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林业造林工程的常见质量问题和完善措施 杨欧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林业局 摘 要: 随着我国科学的发展, 经济的进步, 自然环境成为了我国最大的考验。导致了我国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 我国也积极的做出了举措, 森林也受到了极为重要的重视。但是在实行过程中遇到了大量的问题。本文就是对受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说明, 使得我国林业得到更好的恢复。关键词: 森林; 经济发展; 自然灾害; 安全措施; 作者简介:杨欧 (1980-) , 男, 本科, 重庆酉阳人, 工程师, 主要从事造林绿化、产业建设方面的工作。在林业造林工程中, 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直接对树木成林质量造成影响, 需要认
2、清其中存在的常见质量问题, 有针对性地采取完善措施, 以保障造林工程质量。1 林业造林的主要质量问题1.1 林木的选种环节的质量问题林木的选种在林业造林工程中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 但也是关键环节之一, 对造林工程树木生长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然而目前国内造林工程建设进程中却存在着选种技术不够成熟的弊端, 突出表现在可供选择的树种较为单一, 缺乏新树种, 另外, 若所选择的树种达不到平衡的要求, 则会使得林木生长面临着矛盾问题, 也直接影响着林木的生长质量。因此, 必须对这一环节给予足够的重视。1.2 植物育苗技术不够成熟林业存在的质量问题, 最基本的是在育苗期就出现了问题, 育苗的质量决定了林木
3、的成活率和后期林木的质量。在种苗的培育过程中, 我国大部分地区没有专业的培养基地, 往往都是搭建临时的场地, 再加上技术的落后、人员的不足、管理的不恰当等诸多原因, 使得林造业从开始就没有取得成功。育苗的过程比较复杂, 有着一定的生命周期。所以, 需要更加慎重。1.3 林木栽植的质量问题在造林密度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调控, 比如大密度初植林木, 会导致林木快速郁闭成林, 对其正常生长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使得造林工程的林业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高。而且造林密度不合理, 也会导致林木在生长过程中养分不足和卫生状况不佳的情况下, 遭受更多的病虫害, 甚至引起火灾。整地环节不够合理, 比如对季节等客观因素不
4、够重视, 整地效果不理想, 或者没有从当地实际气象和地理地质等条件出发, 使得整地环节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 影响了林木质量。在实际栽植方面, 部分栽植人员没有正确选择最佳的栽植时间和栽植地点, 或者在树苗运输与栽植环节没有做好相关保护措施, 使得林木质量得不到保障。而且在种植模式方面依然沿袭大规模种植模式, 使得地下水位上升, 将地下水中的盐带到地表上来水蒸发后造成了土地的盐泽化、荒漠化。2 林业造林的主要解决方案2.1 实现树种选择及培育的多样化与科学化在林业造林工程的建设进程中, 需高度重视树种选择及培育的多样化与科学化。通过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科学技术, 并致力于改进自身技术, 比如将国外
5、科学的树种培育方法与国内土壤特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林木种植, 这利于我国林业造林工程林木选种技术的有效提高, 从而突破树种选择单一的现状, 实现树种选择的多样化, 使森林各树种之间的生长与发育得到平衡。在树种培育方面, 需要注意选择面积大的场地, 并且此场地开阔集中, 为林木的生长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 提高树种的存活率, 并保障林木生长质量。2.2 做好林木栽培控制工作要提高林业造林工程的质量, 就需要建立在科学栽植与管理工作的基础之上。因此, 要科学控制林木种植时的栽培密度, 可站在造林工程多方面利益 (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 的角度, 结合不同的自然环境及树种等实际情况进
6、行全面的分析与计算, 得出最佳的林木初植密度。在实际栽培过程中, 应该采取到位的林木质量保护措施, 结合工程设计和质量标准对栽植工具及技术进行优化, 并从林木的生物学特性出发, 实施机械营林模式, 做好林木管理工作, 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病虫害或火灾事故, 从而尽可能地提高林业造林工程的质量。2.3 培养先进的科学人才我国应该加大林造业工程的重要性宣传力度, 针对这一行业的优势予以科学的分析与解读, 让社会、家庭和个人都能够正确认识林造业。与此同时, 各高校应该对林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予以重视, 针对这一专业的学生, 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观念, 制定合理的未来人生规划, 促使其打好知识基础与心理素质基础
7、。另外, 要注重实践的操作, 而不是只讲理论, 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只会说不会做, 也能防止没有工作能力胡乱的抒发己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 注重学生的兴趣。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良教育手段。时代在进步, 教育也在进步。不能以最开始的师讲生听的思想在培养人才, 要与时俱进, 创新手段, 从游戏、活动、体验各个角度去渗透他们的学习, 使得这个专业可以形成学习中有快乐, 生活中有学习的体制2。在林造业企业方面, 更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定期让林业的工作人员相互交流自身的工作经验, 能让刚出门的大学生快速融入工作之中, 可以补缺现在空缺的技术人才, 也能锻炼学生, 促使原有的工作人员与新引进的人才共
8、同进步。2.4 学习先进的技术手段虽然我国培养出很多先进的植物幼苗, 但是我国总体水平比较低下, 培养人员的专业程度也不均衡, 所以应该注重走出去和引进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走出去是将自身培养的先进东西分享出去, 让大家借鉴和改进;引进来则是学习先进的技术, 包括管理、培养、育苗、地理等, 学会因地制宜。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不能盲目, 以免泄露自己的科研成果。在引进的过程中也需要小心, 防止学习到不好的知识, 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 为我国的居民负责, 也为我国的生态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针对性的方法:针对性策略即配方成交策略, 是通过推销人员利用针对性较强的说服方法
9、, 促成顾客购买行为的发生。针对性的前提必须是推销人员事先已基本掌握了顾客的需求状况和消费心理, 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设计好推销措施和语言, 做到言辞恳切, 实事求是, 有目的地宣传, 展示和介绍商品, 说服顾客购买, 让顾客感到推销员的确是真正为自己服务, 从而愉快地成交。因此, 运用针对性策略的关键是促使顾客产生强烈的信任感。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 开发人员要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 从口味 (性能) 、包装 (外型) 、消费水平、生活习惯等多方面进行产品定位, 结合企业的自身优势和品牌战略, 从某种价位入手, 进行针对性的产品开发。2.5 加强规划科学合理性对于林造业的工程来说最重要的也就是设计与
10、规划, 同时也要注重科学和研发以及对质量的保证。林造业的设计应该遵循分类经营和定期培育的原则, 并以相对应的科学发展观念为向导, 科学、有效、严谨地进行规划, 不管是从技术上, 还是从人员分配和财务管理上都要做到万无一失。具体的规划还需要具有切实可行性, 要保证实施起来没有障碍, 要综合考虑土地的面积、酸碱性、栽培密度等, 还要考虑造林过程之中幼苗的成功培植, 确保造林的可持续健康发展3。另外, 注重人员的分配和人员的工作职责, 树立起对工作的责任心。保证对工作有一个认真的态度。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分析讨论, 避免独自裁定而增加项目风险。在不确定的事情上可以用头脑风暴的办法来解决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3 结语林业建设必须要创新改革, 科学规划, 从基础开始, 再到规划建设乃至人的本身,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做好林造业质量管理工作。林造业领域的相关单位要不断地探索创新方法, 及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推动林造业健康发展, 获取理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参考文献1黄志松.林业造林工程主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实践J.绿色科技, 2017 (5) :91-92. 2官勇, 胡宇.林业造林工程质量管理分析J.南方农业, 2014 (24) :74-76. 3李芳银, 王利峰, 张凤权.浅谈林业造林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 2015 (12)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