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53638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 屠西伟 廖信林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摘 要: 为了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走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采用安徽省1991 年 2015 年统计数据,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测算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 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安徽省城市化因子、公共服务因子、城乡统筹因子是影响城镇化的主要因素;从长期来看安徽省城镇化建设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推动作用, 短期存在推动作用不足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完善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发展、增强产业支撑力等建议.关键词: 因子分析; 新型城镇化;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安徽省; 作者简介

2、:屠西伟 (1995) , 男, 安徽六安人,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 主要从事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作者简介:廖信林 (1979) , 男, 江西赣州人,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收稿日期:2017-03-07基金: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重大研究项目 (2016ZD007)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New Urbanization on Economic Growth in AnhuiTU Xi-wei LIAO Xin-lin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

3、nomics, School of Economics; Abstract: Using the statistical data from in Anhui 1991 to 2015,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new comprehensive urbanization index, and the error correc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on economic

4、grow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urbanization are the urbanization factor, public service factor and co-ordinating factor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the long run,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Anhui ha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and there is a lack of

5、 promoting role in the short run.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putting people first, improving public services,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ing industrial supportKeyword: factor analysis; new urbanization; 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Anhui province; Received:

6、 2017-03-07党的十八大以来, 国家明确提出将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推动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希望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农民工市民化, 扩大内需, 实现消费结构转变, 释放出更大的消费潜力, 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结构现代化转型.在此背景下, 安徽省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首批试点省, 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2015 年安徽省城镇化率达到 52%, 同比增长 1.5个百分点, 但落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4.1 个百分点, 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期GDP 增速为 8.7%, 高于全国 1.8 个百分

7、点.城镇化率与经济增长同向变动, 其内在逻辑也被许多国内外学者所探讨.美国地理学家 Berry (1965)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剖析经济增长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二者关系密切;城市学家 Vernon Henderson (2000) 1利用世界各国人均 GDP 和城镇化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得出城镇化的发展与人均生产总值之间相关性达到 0.85 的结论.国内许多学者也提出相应的见解.陆大道, 陈明星 (2015) 2认为社会经济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的阶段, 也要同时推进城镇化的转型;赵永平 (2015) 3认为当前城镇化发展高速低质, 消费经济增长动力难以释

8、放;王平等 (2015) 检验了我国2000 年2014 年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认为二者之间是一种循环累积和因果效应关系4.总体来看, 大多数学者是支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向的联系, 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城镇化指标设定的是否合理, 以往许多学者在研究二者之间关系时采用单一城镇人口率来反映, 已不符合我国当前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本质.马成文、戚晓旭、姚士谋 (2014) 5等学者认为新型城镇化应该是以民生、可持续发展和追求质量为内涵, 因此需要重新构建稳定的综合指标体系去反映新型城镇化水平.本文试图在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 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的基础上,

9、 吸收已有的理论成果, 建立综合的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新型城镇化水平指标并结合误差修正模型, 对安徽省 1991 年2015 年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1 新型城镇化指标测度、数据来源与方法介绍1.1 数据来源与方法介绍本文测度数据来源于 1991 年2016 年安徽省统计年鉴、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整理所得.基于所得数据, 运用了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 因果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1.2 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的测度新型城镇化是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城镇化, 是人口集聚、“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城镇化.这一概念蕴含着

10、丰富的内容, 但同时增加了实际测度的困难.吕丹 (2014) 6等构建了以人口城镇化指数、经济发展指数、城乡统筹指数、生态环境指数为基本内容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涵盖了 55 项具体指标, 虽然全面但过于复杂, 可操作性不强.本文在结合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过程的实际特征, 基于合理性、科学性、完整性、可操作性的原则上, 建立了包含人口、环境、经济、公共服务、城乡统筹 6 项一级指标, 17项二级指标的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 如表 1 所示.表 1 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 Tab.1 The index system of new urbanization 下载原表 利用 SPSS 21.0 对

11、变量之间进行因子分析, 得出 KMO 值为 0.817, 符合 Kaiser度量标准, P 值为 0.000, 在显著性水平为 1%的情况下通过检验, 说明原有变量比较适合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因子.采用主成分提取法和 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方法得出三个指标的因子 (表 2) .第 1 个因子在每千人拥有医生数、每万人公共图书馆藏书指标上载荷较大, 可视为公共服务因子;第 2 个因子在城镇化率、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例指标上载荷较大, 可视为城市化因子;第 3个因子在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城乡恩格尔系数比指标上载荷值较大且集中, 可视为城乡统筹因子.为了进一步提炼出新型城镇化的综合指标,

12、 采用因子加权总分的方法, 以三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 计算出最终评价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其中, f 1、f 2、f 3分别代表第 1 主因子、第 2 主因子、第 3 主因子得分, f (x) 代表因子综合得分, 即新型城镇化水平.如图 1 所示, 由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安徽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发展呈现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1991 年2015 年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大致可化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 1991 年1998 年, 新型城镇化水平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发展水平均为负值;第二阶段是从 1999 年2009 年, 该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处于平稳增长阶段;第三阶段从 2010 年2015 年

