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读优秀领导干部先进事迹选编有感(三).doc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4597359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优秀领导干部先进事迹选编有感(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读优秀领导干部先进事迹选编有感(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读优秀领导干部先进事迹选编有感(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读优秀领导干部先进事迹选编有感 优秀领导干部先进事迹选编 沈浩 安徽萧县人。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省财政厅参加工作。2021年2月,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等职务。2021年11月6日因积劳成疾牺牲在工作一线。 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记鞠躬尽瘁一心 为民的安徽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 2021年11月6日凌晨,一个极其平常的日子,一名普通的村干部悄然离世。 得知这位名叫沈浩的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去世的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批示中,对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对沈浩的亲

2、属和小岗村村民表示亲切慰问。 一名最基层的农村干部,为什么得到总书记如此的关注。 在沈浩去世20多天后,记者走进小岗村。倾听了一名共产党员、村干部殚精竭虑为人民的感人故事,体悟到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忠实践行对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感受到三份“请愿书”上那几百个红手印的真诚与滚烫 2021年隆冬。江淮大地朔风凛冽。 一场隆重的葬礼在安徽凤阳小岗村举行。几天前,一封在一夜之间落满67位小岗村农民红手印的“请愿书”递到上级组织和家属手中请回沈浩同志骨灰。此刻,上百户人家拖儿带女、扶老携幼聚集在这片旷野上。 一块高大的黑色墓碑被一双双粗黑的手立了起来,上书。“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之墓”。 方方正正的

3、墓室上,覆盖着一面鲜红的党旗。 红手印,中国农民意志最真实、最朴素、最坚决的表达。 1978年初冬,小岗村十八条好汉冒着“坐牢杀头”的风险按下的红手印,掀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如今,那张“生死契约”已经平静地躺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整整31年后,朴实的小岗村人为请回一位普通村干部的忠魂,再次庄重地按下红手印。 一步一个脚印,沈浩带领小岗人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 2021年秋天,98个红手印把沈浩留在了村里 2021年2月,沈浩被安徽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担任村党委第一书记。从省城合肥到小岗农村,从省直机关到基层一线,沈浩的内心不能说没有反差。来了就要有贡献,这是沈浩的朴素想法。 小岗村

4、妇女主任韩巧兰对初来乍到的沈浩记忆犹新。2021年,猴年春节刚过,她起了个大早开始忙活。听说从省财政厅下来个干部,要住在村里,她去给他准备好铺盖。中午,韩巧兰在街上看见个身穿深棕色棉夹克,中等个头,白净脸的中年男人正往村民家里走。一打听,他就是新来的书记沈浩。 “他恐怕在小岗呆不了两月。之前下来的干部,有的来这镀镀金,回去就提拔。”韩巧兰和村里人的想法一样,但她心里纳闷,“这书记一来就下农户家,看来和以往的干部不太一样。” “我要一家一户吃顿饭。你陪我去关友林家。”沈浩说。一听说要去关友林家,韩巧兰犯了难:“沈书记,他家老婆孩子精神都有问题,吃的像猪食,卫生条件可差。苍蝇哄哄叫,床上、锅台上都

5、是,多得像头毛。我就不去了。”韩巧兰心直口快。“村上人不去他家,我更要去看看到底有多难。”关友林家这顿饭,沈浩吃了。不久,工匠粉刷了关家的三间平房,地面打了水泥。全家办了低保和特困户手续。 一个多月,沈浩把全村108户跑了两遍,摸清了小岗的家底 “一朝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进富裕门”,有人用这句话形容小岗村。还有人用“偏、穷、乱、散”四个字描述小岗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2021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300元,村集体欠债几万元;村里到处是柴垛、垃圾,环境差;缺乏一个团结的、有战斗力的领导核心。 有人甚至对外派干部来小岗村有抵触情绪,提出“岗人治岗”。 “是啊。小岗肯定难搞,既然来了,还怕吗。要退缩

