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药膳食疗配方.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425792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156 大小:12.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膳食疗配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药膳食疗配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药膳食疗配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药膳食疗配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6页
药膳食疗配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药膳与食疗配方,一、药膳与食疗二、药膳配剂原则三、常用药膳药物四、常用药膳食物五、常用药膳剂型六、常用药膳配方七、常用食疗配方,总 论,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产地和采集中药的炮制中药的性能中药的配伍用药禁忌用药剂量与用法,中药学,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基本概念,中药,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用来防病治病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制品。,草药,广泛流行于民间,为民间医生所习用,且加工炮制尚欠规范的部分中药。,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原始社会药物的起源,二、夏商周时代,酒剂的发明

2、,伊尹创制汤液,黄帝内经,五十二病方,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三、秦汉时期,简称本经,约成书于东汉末年(一说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它是对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第一次大总结,为现存最早的本草学专著,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四、两晋南北朝时期,作者,梁陶弘景(公元456536年),成书于公元500年左右,共七卷,载药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对于药物的寒热性味用朱、墨点予于区别,以朱点为热,墨点为冷,无点为平;总括诸病通用的药物。 是本经之后对药物的又一次总结。,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四、两晋南北朝时期,

3、作者,梁陶弘景(公元456536年),成书于公元500年左右,共七卷,载药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对于药物的寒热性味用朱、墨点予于区别,以朱点为热,墨点为冷,无点为平;总括诸病通用的药物。 是本经之后对药物的又一次总结。,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四、两晋南北朝时期,作者,南朝(公元420479年)雷敩,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书中系统的介绍了多种炮制方法以及炮制的作用、目的,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五、隋唐时期,又名唐本草,唐苏敬、李勣等编写,成书于公元659年。载药844种,新增药物114种,采用图文并茂的方法,开创了世界

4、药学著作的先例。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公开颁布的最早的药典。,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六、宋金元时期,作者,宋代唐慎微,成书于公元1082年,载药1558种,附方3000余首。在集前人著作大成方面作了极大贡献,为后世保存了大量古代方药的宝贵文献。,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七、明 代,作者,明代李时珍,成书于公元1578年,共52卷,载药1892种,附方 11096首,新增药物374种。全面总结了明以前的药性理论,保存了大量医药文献,还介绍了植物学、动物学等多学科知识,是我国科技史上极其辉煌的硕果。,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八、清 代,作者,赵学敏,成书于公

5、元1765年。共十卷,载药921种,其中新增药物716种,是新增药物最多的古代本草之一。在纲目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发展了本草学,是我国本草学的第六次大总结。,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九、当 代,成书于1999年,几乎涵盖了当今中药学的全部内容,总结了我国两千多年来的中药学成就,载药8980种,增加了化学成分、药理等内容,超过了以往的本草文献,可以说该书是一部反映20世纪中药学科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本草巨著。,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一、产 地,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丰富、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举例,四川黄连、川芎、附子江苏薄荷、苍

6、术广东砂仁、云南茯苓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河南四大怀药(地黄、牛膝、菊花、山药)山东阿胶,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二、采 集,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一、炮制的目的,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及矫臭、矫味, 以便于服用。,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二、炮制的方法,修治纯净、粉碎、切制。 水制漂洗、浸泡、闷润、喷洒、水飞 。 火制 炒、炙、烫、煅、煨。 水火共制煮法、蒸法、炖法、潬法、淬法。 其他制法 制霜、发酵、精制、药拌、发芽。,第四章

7、 药性理论,第一节、四气,含义,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作用与适应证,寒凉药,温热药,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泻热通便等,适应证:实热烦渴、血热吐衄等阳热证,作用: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等,适应证:中寒腹痛、寒疝作痛等阴寒证,第四章 药性理论,含义,指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药味不止五种。一般淡附于甘,涩附于酸,辛香并称。,药味和可品尝出的药物的滋味有相当一部分不一致。,五味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第二节、五 味,第四章 药性理论,作用,第二节、五 味,第四章 药性理论,第四章 药性理论,第四章 药性理论,作用,第二节

