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护理的认识与思考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道下的护理工作。自古以来,中医治病多以个体行医为主,所以医和护常不分家,没有专职的护士。比如医生到病人家里出诊,除了诊断处方,往往还要兼任行针施炙、配药熬药、观察护理等工作。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同中医学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疾病,就有了医和护。护理是在人类祖先自我防护本能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抗病害斗争和劳动实践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护理实践与人类社会发展紧紧相连,医护同源。作为中华瑰宝的中医学,在几千年的演化中己融进了大量的护理实践经验。中医护理理论、方法和技能都融汇于中医的预防、保健、养生、康复
2、、医疗之中。由于时代、社会、人民生活习俗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中医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医、药、护不分的状态。自古以来,中医治病都是集医、药、护为一身,医者同时也是护理者。医生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对危重病人均亲自作特殊的、细致的观察和必要的护理,同时也把护理工作嘱咐给病人或家属,并以此作为施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可见,护理的职责一般由医者、医者的助手及患者的家属所分担,呈现出医中有护、医护合一的特征。所以,在我国传统医药学中一直都包含有丰富的中医护理内容,名医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等都十分注重护理,内经 、 伤寒论 、 千金方等古典医籍均有关于护理方面的论述。虽然历史上没有形成中医护理专
3、门学科,但是,作为一种存在形式,关于中医护理方面的方法、经验和理论,大量散载于浩瀚的历代中医文献之中。中医护理的特点有四个,第一个是整体观念,护理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强调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以经络为纽带,把六腑九窍、四肢百骸连为一体。构成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如果任何一个脏腑、器官发生病变,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从这一脏腑、器官的局部病变去考虑,而且要在整体观指导下,对其相关脏腑、经络进行护理。其二,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生理活动能适应自然界四季气候的变化,如果气候的变化超过人体
4、的适应能力,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加重病情。在护理工作中,必须根据四季多发病的规律、节气转换的发病规律和昼夜阴阳消长对疾病的影响规律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施以相应的护理措施。人与社会环境也是一个整体,是因为人的一生置身于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必然影响人体的有关活动,最主要的是人的情志(心理)活动。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能承受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对情志(心理)活动的影响,五脏能作出相应的调整;当社会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人体难以承受,五脏难以调整,人的生理 心理功能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第二个是恒动观念,恒动,即不停顿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意。中医理论认为:一切物质,包括整个自
5、然界,都处于永恒而无休止的运动之中, “动而不息”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及其周围固有属性。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包括生命活动、健康、疾病等都是物质运用的表现形式,因此,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摒弃一成不变、静止、僵化的观点,称之为恒动观念。第三个是辩证施护,所谓辨证施护,就是从整体观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有关疾病发生、发展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综合,辨明病因、病机和病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的过程。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华,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第四个是独特的护理技术和方法,中医护理有一套异于现代护理学的技术与方法,不但经济实
6、用可操作,而且疗效好。诸如针灸术、推拿术、刮痧术、拔罐术、热熨术、贴药术等,是中医临床护理实践中的重要手段,是中医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鲜明的中医护理特色。近年来,临床上开展的中药离子导入术、超声雾化吸入术、中药保留灌肠术等,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既丰富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内容,又扩大了护理的 范围,使中医护理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在传统护理方法方面,如生活起居护理、预防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和中药用药护理等均具有独特的方法,体现了中医护理的特色。总而言之,中医的辨证施护与现代整体护理有着相同性和一致性,根据我国国情,如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将中医护理的理论融入现代护理理论中,使两者从理论和方法上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加以提高,创建具有中国特色(本土化)的护理模式,将会对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和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