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15世纪末到16世纪和17世纪,西欧各国先后产生了重商主义的学说和政策。 18世纪后半期,出现并建立了倡导经济自由主义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国际贸易理论和自由贸易的政策主张称为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这一理论确立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方向。1848年,约翰穆勒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相互需求原理。19世纪末,马歇尔提出提供曲线,用来表明在不同的贸易条件下,两国之间的相互供求情况。,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赫克歇尔(1919年)、俄林(1933年) :资源禀赋理论(H-O理论)20世纪30年代中,哈伯勒利用机会成本理论和
2、生产可能性曲线解释比较优势原理。哈伯勒、勒纳、里昂惕夫、米德等人将一般均衡分析的新古典模型与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融为一体,最终形成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标准模型。1950年代,“里昂惕夫之谜”出现,围绕解破此谜的研究提出了不同于比较优势的新理论解释,包括:偏好相似说、技术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克鲁格曼和赫尔普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了所谓“战略性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分为两大体系:,保护贸易理论自由贸易理论,保护贸易的理论框架,重商主义(16-18世纪),战略贸易论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20世纪70年代),管理贸易论(20世纪70年代),保护关税说汉
3、密尔顿(1791),幼稚工业保护论李斯特(1841),对外贸易乘数论马克卢普和哈罗德(20世纪30-40年代),中心-外围论普雷维什(1950),保护贸易理论,自由贸易理论框架,古典贸易理论,绝对利益论亚当斯密(1776),比较利益论大卫李嘉图(1817),要素禀赋论赫克歇尔俄林(1919-1933),里昂惕夫之谜(1950s),新贸易理论,偏好相似说林德尔(1961),产品生命周期说费农(1966),产业内贸易说格鲁贝尔和克鲁格曼等(1967-1985),国家竞争优势说波特(1990),规模经济理论克鲁格曼(1979),自由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传统理论,相互需求论约翰穆勒(1848),
4、提供曲线阿马歇尔(1923),第二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一、重商主义二、绝对优势理论三、比较优势理论四、相互需求论五、要素禀赋论,一、重商主义,(一)背景(二)主要观点和实践(三)后果(四)对重商主义的批判,(一)背景,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世纪和17世纪上半叶,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衰退(地理大发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最初出现于意大利,后来流行到西、葡、荷、英、法等国;封建贵族和商业资产阶级都亟需金银;哥伦布:“谁有了黄金,谁就可以在这个世界上为所欲为;有了黄金,甚至可以使灵魂升入天堂!”,(一)背景,重商主义并不是一个正式的思想学派,其实质是欧洲主要国家的官员、学者和商人在对贸易差
5、额、贸易政策、价格、汇率等许多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观点总结。由于学术观点的相似性,大多数在1500年至1750年间著书立说的欧洲经济学家一般被笼统地视为重商主义者(Mercantilists)。“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者”的称谓最初是其批评者亚当.斯密等人赋予的,历史学者旋即采用。,(二)主要观点和实践,经济资产或资本仅仅体现为国家所持有的金银货币;经济利益来自于流通领域,而非生产领域;对外贸易是积累财富的唯一途径;国际贸易的全球总量是不变的;增加财富的最佳方法是保持与他国的贸易顺差。,早期的重商主义,英国的约翰.海尔斯(John Hales)和威廉.斯坦福(William Stafford
6、);法国的让.博丹(Jean Bodin)、安徒安.孟克列钦(A. Monthretien)货币差额论政策主张:多出口,少进口甚至不进口(只卖不买);采取行政手段,直接控制货币流动,禁止金银输出;反对原材料出口。“就像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自己的邻居,他们不择手段地骗取那些和本国通商的民族的现钱,并把侥幸得来的金钱牢牢地保持在关税线内。” 恩格斯,早期重商主义的实践(英国),严禁金银出口;外国人在英国出售货物所得的全部货币不得运出英国,只能在英国境内使用或购买商品运出国境;对外贸易必须在国家指定的市场上进行,以便于政府集中管理;国家成立专门的皇家兑换所,统一办理
7、货币兑换;成立专门机构,对进口商品和出口羊毛课以重税,监督商人在国外销售商品时是否将金银运回国内。,晚期的重商主义,托马斯.孟(Thomas Mun)贸易差额论(政策主张:多卖少买)反对政府限制货币输出,认为那样做不但是徒劳的,而且是有害的;主张允许货币输出国外,以便从国外获取大量货币;贸易顺差有个别和总体之分;并非所有的进口都是有害的。,晚期重商主义的实践,引导本国公民节约消费来增加出口;发展出口工业来扩大工业品出口;根据国外需求来生产出口产品并且强调优质廉价;实施保护关税政策,限制外国工业品的输入,鼓励原材料的输入和本国工业制成品的输出;禁止本国技工外流,吸收外国技工,用以提高本国技术力量