6、吗。绝不。”沈浩在日记中写道,“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融入小岗,了解民意,踏踏实实干几件事,让村民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修路沈浩干了来小岗的第一件大事。 村里友谊大道东边2里多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大伙都巴望着改成水泥路。沈浩跑上跑下争取支持,终于得到帮扶资金50万。 “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建议,自己的路能否自己修。这与沈浩的想法不谋而合。 修路的日子,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撒石子、扛水泥、拌砂浆。一天傍晚,沈浩和村干部来到工地。看到刚刚运来的水泥浆卸在地上,找不到铁锹,沈浩就用双手把水泥浆捧到路基里,全身都是泥,手还被灼伤。村里人叹服:这个沈书记人实在,不是来

7、图虚名的。 行动往往胜过千言万语。沈浩常说。“跟老百姓面对面,不如和大家肩并肩。”3个多月后,路修好了。一算账,整整省了20万元,还加修了两条水泥岔道。全村劳动力每人挣了1000多元工钱。 路修好了,大伙的气也顺了许多。 不久,沈浩又干了一件大事保护村集体财产。 属于村集体的20多间房屋被几户人家强占,多年无人敢过问。不收回,邪气滋长,正气难树。敢不敢收。村里几百双眼睛瞅着新来的书记。以前有开警车来小岗村挂职的干部,也没敢咋样。沈浩不怕难、敢碰硬,苦口婆心劝说不通,就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钉子户终于被拔掉了,村民们对沈浩刮目相看。 熟悉沈浩的人说,他从“城里人”到“村里人”的角色转变很快:冬天,穿

8、上村里5元钱买的老棉鞋;谁家的剩茶端起来就喝,谁家的剩饭端起来就吃;抽2元钱一包的香烟;遇见财政厅的老同事说话,也从“我们财政厅”变成了“我们小岗村”;手上长了老茧,整个人黑了,瘦了 沈浩成了全天候“村官”。他习惯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和村民平起平坐商量事儿,从不坐老板椅给人居高临下的感觉。“坐沙发,和大家交流零距离,这样老百姓才会亲近你。” 他住的那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床头贴着村民联系电话。大门从不上锁,谁都能推门而入。“村里的大事小情、百姓疾苦他都知道。”房东说。 “大包干”带头人关廷珠的遗孀、86岁的邱世兰老人,至今还拄着沈浩送的拐杖。“沈浩看原来那根拐棍要断了,怕我摔着,说要给买根新的。我

9、以为他随便一说,没想到他专门买了新的给我送过来。这拐杖拄着踏实。” 五保户韩庆江那天突然发病,沈浩掏出身上所有的钱,送他去抢救。后来又安排他去当门卫,如今一月能挣500多元;困难户韩德国的孙子刚出世,母乳不够,家里又买不起奶粉,沈浩掏出1000元钱送去;关友林全家6口人,4人有残疾,沈浩逢年过节都要送去慰问金和年货。 “这样的干部我们觉得可靠,很难找。”“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道出了小岗人的心声。 穿行凤阳乡间,如同穿行在乡土中国的千年沧桑。600多年前,朱元璋在饥饿中崛起,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农民的呐喊与抗争,但后来,“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的凤阳花鼓声

10、,伴随着乞讨、流浪,成为凤阳人共同的辛酸记忆。 革命起于贫穷。向穷困抗争,与命运搏战,这是中国农民求索千年的主题,更是横亘在当今小岗人面前绕不过去的坎儿。20多年来,小岗人不是不曾努力,不是没有探索,但几经沉浮最终没成气候。比起其他名村,小岗村的步子明显慢了。2021年秋天,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沉浸在秋收喜悦中的小岗人再次兴奋起来。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用平实的20个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沈浩在日记中记录了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心得。“作为一名选派干部又身在名村小岗,更应该满怀信心、充满热情、努力工作,切实为老百姓办事,为建

11、设社会主义新小岗贡献自己的力量。”离中央的要求,离农民群众的愿望,还有很大差距,这令沈浩常常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静夜孤星、青灯黄卷,沈浩苦苦求索,村西头那间小屋中,“三农”问题的书堆满了书架、案头;他还带着“大包干”带头人、村干部、村民代表一起赴华西村、耿庄、大寨、西沟村、南街村等名村取经。 从书本中找思路,从实践中学范例。沈浩的心中渐渐明朗。开发现代农业,发展旅游业,招商引资发展村级工业。 要迈开步子,先要解放脑子。然而,这又谈何容易。 遇到重大决策,沈浩都要和“大包干”带头人们一起“拉拉呱”。过去“两委”班子不全、人心不齐、矛盾多、积怨多、问题多掣肘小岗发展,如今冰封开始融化了,人心开始