13、, 此阶段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表 2 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Tab.2 Factor load matrix after rotation 下载原表 图 1 安徽省 1991 年2015 年新型城镇化水平轨迹图 Fig.1 The trajectory map of new urbanization in Anhui province from 1991 to 2015 下载原图2 实证分析2.1 ADF 检验由于 lnRGDP 和 NTUL 是时间序列, 在分析二者之间数量关系之前, 需要对两序列作平稳性检验, 避免伪回归.采用 ADF 检验, 检验结果见表 3.结果显示lnRGD

14、P、NTUL 是一阶单整序列, 误差项 (ECM) 为平稳序列, 说明序列 lnRGDP和 NTUL 可能存在协整关系.表 3 ADF 检验结果 Tab.3 The ADF test results 下载原表 2.2 长期均衡模型建立由于涉及的两个序列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因此可以对其进行协整检验, 运用 EG两步法建立回归模型后对误差项单位根进行检验, 发现存在协整关系.经试算建立如下均衡模型.由方程 (1) 可以看出, 模型总体拟合优度很好, 不存在自相关.该模型说明新型城镇化水平每提高 1 个单位, 人均 GDP 增长 0.227 4%, 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具有正向推动作用

15、, 这符合安徽省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战略;同时人均 GDP 的增加还受到前一期的显著影响, 说明经济发展具有惯性.2.3 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上述分析我们得出 lnRGDP 与 NTUL 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但在短期中可能存在偏离均衡的情况.因此将 (1) 式中的残差项作为均衡误差,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经试算, 得出如下模型:从方程 (2) 可以看出短期中人均 GDP 的变化与城镇化水平相关性较弱, 与上期均衡误差项相关性较强.进一步证明了长期均衡方程中, 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只停留在当期, 未能形成持久的推动作用, 导致在短期波动中城镇化水平的变化未能很好解释人均 GDP 的变化.

16、而均衡误差项 (ECM) 的系数是-1.282 5, 表明短期中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短期与长期波动的偏离程度为-1.282 5, 因而长期均衡中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起到反向修正的作用.这与我国经济在进入新常态以后, 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宏观战略相契合.短期内城镇化建设作用不明显可能是安徽省一直以来过度依赖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 导致城镇化发展短时间内对经济带动作用不明显.2.4 Granger 因果检验前文分析强调的是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而相关不代表因果.因此我们采用Granger 因果检验进一步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表 4) .由表可知安徽省新型城镇化是经济增长的 Gra

17、nger 原因在滞后 1 期4 期在显著性水平为 10%的情况下均通过假设检验;而经济增长是城镇化的 Granger 原因在滞后 2 期没有通过检验.总体来看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要大于经济增长对城镇化建设的拉动作用.这与安徽省近年来积极推动省域城镇化重点地区协调发展, 促进芜 (芜湖) 马 (马鞍山) 城市组群、皖北和合肥都市圈三大板块实现一体化与融合式发展的战略有关.随着城镇体系规划战略的落实, 安徽省战略性产业开始集聚发展, 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涌入城镇, 使得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增强;但安徽省自建国以来一直是农产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基地, 也是初级产品生产基地,

18、 长久以来安徽省经济发展相对于全国来说比较滞后, 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所以城镇化建设效果在短时间内难以凸显, 经济增长对城镇化拉动作用有限.表 4 检验结果 Tab.4 The test results 下载原表 3 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基于 1991 年2015 年安徽省统计数据, 利用计量方法得出以下结论: (1) 影响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包括:城乡统筹、公共服务、城市化. (2) 考察期间,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呈现较为明显的阶段性. (3) 长期内,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对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 同时对经济增长形成反向调节机制;短期内作用不明显. (4)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

19、长协调拉动过程中, 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基于以上结论, 提出建议:第一, 以人为本, 完善公共服务, 统筹城乡发展.根据安徽省发改委调研结果显示, 安徽省城镇化发展中存在三个突出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够完善, 就业机会不多, 这与实证结果保持一致.因此安徽省必须加快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 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鼓励有能力在城市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 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二, 产城融合, 以业兴城.安徽省目前正值全面深度融入长三角城市群, 产业结构深度优化调整的转型期, 应该把握好政策红利, 加快培育一

20、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增强产业支撑能力, 带动经济发展解决经济增长乏力对新兴城镇化推动不足的问题, 形成产城互动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第三, 提高新兴城镇化质量和效益, 释放潜在推动力.以人口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意愿, 释放消费潜力, 提供强大动力;以资源节约化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以基础设施完善化, 降低交易成本, 协调经济发展参考文献1Henderson JV.The effects of urban concentration on economic growthJ.NBER Working Paper, 2000, 7503. 2陆大道, 陈明星.

21、关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 ”编制大背景的几点认识J.地理学报, 2015, 70 (2) :179185. 3赵永平.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经济效应:理论、实证对策D.南京:东南大学, 2015.1160. 4王平, 王琴梅.新型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其传导路径J.新疆大学学报, 2015, 43 (6) :17. 5姚士谋, 张平宇, 余成, 等.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J.地理科学, 2014, 34 (6) :641646. 6吕丹, 叶萌, 杨琼.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综述与重构J.财经问题研究, 2014, (9) :7278. 7薛薇.SPSS 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278279. 8田鑫.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互动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 2014.54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