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符号和刻板印象.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7148756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符号和刻板印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符号和刻板印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符号和刻板印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符号和刻板印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符号和刻板印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这片土地上的“符号”和刻板印象一、历史方面(1)岭南铜鼓岭南,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古时是古越族所在地,越是对南方民族的统称,合称百越,越族以蛇或鸟为图腾,不排除以鱼等为图腾的可能性,因为时间太过久远,上古部落时代的图腾已经不可考究,但在岭南铜鼓的图案上,我们可以寻找到来自上古的记忆。春秋时期开始,珠江流域古越人先后铸造和使用铜鼓。在中原文化传入以后,古越人铸造、使用铜鼓的热情未曾稍减,汉代为它的鼎盛时期,流行直到明清,新中国成立前,流域内一些少数民族仍保持着浓厚的铜鼓文化风俗。广东铜鼓主要分布在北江以西和西南地区,最集中的

2、是粤西地区,珠江流域的铜鼓约全国的一半,堪称铜鼓王国。铜鼓类型复杂但大类言之,可分为滇桂类型和粤桂类型两类。粤桂类铜鼓主要分布在广西东部和广东西部,这类铜鼓的鼓面中央太阳纹隆起而小,光芒短,各晕间距相差不大;纹饰有云纹、雷纹、兽纹、虫纹等 15 种以上。鼓面边缘主要饰以水鸭、骑人的双马,也有的鼓脚饰以立体小鸟。这些纹饰,以细致繁缛、朴实无华见长。(2)神话传说中的岭南在神话传说里,岭南就已入华夏文明的视野和文化版图。 史记五帝本纪载颛顼帝教化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蹯木, ”;又载舜时禹定九州“南抚交趾” 。交趾在哪呢?交趾,又名交阯,中国古代地名,位于今越南社会主义共

3、和国。汉时,交趾郡治交趾县即位于今越南河内。在山海经的南山经中记载“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 阳 之 山 。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鱼,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杻阳山即今广东连县西北大龙山,其所出怪水亦即桂水,又称洭水(连江上源) 。山海经中还记有南方的方国部族,以海外南经为例有结匈国、羽民国、交胫国、长臂国等,其中交胫国,就是上文所说的交趾。另外史记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而广西梧州古称苍梧。也由此可见,岭南地区,尤其是广东地区在

4、上古时期的文化也是源远流长的。(3)秦汉时期的岭南前214年,始皇派任嚣、赵佗平定岭南,设立南 海 、桂 林 、象 郡 。 任 嚣 任南 海 郡 尉,并节制三郡。南海郡下设博 罗 、龙川、番禺、揭阳四县,赵佗被委任为龙川县令。赵佗上任后,采取“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并上书始皇要求从中原迁居50万的居民至南越。后任嚣病重,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这枚玉印的印文是阴刻篆书的“帝印”两个字,因墓室进水及年代久远,玉印被浸蚀成黄白色。印钮雕成螭虎形状,装饰有云纹。根据史记 、 汉书记载,南越国第一代王、第二代王都曾僭越称帝,在国内使用皇帝的礼仪。 “帝印”玉印及封泥的出土是对这一史实有力的证。后南越

5、被汉武帝所灭,并设立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从此以后,广东地区一直受到中央政府的管辖。2、宗教(1)道教道教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其中道教十大洞天的罗浮洞府位于广 东 增 城 和博 罗 两县之间的罗 浮 山 , 史 籍 记 载“周回五百里,名曰朱 明 辉 真之洞天,在循州博 罗 县 ,属青精先生治之。 ”七十二福地中,亦有四座位于广东境内。第十九,清远山,在广州清远县(今属广东) ; 第二十,安山,在交州(今广东、广西)北; 第三十四,泉源,在罗浮山(今广东博罗境内) ; 第四十九,抱福山,在连州连山县(今属广

6、东) ,可见在道教文化中,广东是占有很重要地位的!谈到罗浮山,就不得不谈到一个人葛洪。葛洪是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神仙传 、 抱朴子 、 肘后备急方 、 西京杂记等。葛洪继承并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在抱 朴 子 内 篇 中,他不仅全面总结了 晋以前的神仙理论,并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方术,包括守 一 、行 气 、导 引 和房 中 术 等; 同时又将神 仙 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 顺 仁 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