8、,增强国际竞争力。,(三)后果,对国内的影响 导致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造成垄断; 寻租型社会(制造商、商人和政府共谋,共同压迫消费者和劳动者),实践和后果,国际影响贸易保护主义三角贸易欧洲殖民主义和战争,“三角贸易”,成为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分工形式。西方殖民时代,欧洲商人从非洲购买或抢夺奴隶,要么把黑奴运到美洲卖掉,从美洲购回工业原料和金银矿产,要么直接使用黑奴在美洲农庄工作来生产工业制成品所需的投入品,然后,利用来自美洲的工业投入品在欧洲生产工业制成品,再用工业制成品换取奴隶和商品的循环贸易活动。,非洲黑奴,热带产品,欧洲工业品,罪恶的“三角贸易”,对重商主义的批判,贸易不是刺刀见红的零和
9、博弈(例如: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贸易顺差不可持续 (Hume,Smith).将金银货币等同于财富,“金银货币和其他商品一样,都是财富的组成部分” (Smith).寻租的一种形式( Viner,1930s). (凭借政府保护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活动)对外贸易的目标(Smith).政治干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Smith),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模型构建在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基础之上;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强调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动因;而后者认为,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足以触发国际贸易。,古典的自由贸易理论,二、绝对优势理论,(一)亚当斯密简介(二)背景(三)核心观点(四)示例(
10、五)贡献与不足,(一)亚当斯密简介,时间:亚当斯密 (Adam Smith,1723-1790)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斯密,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时期亚当斯密完成拉丁语、
11、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Colleges at Oxford)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1750年后,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不仅担任过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一直到1764年离开为止;这时期,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3年,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色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
12、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代表作,道德情操论(1759)从社会人的伦理、心理、法律和道德情操角度论述道德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国富论(1776)倡导专业化分工和市场竞争。,(二)背景,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英国资产阶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使得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难以从海外获得生产所需的廉价原材料,并且不利于他们将产品销往海外市场,从而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Adam Smith (1723-1790),(三
13、)核心观点,1、国家应该参与国际分工。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主要是通过三个途径来实现 。 “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向鞋匠购买.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的,那么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某个国家能以比我们低的成本提供商品,那么我们最好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交换 ” 亚当斯密,(三)核心观点,2、国际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 斯密认为,如果“某一国在某种产品或某个行业中占有很大的自然优势,以致全世界认为,跟这种优势作斗争是枉然的”,那么该国就专门生产这种产品,其他国家根据所在行业的优势分工生产其他商品。两国分工的原则是“只要甲国有此优势,乙国无此优势,乙国向甲国购买,总比自己
14、制造有利。”,(三)核心观点,3、绝对优势的来源有两种:一是各国固有的自然禀赋(natural endowment),而是后天获得的有利条件(acquired endowment)。,(三)核心观点,4、国际贸易的利益包含静态利益和动态利益。 静态利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本国消费者福利增加,可以通过以剩余物品换取其他物品来满足他们的部分需要并增加他们的享受;二是激励生产者创造财富,给本国的产品开拓了一个更广泛的空间,使得各国国内行业分工日益完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国民财富的增长。 动态利益表现为,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贸易国的技术进步,并改善其素禀赋结构,从而增强该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模型的