8、、五 味,第四章 药性理论,第四章 药性理论,第四章 药性理论,作用,第二节、五 味,第四章 药性理论,山茱萸,第四章 药性理论,作用,苦 味,能 泄,能 燥,坚 阴,通泄泻下积滞清泄清热泻火降泄降逆气止呕,寒湿苦温燥湿湿热苦寒燥湿,泻火存阴,第二节、五 味,第四章 药性理论,第四章 药性理论,第四章 药性理论,第四章 药性理论,第二节、五 味,作用,能 软,咸 味,软坚散结,泻下通便,能 下,渗湿利尿,涩附于酸,酸涩并称,化湿醒脾,解暑辟秽,开窍醒神,淡 味,涩 味,芳 香,第四章 药性理论,第三节、升降浮沉,含义,指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内、向外四种不同的作用趋势。,第四章 药性理论,

9、第三节、升降浮沉,第四章 药性理论,第四节、归 经,含义,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归经意义,1. 便于临床辩证用药。,2. 有助于区别功效相似的药物。,3. 同时还要依据脏腹经络理论,恰当选择用药。,第四章 药性理论,第五节、有毒无毒,古代毒性的概念,是药物的总称,又指药物的偏性。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毒药 剧毒药 副作用 过敏反应,现代毒性的概念,第四章 药性理论,第五节、有毒无毒,中药毒性分级,正确对待毒性,产生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中毒常见的临床表现,剂量过大;误服伪品;炮制不当;制剂服法不当;配伍不当;药不对证、自

10、行服药、乳母用药及个体差异等。,第五章 中药的功效,中药的功效-又称中药功能,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于药物治疗和保健作用的高度概括,是中医学关于药物对于人体医疗作用的特殊表达形式。,第五章 中药的功效,功效与应用的关系 应用 功效,第五章 中药的功效,功效分类,治疗功效,保健功效,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预防 养生,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按照用药法度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用。 配伍是中医用药的特点。是应用中药的主要形式。,含 义,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目 的,1照顾全面,适应疾病的复杂性。,2加强药物作用,增强疗效,扩大治疗范围。,3. 相互制约减少毒性和副作用。,第五章

11、中药的配伍,配伍关系,最早提出“七情”的当推神农本草经。 药物七情指单味药物应用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规律的七种情况。 七情合和,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配伍关系,1. 单行:不经配伍,用单味药物治病。如清金散、至圣丹、独参汤。,鸦胆子,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配伍关系,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配伍关系,2.相须:性能功用相类似的药物合用,能明显增强其原有疗效。“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石膏配知母,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配伍关系,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配伍关系,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配伍关系,3.相使:指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合用,以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第五章 中药

12、的配伍,配伍关系,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相畏者,受彼之制也”。5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毒性或副作用。“相杀者,制彼之毒也”。,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配伍关系,6.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相恶者,夺我之能也”。,人参补气,莱菔子降气,恶,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配伍关系,6.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相恶者,夺我之能也”。,恶,生姜温肺,黄芩清肺,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配伍关系,7.相反:两药合用,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相反者,两者不合也”。如十八反药物。,第五章 中药的

13、配伍,配伍应用原则,1相须、相使协同增疗,充分利用2相畏,相杀减轻或消除毒性或副作用,用毒剧药时考虑;3相恶可能互相拮抗、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药加以注意;4相反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属配伍禁忌,避免应用。,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一、配伍禁忌,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篓、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一、配伍禁忌,十八反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萎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一、配伍禁忌,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

14、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一、配伍禁忌,十九畏歌诀,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二、证候禁忌,三、妊娠用药禁忌,四、服药饮食禁忌,慎用类为通经去瘀,行气破滞及辛热滑利之品,如牛膝,大黄、枳实,附子等. 禁用类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如巴豆、大戟、麝香、三棱、莪术、水蛭、斑蝥、雄黄、砒霜等.,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第一节、剂 量,含义

15、,指干燥后生药在汤剂中成人一日内服量。,影响因素,一、药物性质,二、剂型和配伍,三、年龄、体质、病情,四、季节变化,方剂中每味药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第二节、中药的用法,一、汤剂煎煮法,二、服药法,1.煎药用具 2.煎药用水 3.煎药火候 4.煎煮方法 (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溶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1.服药时间 2.服药方法,一、药膳与食疗,食疗和药膳有区别又有联系。食疗是不加药物,药膳是食物加药物,是一种含有药物成分的膳食。食疗除正常食品外,可加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食品。药膳则除此之外包括一些常用的药膳药物。所以药膳比单纯的食疗效果要突出,但技巧和

