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 神经系统4 周围神经,海 眶 滑车神经核 绵 上入眶 支配上斜肌窦 裂,滑车神经,展神经海 眶 展神经核 绵 上入眶 支配外直肌窦 裂,、副神经 副N核 颈V孔出颅 支配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舌下神经 舌下N核 舌下神经管 支配舌肌,3、混合性脑N, 三叉N、面N、舌咽N、迷走N,三叉N 最粗大的脑N,含躯体运动和躯体感觉两种纤维,脑桥核 触觉 三叉N节 眼N 三叉N 上颌N脊束核 痛温觉 下颌N 三叉N运动核 感觉纤维 运动纤维,泪腺N 眼神经 鼻睫N(鼻粘膜硬脑膜角膜、睫状体)额N:眶上N滑车上N 上颌N: 眶下N上牙槽N颧N神经节支(翼腭神经) 下颌N:颊N,舌N,颏N,耳颞N、下
2、牙槽N,咀嚼肌N,三叉神经的舌N分布于口腔底及舌前23粘膜,传导一般感觉;面神经的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舌前2/3粘膜的味觉;舌后13的味觉一般感觉有舌咽N分布,,分布范围 眼神经: 皮肤:鼻背、睑裂以上 粘膜:眶内、部分鼻腔 器官:泪腺、眼球 上颌神经: 皮肤:睑裂与口裂之间 粘膜:上颌窦部分鼻口腔 器官:上颌牙及牙周组织 下颌神经: 皮肤:口裂以下耳前颞部 粘膜:口腔底及侧壁 器官:下颌牙及牙周组织,面神经: 主要是躯体运动纤维,还有内脏感觉纤维和内脏运动纤维。其躯体运动纤维由茎乳孔出颅,入腮腺分支后再交织成丛,由丛发出分支呈扇形分布于面肌。,在颅外的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分
3、布于表情肌和颈阔肌。 损伤后表现为同侧表情肌瘫痪。如:面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损伤侧表情肌瘫痪,如笑时口角偏向健侧、不能鼓腮;说话时唾液从口角流出;伤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平坦;眼轮匝肌瘫瘫使闭眼困难、角膜反射消失等症状。面神经管内损伤同时伤及面神经管段的分支,因此除上述面肌瘫痪症状外,还出现听觉过敏、舌前23味觉障碍、泪腺和唾液腺的分泌障碍等症状。 。,在面神经管内的分支:岩大神经,镫骨肌神经,鼓索: 岩大神经 泪腺、鼻腔粘液腺翼腭N节,鼓索:内脏感觉纤维和 内脏运动纤维 随舌N分布舌前2/3粘膜管味觉 孤束核 膝N节(内耳道底) 内脏运动纤维随舌N到下颌下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下颌下腺节,面神经
4、管内损伤同时伤及面神经管段的分支,因此除上述面肌瘫痪症状外,还出现听觉过敏、舌前23味觉障碍、泪腺和唾液腺的分泌障碍等症状。,舌咽神经在颈内动、静脉间下降,继而弓形向前,经舌骨舌肌内侧达舌根。主要分支:舌支,咽支,颈动脉窦支,鼓室神经:鼓室神经 岩小神经 腮腺。,范围:舌后13粘膜和味蕾,传导一般内脏感觉和味觉、咽肌及咽粘膜、鼓室、乳突小房和咽鼓管粘膜、腮腺支配其分泌、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 。,迷走神经:是脑神经中行程最长、分布最广的神经。有四种纤维成分:,迷走神经走行,橄榄后沟出延髓颈静脉孔出迷走神经干在颈动脉鞘内下行达颈根部,左迷走神经进入胸腔越过主动脉弓左肺根后方食管前面食管前丛迷走神
5、经前干,右迷走神经越过右锁骨下动脉前方下行右肺根后方食管后面食管后丛迷走神经后干,迷走神经,右喉返神经,食管,食管丛,迷走后干,迷走前干,胃前支,腹腔丛,主要分支: 颈部: 喉上神经(声门裂以上粘膜)、颈心支、脑膜支、耳支、 咽支,喉返神经(属胸部),胸部的分支:喉返神经(喉下神经分布于声门裂以下的喉粘膜)、心支、支气管支、食管支,腹部的分支:迷走神经前(左)干,胃前支,肝支,迷走神经后(右)干,胃后支,腹腔支,腹腔神经丛。,胃前面,胃后面,结肠左曲以上消化管,腹腔神经丛与交感神经一起构成,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分布到硬脑膜、耳郭、外耳道、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心、肺、肝、胆、胰、脾、肾及结肠左曲以
6、上的消化管等众多器官,是副交感神经的主要组成部分。,迷走神经主干损伤后,内脏活动障碍表现为脉速、心悸、恶心、呕吐、呼吸深慢和窒息等症状。由于咽喉感觉障碍和肌肉瘫痪,可出现声音嘶哑、语言和吞咽困难,腭垂偏向一侧等症状。,脑神经简表,三、 内脏神经系统,交感低级中枢(T1L2或L3中间带外侧核)副交感低级中枢(S2S4骶副交感核),脊髓,内脏感觉神经,副交感神经,内脏神经系统组成概括如下:,交感神经(颈、胸、腹、盆部),颅部:行于动眼、面神经、舌咽、迷走神经内 骶部:盆内脏神经,内脏感觉中继核(孤束核)一般内脏运动核(副交感低级中枢:动眼神经副核,上、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 心血管运动调节中枢(
7、延髓)呼吸运动调节中枢(延髓、脑桥),周围部,内 脏 神 经 系统,中 枢 部,内脏运动神经,脊神经节 脑神经节 膝神经节、舌咽神经下节、迷走神经下节,脑干,间脑 情绪行为、体温摄食、水平衡、心血管、内分泌 生物节律调节中枢,大脑 边缘叶、新皮质内脏功能调节中枢,(一) 内脏运动神经 1、躯体和内脏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 2、交感神经 3、副交感神经 4、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1 区 别 躯体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低级中枢不同 脑干躯体运动核 脑干内脏运动核 脊髓前角细胞 骶2-4骶副交感核胸1-腰3脊髓侧角 效应器不同 骨骼肌(随意) 平滑肌、心肌和腺体(不随意) 神经结构不同 从低级中枢到
