为。师展示酒驾后交通事故图片,警示教育。课堂小结回顾板书,明确重点。板书设计课堂巩固7教后反思8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4.1 尊重他人【课标依据】“一.成长中的我”中的“(二)、自尊自强”2.3 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2.5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二.成长中的我”中的“(一)、交往与沟通;(二)在集体中成长”1.1 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2.2 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2.5 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12、,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理念。能力目标: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的能力,做到尊重他人。知识目标:知道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懂得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和社会尊重的需要,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他人就应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到尊重他人是交往的起点。2.知道如何尊重他人 。 难点:掌握尊重他人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教法学法】教法:主题活动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合
13、作学习与探索学习【教 时】1 课时【教学过程】图片导入师展示图片,生思考:面对上述两种场景,你的感受有何不同?生答:随地吐痰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与对手握手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不同的表现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喜欢与尊重他人的人交往。师引入新课互动生成9主题一:自主预习生阅读教材,找出问题,师归纳板书主题二:尊重他人教材 P32“运用你的经验”师展示图片,生感悟师述: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教材 P33“探究与分享”师展示图片材料,生思考:(1)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举例说明。(2)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你是如何看待这个句话的?
14、生答后,师生归纳:(1)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也是相互。根据自己的理解,列举恰当的例子说明。(2)赞同,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师问:尊重他人的必要性是什么?师展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图片,明确“受尊重”所在层次生答后,师生得出: (1)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2)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探究与分享师展示图片,生思考:某市图书馆允许行乞者进馆读书。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甲:图书馆这么做,秩序就无法保障。乙:应该尊重每个公民的读书权利馆长:我无权拒绝他们进馆读书,但你有权选择离开。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生答后,师生归纳:我不赞成读者甲的
15、观点,赞成读者乙和图书馆长的观点。因为: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弱势群体的权利需要尊重;关注弱势群体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尊重是维系良好惹急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师播放视频:尊重他人从小事做起。强化师述:有人说,尊重是一朵花,一朵开在心间的花;尊重是一条路,一条通往美好的路;尊重是一团火,一团温暖你我的火。可见,学会了尊重,不仅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守纪律、受欢迎的人,也会使我们获得人生的幸福。过渡:故事析理师展示材料:金钱买不到尊重生思考:富翁为什么得不到乞丐的尊重?主题三:尊重从我做起师展示三个情景,生思考:情景一:当小东准备去参观美术馆时,同学拿着数试卷请教问题学。10情景二:当小
16、光看足球比赛时,约好的同学来家里商量演讲稿的事情景三:小明对舅舅讲的电影并不感兴趣。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境,你会怎么做?生答后,师生归纳:情境一:我会帮助小萌解决问题后,再去参观美术馆。情境二:我会停止看足球比赛,与同学一起商量写演讲稿的事。情境三:我会认真听舅舅谈昨晚看过的电影。理由: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师问:如何尊重他人?(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2)平等对待他人。(3)学会换位思考。(4)学会欣赏他人。教材 P35“探究与分享”师展示材料
17、,生思考:(1)你赞同他们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2)你还有哪些看法?生答后,师生归纳:赞同。理由: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而轻视、歧视他人。师播放视频:屠格涅夫与乞丐生思考:说明什么?结论: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师展示材料: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论:学会换位思考课堂小结回顾板书,明确重点板书设计课堂巩固11教后反思124.2 以礼待人【课标依据】“一.成长中的我”中的“(二)、自尊自强”2.3 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2.5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