16、难度更高一些。卫生部公布了双方禁用的名单。,一、药膳与食疗,按功效作用分为:1、保健类2、预防类3、康复类4、治疗类,二、药膳配剂原则,1、保健配剂原则2、治疗配剂3、药膳配剂的内容,1、保健配剂原则,(1)因时制宜(2)因人制宜(3)因地制宜(4)平衡膳食,2、治疗配剂,(1)辨证配剂原则(2)辨病配剂原则,3、药膳配剂的内容,(1)君(2)臣(3)佐(4)使,三、常用药膳中药,1、补益类2、温里类3、理气类4、止血类5、活血类,6、利水渗湿类7、清热类8、化痰止咳平喘类9、解表类10、收涩类11、其他,1、补益类,人参党参黄芪白术五味子当归,阿胶枸杞子何首乌桑葚玉竹麦门冬,黄精哈蟆油北沙参

17、冬虫夏草杜仲紫河车肉苁蓉黄狗肾,2、温里类,干姜肉桂茴香花椒胡椒,3、理气类,木香陈皮佛手玫瑰花,4、止血类,小蓟藕节三七槐花马兰,5、活血类,桃仁丹参月季花红花益母草,6、利水渗湿类,茯苓薏苡仁玉米须冬瓜皮荠菜,7、清热类,蒲公英金银花马齿苋香椿叶胖大海,8、化痰止咳平喘类,桔梗甜杏仁罗汉果冬瓜子海带,9、解表类,紫苏叶荆芥胡荽葱白菊花薄荷,10、收涩类,山茱萸芡实浮小麦石榴皮乌梅,11、其它,酸枣仁砂仁草果藿香槟榔鸡内金,麦芽谷芽决明子蚯蚓枸杞叶,四、常用药膳食物,1、粮食类粳米糯米洋芋,2、动物类,猪肉猪心猪肝猪肺猪肚猪肾猪肾猪蹄,2、动物类,牛肉兔肉乌骨鸡鸡肉鸭肉鸽肉鹌鹑,2、动物类,

18、燕窝鲤鱼鲫鱼黄鱼鱼鳔桂鱼鳝鱼泥鳅,2、动物类,鳖肉龟肉虾海参海蜇牡蛎肉蛏肉淡菜,3、蔬菜类,山药荸荠芋头冬瓜黄瓜苦瓜丝瓜笋,3、蔬菜类,莼菜旱芹金针菜藕紫菜菠菜萝卜胡萝卜韭菜,4、果实类,胡桃仁松子向日葵子莲子白果粟子南瓜子大枣,4、果实类,龙眼肉百合花生山楂橄榄西瓜梨,5、调料类,蜂蜜赤砂糖冰糖生姜辣椒大蒜茶叶,6、食药兼用类,蜂蜜、饴糖、山药、莲子、大枣、龙眼肉、枸杞子、百合、胡桃仁、茯苓、薏苡仁、紫苏、薤白、生姜、葱白、胡荽、菊花、鱼腥草、马齿苋、乌梅、白果、芦根、绿豆、大蒜、花椒、胡椒、昆布、藕节、山楂;,五、常用药膳剂型,1、粥食类2、米饭类3、菜肴类4、汤羹类5、茶饮类6、药酒类7

19、、蜜膏丸类,六、常用药膳配方,1、粥食类,(1)补虚正气粥原料:黄芪3060g,人参35g或党参1530g,白糖少许,粳米100150g。功效:补正气,疗虚损,健脾胃,抗衰老。(2)落花生粥原料:落花生(不去红衣)45g,粳米100g,冰糖适量。功效:健脾开胃,润肺止咳,养血通乳。,(3)红薯粥原料:新鲜红薯250g,粳米100150g,白糖适量。功效:健脾养胃,益气通乳(4)龙眼肉粥原料:龙眼肉15g,红枣35枚,粳米100g。功效:养心、安神、健脾、补血,(5)桑仁粥原料:桑椹子2030g,糯米100g,或冰糖少许。功效:补肝、滋肾、养血、明目。(6)糯米阿胶粥原料:阿胶30g,糯米100