7、 。并把这种纲常名教与道教的戒 律融为一体,要求信徒严格遵守。他说:“览诸道戒,无不云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 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吉,愍人之苦,赒人之急,救人之穷,手 不伤生,口不劝祸,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贵,不自誉,不嫉妬 胜己,不佞谄阴贼,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 ”主张神仙 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2)佛教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

8、禅宗最具独特的性格。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六祖慧 能 在南华寺创立了禅宗,是佛教禅宗的祖庭。禅宗是中 国 的独创,是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印度佛教只有禅 学 ,没有禅宗。相传达摩从印度来到北魏,提出一种新的修行方法。达摩把他的这一禅法传给慧可,慧可又传给僧璨,然后传道信、传弘 忍 。弘忍之后分成南北二系;神秀在北方传法,建立北宗;慧能在南方传法,建立南宗。北宗神秀不久渐趋衰落,而慧能的南宗经弟子神会等人的提倡,加上朝 廷 的支持,取得了禅宗的正统地位,因而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慧能也因而为成为禅宗实际上的创始人。由于从达摩到慧能经过六代,故传统旧说将达摩视为“初

9、祖” ,而把慧能称为“六祖” 。慧能大师,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至今仍有不腐肉身舍利久存于世,成为佛法修行之见证。3、民系由来民系,指一个民族内部的分支,分支内部有共同或同类的语言、文化、风俗,相互之间互为认同,其引申生活义用来指同属一地区有相互认同的人,不一定需要满足符合内部语言、文化、风俗相同的要求,民系使用仅限中国大陆。或者可以称之为族群。广东的民系可以分为三大民系广府民系、客家民系、潮汕民系。(1)广府民系第一批:秦朝时期,秦始皇派下 50 万大军南攻岭南。攻毕后,50 万大军留守岭南。后来又迁入居民 50 万,总数为一百万。这应该是最早的广府民系。 第二批:魏晋时期由于北方五胡乱华,

10、导致北方汉人大批南迁。而北方虽有五胡乱华,却又未导致严重地干预到政治文化的地步。不过这时候的南迁汉人并非全是广府,较多的是闽语族群,所以主支并非广府民系,而且这时尚未有珠玑巷。 第三批:北宋末年,北宋被灭,都城开封大批士大夫以及百姓随后南迁岭南,而皇帝则迁都杭州。途经敬宗巷时候,因怀念故里,故改敬宗巷为珠玑巷。此时的南迁汉人与早期广府人融合成为新时期的广府人。第四批:南宋末,南迁汉人共分三支,一支从陆路经江西、珠玑巷南下岭南,应为客家民系,另两支由海路往岭南,其中一支为江东移民,最后融入广府,另一支应为福州地区的移民,最后融入闽南语族群。2、客家民系“客家”之称出于清代的一次大规模族群土 客

11、械 斗 ,是由当时在江 门 地区的广 府 民 系 等冠予客家的,是一个他 称 。从西晋永嘉之乱开始,中原汉族居民大举南迁,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与当地居民杂处,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即是肇始发祥在赣南,发展形成在闽西,定型成熟在粤东。1、两晋南北朝,受八 王 之 乱 、永 嘉 之 乱 的影响,山西长治起至河南灵宝北方汉民大量南迁。沿颍、汝、淮诸水流域,到达湖北、河南南部及皖赣沿长江北岸,此时的迁徙是闽粤先民的迁徙。 2、唐末五代受安 史 之 乱 、黄 巢 起 义 及藩镇割据等战争影响,南迁者远者多由今河南、安徽等地渡江入赣,更徙至闽 南 ;近者则从赣北或赣中

12、迁至赣 南或闽西,或粤北、粤东边界,此时才是真正含义的客家人的迁徙。客家方言的发音,继承了较多五代两宋时的中原语腔调,也说明了这些。 3、南宋元朝受金人南下,蒙古人入主中原及元末农民起义的影响。宋末客家人参加文天祥领导的抗元失败后,为躲避元朝的追捕株连,形成空前的大迁徙,形成“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的特点,使客家人具有典型山区居民的特征。元末明初的战乱,又触动了客家人的迁移。迁出地多为福建,迁入地则集中在循衍(梅州)使梅州成为客家腹地,成为客家的聚居中心,拥有“客都”的地位。这一期的迁徙路线是:主要由闽粤岭山地域,分迁至广东中部及沿海地区,4、明末清初一方面是内部人口的膨胀,另一方面是满州贵