18、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二.成长中的我”中的“(一)、交往与沟通;(二)在集体中成长”1.1 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2.2 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2.5 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文明有礼意识,鼓励学生检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能力目标: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从语言、仪表、举止方面提
19、高自身素质,并能在实践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13知识目标:知道礼是什么,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重点难点】重点:文明有礼的作用。做文明有礼的人 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教法学法】教法:主题活动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教 时】1 课时【教学过程】故事导入师播放视频:“无礼”与“五里”,生观看视频,思考:他悟出了什么?生答后,师引入: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的要求。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新课互动生成主题一:自主预习生阅读教材,找出问题,师归纳板书。主题二:待人礼为先教材 P37“运用你的经验”师展示图片,小岩
20、一家约朋友吃饭,在就餐前和就餐时,小岩的种种行为是否符合礼仪呢?生思考:(1)你认为小岩哪些方面做得不合适?应如何改进?(2)如果你是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应?如何做?生答后,师生归纳:(1)抢先坐在沙发上,自顾自玩手机;客人来了不主动打招呼;菜刚上齐,就拿起筷子夹菜吃;等等。(2)会觉得小明不尊重他人、不懂得谦让。会告诉他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师展示图片:中餐礼仪、西餐礼仪师问:礼的含义是什么?生答: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师问: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21、有哪些?生答后,师生得出:(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14(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生思考:关于礼仪的成语探究与分享师展示图片,生探究:(1)你生活的小区存在哪些不文明行为?这些行为给小区居民造成了哪些影响?(2)你对文明小区的期望有哪些?生答后,师生归纳: (1)造成的影响:小区不文明行为不仅影响小区环境,还会伤害邻里感情,特别是高空抛物、私占楼道堆积杂物等行为更是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2)小区里邻里团结友好,家庭和睦相处,敬老爱幼,互谅互让,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参加社区各项创建活动;讲究卫生、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爱护公物;等等。师展示图片:(1)小区不
22、文明行为师述: 古老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论语中的礼仪非礼勿听,非礼勿看,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食不语,寝不言席不正,不坐克己复礼为仁主题三:做文明有礼的人教材 P39“探究与分享”师展示材料:程门立雪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至是,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今洛阳),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音 zu)与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生思考:你如何评价杨时和游酢的行为?生答后,师生归纳:杨时和游酢尊敬老师,是文明有礼的人。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恭,要以
23、情感人。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师问: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生答后,师生得出:(1)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2)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3)需要在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生写一写:礼貌用语师展示图片师问:参加社交活动应注意的几点?生答后,师述:总的来说,着装要规范、得体,就要牢记并严守 TPO 原则。它是有关服饰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TPO”原则,即着装要考虑到时间“time”、地点“place”、场合“Occasion”。其中的T、P、O 三个字母,分别是英文时间、地点、目的这三个单词的缩写它要求人们在选择服装、考虑其具体款式时,应
24、力求使自己的着装时间、地点、目的协调一致。练一练练习微笑要领:上下两颗门牙轻轻咬住筷子,露出上面八颗牙齿,嘴角高于筷子的高度,筷子两端15不碰到嘴角上下嘴唇。课堂小结回顾板书,明确重点板书设计课堂巩固教后反思164.3 诚实守信【课标依据】“一.成长中的我”中的“(二)、自尊自强”2.3 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172.5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二.成长中的我”中的“(一)、交往与沟通;(二)在集体中成长”1.1 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2.2 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
25、,与人为善。2.5 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树立诚信意识。能力目标:懂得诚信是每个人必备的道德品质,学会运用诚信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珍惜个人诚信记录。知识目标:了知道诚信的含义;了解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对个人、对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明白用实际行动践行诚信。【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到诚信无价 。 2.学会做一个诚信的人 。难点:掌握诚信的智慧。【教法学法】教法:主题活动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