20、g,红糖少许功效:滋阴补虚,养血止血,安胎,益肺,(7)韭菜粥原料:新鲜韭菜3060g,或用韭菜籽510g,粳米100g,细盐少许。功效:补肾壮阳,固精止遗,健脾暖胃(8)苁蓉羊肉粥原料:肉苁蓉1015g,精羊肉、粳米各100g,细盐少许,葱白2茎,生姜3片。功效:补肾助阳,健脾养胃,润肠通便,(9)枸杞羊肾粥原料:枸杞叶250g,羊肾1只,羊肉100g,葱白2茎,细盐少许,粳米100150g。功效:益肾阴,补肾气,壮元阳(10)小麦粥原料:小麦3060g,粳米100g,大枣5枚。功效:养心神,止虚汗,补脾胃,(11)甘蔗粥原料:甘蔗汁100150ml,粳米50100g。功效:清热生津,养阴润

21、燥(12)沙参粥原料:沙参1530g,粳米50100g,冰糖适量功效:润肺、养胃、祛痰、止咳,(13)脊肉粥原料:猪脊肉100g,粳米150g,食盐、香油、川椒粉各少许。功效:补中益气,滋养脏腑,滑润肌肤(14)山楂粥原料:山楂3040g,或鲜山楂60g,粳米100g,砂糖10g。功效:健脾胃,消食积,散瘀血,(15)橘皮粥原料:橘皮1520g或鲜者30g,粳米50100g。功效:顺气,健胃,化痰,止咳(16)槟榔粥原料:槟榔1015g,粳米50100g。功效:下气,消积,驱虫,(17)冬瓜粥原料:新鲜连皮冬瓜80100g,或干冬瓜子1015g,新鲜的30g,粳米适量。功效:利小便,消水肿,清

22、热毒,止烦渴(18)鸭粥原料:青头雄鸭1只,粳米适量,葱白3茎功效:补虚劳,滋阴血,健脾胃,消水肿,(19)猪蹄粥原料:猪蹄12个,通草35g,漏芦1015g,葱白2茎。功效:通乳汁,利血脉(20)安胎鲤鱼粥原料:苎麻根1015g,活鲤鱼1条约500g,粳米50100g。功效:安胎、止血,消肿,(21)乌梅粥原料:乌梅1520g,粳米100g,冰糖适量。功效:生津止渴,敛肺上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22)益母草汁粥原料:益母草汁10ml,生地黄汁、藕汁各40ml,生姜汁2ml,蜂蜜10ml,粳米100g。功效:滋阴、养血、调经、消瘀、解渴、除烦,(23)生地黄粥原料:生地黄汁约50ml或用干

23、地黄60g,粳米100g,生姜2片。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24)生芦根粥原料:新鲜芦根100150g,竹茹1520g,粳米100g,生姜2片。功效:清热、除烦、生津、止呕,(25)豆豉发汗粥原料:淡豆豉1520g,荆芥36g,麻黄12g,葛根2030g,山栀3g,生石膏末6090g,生姜3片,葱白2茎,粳米100g。功效:发汗解表,和解退热。(26)蒲公英粥原料:蒲公英4060g,鲜品用量为6090g,粳米50100g。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27)茵陈粥原料:绵茵陈3060g,粳米50100g,白糖适量功效:利湿热,退黄疸(28)紫苏麻仁粥原料:紫苏子、麻子仁各1015g,粳米10

24、0g。功效:润肠通便,(28)干姜粥原料:干姜13g,高良姜35g,粳米100g。功效:温暖脾胃,散寒止痛,2、米饭面点类,(1)四喜煨饭原料:大米、猪肉、黄芽菜、胡萝卜、黑木耳、精制油、葱、姜末、盐、黄酒、酱油、味精各适量功效:补益五脏,强筋健体,滋补养生。(2)姜汁牛肉饭原料:鲜牛肉100g,姜汁适量,酱油、花生油各少许,粳米适量。功效:补脾益胃,强健筋骨,利水消肿,(3)补气双菇面原料:鲜蘑菇、水发香菇各25g,黄芪10g,挂面适量。功效:补气健脾,益卫固表(4)莲肉糕原料:莲肉120g,茯苓60g,粳米120g,白糖适量。功效:养心安神,益肾固精,健脾止泻,(5)芡实内金饼原料:芡实1