8、效应器 需2级N元(节前N元只需1级N元 节后N元) 纤维成分不同 只有1种纤维 2种纤维交感N和副交感N,交感神经从低级中枢到效应器示意,脊神经节,前根,白交通支,灰交通支,交感干神经节,腹腔神经节,肌梭,运动终板,交通支,是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联系支,它有脊髓侧角发出随前根出,到交感干换元后又返回脊神经形成:,白交通支 灰交通支,脊神经节,后根,前根,灰交通支,白交通支,交感干神经节,腹腔神经节,2、交感神经中枢部:低级中枢 位于脊髓T1L3节段的灰质侧角内。 椎旁神经节 交感神经节 周围部 椎前神经节 节前纤维节后纤维,椎旁神经节 位于脊柱两侧每侧19-24个:颈部有3个、 胸部11-1
9、2个、腰部4-5个、骶部4个、尾部为1个单节(奇神经节)。,椎前神经节 腹腔N节-1对 主动脉肾节-1对 肠系膜上N节1个 肠系膜下N节-1个,交感干:同侧椎旁节借节间支相连形成的串珠状结构。所以,椎旁节又称交感干神经节。自颅底至尾骨,下端借奇N节相连。,节前纤维走行:终止于相应的椎旁神经节; 在交感干内上升或下降后, 终止于上方或下方的椎旁神经节; 穿经交感干神经节,终于椎 前节。,节后纤维走行(换元后纤维)返回31对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 (椎前、旁N节)攀附动脉形成神 经丛,随动脉及其分支分布; 离开交感干直达效应器。,灰交通支:连于交感干与31对脊神经之间的节后纤维。 白交通支,只存在
10、于T1L3各脊神经的前支与相应的交感干神经节之间节前纤维组成。,交感神经的分布:(躯干四肢、头颈、胸腹、盆腔脏器)。 节前纤维在交感神经节内换元后,节后纤维分布规律: (1)返回31脊神经,随其分布到全身的血管、汗腺、竖毛肌;(2)T1-5节段的节后纤维分布到头、颈、胸部脏器。(3)T5-12节段的节后纤维分布到肝、胰、脾、肾的腹腔实质性脏器和结肠左曲以上消化管(4)L1-3节段的节后纤维分布结肠左曲以下消化管、盆腔脏器。,3、副交感神经 中枢部:低级中枢 位于脑干内脏运动核(副交感核)及脊髓S2S4节段灰质中间带的副交感核。器官内节 副交感神经节 周围部 器官旁节 节前纤维节后纤维,(1)颅
11、部副交感神经 动眼神经经睫状神经节支配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面神经经翼腭神经节,支配泪腺、鼻腔粘膜腺;下颌下N节 下颌下腺和舌下 腺。 舌咽神经经耳神经节, 支配腮腺。 迷走神经经器官内、旁节,支配头、颈、胸、腹脏器(除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2)骶部副交感神经 经骶前孔至盆腔组成盆内脏神经参与盆丛,分布到结肠左曲以下消化管及盆腔脏器。,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即是互相拮抗又是互相统一的。例如:当机体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减弱、相对抑制,于是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支气管扩张、瞳孔开大、消化活动受抑制等现象。在生息休养状态下则相反
12、。,作用比较:,二、内脏感觉神经,纤维随内脏运动N走,孤束核,中枢突,膝神经节 舌咽神经下节 迷走神经下节,面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内脏器官,周围突,脊髓 (中间内侧核),中枢突,脊神经节,周围突,交感神经 骶部副交感神经,特点:1. 痛阈较高。2. 弥散的内脏痛,定位不准确。3.对牵拉膨胀敏感,对切割不感。,内脏器官,内脏感觉神经在形态结构上虽与躯体感觉神经大致相同,但仍有某些不同之处:,(三)牵涉性痛感觉过敏区当体内某一脏器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某一区域出现感觉异常或疼痛,这一现象称-牵涉性痛。,一些重要器官的神经支配,(一)眼球,1感觉神经 一般感觉睫状长神经鼻睫神经眼神经三叉神经脑
13、干三叉神经感觉核,2交感神经脊髓T1T2侧角(节前纤维) 胸及颈交感干颈上神经节(交换神经元) (节后纤维) 颈内动脉丛海绵丛睫状神经节瞳孔开大肌和血管,3副交感神经 中脑动眼神经副核(E-W核)(节前纤维) 动眼神经走行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 (节后纤维)睫状短神经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支配眼球的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瞳孔开大,虹膜血管收缩 副交感神经兴奋,瞳孔缩小,睫状肌收缩,(二)心,1感觉神经痛觉纤维(沿交感神经、迷走神经行)心脏反射有关的感觉纤维(沿迷走神经行走) 进入脑干。,2交感神经 交感干颈上、中、下神经节和上部胸神经节(交换神经元) 自节发出(颈上、中、下心神经及胸心支) 主动脉弓后方和下方(与来自迷走神经的副交感纤维)心丛心脏,3副交感神经 沿迷走神经心支行走心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心脏,刺激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引起心动过速,冠状血管舒张。 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动过缓,冠状血管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