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自评报告学校名称: 长 江 大 学 院系名称: 电信学院 专业名称: 通信工程 专业负责人: 余厚全 二九年十月十八日目 录一、专业概况 .1二、专业建设过程及成效 .21 专业建设规划与培养方案 .21.1 专业设置 .21.2 专业建设规划 .31.3 人才培养方案 .42 专业基础条件 .52.1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52.2 实践教学基地 .62.3 专业图书与网络资源 .62.4 教学经费 .73 师资队伍建设 .73.1 队伍建设状况 .73.2 主讲教师情况 .83.3 科学研究水平 .84 课程建设 .94.1 课程体系 .94.2 教材选
2、用与建设 .114.3 教学方法与手段 .125 实践教学 .125.1 实践教学体系 .125.2 实验、实习和实训 .146 教学管理 .156.1 教学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156.2 教学质量监控 .167 人才培养质量 .177.1 学生专业素质水平 .177.2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197.3 社会评价 .19三、存在问题与拟整改措施 .191一、专业概况通信工程专业是在电子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上,根据 IT 行业对通信人才的巨大需求而设置的。该专业隶属长江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以学院现有的“信号与信息处理” 、 “通信与信息系统”两个硕士学位点和一个“信号与信息处理”
3、省级重点学科为依托,2003 年被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74 人。本专业共有教师 26 人,其中教授 2 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 10 人,讲师12 人,助教 2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 3 人,具有硕士学位 13 人。80以上教师毕业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著名重点大学,已形成了一支力量较雄厚的教学及科研队伍。近三年来,本专业教师积极开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现有省级精品课程 3 门,校级精品课程 2 门;在教学改革与研究方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 1 项;公开出版各类教材 16 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14 篇;完成
4、教学研究项目 5 项,其中省级教研项目 2 项;在科研方面,先后承担省部级纵横向项目 18 项;发表学术论文 60 余篇, 其中 EI 收录 9 篇,ISTP 收录 2 篇。本专业教学基础设施齐全,建有完善的实验和实习场所。现有一个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三个校内实习基地和四个校外实习基地,满足了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本专业具有较好的教学科研条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达到 1 千多万元;专业图书与网络资源丰富,能够满足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本专业按照教学改革必须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对人才基本需求的原则,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人
5、才培养的新途径,促进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协调发展。尤其是针对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的引导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经过 6 年的建设,本专业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较好的专业建设经验。本专业坚持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北京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神州数码湖北荆州地区网络技术学院” ,开展网络技术的培训与认证服务。与美国 TI 公司合作成立了“数字信号处理方案实验室” ,与 Altera 公司共建了 SOPC 实验室,互派人员进行教学及科研合作。坚持每年
6、选派教师到国内重点高校学习深造或短期培训,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22007 年 12 月,本专业顺利通过了学校组织的新办本科专业的合格验收。目前,本专业在校生人数达到 250 人,已有三届毕业生共 229 人顺利毕业,其中约有 20的学生考取了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江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在 85以上,大部分毕业生在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子、通信和网络公司就业。二、专业建设过程及成效1 专业建设规划与培养方案1.1 专业设置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是渗透性强、应用面广、发展非常迅速的高新技
7、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家对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是紧迫的、巨大的。因此,通信工程专业的设置与建设,加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通信技术人才,对于湖北的经济发展、石油的科技进步,乃至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信行业的高速发展将为人类彼此间的交往和联系带来更大便利。从总体看,未来十年内,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科技企业仍然是未来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因此,高科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依然非常旺盛。正是整个经济发展的趋势决定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学生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近几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 3G
8、 移动通信网络的推出,对3G 移动通信技术人才和与之相关联的增值业务开发人才的需求剧增。这给通信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通信工程专业隶属长江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依托 “信号与信息处理” 、“通信与信息系统”与“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三个硕士学位点和一个“电子与通信工程”的工程硕士学位点,其中“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为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良好的学科平台为通信工程专业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科支撑。此外,电子信息学院建有一个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为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技能训练、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自评:专业设置符合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
9、要,符合长江大学的自身条3件和定位,并有多个学科作依托。自评结论:合格。1.2 专业建设规划2003 年 6 月,通信工程专业建设项目组正式成立。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通信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并由学校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通过。在随后的专业建设过程中,分别制定了年度建设计划,以确保整个建设规划的顺利完成。1.2.1 专业建设指导思想通信工程专业建设要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握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坚持“育人为本,理论与实验教学并重,促进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在 2003 年专业成立之初,根据地方高校应