25、80g,鸡内金90g,白面粉250g,白糖适量功效:健脾益气,消食开胃,滋肾强身(6)鸡肉元宝饺原料:黄母鸡肉120g,白面180g,茯苓60g,姜、葱、味精、料酒、精盐各适量功效:益气养血,滋补脾肾,(7)长寿粉原料:莲子、芡实、薏苡仁各250g,山药1500g,糯米500g,人参、茯苓各150g,白糖适量。功效:健脾益气,补肾利水,扶正祛邪(8)茯苓包子原料:茯苓、山药各100g,面粉1000g,白糖猪油各适量。功效:补气健脾,益阴养胃,宁心安神,涩精止遗,(9)山药汤元原料:山药、芝麻各50g,白糖100g,糯米粉500g。功效:补益脾胃,润养五脏。,3、菜肴类,(1)人参煨猪肚原料:猪

26、肚1个,人参15g,干姜、花椒各6g,葱白3茎,糯米80g。功效:补中益气,散寒暖胃。(2)艾叶蒸乌鸡原料:乌骨鸡1只,艾叶20g,黄酒30ml。功效:温补脾肾,调经止血。,(3)玄参炒猪肝原料:玄参15g,猪肝500g,葱姜酱油糖黄酒芡粉各适量。功效:清热滋阴,养肝明目。(4)地骨爆两羊原料:地骨皮、陈皮、神曲各10g,嫩羊肉、羊肝各250g,豆豉、黄酒、芡粉汁、素油、葱丝、盐、糖各适量。功效:补肝明目,养血益气,和中开胃。,(5)熟附煨姜焖狗肉原料:熟附片1530g,生姜(煨熟)150g,狗肉5001000g功效:温肾壮阳。(6)虫草蒸鸭原料:冬虫夏草10g,老雄鸭1只。功效:补益肝肾,滋

27、阴壮阳,纳气平喘,止血化痰。,(7)归地烧羊肉原料:肥羊肉500g,当归、生地各15g,干姜10g,酱油、食盐、黄酒、白糖适量。功效:益气养血,温中暖胃。(8)地黄蒸鸡原料:生地黄50g,雌乌鸡1只,饴糖100g。功效:补中益气,滋肾养肝,和胃健脾,生津退热。,(9)归参山药煨猪腰原料:当归、党参、山药各10g,猪腰500g,酱油、醋、姜丝、蒜末、香油各适量。功效:益气养血,补肾滋阴,涩精止汗。(10)枸杞叶炒鸡蛋原料:枸杞叶(鲜嫩者)100g,鸡蛋2个,菜油适量。功效:补肝养血,止带明目。,(11)首乌炒肝片原料:首乌汁20ml,鲜猪肝250g,水发木耳25g,青叶菜适量。功效:补益肝肾,养

28、血填精,乌发明目。(12)鲜猪肾1枚,杜仲10g,鲜荷叶1张,花椒3g,盐少许。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化湿醒脾,通利膀胱。,(13)枣蔻煨肘原料:大枣60g,草豆蔻12g,猪肘1000g,冰糖180g。功效:健脾益气,和胃理气。(14)清炖茴香雀肉原料:麻雀12只,茴香9g,胡椒5g,砂仁10g,肉桂3g,调料适量。功效:温肾散寒,行气止痛。,(15)玄参猪肝煲原料:玄参15g,猪肝500g,菜油、葱、生姜、酱油、白糖、黄酒、水豆粉各适量。功效:清热凉血,滋阴补血,养肝明目。(16)凉拌昆布原料:高丽昆布500g,生姜末、橘皮末、花椒末各适量。功效: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下气利水。,(17)

