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常态下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建构与研究.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59509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常态下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建构与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常态下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建构与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常态下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建构与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常态下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建构与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常态下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建构与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常态下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建构与研究 贺旭辉 宋明霞 李庆 谢金萍 贺旭烈 枣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 从新常态的视角入手, 针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进行了现状评述, 提出了新常态下辖区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及其计算模型的建构和应用方法。关键词: 新常态;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 建构; 作者简介:贺旭辉, 男, 汉族, 枣庄学院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学;作者简介:宋明霞, 枣庄学院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管理;作者简介:李庆, 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政;作者简介:谢金萍, 枣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

2、: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社会主义;作者简介:贺旭烈, 烟台机电工业学校, 高级教师, 研究方向:数学。基金: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新常态下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研究” (项目编号:2015LY60) 的研究成果1 新常态下建设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胡广在消费导刊2016 年第 10 期发表文章: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其中指出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民生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三个领域, 共25 个指标构成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刘薇在其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提出:一个涉及多部门

3、多学科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复杂研究, 是从概念界定、指标取舍、数据采集等方面努力建立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蒋小平在其文河南省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提出:确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考虑生态文明的本质和特征, 确立评价指标体系, 并以此对河南省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量化研究。关琰珠、郑建华、庄世坚在中国发展杂志 2007 年第 2 期发表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 确定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 重点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大主线为支撑, 提出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框架, 并以厦门市为例对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朱梁在节能与环保201

4、5 年第 3 期发表探索新常态下的生态文明机制创新并提出:随着“新常态”这个新名词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不断拓展和延伸, 要不断探索新常态下的生态文明机制创新。杨雨婷在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2013 年第 12 期发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 将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生态文明实践, 才能真正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人类生态文明。李永超在管理观察2014 年第 27 期发表科学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探究指出:测量生态文明状态、考核生态文明建设绩效和对生态系统健康进行预警应该当成科学构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重要实践内容。中

5、央并没有出台统一的考核指标体系, 有一部分城市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都还处在探索阶段。当前需要我们深刻分析我国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构建的现实状况, 充分认识科学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积极探讨科学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有效路径。刘锦、阚凯在探求2015 年第 1 期发表社会资本导入环境治理与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 指出:过去以行政管制保护生态环境的手段现已逐渐转向偏重市场的力量,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 政府必须以培育市场需要、强化政策驱动、优化政企合作模式等措施, 创新条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 助推新时期、新常态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国外学者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小

6、约翰柯布 (John B.Cobb) 博士 2010 年 5月 3 日在美国加州克莱蒙大学城举行的第 4 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上做了主题报告, 题为“论生态文明必要性”。柯布博士特别强调, 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率各国政府之先, “相信中国有着独自引领世界潮流的地位”。柯布博士勾勒并描绘了生态文明社会。他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建设生态城市和生态乡村, 他把整个社会分为城市和乡村两部分, “生态建筑”或“自然建筑”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需要节约能源, 如开发太阳能, 通过有效的信息产业技术手段, 而且要借助合理的城市建筑布局来缓解交通压力, 尽量减少对石油工业的依赖, 生态乡村的建

7、设要以节省耕地占用和能源、保护环境为重点, 要发展“生态农业”。在生态文明的基本价值取向问题上, 国内外许多学者似乎各有己见、情有独钟, 但是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到底应持生态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还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 还是二者兼有, 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总之, 如何构建新常态下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 不仅需要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当前需要我们积极探讨和研究并科学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主要内容:评价生态文明系统的指标体系已见诸多文献述说, 但在做实际评价时, 下述两方面问题必要解决:一是要合理选取评价指标量。完善生态设施、健全生态补偿、发展生态产业及增强生态意识, 在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

8、充分评价, 考虑指标量时, 应注意太少会造成不准, 而指标量太多具体度量相当困难。二是各项指标值间数量级差悬殊、量纲不同等原因, 就要有一个合适的权重和统一量纲的方法。本研究的主旨在于完善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的顶层设计。通过新常态下的辖区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 试图构建出来量化分析我国各地辖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 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 促进社会进步。2 新常态下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建构2.1 新常态下的生态文明评价需要重构新常态, 就是经过一段不正常状态后重新恢复正常状态。从常态到非常态再到新常态, 人类社会就是在否定之否定中发展。新常态经济是与 GDP 导向的旧经济形态经济发