10、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基本确立了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并在后续专业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凝练,形成如下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加强学生基础,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以拓宽专业口径、优化培养计划为主线,积极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促进学生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2.2 专业建设目标根据上述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并结合学校和电信学院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本专业的建设目标:(1)制定出一套科学、可操作性强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2)形成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较合理的教学及科研队伍;(3)加强实验室及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满足人才培养的
11、要求;(4)逐步形成专业特色和优势;(5)达到学校和湖北省高等学校专业办学水平合格要求。1.2.3 专业建设措施本专业成立以来,采取各种具体措施保证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1)加强对专业建设的领导。为了确保专业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推进专业建设的发展,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专业建设项目组,全面负责专业建设规划的制定与具体实施。组 长:余厚全副组长:佘新平主要成员: 张正炳 杜红 金 波 邹学玉 时爱民 杜 勇 4余厚全:全面负责通信工程专业的规划与建设。佘新平:负责课程建设及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张正炳:负责专业培养计划制定、学科发展与建设。杜红、金 波:负责基础课程的规划与建
12、设。(2)加强专业建设的规范化管理。每年制定专业建设的年度工作计划,计划中的各个建设项目由专人负责,年中和年末分别对项目进行检查和总结。(3)支持和鼓励全体专任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建设。近 4 年来,利用专业建设经费,积极支持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与研究、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教学研讨会议;资助教师发表论文、公开出版教材、参加短期技术培训与进修等。(4)积极引导学生热爱专业,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一年级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感知教育;二、三年级面向学生开展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教育;四年级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和就业指导。自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正确,目标具体、明确,建设措施得力,
13、并有组织保障。自评结论:合格。1.3 人才培养方案1.3.1 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信工程专业是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内较宽口径的专业。根据电信学院的特点以及该学科的发展,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为:培养具有通信技术与网络的应用开发能力、面向地方与基层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在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方面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能在通信、电子、网络等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应用及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1.3.2 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了满足石油行业、地方建设和基层一线对通
14、信技术人才的需求,在“加强基础理论,强调工程能力,重视综合素质”的思想指导下,根据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状况,确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1) 实施“2+2”的人才培养模式 即前两年按大类招生培养,重点加强学生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后两年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市场的需求按专业方向分流,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这一培养模式已在 2005 年开始正式实施。5(2)制订与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前 2 年学习期间,电气信息类的所有专业遵循统一的教学计划,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在后 2 年学习期间,包含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组合,满足学生不同层
15、次、不同兴趣方向的学习需求。自评:专业培养方案体现了“加强基础,强调能力,重视综合素质”的思想,教学计划符合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规律,执行情况较好。自评结论:合格。2 专业基础条件自本专业成立以来,学校和电信学院对专业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使得本专业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专业建设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1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本专业在 2003 年被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也正是这一年,电信学院实验中心被列为首批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05 年 12 月,经过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验收,长江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湖北省首批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
16、07 年,该中心又成为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通过这一难得的建设机遇,本专业的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被纳入示范中心的统一建设规划。近 5 年来,国家各级财政先后投入资金一千多万元,近三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分布情况见表 1。表 1 近三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分布情况年度 合计(万元) 基础实验室 专业基础 实验室 专业实验室 科研实验室2006 1062.3 232 155.5 514.8 1602007 1085.9 233 155.5 527.4 1702008 1126.5 237 155.5 538 196目前示范中心已建成电工技术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EDA 实验室、高频电路
17、实验室、检测技术实验室、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网络与交换实验室、电工电子实习基地、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等。实验室面积近 3000 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价值达一千多万元。可开出本专业的全部课程实验。完全能够满足通信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设计、6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自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种类齐全,配置合理,投入巨大。自评结论:合格。2.2 实践教学基地本专业现有三个校内实习基地和四个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分别为:电工电子实习基地、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和通信实习基地。通信实习基地现有爱立信数字程控交换机、IP 软交换平台和 7 号信令媒体网关等设备及机