15、基本假设条件:,1、只有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投入 (221);2、自由贸易;3、劳动国内自由流动,国际禁止流动;4、完全竞争市场,每种产品国内生产成本固定,各国生 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5、没有运输费用等交易费用;6、同种商品不存在技术变化,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劳动生产率存在着绝对差异;7、贸易为易货贸易;8、劳动是唯一生产要素,劳动同质,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不变,劳动的规模收益不变。,(四)示 例,分工前,(四)示 例,分工后,(四)示 例,交换后,(五)贡献与不足,贡献动摇了重商主义;国际贸易并非零和博弈,促进了自由贸易,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
16、从劳动分工的生产领域强调按绝对优势参与国际贸易是对国际贸易理论的重大贡献。,(五)贡献与不足,不足不能解释后进国与先进国(全优全劣)之间的贸易;没有从供需结合的角度来分析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因而不能说明贸易利益的分配问题;错误地认为交换是人类固有的本能,分工是由交换引起的。其实,在人类历史上,分工先于交换而出现,是交换产生的前提;而且,交换也不是人类本性的产物,而是社会生产力和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三、比较优势理论,(一)李嘉图简介(二)背景(三)核心观点(四)比较优势的概念(五)示例(六)命题的数学推理(七)贸易利益的计算(八)经验证据(九)评论,(一)李嘉图简介,David Ricardo,
17、1772-1823,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李嘉图没有接受过多少正规教育,14岁随父从事证券交易,25岁时即拥有200万英镑财产。在学术研究方面,李嘉图属于大器晚成。他27岁才开始阅读斯密的国富论,经过十年的辛苦钻研于37岁时发表了第一篇学术论文,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在他14年短暂的学术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著作、文章、笔记、书信、演说。其中,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最具盛名。,(二)背景,谷物法(18151846)是用
18、来保护英国地主之利益;其手段为,当谷物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即鼓励出口并限制进口。 李嘉图对谷物法提出尖锐的批评,与代表土地贵族利益的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进行了激烈论战。这场辩论持续多年,直到1846年英国政府才废除了谷物法。参加社会经济问题的辩论促进了李嘉图对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和写作。1817年他发表了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他也因此成为当时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三)核心观点,斯密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在于不同地区的商品成本的绝对差异;而李嘉图则认为,一国即使两种商品成本都比另一国高/低,但只要高/低的程度有差异,国际贸易同样能发生,贸易双方都能获利。“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另一
19、种说法:各国应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四)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的概念,1、相对劳动生产率2、机会成本,1、相对劳动生产率,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表示,即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单位时间的人均产量之比。用公式表示:,结论:如果一个国家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同样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反之,则只有比较劣势。,机会成本甲商品相对于乙商品的机会成本是运用生产特定数量甲产品所需资源所能生产的乙产品数量。比较优势如果在某国甲商品相对于乙商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另一国家相应的机会成本,那么,该国生产甲产品具有
20、比较优势。,2、机会成本,假定在美国制造100,000台电脑和生产1000万朵玫瑰所需资源相同。假定在南美制造30,000台电脑和生产1000万玫瑰所需资源相同。问题:玫瑰相对于电脑的机会成本是多少?美国在何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问题,如果每个国家专门生产机会成本较低的商品,则贸易会产生对各国有利的结果。在南美,玫瑰相对于电脑的机会成本较低;而美国的情况正好相反。美国和南美应该分别专门生产电脑和玫瑰,这有助于它们获取贸易利益。,问题,生产状况的虚拟变动,问题,一个比较优势的例子 : 劳动生产率,显然,英国没有绝对优势! 怎么办?,(五)示例比较优势理论(2x2x1模型):,的一个特例:
21、,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也可以从贸易中获得利益。除非其绝对劣势对于这两种产品来说是一样的.即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商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且两种产品生产的绝对不利程度或绝对比例比例相同时,怎么办?,比较优势理论,(六)命题的数学推理,1、假设前提(1)只有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投入(即劳动) (2x2x1);(2)劳动同质,单位产品劳动投入不变,劳动的规模收益不变;(3)劳动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跨国流动受到禁止;(4)劳动得到充分利用;(5)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6)没有运输费用,没有贸易壁垒,开展自由贸易;(7)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相对劳动生产率存在着