29、白切猪肚原料:猪肚1个,人参15 g,干姜、胡桃各6g,葱白7茎,糯米200g。功效:补中益气,温肾助阳,散寒和胃。(18)羊脑桂圆煲原料:羊脑1具,桂圆肉25g。功效:滋阴补髓,养心安神。,4、汤羹类,(1)大麦羊肉汤原料:大麦仁100g,草果5个,羊肉500g,食盐适量。功效:温肾助阳,暖脾和胃,理气宽中。(2)当归煨鸡汤原料:母鸡1只,当归30g。葱姜盐胡椒面各适量。功效:益肝肾,补气血,润肠。,(3)乌鸡汤原料:乌骨鸡1只,大生地120g,饴糖120g。功效:滋阴补血,养肝益肾。(4)猪蹄花生墨鱼汤原料:猪蹄2只,墨鱼干、花生各50g。功效:滋阴养血,补血通乳。,(5)鲤鱼赤小豆汤原料

30、:大鲤鱼1头,赤小豆15g,陈皮、胡椒、草果各6g。功效:健脾祛湿,利水消肿。(6)益寿鸽蛋汤原料:枸杞子、龙眼肉、制黄精各10g,鸽蛋、冰糖各50g。功效:滋补肝肾,益气养血。,(7)百合鸡子黄汤原料:百合45g,鸡蛋1枚功效:滋养心阴,清热安神。(8)当归生姜羊肉汤原料:羊肉500g,当归、生姜各15g,调料适量。功效:养血散寒,温经止痛。,(9)茯苓鸡肫汤原料:茯苓15g,鸡肫1个。功效:化湿运脾,健胃消食。(10)甘麦大枣汤原料:淮小麦100g,大枣10枚,炙甘草10g。功效:养心宁神,和中缓急。,(11)二肚白及汤原料:鱼肚、猪肚各100g,白及15g,调料少许。功效:健脾益气,收敛

31、止血。(12)菠菜猪胰汤原料:菠菜连根200g,猪胰1个,鸭蛋2枚。功效:养阴润燥,补益肺脾。,(13)藕羹原料:藕250g,薄荷1握,豆豉60g。功效:解热生津,清利头目。(14)三汁羹原料:生黄精、大生地、鲜天冬各1500g,白茯苓300g,白蜂蜜2000g。功效:滋阴生津,润肺益胃,凉血退热。,(15)红枣黑耳羹原料:红枣15枚,黑木耳15g,冰糖适量功效:益气养血,健脾养心。,5、茶饮类,(1)五神茶原料:荆芥、苏叶、生姜各10g,红糖30g,茶叶6g。功效:祛风除寒,和中行气。(2)乌发茶原料:黑芝麻500g,核桃仁、白糖各200g,茶适量。功效:滋补肝肾,益精养血,乌发美容。,(3

32、)薄荷茶原料:薄荷叶30片,生姜3g,人参5g,芦根15g,生石膏30g。功效:疏风散热、益气生津,和中除烦。(4)大海茶原料:胖大海3枚,生甘草3g,冰糖510g。功效:清热解毒,利咽通便。,(5)五香奶茶原料:牛奶、茶叶、蜂蜜、杏仁、芝麻、白砂糖各适量。功效:益气养阴,补肺健脾,滋肾润肠。(6)槟榔橘皮茶原料:白槟榔1枚,橘皮1g。功效:顺气消积,降逆和胃。,(7)桑菊饮原料:桑叶、菊花、金银花各9g,薄荷、淡豆豉各6g,芦根15g。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8)木瓜饮原料:木瓜1个,蜂蜜80g,生姜3片。功效:化湿和中,健脾消食,舒筋活络。,(9)扁鹊三豆饮原料:绿豆、赤小豆、黑豆各1

33、2g,生甘草3g。功效:清热解毒,利尿除湿,健脾益肾。(10)茅根饮原料:鲜白茅根60g。功效:清热凉血,生津利尿,止血消斑。,(11)葛根解酒汁原料:鲜葛根汁300ml,或干葛根300g。功效:清热生津,除烦止渴,解酒醒神。(12)银花露原料:金银花干品3040g。功效:清热解毒,消暑退热。,6、药酒类,(1)熟地香酒原料:大怀熟地240g,沉香3g,枸杞子120g,好酒5000ml。功效:滋阴养血,补益肝肾,顺气导滞。(2)菟丝子酒原料:菟丝子150g,米酒750ml。功效:补益肝肾,固精明目,止泻安胎。,(3)鹿茸酒原料:鹿茸15g,山药30g,白酒500ml。功效:益精助阳,强筋健骨。

