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届历史专题复习非选择题常见设问与规范作答.ppt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368726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历史专题复习非选择题常见设问与规范作答.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4届历史专题复习非选择题常见设问与规范作答.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4届历史专题复习非选择题常见设问与规范作答.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4届历史专题复习非选择题常见设问与规范作答.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4届历史专题复习非选择题常见设问与规范作答.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三二轮复习专项训练,非选择题常见设问与答题规范(开放探究型设问的解答),(一)获取和解读信息(二)调动和运用知识(三)描述和阐释事物(四)论证和探讨问题,高考考什么,对有效信息进行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解释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学习目标一、了解非选择题主要设问方向及主要题型,掌握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及答题规范学习目标二、掌握开放探究型题目的答题技巧及解题思路,高考设问展示,(2010山东27第三问)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2009山东27第四问)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

2、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 (2010年山东卷27)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2009山东27第三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中卷”诸书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 (2012山东28第四问)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012山东29第一问)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2012,广

3、东 39)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代表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8分),审题不清,准确审题,(2)19世纪中叶以后,对“科学”一词的翻译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2分),书写工整 ,序号全,层次感强,语

4、言精炼,1.解答历史问题的审题能力较差。2.解答历史问题行文组织能力较差。3.对基本历史史实识记不准确,造成阅读障碍。4.解读历史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能力较差。5.史论结合解答问题的能力较差。,我们缺什么,1读题要规范2审题要规范3答题思路要规范4写答案卷面要规范,非选择题答题技巧,我 们 补 什 么,例题一,人类的文明从其发生之时起,就是多元的;多元之间的接触、碰撞和相互吸收是个极其漫长、复杂的过程,是各种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西方都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然而西欧的这种不发达较之中国的发达反而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反过来成为

5、抑制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说明“古代中国的发达反过来成为抑制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6分)材料二“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覆载之中,奚(何)必强分夷夏。”“公法者,彼此自视其国为万国之一,可相维系,而不可统属之道也。” 郑观应(18421921)易言公法(2)材料二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当时西方文明发展的主要表现。(7分)材料三 各个领域的许多研究者都能运用这种方法,即通过观察一种现象所产生的其他现象来认识主要的现象,但这决不表明他们都采用了相同的方法。 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3)用材料三中的方法分析材料二的现

6、象在中国19世纪末所产生的其他历史现象,并指出这些历史现象体现出来的共同特点。(6分),(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高度发展形成超稳定的政治结构;经济:农业和手工业结合的自然经济的高度发达形成超稳定的经济结构;思想:儒家思想的不断发展,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抑制人们的思想和创新。(6分)(2)变化:由鄙视外夷的传统观念到主张建立全球意识(平等意识),承认多元文化的存在。(2分)表现: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主要体现在:经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的形成;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思想:启蒙思想的发展;科技:近代自然科技兴起。社会生活:日趋文明化,近代化(5分)(3)其他现象:资

7、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提出以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4分)特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2分),开放探究型设问 题型特点:开放探究型试题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而流行起来的一种材料型问答题,是高考逐渐加大考查力度的重要题型之一。设问方式主要有“判断观点说明你的理由”“谈谈你的看法”等,这种题型具有提供的材料不完备性、设问的开放探究性、答案的不固定性等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在不同知识能力水平基础上,分析、思考、质疑、批判与探究历史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 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论证充分,逻辑严

8、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分) 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未引用史实; 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概念解读:主要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为问题情境提出问题,通过材料给定探究的范围,由学生确定探究主题,解答设问。考察学生 再认再现历史、阐释历史,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综合性较强 。 基本要求:(1)要具备小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2)论点要源于史实。观点(主题)要鲜明,中心突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清清楚楚 阅读材料,明确观点(提炼观点)。 论据要务实求真,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料; 调动

9、运用所学知识,有效迁移(熟能生巧)论证就是运用论据来说明论点的过程,其方法有举例论证、分析论证(原因、特点、性质、作用、教训)、引证论证、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等等。 中外史实,多角度论证 , 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观点与材料统一,切忌空发议论。,解题技巧,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

10、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对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界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发达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临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改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感受高考 :例题二

11、 2011全国新课程卷41. (12分),赞成第一种观点。西欧是近现代文明的发源地,亚非拉文明主要来自西欧文明。理由:历史上,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制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奠定了基础。政治上,最早建立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经济上,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两次工业革命源于西欧,最终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确立了西欧对全世界经济、政治、军事的控制,促成了西欧文明的扩散。文化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对促进亚非拉文明进步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国际关系领域,西欧崛起和与之相伴的殖民征服,将先进的文明传播到那里,进一步推动了亚非拉文明的发展。所以西欧崛起主要源于内因,其它文明成就主要归

