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文:我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不平等演化趋势研究论文:我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不平等演化趋势研究发表时间:2015-5-19 17:58:42论文:我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不平等演化趋势研究摘要:本文基于刘易斯的二元理论开发了一个新的数学模型来定量评估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不平等。根据该模型,我们认为伴随着城镇人口的增长,城乡之间的平均离方差将先上升后下降。该模型还提供了相关的参数让我们研判城乡之间收入不平等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本文运用上述发现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考察了我国城乡之间的收入不平等。研究结果表明从 1978 年到 2001 年我国城乡之间平均离方差增大主要源于新增的城镇人口;而城乡收入之比的
2、扩大并不是平均离方差增大的主要原因。2002 年以后进一步增加的城镇人口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收入不平等。我们还运用上述模型调查了 2005 年全国各省和直辖市城乡之间的收入不平等,从地域的角度加深了对我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不平等的认识。关键词:二元理论;平均离方差;人口;收入不平等一、文献回顾及研究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平均收入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编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告 ,城镇居民的平均可支配收入从 1978 年的 343 元增加到 2006 年的 11759 元;同期农村居民的平均纯收入从 134 元增加到 3587 元。然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
3、乡收入差距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城乡人均收入之比反而从 78 年的 2.57:1 变为 06 年的 3.28:1。中国经济具有二元经济的典型特征 陈建东,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邮政编码:610074,电子邮箱: , Tel: +86 13438025346,fax: +86 (0)28 8735 2163;晋盛武,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邮编:230009,电子邮箱:;侯文轩, Bradford 大学(英国); 陈焱, 中央财经大学。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的评论意见和宝贵建议,文责自负。正如 Cheong 和 Xiao (2003, p125) 指出: “很明显中国的情况非常符合刘易斯的二元模型
4、”。,例如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1978 年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2.08, 2006 仍占 56.1。2003 年农村劳动力约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但对 GDP 的贡献率仅占 14.6%。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经济和数据源刘易斯的二元模型是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该模型涉及二元经济社会中收入分配的变化以及人口结构的变迁。虽然它已成为发展经济学的经典,但是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局限,该理论尚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如 Ranis (2004)在纪念刘易斯获诺贝尔奖 50 周年的一文中对刘易斯的二元理论做出过全面的评价。Sen (1966
5、) 以及 Harris 和 Todaro (1970) 也做过类似的工作。 ,在研究我国城乡收入差别时需批判性地评判。本研究主要依赖于定量研究方法,在刘易斯假设的基础上,笔者运用新近开发的数学模型来定量分析城乡收入不平等的一般趋势。该模型将揭示在二元经济中城乡收入不平等的一般规律,根据其提供的参数我们能够判断目前所处的状况和未来发展的趋势。该模型还能够定量地分析人口的变迁以及收入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在对该模型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评价多大程度上刘易斯的二元理论能够解释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变化规律。同时我们将定量分析 1978 年至 2006 年我国城乡之间收入不均的趋势,以及人口和
6、收入对该趋势的影响。此外我们还将研判全国各省和直辖市城乡收入不平等所处的进程,从而准确地把握我国城乡之间收入不均的演化规律。本研究的主要数据源有:(1)中国统计年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 ;(3)2006 年各省和直辖市统计年鉴;(4)2005 年各省和直辖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 衡量收入不平等时需要考虑两个变量:收入和人口分布。假设我国东部人口的数量是内陆 1/4,而人均收入是内陆的 2 倍,那么两地间的平均离方差就是 0.1333。但是如果不考虑人口因素(这意味着两地区人口数量相等) ,平均离方差将是 0.1667。遗憾的是,直到目前为止,在相关文献中尚未发现有
7、关人口变化是如何影响城乡之间收入不平等的定量分析。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标准有很多如: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变异系数以及平均离方差等。这些指标的都是从收入和人口分布两方面来考察收入的离散程度,相应的数值愈大说明不平等程度愈高。本文采用的是平均离方差来度量我国城乡之间的收入不平等,平均离方差的计算较简单且便于理解,由于它曾被 Kuznets 用来衡量收入不均,所以它也被称为“K 指数”。基于刘易斯的二元理论,假设有一个发展中国家处于发展的初期,其人口构成主要是农业人口,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低于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因此,城乡居民之间的平均离方差(Kur)可以表述为:由于 Iu/Ir=R 以及 Pu=1-
8、Pr 所以我们有:(1)符号含义Kur 城乡之间的平均离方差Pu 或 (1-Pr)城镇人口比率Pr 或 (1-Pu)农村人口比率R (R1) 城乡之间人均收入之比K(R-1)Pu+1为了便于下面的分析, 这里用 K 代替(R-1)Pu+1由于(R-1)Pu+1=RPu+Pr ,又由于Pu+Pr=1, K 可以当作加权的人口。 。显然,K1。上述公式表明城镇(农村)人口以及城乡之间人均收入之比决定了 Kur 。为了深入分析城乡之间的收入不平等,我们对该公式做如下展开: 首先,我们对它求一阶导:(2) (2)式表明如果 R 不变,当 R-K20 时, 随着 Pu 的增加 Kur 上升。当 Pu 达
9、到 Pumax (R-K2=0)时, Kur 达到其最大值(Kurmax)。之后(R-K21, 所以 0 Pumax 时, Pu 将推动 Kur 下降。4.可以分别定量地分析 Pu 和 R 对 Kur 增加部分的贡献率。虽然 Kur 的变化形态与刘易斯的假设相似,但是用“刘易斯转折点” 来判断未来城乡收入不平等是上升还是下降是不准确的。影响城乡收入不平等演化趋势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口分布和 R。即使 R 不变,如果 Pu Pumax,Kur 也会下降。因此当我们判别一个二元社会的收入不平等时,我们只须比较 Pu 和 Pumax。另外由于 0Pumax,所以 Kur 由于惯性(R从 2001 年的 2.8994 迅速增加到 2003 年的 3.2311)在 2003 年达到最高峰后从 2004 年起下降,这是自 1997 年 Kur 第一次下降,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定量分析人口和收入是如何影响Kur。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当 Pu Pu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