34、(4)乾隆松龄太平春酒原料:熟地黄、枸杞子、红花各200g,当归、茯神各50g,龙眼肉400g,松子仁500g,白酒10L。功效:滋补肝肾,养血安神,活血通络,润肠通便。,(5)桑椹酒原料:鲜桑椹1000g,白酒1000ml。功效:滋阴养血,补益肝肾,润燥生津,疏通经脉。(6)何首乌酒原料:制首乌60g,白酒500ml。功效:滋阴养血,活血通脉。,(7)杜仲酒原料:杜仲500g,米酒5000ml。功效:补益肝肾,壮骨舒筋,通络止痛。(8)杞黄酒原料:枸杞子540g,生地黄汁3000ml,好酒5000ml。功效:滋阴养血,补益肝肾,乌须黑发。,7、膏丹丸散类,(1)二冬膏原料:天门冬、麦门冬各5

35、0g。功效:滋阴生津,清心润肺,和中开胃。(2)两仪膏原料:人参400g,熟地500g。功效:大补元气,益精滋肾。,(3)秋梨膏原料:雪花梨150g,冰糖、蜂蜜适量。功效:清热生津,润肺止咳,利咽开音。(4)桑椹膏原料:鲜桑椹1000g,蜂蜜适量。功效:补肝滋肾,养血明目。,(5)琼玉膏原料:生地黄汁8000g,人参末1250g,白茯苓末500g,白沙蜜5000g。功效:补气养血,填精补髓。(6)青蒿参麦膏原料:青蒿500g,人参、麦冬各30g,白蜜100ml。功效:益气养阴,清退虚热。,(7)蜜炼五味膏原料:北五味子500g,冬蜜3000g。功效:补肾养心,益气固摄,涩精止遗。(8)蜜制杏仁

36、膏原料:杏仁、蜂蜜各450g。功效:润肺降气,利咽止咳。,(9)三精丸原料:苍术、地骨皮各1000g,鲜桑椹500g。功效:滋阴养血,补益精髓,健脾祛湿,凉退虚热。(10)桑麻丸原料:桑叶、黑芝麻各等份功效:补肝肾,益精血。滋养肝肾,祛风明目。,(11)大补阴丸原料:炒黄柏、知母各60g,熟地、炙龟板各90g,猪脊髓2条,蜂蜜适量。功效:滋补肝肾,益阴养血,填精退热。(12)姜汁木瓜散原料:生姜120g,木瓜、紫苏各300g,甘草15g,盐适量。功效:祛风散寒,理气宽中,化湿健脾,舒筋活络,消食化积。,七、常用食疗配方,1、风寒感冒葱豉饮-葱白、淡豆豉、生姜草鱼汤-草鱼肉、米酒、生姜五神汤-茶

37、叶、生姜、荆芥、苏叶、红糖防风粥-防风、葱白、生姜、粳米,2、风热感冒荆芥粥-荆芥、淡豆豉、薄荷、粳米双花饮-金银花、山楂、蜂蜜萝卜汤-白萝卜、金银花、甘草,3、暑湿感冒香薷饮-香薷、藿香、苡仁、山楂、茶叶、苏梗白扁豆汤-白扁豆、粳米、红糖西瓜汁,4、感冒通治方生姜苏梗饮-生姜、苏梗、陈皮、山楂、糖、盐花椒酒-花椒、侧柏叶、白酒醋薰法-食醋以12倍清水稀释后加热,每次薰蒸2小时,每日或隔日薰蒸一次。,5、风寒咳嗽生姜粥-鲜姜、大枣、粳米杏仁苏子饮-杏仁、苏子、白萝卜、生姜、白糖麻黄胡椒饼-麻黄、胡椒、老姜、米酒、面粉,6、风热咳嗽桑叶末-冬桑叶末,黄酒送服杏梨枇杷饮-杏仁、炙枇杷叶、大鸭梨蜜饯银花露-银花、芦根、甘草,7、燥热咳嗽生梨汁萝卜汤杏仁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