18、房两间,承担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部分生产实习任务。通过该基地的实习,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数字程控交换设备并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此外,还与中国电信荆州分公司、中国移动荆州分公司、荆州市视信网络公司和荆州市中波发射台签订协议,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目前,本专业正与国营 711 厂、中国联通荆州分公司、荆州电视台、洛阳牡丹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商,建立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更好地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自评:有 7 个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完全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自评结论:合格。2.3 专业图书与网络资源经过多年的建设与积累,本专业相关的中外文图书资料种类和数量不断增
19、加。学校图书馆藏书中,与本专业相关的中外文纸质图书达到 223233 册,电子图书达到 42687 册,中文期刊 120 种,外文期刊 47 种。学校校园网建设起步早,规模大,馆藏电子资源达到 47 种,与本专业相关的主要有:CNKI 数字图书馆、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Apabi 电子图书、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网上学术报告厅、大学英语在线考试学习系统、SPE 光盘全文数据库、Net Library 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 Springer 外文电子期刊数据库、EBSCO 外文电子期刊数据库、UMI 外文博硕士论文全文库以及万方公司外文期刊原文传递系统等。此外,电信学院和电子工程系
20、利用科研发展基金和专业建设经费购买教学和科研用书,数量达到 2000 多册。内容涉及电工电子、通信、网络、信息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等,并建立了专门的资料室。满足了教师日常教学、科研和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自评:专业中外文图书资料种类和数量完全满足教师日常教学、科研和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自评结论:合格。72.4 教学经费专业教学经费主要包括专业建设专项经费、实习和毕业设计经费。2004 年长江大学投入新办专业专项建设经费 10 万元,20072008 年实习经费和毕业设计经费分别为 1.34 万元和 2.5 万元。为了确保专业建设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建设质量,专业建设专项经费的使用采取项目负责人审批制度,
21、专款专用。建设经费主要用于专业调研、购买图书资料、教师短期培训与进修、参加学术会议、课程建设、发表论文及教学日常开支等。自评:实习经费、毕业设计经费和专业建设专项经费充足,及时到位,使用合理,满足了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自评结论:合格。3 师资队伍建设3.1 队伍建设状况目前,本专业共有教师 26 人,其中教授 2 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 10 人,讲师 12 人,助教 2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 3 人,具有硕士学位 13 人。80以上教师毕业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著名重点大学。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已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学及科研队伍。最近三学年,本专业专任教师
22、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达到 50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 50以上,见表 2。专业负责人余厚全和专业学术带头人张正炳均具有博士学位及教授职称。在他们的带领下,本专业师资队伍和专任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队,呈现出好的发展势头。2009 年余厚全教授负责的电工电子教学团队被批准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表 2 近三学年专任教师年龄、学位、职称特征结构分布情况年龄特征结构 学位特征结构 职称特征结构通信工程 合计老年 中年 青年 博士 硕士 学士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06-07 学年 15 1 9 5 0 8 7 1 8 5 107-08 学年 12 1 8 3 1 6
23、 5 2 5 4 108-09 学年 15 0 11 4 2 8 5 1 7 6 18自评:专业师资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结构较合理;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和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均达到 50以上,超过规定要求。自评结论:合格。3.2 主讲教师情况最近三学年,为本专业授课的主讲教师,符合岗位资格教师的比例达到100;本专业教师中,55 岁以下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除了脱产学习或进修的教师外,每学年为本科生授课的比例达到 100;本专业主干课程的主讲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达到 65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 60以上,且教学队伍稳定。本专业的主讲教师都经历了我校 1997
24、 年或 2007 年的本科教学评估,一直注重课堂教学效果,从教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本专业的罗炎林教授、卢容德教授、刘庆祥教授和金波副教授,他们的教学水平高,课堂教学效果好,所主讲的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此外,这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每年指导 12 名青年教师,经常进行示范教学,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近两学年来,本专业主讲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估优良率一直居电信学院榜首。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中,得分为良好和优秀的比例达到 94;近3 学年本专业共有 6 位主讲教师获得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自评:最近三学年,为本专业授课的主讲教师,符合岗位资格教师
25、的比例达到 100;本专业教师中,55 岁以下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除了脱产学习或进修的教师外,每学年为本科生授课的比例达到 100;本专业主干课程的主讲教师队伍稳定,教学效果好。自评结论:合格。3.3 科学研究水平本专业教师除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外,还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近 3 年来,先后承担省级教研项目 2 项、校级教研项目 3 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1 项和其它科研项目 16 项,见表 3。近 3 年来,先后发表教研论文 14 篇、学术论文 60 余篇,其中 EI 收录 9 篇,ISTP 收录 2 篇。见表 4。专业负责人余厚全教授长期承担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先后主讲本科生课程5 门;负责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承担的加强大学生电类工程能力的培养教研项目获 2005 年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