22、差异;(8)贸易为易货贸易。,2、生产可能性边界,假定A国的劳动储量为LA,A国在X、Y产品上的劳动生产率为aX和aY, A国产量QAX、QAY,劳动投入为LAX和LAY。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为?假定B国的劳动储量为LB,B国在X、Y产品上的劳动生产率为bX和bY, b国产量QBX、QBY,劳动投入为LBX和LBY。B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为?假定aX/aYbX/bY,则A国、B国在哪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试绘制A、B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3、封闭经济中的产品价格,假定A国X、Y产品的价格分别为PAX和PAY,两部门的工资率为wAX和wAY,则:PAX=w/aX, PAY=w/aYA国X产
23、品的相对价格为?相对价格与相对劳动生产率呈反比。若A国X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则A国X产品 的相对价格低,因此,开放条件下,A国应向B国输出X产品。即输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思考:开放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处于什么范围?,(七)贸易利益的计算,1、采用消费者效用来测量2、采用贸易品数量来测量,贸易利益如果国家根据其比较优势来进行专业化生产,那么它们都会从这种专业化生产和贸易中获益。 我们可以从分析贸易如何影响两国的消费可能性来判断。在贸易不存在的条件下,消费可能性曲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致的。贸易扩大了两国的消费选择的范围。,1、采用消费者效用来测量,1、采用消费者效用来测量,在封闭条件下,一国消
24、费者面临的收入预算线与该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重叠,且生产均衡点和消费均衡点重叠,都是生产可能性曲线(消费预算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1、采用消费者效用来测量,开放条件下,A国和B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不变。但收入预算线向外扩展,收入预算线通过开放条件下的生产均衡点,其斜率为国际市场上X产品的相对价格,介于封闭条件下A国国内和B国国内X产品的相对价格之间。,判断和思考,国际相对价格处于两国相对价格之间。此时生产点?A国的消费预算线?A国的消费均衡点?A国的进出口量?A国的贸易三角形?,2、采用贸易品数量来测量,练习题,假定A国和B国的劳动禀赋均为400。A国生产1个单位的X商品需要5个单位的劳动
25、,而生产1个单位Y商品需要4个单位的劳动。B国生产1个单位的X商品需要4个单位的劳动,而生产1个单位的Y商品需要8个单位的劳动。 a. 画出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 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绝对优势?为什么?根据绝对优势理论,贸易方向如何?为什么? c. 根据绝对优势,如果允许自由贸易,专业化生产在多大程度上发生?为什么?每种商品各自生产多少? d. 不使用绝对优势定理而用比较优势定理回答b和c的问题。 e. b和c的答案和d的答案有无不同?为什么? f.如果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为u=xy,请用提供曲线说明,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条件和贸易量分别是多少? g.基于比较优势的国际贸易给两国带来
26、的贸易利益有多大?请分别用消费者效用和商品数量来表示。,练习题,见ppt121,(八)经验证据,在二战结束后不久,英国在几乎每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都低于美国,即美国在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但当时,英国的出口额却和美国几乎相同。绝对优势理论显然无法解释这种现象,但比较优势论却可以对此进行合理的解释。,(八)经验证据,A comparative study showed that U.S. exports were high relative to British exports in industries in which the United States had high rela
27、tive laborproductivity. Each dot represents a different industry.,(九)评论,1、实践影响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为英国当时的工业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该理论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确立对外贸易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九)评论,2、理论贡献 比较优势思想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美国当代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称它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是经济学中最深刻的真理之一”。比较优势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该理论认为,没有绝对优势的国