12、聚拢。 优质养殖示范区办起来了,种植双孢菇的创业大学生引进来了,小岗钢构厂等企业也开始生产了,大包干纪念馆建起来了 离小岗村不远处,有著名的滁州琅琊山醉翁亭,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与民同乐”的思想时常在警醒沈浩。他明白,要想让小岗村人同乐,先得让大伙同富。 村民们的农家乐旅游服务启动了。小岗村当年的茅草屋、“大包干”纪念馆、文化广场等成了一个个旅游景点,“小岗人家”、“大包干餐馆”、“金昌食府”等餐馆红火起来。沈浩还争取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开辟了直通合肥的长途汽车线路,创安徽全省由一个村发往省城班车的先例。2021年春节前,26户住房比较困难的农民都住进了16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 小岗要发展,村

13、党组织建设是关键。沈浩从抓班子、抓党员、抓阵地入手,在上级党组织支持和帮助下,充实和调整了村党组织,把年富力强、作风过硬的骨干,把有点子、出力气的致富带头人,把自愿到村立志创业的大学生村官,吸纳进班子,建起了小岗村的第一个党员活动室,第一个大学生民兵连 村里的路平了、灯亮了;小岗人心中的灯,也亮了。 然而,三年任期一瞬即至。2021年秋天,小岗人的心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起来。 “当年我们杀头、坐牢都不怕,可沈浩要走,我们真怕了。”“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说。 “小岗村人最讲事实,好干部就是好干部,不好也不会有人说好小岗村人舍不得他,小岗村需要他,离不开他”严宏昌等几个人一合计,带着一封按下了

14、98个红手印的信找到省委组织部和财政厅。 走,还是留,沈浩焦灼不安,选择两难;挽留,还是欢送,小岗人的选择也不轻松。 当年率先按手印的“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这次却没按下手印,“离开妻子、老母、女儿,在小岗踏踏实实干了3年,都想让他留下,可又不忍心啊。” 挽留是爱戴,不挽留是疼爱。 然而,沈浩选择了留下。2021年金秋,胡锦涛总书记在小岗村考察时讲的一席话,让沈浩感到肩膀上沉甸甸的。2021年秋天,又一纸按有186个红手印的信递到省委组织部2021年9月30日,又是一个金秋时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小岗村考察。在“大包干”带头人、村委会副主任关友江家的小院里,总书记亲切地

15、同乡亲们拉起家常,了解大家的所愿所盼,解答大家最关心的事情,气氛热烈活跃。总书记对乡亲们说:“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努力把农业生产搞上去,把文化生活搞丰富,把村庄环境搞整洁,使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 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让乡亲们倍感温暖和鼓舞,也让在场的小岗村领头人沈浩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当得知沈浩是省委组织部和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任职,由村民自发按手印留下来连任的村干部时,总书记热情地鼓励沈浩说:“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总书记与最基层干部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这一刻让沈浩满眼噙泪,责任油生,“当我握着总书记手的时候,一切艰辛、酸楚、委屈都没有了。” 沈浩在日记中写道。“总书记到小岗

16、来,对我们是荣誉,更是动力,农村有困难更有机遇,小岗村是农村改革发源地,要不断创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发展是根本,发展是硬道理。小岗村也不例外,只有发展才是致富的唯一途径,只有发展才是解决矛盾的有效办法,只有发展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小岗村。” 怎么让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站在改革开放30年的新起点上,沈浩和小岗人在思考,该发展什么、突破什么。这也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共同思考。 沈浩带领村“两委”班子,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拟订了小岗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这个规划,小岗村将形成“一环两轴一点九区”的规划结构,对现有村庄进行整治,包括建筑外立面、村容村貌