9、展模式发展不同的新的经济形态。新常态经济用发展促进增长、面对新常态, 我们还要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用社会全面发展扬弃 GDP 增长, 作为市场的核心机制用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改革开放的目标定位于消费升级的市场、技术创新的突破, 还有资本潜力、劳动力潜力、光能和土地潜力的发挥等, 创建新的竞争优势。这对如何构建辖区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提出新的要求。“生态文明”一词有广义和狭义的两层含义。经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迄今为止文明发展的最高历史形态是广义的生态文明, 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 在一定时期所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把环境问

10、题看成牵扯到国家之间关系的政治问题、牵扯到一个国家的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狭义的生态文明仅指人们在生产、生活领域所生成的人对自然关系的文明。它以政治文明为保障, 以民生问题的解决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归宿, 凸显以物质文明为基础, 以精神文明为向导, 有节制地、温和地、合理地利用自然来为人类造福。在实践价值上,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生态文明的实现和重构, 要不断谋求科学技术和产业的生态化, 促进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生态化, 注重把生态变革和社会变革统一起来。2.2 辖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设置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根基(1) 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 可持续发展理

11、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 按照生态压力不超过生态承载力来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3) 资源的有机整合与优化配置:综合考虑资源所具有的价值、生态文明建设成本、生态环境损失和生态环境补偿等方面的诸多因素。2.3 辖区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及研究方法原则: (1) 系统性原则。 (2) 可度量性原则。 (3) 数据权威性原则。 (4) 相对性原则。 (5) 可比性原则。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 了解辖区的生态文明的实际情况。 (2) 文献分析法。通过阅读大量的国内外文献, 分析总结值得借鉴的经验。 (3) 主成分分析法。通过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

12、2.4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设置方法(1) 大量收集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资料。 (2) 以枣庄市为例调研生态文明的实际建设情况。 (3) 通过召开专家座谈会的方式确定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4) 确定辖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 (5) 根据以上工作的实施情况, 确定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6) 构建辖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一、二、三级指标。 (7) 设计调查问卷, 实际调查辖区生态文明的实际有效的数据。 (8) 根据调研数据计算辖区的生态文明体系指数。 (9) 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 并提交给相关部门。通过走访若干社区, 实地调查后从各辖区生态文明的实际诉求出发, 并通过召开专家座谈会的方式, 构建辖

13、区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初步框架为 6 个一级指标, 21 个二级指标, 46 个三级指标。建立辖区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评价模型, 以期对辖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 促进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3 新常态下辖区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及其计算模型的建构和应用为了能够进行评价新常态下辖区的生态文明建设, 本课题研究采取加总指标权重的办法来作为计算模型的建构和应用, 计算各辖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数, 其得分计算公式如下:其中, 代表三级指标的实际得分。其中, n=1, 2, , g;g 代表一级指标的个数;t=1, 2, , h;h 代表辖区生态文明建设某一个 1 级指标下的2 级指标个数;

14、i=1, 2, , k;k 代表辖区生态文明建设某一个 2 级指标下的 3级指标的个数。Wn 为第 n 个 1 级指标的权重值;Wn t为第 n 个 1 级指标下的第 t个 2 级指标的权重值; ij为第 j 个社区第 i 个 3 级指标的权重;x jnti为第 j 个辖区生态文明建设第 i 个 3 级指标的原始值;x jnti (min) 为各辖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第 i 个 3 级指标的最小值;x jnti (max) 为各辖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第 i 个 3级指标的最大值。通过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辖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级指标的权重:先将 3 级指标按其权重形成单个生态文明建设指数, 然后将属于同

15、一方面的 3 级生态文明建设指标指数按 2 级指标权重合成 2 级生态文明建设指标指数, 最后根据 2 级指标指数按 1 级指标权重合成生态文明建设总指数。经过上述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 得分越低, 表明辖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越差, 反之得分越高, 表明辖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越好。参考文献1刘薇.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4 (1) . 2蒋小平.河南省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1) . 3关琰珠, 郑建华, 庄世坚.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发展杂志, 2007 (2) . 4李永超.科学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探究J.管理观察, 2014 (27) . 5朱梁.探索新常态下的生态文明机制创新J.节能与环保, 2015 (3) . 6刘锦, 阚凯.社会资本导入环境治理与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J.探求, 2015 (1) . 7张金艳.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保障及举措J.人大建设, 2013 (6) . 8袁涌波.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经验J.今日浙江, 2010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