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外群体的刻板印象差异及地域差异对刻板印象影响的调查.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623922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外群体的刻板印象差异及地域差异对刻板印象影响的调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内、外群体的刻板印象差异及地域差异对刻板印象影响的调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内、外群体的刻板印象差异及地域差异对刻板印象影响的调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内、外群体的刻板印象差异及地域差异对刻板印象影响的调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内、外群体的刻板印象差异及地域差异对刻板印象影响的调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立项申请正文1内、外群体的刻板印象差异及地域差异对刻板印象影响的调查研究以北京、贵阳、凯里大学生及苗族本族分别对苗族刻板印象的调查研究为例一、 【立项依据】刻板印象是指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普遍认为它与某些特征和行为相联系。 1早期的刻板印象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刻板印象概念的界定,以及对不同群体刻板印象内容的评估。然而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初开始,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刻板印象的研究开始从内容向加工转移,这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为一种认知结构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发生的,它又是如何影响后继的信息加工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知觉和行为

2、的。而我们关于对苗族刻板印象的调查研究则主要基于两个理论:一是内外群体心理倾向差异理论,即个人对于内群体的肯定和忠诚、对于外群体的排斥和疏远的态度。 2因此,对某类人的刻板印象,内、外群体间必 然 也 会 存 在 差 异 。 我 们 选 择 苗 族 本 族 作 为 内 群 体 考 察 其刻 板 印 象 , 并 将 其 作 为 标 尺 , 比 较 以 北 京 , 贵 阳 , 凯 里 三 地 大 学 生 作 为 主 体 的 外 群 体 的刻 板 印 象 , 了 解 其 与 三 个 外 群 体 间 的 刻 板 印 象 分 别 存 在 哪 些 异 同 , 并 从 这 一 案 例 中 总结 内、外群体的

3、刻板印象差异具有哪些特点。二是刻板印象形成的社会环境影响理论,即认为刻板印象的形成直接来自于人们出生、成长和目前与之互动的社会环境。 3而在社会环境差异中,地域差异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变量。因此在外群体中,也必定会因为地域差异导致刻板印象有所不同。我们选择年龄,时代背景,受教育程度等变量上相似,但分别位于北京、贵阳、凯里三地的大学生作为主体进行考察,就这三个群体而言,与苗族聚居地的距离是由远及近的 4。相应的与苗族的接触方式,距聚居地越远群体,往往更难有机会直接接触,更多的则是来自于媒体报道,学校教育,以及涉及苗族的文学与艺术作品等间接接触。大学生作为接受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推动

4、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其思想状况,可以作为社会思想动态的风向标。因此我们可以从对北京大学生,贵阳大学生与苗族聚居地大学生分别对苗族刻板印象这一例子考察1 刻板印象定义由 Lippman 年在其著作公众舆论(1922)中提出。2 由美国社会学家 W.G.萨姆纳在 民俗论(1906)中。3 由 Leyens 等人在 1994 提出。4 凯里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立项申请正文2地域差异怎样影响着刻板印象的形成。同时能了解到这三个群体对苗族的刻板印象分别是什么。刻 板 印 象 虽 有 积 极 的 一 面 , 表 现 为 : 对 某 类 人 群 可 以 直 接 进 行 一

5、 定 范 围 内 的 判 断 ,这 便 节 省 了 大 量 时 间 、 精 力 , 简 化 了 认 知 过 程 。 具 体 对 到 苗 族 而 言 , 可 以 有 利 于 该 民 族的 体 质 特 征 、 服装特征、饮食禁忌、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的传播。 但 同 时 也 具 有 消 极 的 一面 , 表 现 为 : 在 被 给 与 有 限 材 料 的 基 础 上 形 成 的 普 遍 性 结 论 往 往 带 有 消 极 性 质 , 并 在接 触 者 群 体 成 员 时 忽 视 个 体 差 异 , 从 而 导 致 知 觉 上 的 误 差 , 妨 碍 对 其 做 出 正 确 的 评 价 ;同 时 也

6、使 人 们 在 认 知 这 一 群 体 时 将 注 意 力 投 放 在 其 特 征 上 , 忽 视 了 与 其 他 群 体 的 共 性 。具 体 到 对 苗 族 而 言 , 即 导 致 人 们 对 于 其 目 前 的 政治,经济,教育,生产,生活等共性问题知之甚少,更有甚者还会将这一民族同不文明画上等号,并导致在与这一集群中的个体接触时持有偏见或歧视。在生活中,对苗族刻板印象的消极面,往往也是更为凸显的。因此,对苗族刻板印象的消解是有必要的,而实现这样的消解的前提便是充分了解并把握苗族内群外体的刻板印象差异,以及地域差异对苗族刻板印象的影响。刻板印象既属于传播学与又社会学的范畴,而团队中的两位

7、新闻学专业成员与一位社会学专业成员可以实现学科间的交叉研究,使得视角更为丰满。并且社会学专业成员在社会实践活动的步骤和实施过程等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相关的实际经验,尤其在问卷设计与统计上能给予很大帮助,而两位新闻学专业成员在影视人类学上都有一定的造诣,并成立有自己的影视工作室,具有专业的技术和技能储备,能够在成果展示上提供更多元生动的的方法(如纪录片拍摄) 。二、 【研究内容、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和主要特色】(一)研究内容: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大学生,贵阳大学生与苗族聚居地大学生分别进行关于苗族刻板印象的调查研究,作为外群体的刻板印象依据;再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