28、家可以凭借比较优势参加国际分工和贸易。这一观点与斯密的绝对优势思想相比更符合现实情况。,(九)评论,3、局限性(1)仅仅关注静态比较优势,忽视了对动态比较优势的研究。 李嘉图简单地把动态的经济世界抽象成静止的世界,他的理论只能分析国家贸易的短期利益,不能发现长远的动态利益。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如果只注重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它虽然有可能获得短期的贸易利益,但该国的长期福利有可能恶化,掉入“比较优势陷阱”。所谓“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如果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极有可能被“锁定”在全球
29、价值链的最低端。,评论,(2)比较优势论不能解释贸易利益在国际和国内的分配问题。该理论仅仅考虑了供给层面的因素,忽略了需求的影响,因而不能解释贸易利益在国与国之间的分配。同时,该理论只考察了劳动这种生产要素,因而不能分析国际贸易对国内不同类型要素所有者的影响。,评论,(3)比较优势论强调贸易国是平等互利的,不存在价值转移和国际剥削,这与现实中富国总是剥削穷国的事实不相吻合。 (4)比较优势论没有深入比较优势的来源。该理论提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导致比较优势。哪些因素会导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除了劳动生产率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使得一国在特定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显然,李嘉图没有回答这些问题。,评论
30、,(5)诸多严格的假设偏离现实经济世界。 李嘉图关于生产要素的类型、要素流动性、要素生产率、运输费用、贸易政策、产品和要素市场结构的假定,都与现实不符。根据这些假设,很容易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比如:比较优势理论预测的“完全专业化分工”现实中几乎不存在。,四、相互需求理论,代表人物: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 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简介1806-1873年3岁开始学习希腊语;8岁学习拉丁语;3岁开始学希腊文,8岁开始学拉丁文,并开始接触几何与代数,9岁开始阅读古希腊文学与历史作品,10岁读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德摩斯提尼的原著,12岁开始
31、学习逻辑,熟读亚里斯多德的逻辑学著作;尤其有重要意义的是,13岁时,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开始阅读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接着又阅读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13岁时,对于政治经济学领域内的一切,作了全面观察;20岁时,曾经有过一次精神崩溃;公认为当时最伟大的、有点社会主义倾向的经济学家,李嘉图恰当的后继者和继承者,即使与亚当斯密相比也无愧色;政治经济学原理自由论逻辑学体系代议政体论和功利主义的著者,都是在其各自领域内的经典著作。,相互需求论(穆勒 John Stuart Mill),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又称“国际需求方程式”或“国际价值法则”。国际交换比率的上下限是由两国的国内交换比率所决
32、定的;实际贸易条件就是促使双方进出口都达到均衡的那种交换比率,它是由两国的相互需求决定的;一国对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是大于他国对该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实际贸易条件就越接近该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一项国际贸易活动所获利益的多少,取决于两国贸易交换比率之范围的大小。两国国内交换比率的差异越大,可能获得的贸易利益也越大。贸易利益在两国之间的分配取决于具体的交换比率,即实际贸易条件越靠近对方的国内交换比率,自己获取的利益份额就越大;反之则越小。,美国和英国两种商品的国内交换比例,相互需求论(穆勒),互惠贸易的范围:一个例子,结论: 互惠贸易范围: 1:2小麦与玉米的交换比例3:2 贸易利益的分配(以小麦与玉
33、米交换为例): 在两国国内交换比例范围内,国际交换比例越接近美国国内交换比例,美国获利就越少;越接近英国国内交换比例,美国获利就越多。,相互需求论(穆勒),贡献(1)补充了国际贸易能够为双方带来利益的范围问题。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模型中,两国的交换比例只是在这个范围内的一个交换比例,他没有说明交换比例的范围。(2)补充了贸易利益如何进行分配的问题。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只是强调国际贸易能够给双方带来利益,但却没有进一步论证,带来的利益有多少,贸易双方各得多少。缺陷(1)对国际价值的解释偏离了劳动价值论;(2)假设前提是物物交换下供给等于需求,而现实中出口和进口不是同时进行的,而是彼此分离的;(3)均衡
34、的贸易条件究竟在哪一点,没有给出具体的办法。,相互需求论(穆勒)评价,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Alfred Marshall),经济学原理第8版1925年重印本扉页,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简介,1842-1924年。出生于一个英格兰银行职员的家庭。1861年入剑桥大学学数学。1865年毕业后,被选为特别研究生,攻读物理,兼教数学。1867年开始研究经济学,翌年起任剑桥圣约翰学院道德科学讲师,讲授政治经济学。1877年去布里斯托尔大学学院任政治经济学教授。1883年任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研究员和政治经济学讲师。1885年回到剑桥大学接任政治经济学教授,直到1908年退休。,阿尔弗雷德