26、教 时】1 课时【教学过程】故事导入师播放音频: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生思考:你认为国王为什么要选谁作为继承人?生答后,师引入。新课互动生成主题一:自主预习生阅读教材,找出问题,师归纳板书主题二:诚信无价教材 P41“运用你的经验”师展示材料:小方和同学约好一起参加志愿者活动,因为不守时晚起迟到了十分钟!生思考:(1)你怎样看待小方的言行?18(2)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出现类似的行为?生答后,师生共同归纳:(1)小方迟到了十分钟,耽误了其他同学的时间,这是不诚信的行为,会失去同学们对他的信任。(2)按时促进,履行诺言,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师问:诚信的含义是什么?生答后,师述: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
27、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师问:诚信的重要性有哪些?生答后,师生共同得出:(1)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2)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3)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探究与分享师展示材料:一诺千金 播放视频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唐代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错刀:古钱名。)生思考:从季布的故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生答后,师生共同得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师展示材料:2014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新年不欠旧年账,
28、今生不欠来生债。” 孙水林、孙东林兄弟 20 年坚守承诺,被人们赞为“信义兄弟”。海尔砸冰箱:1985 年,海尔从德国引进了世界一流的冰箱生产线。一年后,有用户反映海尔冰箱存在质量问题。海尔公司在给用户换货后,对全厂冰箱进行了检查,发现库存的 76 台冰箱虽然不影响冰箱的制冷功能,但外观有划痕。时任厂长的张瑞敏决定将这些冰箱当众砸毁,并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不合格产品”的观点,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震动。生思考:说明什么?生答后,师生归纳:诚信是 21 世纪的一种无形资产,更是一个企业是否能长久经营下去的标准,以前有海尔的老总张瑞敏砸冰箱的案例,今有乔布斯砸苹果,这些案例都是企业诚信度的体现。不管
29、是个人还是企业,诚信的原则是重中之重。师展示图片主题三:践行诚信师问:如何践行诚信?生答后,师生共同得出:(1)树立诚信意识。(2)运用诚信智慧。(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探究与分享师展示图片、播放视频:该不该说 谎生思考:你是否赞同上述同学的观点?说说理由。生答后,师生归纳:(1)不赞同前两种观点,赞同后一种观点。理由: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2)处理方法:对人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是相互关联且常常发生冲突的两个道德准则。一方面,19“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是人
30、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当恪守诚信的品德。另一方面,尊重隐私又是待人坦诚的前提,是维护良好关系、有效沟通的基础。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境,坚持原则,权衡利舞,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师展示图片:珍惜个人诚信记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小结回顾板书,明确重点板书设计课堂巩固教后反思20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5.1 法不可违【课标依据、法治教育大纲】一.成长中的我”中的“(三)、心中有法”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3.2 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3.3 掌握获得法律帮助
31、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3.4 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标”“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能力目标: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种类,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重点难点】重点:1.违法行为的种类 2.违法无小事,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教法学法】教法:主
32、题活动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教 时】1 课时【教学过程】故事导入师播放视频:小勤的行为违法吗?生思考:(1) 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2)这样的事可以避免吗?生答后,师生归纳、师引入(1)因为捡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是违法的事情。 (2)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只要做到不违法,这样的事情就可以避免。新课互动生成主题一:自主预习生阅读教材,找出问题,师归纳板书21主题二:违法无小事师问:法律的规范作用是什么?生答后,师述: 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
33、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有效的准绳。师问:什么是违法行为?生答后,师指出: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探究与分享 P47师展示四个材料生思考:依据是什么?是什么违法行为?师问:违法行为的种类有哪些?生答后,师生得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合作探究 生完成表格通过上面图片和材料的分析,我们来完成下面的表格:情景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一二三新知探究请找出以上三类违法行为的相同点生答后,师生归纳:1.都有社会危害性2.都是违法行为3.