8、,对苗族本民族群体进行调查研究,作为内群体的刻板印象依据。将外群体和内群体的资料进行比对分析,总结内外群体间刻板印象差异的特征。再结合地域差异这一变量探讨地域差异与刻板印象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它对刻板印象影响。(二)研究目标:1、在北京的中央民族大学,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立项申请正文3都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几所高校发放考察苗族刻板印象情况的问卷并对部分学生展开访谈;2、到贵阳各以及凯里(苗族聚居地州府)的高校进行苗族刻板印象情况的问卷调查并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访谈;3、对苗族本族群体进行关于刻板印象的调查研究;4、对取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结

9、果的比较和分析,综合地域差异的具体情况,最终撰写成研究报告和论文。(三)我们可能遇到并需要解决的问题:此次我们将“少数民族”与“刻板印象”创新性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提出的课题是传播学、社会学与民族学相互交叉的综合课题,因此我们需要将多种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我们不仅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了解北京高校大学生对苗族的印象情况,更要亲自去贵阳当地以及苗族聚居地考察当地的非苗族大学生以及苗族本族群体对苗族的印象情况。因此在该项目的进行过程中我们要克服时间和空间跨度都较大的难题。(四)项目主要的特色:我们这个项目的创新点主要是我们进行的是“少数民族刻板印象”领域的探索性研究:目前关于少数民族刻板印象

10、的研究以及所能查找到的关于少数民族刻板印象的文献都较少,并且鉴于我校的民族特色及生源上的优势,将研究视角投降民族方向,是很有创新意义及参考价值的。另外,我们在研究刻板印象时候,将内群体和外群体视作一个变量,再在外群体中将地域差异视作一个变量,来进行关于刻板印象内容及刻板印象成因的研究,这是一个创新、科学而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做法。此外,我们充分发挥团队中两位新闻专业同学专业优势,对项目执行的全过程,已经定性研究中的访谈过程进行影像记录并制作成纪录片,在成果体现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并在后期进行放映并上传至网络,这对大学生与公众了解对苗族刻板印象的现状,并最终消解对其的刻板印象具有促进作用。三、 【预期

11、效果与具体成果】(一)项目预期效果:通过这次的一系列研究活动(包括有在北京、贵阳、凯里、苗族聚居村寨四地的问卷调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立项申请正文4查、访谈调查和拍摄记录片等活动)初步总结出北京高校大学生、贵州高校大学生以及苗族聚居地大学生对苗族的印象情况,分析地域差异对苗族刻板印象差异的影响,并结合三地的社会环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外群体”对苗族的刻板印象。另外我们更深入苗族聚居地对苗族本族人进行调查,得出苗族“内群体”对自己的印象况。最终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内外群体对苗族刻板印象的差异与北京、贵阳、凯里三地地区差异对苗族刻板印象形成的影像。(二)项目具体成果:1、一份关于该课题的研究

12、论文(调查报告) ;2、一份采访札记;3、一部关于对苗族刻板印象的记录片。四、 【具体安排及进度】(一)第一阶段:1、时间:3 月6 日2、调研地点:中央民族大学,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北京高校。3、具体内容:(1)完成问卷的设计及访谈大纲的设定。(2)问卷调查:向北京各高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预计 150 份。将收集的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做出图表,及数据分析报告。(3)深度访谈:选取其中若干个案,针对关于苗族印象的问题进行深度访谈。并整理访谈的内容,做出采访札记。(4)进行项目执行过程的影像记录。(二)第二阶段:1、时间:7 月8 月2、调

13、研地点:(1)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学院、贵州民族学院、贵阳医学院等贵阳高校。(2)凯里师专,凯里学院等凯里高校。(3)西江千户苗寨,朗德苗寨等苗族聚居地3、具体内容: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立项申请正文5(1)问卷调查:分别向贵阳各高校大学生、凯里各高校大学生、及苗族本族族民发放调查问卷,预计各 150份。将收集的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做出图表,及数据分析报告。(2)深度访谈:分别选取三个群体中若干个案,针对关于苗族印象的问题进行深度访谈。并整理访谈的内容,做出采访札记。(3)并保存采访全程的影像记录。(三)第三阶段:1、时间:9 月11 月2、调研地点:中央民族大学3、具体内容:(1)整理前两个阶段调研所得的资料。(2)完成最后的调查报告和采访札记。(3)完成纪录片的后期制作。(4)向中央民族大学学生放映纪录片,并作现场采访。五、 【经费预算】1、 路费:2550 元(1) 在京路费:50 元(2) 京外路费: 火车费:2100 元 长途汽车费:200 元 中转路费:200 元2、住宿费:1800 元3、材料费:425 元(1)磁带费:75 元(2)问卷费:100 元(3)后期影印费:100 元(3) 照片冲洗费:50 元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立项申请正文64、总共:4375 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调研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