13、族入主中原的影响。 5、同治年间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而引起的部分客家人的迁徙。 在历史上客 家 人 大迁徙中,大多数南迁的客家人都曾聚居石碧,而后再陆续向外迁移。最多时,这里居住过 100 多个姓氏的客家人,因而被称为“客家祖地” 。(3)潮汕民系潮汕民系和福建莆田渊源深厚:1、如东晋初年,战乱纷起。世居中原的林禄福建避乱,他始初定居泉州,世代繁衍,林氏成为当时福建第一大姓,林氏家族向莆田发展。到了唐代,莆田林氏盛极一时,林禄的十六代裔孙林披生了个儿子,全部当了刺史,称为莆田九牧。因为族盛人众,宋代以后九牧和六牧的后代向潮州播迁。 2、南宋末期间,十几万闽南的莆田人随朝廷移民到现在的潮州汕头,

14、在此定居,这次规模最大。大规模的移民在唐朝后期,北宋、南宋后期,元朝后期,明朝后期,清朝的沿海迁界时陆续有莆田人移民现在的潮州汕头,移民原因是莆田人口过多和逃避外军侵略导致的战乱,南宋末期间那一次规模最大。3、 仕宦。莆田人文发达,以二县之力科举冠八闽,历来人才辈出,是福建第一进士县。莆田文化特别发达,考中致仕遍布中原,朝廷派官到海南、潮汕任职也多数是莆田人。大量莆田人被朝廷派外出为官。广东省历史上九位状元有三个祖籍莆田。这三样东西给了广东底蕴、智慧、勤劳、勇敢、坚守地特点。广东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发源地,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和排头兵;广东人是海洋的族群,充满朝气与活力,头脑灵活,

15、富于冒险性、开创性,敢为天下先,广东人对空头理论不感兴趣,也没有工夫空谈哲理、人生,对政治也不感兴趣。人人都为了钱忙忙碌碌,整日东奔西跑。北方人是先思考后行动,而广东人是先行动后思考,看重的是效益和价值,不注重形式和外表。广东现在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广东的男人朴实憨厚,吃苦耐劳,广东女人很勤劳贤惠,每个人都能煲手好汤,做手好菜。可是现在对广东人的人文形象却是贬多褒少。最常见的评价就是:1、冷漠、排外、自大。广州是个花花世界,中国最冷漠的城市,如果是一对一的问路尤其是外乡话,很少会搭理你。邻里之间,关门闭户,互不搭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2、广东人有茶文化、酒文化、食蛇文化、喝汤文化多的是

16、,却不爱接受国粹,只崇拜港台文化,只有港台的娱乐名人,才是心中的偶像。只有白话口水歌,才能最打动他们。广东人爱看港澳台。经济与文化并没有齐头并进。3、嗜赌成性,体彩、福彩销售火暴。不是甘于奉献,否则六合彩、赌球也不会一样火暴。4、广东人最迷信,喜欢弄一些阴阳鬼气的东西辟邪。南海神庙会、菠萝庙会一年好几次。逢年过节都爱在自己家里做道场,香火不断。车牌号、门牌号、电话号、婚嫁日期、开业日期都择“6”和“ 8” 。更有甚者,连生孩子也择日期作剖腹产。每年的“国耻日”竟然是广东人的良辰吉日。有的祖坟修的比住宅都豪华(恐怕不全是孝顺) 。5、广东帅哥靓女实在太少,街头遇到的美女都是四川、湖南的。广东女人

17、很无奈,没了男人就没了生活的自信,只会息事宁人,一个人默然地哀泣,从来都不会用法律来保卫自己。6、广东人什么都敢吃,蛇、鼠、狗、猫、蛆、禾花雀、禾虫、穿山甲、婴儿以及各类野生保护类动物,直到最后吃出果子狸。8、广东人造假碟、假钱、假药泛滥全国,给食品加有害的色素(潮州是著名的干果之乡,很多作坊的工人都带着防毒面具) ,广东的城市治安都很差,广州、深圳、东莞是最没有安全感的城市(当然不能都怪广东人,大部分是外省人所为) 。汕头是最失败的特区,楼房破旧,街道坎坷,潮阳一带的人很不开化(有很多制假币、制毒的窝点) 。可笑的是汕头人很喜欢把政府、企业、门店的招牌写成繁体字,深圳的外资经济比汕头发达 N 倍,也没见用繁体字。东莞又脏又乱,包括运河,臭气熏天,最可怕的是大白天劫匪横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