35、马歇尔简介,代表作: 马歇尔最重要的著作是经济学原理。第一版于1890年出版。1920年第八版问世,以后未再改版,他的学说就此定型。 1879年他和夫人共同署名,出版工业经济学。 1919年出版工业和贸易:对工业技术与企业组织,及它们对不同阶级和国家状况影响的研究。 1923年出版货币、信用与商业。 此外,他常应政府咨询,在工资、印度币制、税制、关税等方面作各种实际问题的研究,提供证词,或提出论文。他死后,由其门徒J.M.凯恩斯把这些文献汇编成册,定名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官方文献集(1926)。,主要内容互惠贸易范围提供曲线贸易均衡点的确定贸易条件简评案例分析,相互需求论(马歇尔),马歇尔的
36、互惠贸易范围,互惠贸易范围,1.OK的斜率为l:23,表示美国国内的交换比例;2.OJ的斜率为l:2,表示英国国内的交换比例。3.互惠贸易区域内任何一点的斜率,都是互利贸易条件。4.贸易条件越接近A点,对英国越不利,对美国有利;越接近B点,对美国越不利,对英国越有利。(书上观点错误),一个例子,马歇尔的,提供曲线 表示一国在不同的相对价格下,愿意进口与出口的商品数量。,相互需求论(马歇尔),相互需求论(马歇尔),结论A国的提供曲线位于其国内均衡价格PA之上,B国的提供曲线则位于其国内均衡价格线PA之下,两国的提供曲线位于两国国内商品相对价格间。这与穆勒互惠贸易的范围介于两国国内相对价格之间的结
37、论一致。,相互需求论(马歇尔),课堂作业,O,N2,C,E,P,n,N,m,M,进出口均衡分析,B,G,A,F,试用提供曲线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德国对麻布的需求强度增加,贸易数量和贸易条件将会如何变化。,相互需求论(马歇尔)评价,贡献:提供曲线的分析比穆勒的文字表述更精确,提供曲线对贸易条件的分析,开创了把几何方式方法作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工具的先河,为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增添了新的表达方法。,五、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H-O模型)Factor Endowment TheoryThe Heckscher-Ohlin Model,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Bertil Ohl
38、in ,1899-1979,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了题为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文,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形成的基本原因作出了初步的分析。1933年,俄林出版了著名的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书中对其老师的思想做了清晰而全面的解释,由于其贡献,俄林与詹姆斯米德分享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Eil Heckscher,1879-1952,五、要素禀赋理论,核心概念核心命题命题推导要素价格均等化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评论小结,核心概念,要素丰裕度(对国家而言)要素密集度(对产品而言),核心概念,要素丰裕度实物单位定义法 假设A、B两国拥有的资本K总量分别为
39、TKA和TKB,拥有的劳动L总量分别为TLA和TLB。如果A国的要素禀赋比例TKA/ TLA TKB/ TLB,则A国为劳动丰裕国和资本稀缺国。要素相对价格定义法 如果wA/rAwB/rB,则A国为劳动丰裕国和资本稀缺国。,核心概念,要素密集度在两产品(X和Y)两要素(资本K和劳动L)经济中,如果在工资率利率一定的任何情况下,Kx/LX KY/ LY,则X产品为劳动密集型,Y产品为资本密集型。,核心概念,ky,kx,要素密集度图示1,Min Cost=wL+rK, s.t. Q(K,L)=Q0,核心概念,要素密集度图示2,核心命题,产生国际贸易的基本条件是价格与成本差异。比较成本的差异根源于各
40、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在需求既定的情况下,要素禀赋是影响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性因素。在技术相同的情况下,生产要素价格是导致产品相对价格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各国在密集使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不同、产品比较优势、进而引发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各国应该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国家间要素相对供给不同 决 定国家间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差异 决 定国家间商品相对价格差异 决 定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即一国应该生产何种商品),假定:需求偏好、收入分配、生产技术完全相同,命题推导,资源和产出资源是如
41、何配置的? 在X产品的相对价格和土地劳动供给给定的条件下,就可以确定如何把这两种资源分配到两种产品的生产中去。,Y生产中劳动使用量,X生产中劳动使用量,X生产中资本使用量,Y生产中资本使用量,生产的艾奇沃斯盒装图,资源的配置,Kx+Ky=K,Lx+Ly=L,Kx/Lx=kx, Ky/Ly=ky,思考,其他条件不变,当经济体的要素发生禀赋变化(例如:资本总量增加)时,两种产品的产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资本总量增加,Y生产中劳动使用量,X生产中劳动使用量,X生产中资本使用量,Y生产中资本使用量,罗伯津斯基定理 (效应)在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如果一种生产要素量增加( K或L) ,那么密集使用该要