17、整治,进而小岗将建设成现代农业的示范村、制度创新的实验村、城乡统筹的先行村、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铭记改革的最好方式就是深化改革。沈浩要重新激发出小岗村改革创新的活力。 早在2021年,沈浩就提出流转村民一部分土地进行整理,田成块、路成网、水灌通,增加可利用土地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 可没想到这个想法让他陷入空前的困境。发展是硬道理,但“摸着石头过河”也艰难。 最难的,是土地问题。 凤阳鼓楼,苍然屹立。“万世根本”600年的风霜雨雪,让鼓楼上朱元璋亲书的四个大字愈发遒劲而厚重。人民乃国家之根本,土地乃农民之根本。这万世根本,以无可阻挡的力量穿越时空,凝视沧桑。沈浩与它,有过不止一次的对视,每一次

18、,都觉得字字千钧。 村党委副书记张秀华说,当时有人把这种土地流转方式误解为要收回土地,集体经营,许多群众一时想不通,不支持;还有人当天同意签流转协议,第二天就变卦了。 沈浩说。“过去分田搞大包干是改革,现在搞土地流转也是改革。” 一年除夕,张秀华接到沈浩的电话:“我在村里宿舍,过来陪陪我吧。”一进门,只见沈浩眼里含着泪水,委屈地说:“在村里搞土地流转太难了,村民们不同意。” 对土地的挚爱,如同血液流淌在小岗人的血脉里。作为农民的儿子,沈浩深深地理解这一点,每一步改革他都愈加谨慎,在发展和保护农民权益方面寻找结合点,沈浩冥思苦想。 那年除夕,沈浩没回家,而是挨家拜年,挨户说服。 “以家庭承包经营

19、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正是这个时候,总书记在小岗村的一席话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也让沈浩心里敞亮多了。 成立村民土地流转理事会,规范流转程序,发挥村民自身作用改革,要平衡多元的利益诉求;改革,免不了有意见碰撞。为了土地,大家每次开会免不了争几句,有时意见分歧很大,但思路在争论中逐渐明朗,共识在交流中逐渐形成。 小岗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 2021年1月8日,小岗村与“美国glg集团”、“从

20、玉菜业”、“瑶海”、“天下一碗”签下四份投资大单。招商引资,对小岗的发展是关键一环。 glg集团要在小岗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项目马上要开始建设,地面必须平整。时间只有5天,最大的难题是迁坟。 迁祖坟,在农村是天大的事。2021年4月12日,村“两委”开会,挨家挨户动员。4月14日,村干部带头锯树、迁坟,第二天,村民们全动起来了,最多的一家迁了12座祖坟。 响彻荒野的爆竹声中,村民韩庆江家爷仨哭着给祖先磕头。“咱小岗村要发展,今天给你们搬家了。” 此情此景,沈浩泪水夺眶而出,抱拳三作揖,高声道。“先人们,沈浩向你们道谢了。父老乡亲,谢谢你们支持小岗村工作。谢谢你们支持咱们子孙后代。”204座祖

21、坟,在预定时间全部迁完。 “大包干”带头人、村委会副主任关友江说。“沈浩在小岗的6年,是村里发展最快的6年,是大家受益最大的6年,也是小岗村树立新形象的6年。”2021年,小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00元,是2021年的2.87倍,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021多元。 小岗村可以大有作为,沈浩还有更远的宏图大愿:完成小岗村新农村建设规划;下属农工商、物业管理、文化传媒等几大分支的小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始运作;小岗村要用3年时间争取上市 春去秋来又三年。2021年秋天,小岗人又着急了“沈书记。走,还是留。” 红手印,还是红手印。186位小岗人要留住他们致富的领路人。 怀揣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小岗

22、村的发展蓝图,沈浩用生命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承诺。2021年冬天,小岗人用深情的红手印把他们的第一书记永远留下2021年9月起,总书记考察小岗村一周年之际,小岗村参加了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沈浩和村党委把党员们从繁忙的工地上、田地里请到一起,对照总书记的嘱托,对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谋划小岗村科学发展之路。“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沈浩读着铿锵的话语,总书记的嘱托如醒钟在耳。 然而,第二个三年任期又要到了。是走,还是留。无尽的牵挂,一样的深情,再一次让沈浩难以抉择。 想走。离家6年,太长了 沈浩是出了名的孝子。90岁的老娘,他特别牵挂。

