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jn46火电厂燃料平衡导则.pdf

上传人:妞妞的小饭馆 文档编号:1566462 上传时间:2018-08-0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7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n46火电厂燃料平衡导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jn46火电厂燃料平衡导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jn46火电厂燃料平衡导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jn46火电厂燃料平衡导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jn46火电厂燃料平衡导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火力发电厂燃料平衡导则 DL/T 606.2-1996 Guide for fuel balance of thermal power plant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燃料平衡的内容和方法。适用于火力发电厂。 2 引用标准和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211-84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 212-91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 213-87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 214-83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GB/T 2

2、60-88 燃油水分测定 GB/T 266-88 燃油粘度的测定(恩氏法) GB/T 267-88 燃油闪点和燃点的测定 GB/T 384-88 燃油发热量测定 GB/T 388-88 燃油硫的测定 GB 474-83 煤样的制备方法 GB 475-83 煤样的采取方法 GB 3715-91 煤质及煤分析有关名词术语 GB/T 13894-92 燃油密度测定(密度计法) DL/T 606.1-96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总则 RS-28-1-83 燃油的采样 (83)水电电生字第94号文关于颁发燃料工作条件的通知 3 总则 3.1 火力发电厂燃料平衡的定义 以火力发电厂所用主要燃料为研究对象,

3、研究入厂燃料(煤、油、气)量和发电、供热所用燃料量、非生产用量以及燃料贮存量、各项损失之间的平衡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1997-02-24批准 1997-06-01实施 3.2 火力发电厂燃料平衡的目的 通过在平衡期内的各项实际测量,查清入厂燃料量、生产用燃料量、非生产用燃料量、燃料贮存量及损失量,为燃料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3.3 火力发电厂燃料平衡的边界 从入厂燃料计量点到发料计量点,包括:贮煤场、各原煤仓、煤粉仓、贮油罐、卸煤沟、燃气贮存罐的贮存量。 4 名词解释、术语、符号、代号 4.1 名词解释 4.1.1 入厂燃料量 通过火力发电厂燃料计量点并进入电厂的燃料(包括煤、燃油

4、、燃气)量。 4.1.2 生产用燃料量 直接用于发电、供热的燃料量。 4.1.3 非生产用燃料量 入厂燃料量中用于发电、供热以外的其他用途的燃料量。 4.1.4 燃料贮存量 在电厂的贮煤场、卸煤沟、煤仓等处的存煤以及燃油贮存罐、燃气贮存罐中燃料贮存量。 4.2 符号、代号 符号、代号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5 火力发电厂燃料平衡测试内容及方法 5.1 检测内容 5.1.1 来(入厂)燃料(煤、油、燃气)量检测。 5.1.2 发(入炉)燃料(煤、油、燃气)量检测,包括:入炉煤、非生产用燃料量检测。 5.1.3 贮煤场存煤量检测。 5.1.4 贮油糟存油量检测。 5.1.5 各原煤仓、煤粉仓、卸

5、煤沟存煤量检测。 5.1.6 煤车、煤船、油罐车卸车后带走煤、油量的检测。 5.1.7 来(入厂)煤、油、气、发(入炉)煤、油、气取样工业分析。 5.2 测量方法 5.2.1 平衡期燃料正常管理业务不变,平衡所用检测数据另行记录.。 5.2.2 铁路来煤、油的电厂,以轨道衡计量为准,计量率为100。 5.2.3 船舶来煤的电厂,以入厂皮带秤检测为准,无皮带秤的,以卸煤(或油)前后船舶吃水深度检测为准,检测率为100。 5.2.4 有汽车来煤的电厂,以汽车衡检斤量为准,检测率为100。 5.2.5 用管道来油的电厂,以计量油罐检测为准,检测率为100,同时做好来油温度、密度测量。 5.2.6 用

6、管道进天然气的电厂,以进厂计量表为准,检测率为100。 5.2.7 入炉煤量以入炉煤皮带秤计量为准,计量率为100。 5.2.8 贮煤场贮煤量的盘点,平衡期开始和结束各作一次准确盘点,在目前没有标准盘点方法的情况下,暂推荐使用经纬仪进行盘点。盘点前进行煤垛整形,实测密度,分煤种存煤的电厂要求分垛实测密度。 5.2.9 机车用煤、非生产用煤采用汽车衡或检尺进行检测。 5.2.10 原煤仓、卸煤沟、煤粉仓存煤量的测量,可采用测量煤位、密度计算存煤量;也可以在平衡期开始和结束时,采用上满煤、制满粉的方法进行贮煤量检测,以便减少工作量。 5.2.11 煤车、煤船、油罐车卸车后带走煤、油量的检测,采取实