12、功于西欧崛起的文明成就,西欧是世界文明交往的中心。,点明观点,(典型史实、史论结合),引用史实进行论证,赞成第二种观点西欧崛起应归功于世界各文明的交融。理由:1、人类很久以来形成许多文明中心,中国古代文明,西亚文明、美洲文明、印度文明等,都是各地区先进文明。特别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文明、儒家文明、制度文明、农耕文明曾长期领先世界。在中国文明发达的宋元时期,西欧正处于黑暗的中世纪。2、西欧崛起除了自身因素发挥作用外,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其它文明的交融。西欧崛起有很多因素来自于内部,如经济上资本主义兴起,新航路开辟的商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政治上奠定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制,文化思想上的文

13、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国际关系中殖民扩张等均源于西欧,无疑对推动西欧崛起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也给其它地区文明带去了先进的因素。但是文明本身具有多样性,文明的交往是双向的。如向近代过渡时西欧崛起受到中国文明的四大发明的影响,中国火药、罗盘针、印刷术、造纸术等传入欧洲,对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西欧崛起应归功于世界各文明的交融,点明观点,引用史实进行论证,西方的政治文明传统和思想文化成果为其后来的崛起产生了积极影响,西方不是“突然崛起”的如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完备的罗马法体系,为后世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度提供了借鉴来源。再如基督教文化传统奠定了后世西方思想文化的基

14、调。近代西方通过自身的全方位社会革命而加速了崛起的过程,最终实现了全球霸权的建立。通过大航海和一系列殖民扩张,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体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制度的建立,实现了政治文明的现代化。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生产力质的飞跃。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实现了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肯定西方历史的同时,也不应否定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传统文明的成果,尤其是其对于西方崛起的贡献,东西方文明交往自古有之,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术分别为近代西方的大航海事业、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近代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西方在近代崛起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非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掠夺

15、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亚非拉获得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原料和市场,可以说,没有上述支持,就没有西方的繁荣。综上所述,强调西方完全以自身力量实现崛起,是一种狭隘的西方中心论,而将西方崛起纳入到更广阔的世界背景看,重视亚非拉文明对西方的影响,则体现了“全球史观”因此应全面分析。,我认为西方的崛起首先归功于自身的创造,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其他文明的成果。,引用史实进行论证,点明观点,方法总结,(1)“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指出观点是什么或者你赞同哪种观点,观点一定是客观的、理性的。(2)“为什么”,即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揭示事物本质。(3)“怎么样”或“怎么做”,即你对

16、该意见如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的对与错及其根源。要注意运用历史学科语言,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全面。,2010年全国卷第40题第3问材料一 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

17、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l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l 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l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材料三 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

18、论 请回答:(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3分),限时训练,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主要是指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条件。,一、政治制度。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政治前提,而明清时代的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二、资本原始积累。英国通过殖民扩张、 海外贸易、奴隶贸易为发展资本主义积累大量资本。而中国商人经营商业挣来的钱多用来买田置地,没有继续扩大资本。三、劳动力。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使农民与土地分

19、离,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而中国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四、市场。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占有大量殖民地,逐渐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而明清时期中国奉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科技文化等方面全面落后于世界,中国的市场越来越狭小。五、科技。英国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中国文化专制 ,抑制了科技创新。六、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都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这些思想文化运动反过来仍然加快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而中国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及文化专制不可能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综上所述,英国具备了这些前提条件,因此就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中国

20、没有具备这些前提条件,因此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没有突破萌芽状态。,点明观点,引用史实进行论证,祝金榜题名,1、请你为下面三幅漫画确定一个简明扼要的主题。再为它们配上解说词。(9分),实战演练,图三,图二,图一,还是从澄清吏治、裁撤冗员开始吧,1、主题:晚清王朝的自我拯救图一: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鸦片战争失利和太平天国的打击,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的器物文明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由于不改革封建专制体制,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或只学器物文明的局限性导致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图二:19世纪末,救亡图存的共同取向使光绪帝和维新派走到一起,但光绪帝以维护清朝长治久安为目的,没有采纳维新

21、派的“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其“澄清吏治”是改善封建政治的举措。结局失败。图三:20世纪初,经历义和团的震荡和八国联军的打击,清政府为实行王朝的自我拯救实施新政。但清政府借立宪之名行专制之实,严重违背宪政精神,国人觉醒。在“皇族内阁”成立的当年,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敲响了清朝灭亡的丧钟,参考答案,2、结合你对市场经济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认识,驳斥“中国日益转向市场,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萎缩”的观点。(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事论结合),(1)观点:中国转向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模式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社会主义模式的萎缩。(2)转变的必要性: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标准,

22、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要求转向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转向市场经济是吸收苏东剧变的教训的结果转向市场经济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和自身发展的要求。(3)转变的结果: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综合国力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证实了转变的正确性。,(2011年上海单科,38)辛亥革命 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课文及相关史料后,拟了一份有关辛亥革命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标题)辛亥革命:1.以近代西方的政体模式取代旧王朝1)推翻清朝帝制2)2.1)改称谓2)废跪拜礼仪(二)1.新体制由旧政权中的当权人所掌控1)2)地方军队主要控制在晚清新军将领手中2.1)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2)南京临时政府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课后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