42、素的产品的供给会增加,而其他产品的供给会减少。反之亦然。,资本要素增加导致的生产偏向性增长,资本更充裕,则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资本密集型产品,思考:如果甲国劳动丰裕,乙国资本丰裕,X产品为劳动密集型,Y产品为资本密集型。试用图形表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对价格相同时,两国两种产品的相对供给量。,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假设,222本国劳动要素丰裕,外国资本要素丰裕;X为劳动密集型,Y为资本密集型;技术水平相同;相同的偏好;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完全竞争;不存在运输费用,也不存在其他贸易限制所产生的支出;不存在规模经济递增或递减。,贸易使相对价格趋同,问题:如果外国对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相对偏好程度明显高于本国呢
43、?,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一个国家会出口密集使用该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该国稀缺要素的产品。这导致相对价格趋同。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的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结 论,问题:要素的相对价格将如何变化?,理论推演,产品价格对要素价格的影响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自由贸易条件下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化会导致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向同方向更大比例的变化。,产品价格对要素价格的影响,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和产品相对价格,为什么?(见王志明等,P25、26),产品价格对要素价格的影响,艾奇沃斯箱形图,对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的文字解释(李坤望P63),X相对价格
44、提升X部门资本和劳动可获得比Y部门更多的报酬Y部门的资本和劳动流向X部门X部门需要相对较多的劳动和相对较少的资本,而Y部门供给相对较少的劳动和相对较多的资本劳动新增的供给少于新增的需求劳动价格上升,类似的,资本价格下降。,产品相对价格变化对要素投入的影响,如果密集使用劳动的X产品相对价格上涨,则劳动的相对价格提升,人们会用资本代替劳动,X和Y产品生产中投入的劳动要素与资本要素比例下降,这导致劳动在X、Y产品上的边际产出增加,资本在X、Y产品上的边际产出降低;实际工资率w/PX=MPLX,w/PY=MPLY上涨,实际利率r/PXMPLY,w/PY=MPLY下降。,劳动密集型产品相对价格上升,导致
45、劳动的相对报酬上升,进而引起资本劳动比率上升。,从产品相对价格到投入选择,如果X对于Y的相对价格PX/PY上升,那么会:提高工人相对于资本所有者的收入, w/r 。在X和Y的生产中,提高资本相对于劳动的投入比率,从而提高劳动相对于资本的边际产出。由于用两种产品衡量的实际工资的提高和实际利息的减少,增强了工人的购买力而减弱资本所有者的购买力。,产品价格对要素价格的影响,贸易和收入分配贸易导致产品相对价格趋同。对两个国家,相对价格的改变对劳动和资本的相对收入产生影响:在本国(劳动充裕型), X(劳动密集型)的相对价格上升劳动者的福利状况改善而资本所有者的福利状况恶化。在外国,X的相对价格下降,相反
46、的情形发生:劳动者的福利状况恶化而资本所有者的福利状况改善国内充裕要素的所有者从贸易中获利,而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因贸易而受损。,贸易的福利效应,国际贸易会拉近两国的要素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的差距。如果本国为劳动丰裕型,国际贸易使本国w(原本较低),降低本国r(原本较高);外国为资本充裕国,国际贸易会使外国w下降(原本较高),外国w/r(原本较低)下降;拉近两国的w/r:提高本国的w/r(原本较低),降低外国的w/r(原本较高)。,H-O 模型的扩展之一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H-O 模型的扩展之一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谬而森(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H
47、O定理的基础上,得出了要素价格均等化(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y)的命题,并对此进行了论证。由于它是HO定理的引申,因此又被称为H-O-S定理。,Paul A. Samuelson, 1915 -,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H-O-S定理)(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y) 赫克歇尔首先提出要素价格均等化概念;俄林:由于影响市场价格原因复杂多变、生产要素不能充分流动、产业对几个要素的需求是联合需求等一系列因素,制约着要素价格完全均等化,因而国际贸易使要素价格存在着均等化趋势 ;萨缪尔森 :国际贸易使不同国家间生产要素相对价格与绝对价格均等化。这种均等化不是一种趋势,而是一种必然。推论:国际贸易不仅可以合理配置资源,而且可以“调节”各国之间的收入分配,最终缩小各国之间的经济差距。比如,美国、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国工人收入水平的差距将趋向消失。,H-O-S定理的基本内容,自由贸易不仅会使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以致两国所有的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土地)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率(租金),而不管两国的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模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