7、际扫车底、刮油车底的办法进行抽检,平衡期内每天抽检一次,取平均值,按平衡期进煤、油车数计算带走煤、油量。 5.2.12 来(入厂)煤、发(入炉)煤按第2章引用标准进行采样、制样、工业分析。 5.2.13 入厂燃油按第2章引用标准进行工业分析,测定水分、硫分、发热量、密度、粘度等。 5.2.14 来(入厂)燃气、发(入炉)燃气按第2章引用标准进行工业分析。 6 衡、秤、仪器、仪表的配备和要求 6.1 轨道衡:精度为0.003,在检验周期内。 6.2 皮带秤:精度为0.005,10天标定一次。 6.3 汽车衡:精度为0.003,在检验周期内。 6.4 油计量罐标尺准确好用。 6.5 煤、油、气化验

8、室仪器、仪表配置能保证煤、油工业分析的准确性,热量仪应进行标准样检验。 7 燃料平衡的准备工作 7.1 成立燃料平衡工作小组。 7.2 编制燃料普查提纲。 7.3 对燃料平衡工作小组人员进行培训。 7.4 检查、配置、校验在燃料平衡中使用的仪器、仪表、工器具。 7.5 编制燃料平衡中使用的记录图表,按照表1至表7进行绘制。 8 燃料平衡测试数据整理 8.1 统计平衡期来(入厂)燃料量(货票量)。 8.2 统计平衡期入厂燃料计量量。 8.3 统计平衡期燃料亏吨量。 8.4 平衡期开始、结束燃料盘存量。 8.5 按燃料量加权平均计算平衡期来(入厂)、发(入炉)燃料收到基水分、低位发热量。 8.6

9、统计平衡期机车用、船用、非生产燃料量。 8.7 煤贮存损失量,按平衡期日均贮煤量的0.5计算。 8.8 运输损失:铁路运损为1.2,水运损失为1.5,换装一次增加1.0。 8.9 入炉煤量修正,由入炉煤收到基水分修正到入厂煤收到基水分: 式中: -修正后入炉煤量,t; -实测入炉煤量,t; -入炉煤收到基水分; -入厂煤收到基水分。 8.10 绘制本厂燃料平衡方框图,参见附录B(提示的附录)。 9 燃料平衡测试结果分析 9.1 亏吨、亏卡情况分析。 9.2 煤、油、车船带走煤、油量分析。 9.3 贮煤场实测密度与以往取值对比分析。 9.4 非生产用煤统计情况分析。 9.5 贮煤、油量与帐目情况

10、对比分析。 10 燃料平衡测试报告的编写 10.1 简介本厂燃料接卸设备、燃用煤种、年发电量、年耗煤量、燃油量、燃气量、燃料管理及其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0.2 燃料平衡测试工作开展情况。 10.3 绘制燃料平衡图。 10.4 测试数据,按表1表7进行。 10.5 燃料平衡结果分析。 16.6 提出改进燃料管理工作建议:燃料计量管理、贮煤场管理、燃料取样化验工作、非生产用煤管理等方面改进建议。 10.7 总结报告的格式按照DL/T 606.1 1996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总则的附录A(标准的附录)。 表1 来(入厂)煤、油、燃气记录表 日 期 车(船)号 燃料品种 货票量t,m3 检斤量t,

11、m3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kJ/kg,kJ/m3 收到基水分 表2 抽检煤车、油车带走煤(油)量记录表 日 期 车(船)号 本车(船)装煤(油)量 t 车(船)底带走煤(油)量 t 表3 贮煤盘点记录表 项 目 单 位 # 垛 # 垛 # 垛 # 垛 # 垛 体 积 m3 密 度t/m3 贮煤量 t 原煤仓贮煤量 t 卸煤沟贮煤量 t 煤粉仓贮煤量 t 总 贮煤 量 t 注:采取平衡期开始、结束上满煤的方法,不填原煤仓、卸煤沟、煤粉仓贮煤量 表4 贮油盘点记录表 项 目 单 位 # 罐 # 罐 # 罐 # 罐 体积 密度 t/ 油温 油量 t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kJ/kg 平 衡期 开始 收到基水

12、分 体积 密度 t/ 油温 油量 t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kJ/kg 平 衡期 结束 收到基水分 表5 日发(上)煤记录表 日 期 上煤量 t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kJ/kg 收到基水分 表6 日发燃油量记录表 日 期 日发油量 t 日发油体积 油 温 油密度 t/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kJ/kg 表7 机车用、外销、非生产用煤(油)统计表 日 期 用煤单位 用煤量 t 用油量 t 附录A(标准的附录) A1 符号、代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来煤量 t 来油量 t 来燃气量 m3 检测煤量 t 检测油量 t 检测燃气量 m3 发煤量 t 发油量 t 发燃气量 m3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kJ/kg,kJ/m3 收到基水分 损失燃料量 t 损失燃气量 m3 A2 名词解释 来燃料量:按货票上帐煤量。 检测量:入厂煤检斤量。 发燃料量:供出燃料量。 不平衡量:检测量加库存变化量与发燃料量加贮存损失量之差,即 不平衡量 =(检测量+库存变化量)-(入炉燃料量-非生产用煤+机车用煤+外销煤-贮存量) A3 角标 入厂 rc 入炉 rl 煤 m 油 y 燃气 q 损失量 s 检测 z 附录B(提示的附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能源与动力工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