34、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师述:无论是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严重违法也叫犯罪。师展示图片,并讲述: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宪法(constitution)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主题三: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教材 P49“探究与分享”师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生想一想,你自己或者身边人做过这些事情吗?他们是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师问:身边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生答后,师生归纳:(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线、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2
35、)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探究与分享师展示三个情景,生指出:他们分别是什么违法行为?22师问:如何做到遵章守法?生答后,师生得出:(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生阅读:再阅读 P512 个“相关链接”问:什么是民事主体民事主体,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 能够充当民
36、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课堂小结回顾板书,明确重点板书设计课堂巩固23教后反思本节课有较多的法律名词,不能将本节课上成专业的法律课。有的点到为止。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即可。245.2 预防犯罪5.2 预防犯罪 教学设计备注:本教学设计是“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活动教学的研究”课题(课题编号:HJG17084)日常教学设计。课题: 5.2 预防犯罪学 段 初中 年 级 八教 师 曹昌龙 学 校 巢湖市第七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以及这节课的价值)本节课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的第
37、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二框题内容。第五课旨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同时也是从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的高度,阐明尊法守法的必要性,对新时代中学生在思想意识和行为实践中提出的要求。本框题是第一框题“法不可违”的延续-违法类别中的严重违法行为,这种“严重违法行为”有何危害、如何防范等问题,自然是第二框题“预防犯罪”来完成。同时本框题又为第三框题“善用法律”作铺垫。所以,本框题在教材逻辑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学情来看,八年级学生已有法律知识学习较少,加上正是青春期的躁动,“哥儿们义气”的“潜
38、伏”,正值叛逆期,容易出现违纪违法乃至犯罪苗头。所以,本框题学习,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法治需要,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培育、引导他们维护法律尊严不可或缺的内容。二、教学目标课标依据:“成长中的我”中的“(三)心中有法”中的 3.2 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3.4 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依据: “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标、内容”中的“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
39、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等”。基于课标与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本框题的教学目标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远离违法,杜绝不良行为,防微杜渐。依法律己、违法维权、依法同违法25犯罪行为作斗争。能力目标:逐步形成依法依规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渐养成自我控制、约束不良行为的能力,逐渐提高自己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提高自我防范能力。知识目标:了解刑法、刑罚的种类。知道犯罪的基本特征。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认识到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知
40、道如何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三、学习者特征分析(简要说明学习者的学习起点以及学生学习风格)法律认识与态度上的偏差:青春期的学生有主见,但往往很片面,只看到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却不能认识到法律保护自己、维护正常秩序和自由必要性的一面,从而不能自觉守法。还有部分学生在认识上有误区,认为自己年轻不会违法,更不可能犯罪,即便有犯罪行为但因年龄小不要紧。 心理和生理特征的“缺陷”:八年级学生已有法律知识学习较少,加上正是青春期的躁动(易冲动),“哥儿们义气”的作祟,正值叛逆期,容易出现违纪违法乃至犯罪苗头。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学生易受负面因素环境的影响,想表现自己,但又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经常会“不拘
41、小节”、“大错不犯,小错不断”错误观念,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基本理念:培养发展学生以适应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文化基础为需要、以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为必备能力的核心素养。教学与活动策略:采用主题活动教学法。通过二个主题,一个完整的小强案例,综合运用比较、辩论、直观视频等手法,用活动方式组织教学。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出重难点以及确定重难点的依据)教学重点:1.犯罪的基本特征确定依据:帮助学生掌握易混淆的知识点,犯罪与一般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行为区别在于它具有自己的三个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2、,学会维护法律尊严。2.加强自我防范确定依据:本框题主要是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教育,如何防范犯罪,使青少年学生成为合格的守法公民,自然是教学的落脚点、重点。教学难点:刑罚与其他处罚的区别确定依据: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难以做到将违法受到的处罚逐一详细讲解;再者,学生对拘役与拘留、罚金与罚款等知识点易产生混淆。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中学生小强看到了令他震惊的三幅(盗窃、生产销售伪劣产观看、倾听、思考用中学生的故事能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图26:震惊的图片品、非法拘禁)图片,点击对应音频(刑法第 265、140、238 条),思考:三个案例为什么能令小强感到
