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 北 大 学 继 续 教 育 学 院教育管理学 试 卷(作业考核 线下) B 卷(共 3 页)总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得分一、如何理解教育机会的平等?请结合实际经验谈谈你的看法。(20 分)答:教育机会的平等有三层含义:首先,它是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平等,即每个公民及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和替代;其次是受教育机会平等,即每个公民及未成年人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再次是教育结果的相对平等,“这并不仅仅指每个人都能获得某种文凭或证书,更重要的是每个人在接受某一阶段教育后都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最基本的标准,都
2、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都能在德智体等方面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在我看来,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读书改变命运,这是我们从小认定的道理,然而现在的农村孩子这代人眼中,这条路越来越难。过去 10 多年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增大,但农村生源在重点大学所占比例却逐年下降。北大的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降至一成,清华 2010 级农村生源,也仅占 17%。不少农村学子放弃高考,其他的向上通道越来越窄。农村孩子不愿跃“龙门”,症结在于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竞争不公平。农村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年,教育投入越来越给力,但教育嫌贫爱富的现象依然存在
3、,越是大城市,越是名校投入越多,动辄花上亿元建设超级中学,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到少数学校。而一些农村学校,却成了被忽略的大多数,不少孩子仍在危房里上课,农村孩子入学率、升学率和受教育程度远低于城市。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再加上一些招生制度的影响,农村孩子难跟城里孩子比拼,失去了上更好大学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平等机会,才能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令人欣慰的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各项改革正在推进:从去年多地出台的异地高考政策,到扶贫定向招生,再到今年在高考前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这些举措让人们看到中央“加强农村教育”的决心。二、如何理解“一
4、定的教育结构形成一定的劳动力结构”呢?请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现实进行论述。(20 分)答:1.含义:教育结构:是指教育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及结合方式,主要包括教育的纵向结构、横向结构、形式结构、布局结构和管理体制结构;劳动力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中劳动力数量、质量以及分布的比例关系。 2.教育的水平结构制约着劳动力水平结构的形成; 3.教育的科类结构制约着劳动力工种和岗位类型结构的形成; 4.教育的地区结构影响着劳动力地区结构的形成。 三、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请谈谈你学习后主要收获是什么。(20 分)答:共同特征:1.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
5、心;2.进一步加强教育同现代生产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教育的效率和效益; 3.改革课程和教材,增强教育内容的适切性; 4.重视学生道德、文化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5.普遍重视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工作待遇。 6.收获:教育在世界各国越来越被重视,对教育质量的要求更加提高,从而说明一个国家教育的好坏对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主要收获: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提升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必要性,教师是一项“崇尚”事业,育人成才是教育的基本伦理特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战略目标,这给教育工作者明确了教育发展
6、新导向,随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不仅是改革当今社会的显著力量,也是实现未来的重要保障,更是促进和谐,可靠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正是教育活动的这种本质特征赋予了教师职业重要的道德意义,教师如何正确看待教育事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我认为应体现为以下几点: 1、树立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2、要追求以育人为本,塑造美好心灵为目标的职业理想; 3、要培养不求功利,对祖国和社会未来发展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 所以,教师只有不断努力追求,不断完善自我,把教育事业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才能在职业活动中实现人生价值,为祖国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二、树立求索创新,
7、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是 21 世纪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教育的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就要做到把学生看作能动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价值的取向,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培养观、教育观、学生观和师生观,始终把学生的发展体现在教育事业的追求上,始终把学生发展体现在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上,最终落实到教育活动中,对学生及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要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有着“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雄心壮志,更要具备“创造出值得我自己崇科的人”的伟大胸怀。 三、端正教学态度,充分运用好教育的艺术魅力 教师是特定社会的代表者,承担的社
8、会角色决定了教育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育不仅要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并且是得到充分的发展,富有个性的发展,对教育者来说,端正的教学态度,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使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必要条件何至关因素。要学会走出传统的教育局限性,善于观察,敏于综合,充分的运用教育的魅力所在,用真情打动学生,用尊重贴近学生,用真诚走近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更自由更充分更全面的发展。 正如教师的誓言中所说:“教育,我所从事的神圣事业;教师,我所选择的崇高职业;育人,我所承载的终身使命”。教育事业的发展道路任重道远,我们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工作斗志,严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开创我县教育事业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
9、迎接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四、当代世界教育发展中呈现出来的教育信息化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学习后的主要收获是什么。(20 分)答:1.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我们关于教育的概念,长期以来建立的与教育联系的对象等都可能不复存在或者变化成与现在大相径庭的形式; 2.从可见的现实来看,赛伯文化对教育提出的要求首先是培养学生进入赛伯空间并保持个人主体意志的能力; 3.从可见的教育形式来看,当国际互联网进入教育后,教育者则转向对虚拟教育的研究,出现了虚拟教室、虚拟学校之类的新概念; 4.从师生关系角度来看,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师生互动不在是一种希望,而是一种无法回避的事实; 5.从一种文化形态
10、来说,现代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迅速、高效、生动的传播各种信息,实现个性化、互动的交流,也可以威胁和扼杀非主流文化;特别是对英语和多媒体交流技术的依赖,还可形成未来社会的话语霸权和文化霸权现象。 6. 网络建设和培养网络人才,才能更高质量的提高其他教育的网络需要五、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如何理解呢?(20 分)答:1.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经济发展水平及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5.经济体制决定着教育体制首先、教育要发展,就必须要有物质条件作为基础,也就是我们在评价一所高校时
11、的硬件条件。实验条件、实验器材、科研经费、校园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那一样不是由社会经济发展的好坏决定的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一个放在哪里都适用的道理。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必须的物质条件。其二,教育要发展,园丁是关键。 钱固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也是万万不能的啊。我国东西部教育水平的差异,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如果西部能给大学毕业生和东部一样的薪水条件,一样的生活条件,这些有爱心的毕业生们还能视可怜的孩子与不顾,视安稳的生活与不闻,一定要去东部体会生存斗争吗?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中师资力量的好坏。最后,教育发展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因为它们之间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我们需要认清的是,哪一种影响才是主导的条件。正如我们不否认,作为战战败国的日本,他实行的全国普及教育对于其国内的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我们还必须认清的实质,是日本当时是将全国 GDP 的大部分都用于投资教育发展了呀,如果当时日本送到世界各地的留学生连生活都没有办法维持,他们又怎么样把先进的技术带回日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