23、 “娘,儿子要到凤阳小岗工作了,不能照顾您老人家了,请您到我哥那里过一段时间,等我任职期满再去接您。”到小岗上任后的第一个“五一”节,沈浩把老母亲送到四哥家。 老娘深明大义。“乖乖,在人家那儿把人家搞好,把老百姓搞好。我的乖乖要听党的话。”沈浩听了,鼻子直发酸。临上车,他“扑通”一下跪倒,给老娘磕了一个响头。爬起来,已是泪流满面。 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想起老娘,焉能不潸然泪下。 女儿沈王一属狗,沈浩亲昵地叫她“汪汪”。2021年,10岁的“汪汪”舍不得爸爸走,送了他一个嵌着自己照片的相框,在背面留了一串歪歪扭扭的字:“我爱你爸爸。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还有别做贪官。”第一次决定留任后,因为自己

24、不在孩子身边,妻子工作又忙,沈浩就把女儿送到了老家萧县读寄宿中学,却也开始了绵长的思念和无尽的愧疚。 每年3月7日,沈浩总会抽空到萧县的学校为女儿过生日。2021年的那天,沈浩忙完工作后急忙赶往萧县,紧赶慢赶还是到晚了。远远地看见女儿在宿舍的阳台上张望。在操场上,沈浩想逗女儿开心,连翻几个跟斗,就不停地喘。女儿看着爸爸卖力地逗她,眼圈一下红了,扑到沈浩怀里嚎啕大哭,“爸,我想你啊,就是想你。”沈浩抱着女儿,泪水和着汗水一起淌。 妻子王晓勤在银行工作,每天早出晚归。买粮食、搬东西很吃力,沈浩只好说:“花点钱,请别人帮忙吧。”王晓勤盼望着夫妻早日团聚,不同意沈浩留任。沈浩耐心劝慰:“让我再干3年吧

25、,第一个三年是搞基础建设,第二个三年才能把村里经济建设搞上去,让大家富起来。” 想留。小岗村的父老乡亲又让他牵肠挂肚2021年除夕一早,沈浩一开门,80多岁的邱世兰坐在他屋前。大娘哆哆嗦嗦地说:“沈书记,去我家吃年饭吧。二十多年了,我是头一回请村干部吃饭,不去吃可不行。”面对大娘浑浊老眼里流露的一片真情,沈浩去了。6年过了5个春节,他有3次在小岗吃的年饭。 村里正在修建的敬老院快竣工了,沈浩把它建成了每个房间都有卫生间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村里的老人安享晚年,是沈浩的梦想。 为了留下他,小岗村人两次“红手印”个个千斤重。 两厢牵挂,一样深情。 对小岗村党委书记金乔来说,没陪沈浩到

26、县城体检,恐怕是今生最大的憾事。 沈浩在去世前的10多天问金乔。“你爱人在县城医院哪个科室工作。”“我说是做b超的,他摸摸胸口说最近这儿总有点不舒服,哪天请弟妹帮着检查检查。”金乔回忆着。 “心力疲倦、口干舌燥、浑身无力、特别累”这些词在沈浩的日记里频繁出现。字里行间,透露着他的体力早已严重透支 2021年11月5日上午,沈浩陪同来小岗考察的三批客人。中午,略饮薄酒。下午三点多,累了几天的沈浩对金乔说:“我回去睡会儿。”然而,这一睡,他就再也没有醒来。 一座上足了发条、从不歇息的钟,停摆了。 沈浩真的走了,永远地走了,小岗人的心也被牵走了。 “让沈书记留下吧。”肝肠寸断的小岗人这次下了决心。

27、凤阳县城鲜花如海,挽幛如云,数以千计的群众送别沈浩最后一程。一副长长的挽联浓缩了沈浩人生最后的,也是最光辉的时光:两任村官呕心沥血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 在这一头,小岗村的男女老少们在迎候他们的沈浩书记。寒风冻泪,枯草过霜,小岗村在呜咽。72岁的“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坤拖着病躯,让家人搀扶着,要看沈浩最后一眼:“沈书记他人好、干得也好,我要来送送他”“孩子啊,我们接你回家” “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记得曾在一次会上问。“沈浩,你给我们说个实话,到年底,你还愿意留下来吗。”“只要大家欢迎我,我愿意一辈子留在小岗。”一语成谶,却在顷刻间应验。2021年11月17日,农历十月初