43、震惊?引入课题片案例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音频播放三种犯罪受到处罚的法律条文,让学生对犯罪行为付出的代价感到震撼,对犯罪的危害有个初步感性认识。主题一说说罪与罚了解罪与罚1.播放一个好学生的堕落视频。【内容:中学生小强原本是一个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人以后,无心学习,经常旷课。起初还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不但不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聚众斗殴,多次致他人受伤,父母为此付了不少医药费。他还经常偷窃、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弄到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名同伙竞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中就作案三起,最
44、终因抢劫罪被判刑。】2.展示问题:(1)小强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是哪类违法行为?从小强身上能得到什么警示?(2)小强最后因“因抢劫罪被判刑”,从这句话中读出哪些信息?(3)什么是犯罪?它具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得出来的?(4)刑罚有哪些几类组成的?你能知道小强最后受到的处罚是什么类型的何种处罚?罚金与罚款、拘役与拘留有什么区别?3.巡视指导。4.根据小组展示内容归纳: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5.播放罚金与罚款、拘役与拘留的区别微课。1.观看视频(1 分钟)2.阅读教材 P52-54(3 分钟)3.分组(4 组)讨论,每组对应一个问题。(3
45、 分钟)4.小组代表展示成果。(4分钟)1.中学生小强故事延续,案例具有贯性,便于学生学习。身边事例更能引起学生的警觉。2.视频呈现案例比口述、文字表达更能抓住学生眼球(兴趣)。3. 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同时为后续小组讨论、思考问题做知识铺垫。4.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相互启发,每组一个问题,任务明确,精力集中,易于解决。5.小组代表展示,培养学生分享意识与竞争意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6.易混知识点用微课方式解决,学生感觉新颖。这种方式,教师课前准备费时,但课中省时高效。7.本主题采用四个活动:看视频、阅读教材、讨论、展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46、新课互动讲小强的故事:当小强之前是个好学生时,他总是说“我年龄小,我不会违法,更不会犯罪学生听讲,思考1. 从上一主题过渡到本主题。2. 中学生小强故事延续27,犯罪离我远着呢”。后来学坏了,他又说“我年龄小,犯点小法没什么,即使犯罪也不要紧”。问:小强的观点对吗?我们如何预防犯罪呢?,案例具有贯性,便于学生学习。说自己身边事3. 让学生明白,思想认识偏差,会导致行为犯错,甚至违法犯罪,进而提高警惕。展示辩论主题:我年龄小,犯罪离我远着,即便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观看,思考目的在于澄清学生的认识误区,明白犯罪是自己成长道路上的最凶险的陷阱,进而防微杜渐。确定辩论双方:正反方(男、女生队)抽签
47、确定,明确辩论要求、程序。抽签,双方确定主辩手、最后陈述人便于围绕主题,组织辩论指导学生辩论逻辑思路、语言组织阅读教材 P55-56,草拟提纲(3 分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围绕主题辩论的能力。组织学生辩论辩论:先双方主辩手陈述自己的观点自由辩论最后陈述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有序进行活动,锻炼辩论能力总结归纳:我们如果不加强自身修养,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由违纪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由一般违法可能演变成犯罪。负刑事责任的法定年龄:已满 14-16 周岁严重刑事犯罪、16 周岁应负刑事责任。需要增强法治观念,认清犯罪的危害,远离犯罪。听讲、整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从内心深处认识到犯罪
48、的危害,增强尊法守法意识主题二辩论年龄小,犯罪离我远着加强自我防范1.设疑:结合小强案例,说说在自己日常行动上如何防范犯罪?2.播放自编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视频3.归纳:珍惜美好生活,杜绝不良行为依法自律,自觉守法,从小事做起思考、回答、观看、整理1. 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思考2. 用形象的图片、轻快的音乐、说理歌词编成的视频,帮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种类。这比让学生直接看法律条文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3. 通过贯穿整节课学生身边案例,让学生知识内化。28课堂小结小强堕落的轨迹,警示我们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守法公民,不仅要知道犯罪具有的基本特征,犯罪可能受到那些处罚,而且要从思想上树立
49、法治观念,澄清认识误区,认清犯罪的危害,在行动上要从小事做起,自觉守法,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微杜渐。听讲、思考、回顾本节课内容整体认知,感悟导行课堂巩固1.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的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 57.9%,有旷课行为的占 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 44.9%,有赌博行为的占 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影像制品的占 31.9%。这说明 ( )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可能导致违法行为 不良行为必然发展为违法行为 青少年要抵制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不良行为是小节,无关紧要 A. B. C. D.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这条法律规定下来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未成年人受到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 B犯罪要受到法律惩罚C未成年人犯罪比成年人犯罪代价小D未成年人应当远离违法犯罪做题 学以致用,量少较容易七、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以及设计理念)设计理念:简约而突出。满足学生视觉享受,逻辑严谨。用三个关键词,箭头辅佐,将本节课重要知识点简要概括,结构清晰,直观明了,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