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卫星制造业收入下降背后是行业真的变得更萧条了么.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46609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星制造业收入下降背后是行业真的变得更萧条了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卫星制造业收入下降背后是行业真的变得更萧条了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卫星制造业收入下降背后是行业真的变得更萧条了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卫星制造业收入下降背后是行业真的变得更萧条了么? 张晟宇 SIA (美国卫星产业协会) 发布了 2017 年度的卫星产业报告。和往年的报告相比, 最为明显的区别就是在几乎所有组成部分都在实现或多或少增长的同时, “卫星制造业”收入却成为了唯一出现下降的领域。在过去的四年中, 卫星制造业的收入都一直在保持着增长, 然而到了 2016 年度, 与上一年相比, 无论是美国国内还是全球范围, 卫星制造业的收入都出现下滑。2016 年全球卫星制造业收入为 139 亿美元, 比 2015 年减少了 13%。那么, 是否卫星制造业真的出现了行业萧条呢?1. 数据与真实情况如果仅从 SIA 的报告就得出这个结

2、论, 是不妥当的。首先, 这个对于卫星制造业收入的统计实际上是以当年的发射量来计算的, 所以即便有卫星制造业收入下降的现象存在, 这份报告所表现的, 也是一个延迟后显现的状况。也就是说, 如果制造业的确在萎缩, 那么现在的实际情况有可能比报告体现出来的还要严重。其次, 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政府投资的民用卫星并不在此列, 所以这个收入实际上是比较纯粹的商业卫星分摊到所有卫星制造业上的利润。另外, 这些统计依据的是公开的数据, 这就意味着一些投资巨大的军事卫星并未计算在内。基于以上的分析, 2017 卫星产业报告所体现的卫星制造业的收入下降, 应该主要体现在面向商业卫星的制造业的收入下滑。如果是这样

3、, 受到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接收大额商业卫星订单的传统企业, 如波音、劳拉公司等。而实际上, 近期出现的一系列消息也从侧面印证了这样的趋势包括劳拉公司裁员, 波音公司希望利用技术革新来应对下滑的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的订单量, ATK 公司的业务下滑等等。几乎过去以同步轨道通信卫星为主要业务的传统卫星制造企业都在经历着日益萧条的寒冬。而实际上倍受影响的并不仅仅是这些以大卫星为主业的企业, 像萨瑞这样专门开拓微小卫星市场的卫星制造企业也因为感受到了寒意而不得不调整布局。总之, SIA2017 年卫星产业报告中有关近年首次出现卫星制造业收入下滑的内容, 虽然不能代表最为真实全面的情况, 并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

4、, 却真实地反应出了以商业通信卫星制造为主的企业所面临的艰难局面。而且这种困境并不局限于通信卫星制造领域, 大有向其他类型卫星制造领域蔓延的趋势。我们不妨来探究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2. GEO/LEO 商业通信卫星的格局变势我们可以再看看 2017 卫星产业报告中的其他项目, 例如卫星服务的收入。可以看到, 基于卫星通信的业务收入保持了增长, 虽然增长的速度放缓, 甚至在固定业务还出现了局部的下滑。这一现象背后实际上也值得我们去思考。首先, 基于同步轨道的卫星通信服务通过几十年的发展, 已经基本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格局, 如今发射入轨的卫星都实现了非常惊人的系统容量, 而这些通信

5、服务商并不只靠增加卫星、增加容量来获得更高的收入。实际上, 几大卫星通信服务的运营企业都希望将手上的容量卖出更多钱、而不是增加更多的容量。这是由于提升容量要么需要更先进的卫星, 要么需要更多数量的卫星, 这都需要增加在卫星制造方面的投入, 大大增加成本。另一方面, 持续增长的系统容量也对系统容量的利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恰恰说明, 在轨的通信卫星系统容量尚有余量, 对卫星通信运营商来说, 提升容量的利用率, 显然比购置新卫星更有吸引力。此外, 这些传统的卫星通信巨头也在造卫星以外寻找解决办法。例如 Inmarsat就采用通过建立地面基站、增强航空卫星网络服务的 ATG 技术, 在欧洲地区逐

6、步形成了面向航空网络服务的优势, 这些地面站的建设显然比制造发射卫星更“物美价廉”。Inmarsat 因此被竞争对手告上了法庭。这一事件的背后也反映出了为何卫星制造行业拿到的订单越来越少。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需要考虑。基于其他轨道, 尤其是 LEO 轨道的卫星通信业正在崛起, 以 One Web 为代表的公司计划在 LEO 轨道上部署数以百千计的卫星来实现更低时延、更多接入的网络服务。这样的趋势也使得传统的卫星通信企业在布局时更加谨慎, 避免对传统业务过大投入带来的隐患。同时, One Web 等中低轨卫星星座企业, 必然会对传统基于同步轨道卫星的业务形成一定的分流, 而这些企业的卫星都还处于研制

7、阶段, 并没有计入到年度的卫星制造收入中去。但可以预见, 他们对卫星通信行业所产生的影响已逐步体现, 未来可能还将进一步扩大。值得注意的是, 像 One Web 这样的卫星公司, 可能引发卫星制造领域的重大变革实现卫星批量生产, 其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削减由制造卫星带来的成本。所以随着这些企业的出现, 卫星制造业的收入并不会增加, 反而可能进一步下降!因为在卫星大规模批量生产的背后, 还隐藏着 One Web 这样的公司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 而采取对整个通信卫星服务行业垂直整合的计划。也就是逐步将卫星设计、制造、测试进行最大程度的内部整合, 最大程度压缩制造成本, 从而在服务运营端获得更大的利润收入。综上所述, 我们从 SIA 这份 2017 年的卫星产业报告中, 看到了整个卫星业正在酝酿中的剧变。卫星产业加速的商业化进程将对卫星产业部门分账产生巨大的影响, 也将带来整个产业不小的变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