28、一,这是小岗祭奠先人的日子。一场罕见的大雪不期而至,飘飘洒洒,漫天飞舞。 清晨6点多,58岁的殷广勇拖着一个5岁、一个7岁的孩子,借了20元钱买了纸和鞭炮。在雪地上,爷仨几步一个踉跄,扑到墓地,身上还穿着沈浩脱给他的衣服。 小岗村的群众,至今还不适应沈浩书记“休假”的日子 关学莉在村文化广场上打着打着腰鼓就停下来,哭了,村腰鼓队的穿戴和“咚咚”敲响的鼓,都是你给置办的;戴世英把你的照片放在锅台上,边做饭,边掉泪,后悔不该为了宅基地天天找你闹;工匠马实还想在深夜收工的归途上,看到你住处闪亮的灯光;大学生“村官”汪静静依然每天帮你擦桌子,等待着你风风火火的身影 沈浩,你还有好多事情没做,怎么就舍得

29、走了,走得如此匆忙 妻子还等着你回家喝一口煲好的热汤,女儿还等着你和她一起打开世界名著的书箱,老娘还在等着你轻拢她的风霜白发 沈浩,你还有好多事情没做,怎么就离开了,离别得这么无声 修环村路、引进项目、盖敬老院你布置的年底前要完成的11项重点工作,还等着你带领大家一起完成去验收呢。你想写的那本书我在小岗工作的日子,村干部们还盼着自己的名字能印在书上呢。韩巧兰还记得你说过,她家门前的小岔道,一定能在年底前铺上光光的水泥,放炮过年,她盼着你把路铺到家门口呢 沈浩,你不该走。你做过的一切,小岗村人民记在心底。小岗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见证着,见证着一位农民之子、小岗之子的深情。 在入党志愿书上,

30、你写道。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将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 沈浩,你做到了。 你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 信念如山,真情不改,“红手印”印证了你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女儿沈王一写给沈浩的信爸爸,我想对您说 新华网北京月日电 编者按。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原第一书记沈浩离开我们已整整三个月了,他的事迹感动了社会,他的精神激励着人们,中央领导同志和普通人民群众对沈浩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他的家人也表示了深深的关怀。沈浩的离去,也令沈浩的家人万分悲痛。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前夕,重新振作起精神的沈浩女儿沈王一(小名汪汪)写下这封充满深情的信。征得沈浩夫人王晓勤

31、和孩子的同意,特公开发表,以怀念沈浩同志。 亲爱的爸爸: 我是你的心肝宝贝汪汪。快过年了,汪汪想爸爸了。 过去六年,每到这时候,一个念头就在汪汪心里疯长。爸爸在小岗村日夜操劳,除夕夜总该回来陪陪他最疼爱的汪汪了吧。可是,汪汪今年要过一个没有爸爸陪伴的春节了。 爸爸,你离开奶奶、妈妈和汪汪已经整整三个月了。汪汪把你的名片一直放在学校饭卡的胸牌里,捂在心口,想你了,就掏出来看。名片背面,是小岗村的牌楼和地图。果真,牌楼入了我的梦。近来,汪汪老是做小岗村和你的梦,总是从牌楼外向里望,一没看到你,就急醒了。醒来后,就睁眼找爸爸、想爸爸。小岗村的牌楼老在眼前晃,你的墓地在村里,你的乡亲在村里,你的抱负在

32、村里,你的魂灵一定也在村里,在那牌楼后面。 整整六年前,也是早春二月,你踏上了小岗的土地,陪你的是汪汪送你的新相框,不到岁的我以为你是去当“大官”了,欢喜地在相片背面歪歪扭扭地写上那几行字:“我爱你爸爸,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还有,别做贪官。”不知道你一直把汪汪的相片放在桌前陪伴,但知道你很听汪汪的话,做了一个好官。因为没有人照料,汪汪被送到老家寄读,尝到了“大官”女儿的种种“坏处”:周末无法跟父母出去玩儿,一家人不在一起吃饭,最怕的是开家长会汪汪可能是有点儿自私,可汪汪只是想像别的小伙伴一样有一个正常的家庭生活,为什么他们有的而我却没有。爸爸,你走后,汪汪读了你的事迹报道,读了你写的日记,

33、才知道你不只是我的爸爸,不只属于汪汪,不只属于奶奶、妈妈和我们这个家。爸爸是党的人,属于小岗村,属于农民叔叔伯伯。 爸爸,我想努力去适应没有你的日子,可一想起小时候的美好时光,汪汪就更加想念爸爸:你开车带我兜风、让我骑在肩膀上一起往前冲、逢人就炫耀“这是我女儿”去小岗后,这样的时光再也没有了,一年只能见你几次,你没有时间陪我逛街、疯玩了。带我进书店,你只顾看感兴趣的经济类书籍,在博物馆,你一直用手机与客商谈项目,顾不上和我说话。 直到你真的走了,汪汪才知道,你“冷落”我的那些场景,想起来都是那么珍贵、那么甜蜜蜜的。可如今这一切都是梦想了。我找出了博物馆的门票,当宝贝一样珍藏起来。你是很爱汪汪的

34、,对吧爸爸。要不你不会费那么大的劲翻跟斗逗我开心,要不你不会在小岗村的宿舍里还放着一个包装好的、崭新的、没来得及送给我的生肖狗。 爸爸,汪汪一点一点地回放、回味、放大父爱,你虽然已经走了,但周围还散发着你的气息。每天晚自习放学回家,我好像还能听见楼道里咚咚的脚步声,那是你的脚步声吗,爸爸。你以前就是这样使劲儿跺脚,把声控灯振亮;我每天还给你那盆月季花浇水,花开了,洁白如玉,你说过的“一天天付出,等到它开花了,该有多么欣慰。”你的目光,是不是能够越过汪汪的肩头,看到那令你欣慰的花儿。那天夜里,下着淅沥沥的小雨,我站在窗口想你,爸爸,四周湿润润的,有股咸味,不像雨,像是汪汪的眼泪。汪汪想,眼泪要酿

35、多咸,才对得起对你无限的思念,才换得回来我的爸爸。 爸爸,你走的那天,你的汪汪都哭疯了。那天,天很冷,你躺在鲜花丛中,一点都不理睬你心爱的汪汪,噘着嘴,像在逗你的汪汪。那么多人来看你、哭你,妈妈看到你真的永远走了,怨你、哭你,像个泪人儿。汪汪不信你走了,捧着你冰冷的脸拼命地亲啊爸爸呀,你真的舍下你的汪汪走了。如果说,你的离去是生活给我的无可选择而且残酷的考验,那么结果就是,我突然长大了,我能体会到以前不能体会的情意了,我变得爱学习了,变坚强了,我甚至可以做妈妈的心理支柱了。 妈妈以前算是个胖人,你走后她很忧郁,没两个月,她就瘦得不成形了,还总恍惚,冥冥中老是说又看到你了,你跟她念叨啥啥啥的。我

36、劝她也不管用,就给她写封信:“爸爸虽然走了,但他的小岗村还在,和他吃过饭的人还在、说过话的人还在,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也在,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妈妈读着我的信,她哭出来了。 爸爸,你看到了吗。你的汪汪真的长大了。以前,我总依赖您、埋怨您,但今天,我要告诉你,我是沈浩的女儿,身上流淌着你的血液那天,有人在安慰我时,我突然脱口而出:“我会好起来的。等我以后长大了,也要为农村做点事。”爸爸,你听到了吗。你很惊喜是不是。你为我骄傲是不是。 过完年,我就快岁了,爸爸。我感谢我人生的前年,有你陪我度过。年,注定了一辈子的缘分,汪汪永远是你的女儿,与你有永世的缘,要不汪汪怎么和爸爸一模一样在左肩和右太阳穴的地方各长了一颗痣呢。要不怎么大人们都说汪汪和浩子的相貌、性格都那么相像呢。要不汪汪怎么老是在梦中见到爸爸呢。爸爸,如今家里吃饭,妈妈和汪汪总是先盛一碗给你,然后一勺一勺地替你吃了,像是你吃完的;家里的最后一道门,还在为你留着,等你随时回家,爸爸。 爸爸,今年过年,汪汪不能陪你了,你要好好过啊。你要老想着你的小狗狗汪汪。如果真有来世,在茫茫人海中,我们还做父女,汪汪还是你的乖女儿 永远爱你的汪汪沈王一年月日 第 21 页 共 2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会议纪要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