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建 立 干 部 实 绩 考 评 体 系 推 进 干 部 人 事 制 度 改 革按 照 年 初 省 委 组 织 部 关 于 进 一 步 推 进 全 省 干 部 人 事 制 度 改革 联 系 点 工 作 的 指 示 精 神 , 我 们 紧 紧 抓 住 今 年 乡 镇 领 导 班 子 和 村“两 委 ”换 届 的 契 机 , 就 不 同 区 域 、 不 同 层 次 、 不 同 类 型 领 导 班子 和 领 导 干 部 实 绩 考 核 评 价 体 系 做 了 进 一 步 研 究 和 探 索 , 取 得 了 较好 效 果 。 我 们 的 主 要 做 法 是 :一、建立科学的实绩考评体系,调动干部的积极
2、性和创造性机制胜人制。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如同指挥棒,决定着干部工作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我们围绕考评内容、方式、对象差异性、群众满意度、考评结果运用等五个方面做文章。1、完善考评内容,体现科学发展新导向。完善考核内容是搞好考核工作的基础,考核目标定的过高,就会打击干部工作积极性,丧失完成目标的信心;目标定的过低,就会削弱干部的创新意识,使之产生惰性。因此,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领导,确定不同的考核目标,建立了XX 市各级领导干部考核项目和指标体系 ,考核内容做到了凡是能量化的指标都进行量化,不能量化的内容通过民意调查进行评价,切实增强了考评体系可操作性、导向性、前瞻性和准确性。2、创新实绩考核评价方式
3、,力求考核过程公平公正。严格遵循“删繁就简、便于操作、突出可比性”的原则,完善了XX 市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与管理 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增强2工作程序的透明度,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实性,提高考核工作的公信度。一是改变“以 GDP 增长代替经济建设” 、 “以 GDP 论英雄”的理念。正确评价干部实绩,我们坚持既看数字,又不唯数字,破除一味追求“唯数字论”的倾向。二是强化“为谁发展” 、 “靠谁发展”的理念。加大群众满意度指数在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中的比重,并以此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实绩以及干部日常表现情况的重要参数,这样既解决了考核评价结果失真失实问题,又解决了一些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对人民群众负责的问题。
4、我们还把在全市开展的“三进三同三送” 、 “三万” 、“村头办公”等活动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考评之列,让群众打分让大家评价,促进了各项活动有效开展。3、注重考评对象的差异性,完善考评标准。实行分类分组百分量化考核,增强考核的可比性。我们制定了各部门职位分类说明书,以此作为考核基础;科学确定各部门年度工作任务目标,作为考核的依据,同时为各类别单位制定总分为 100分的考核指标权重,并给每项考核指标赋予不同的分值,使考核指标能够充分体现不同单位的职能特点。同一单位不同岗位设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如正职侧重考核知人善任、统筹协调、应对复杂局面等能力; 副职侧重考核参谋助手、组织协调等能力; 一般干部注重考核
5、其吃苦耐劳以及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量身订制”设置考核指标,加大了考核标准客观性、准确性、有效性。4、扩大考评民主,建立群众满意度测评体系。整合各方面资源提高考核质量,扩大考核民主。考评中,我们既充分发3挥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避免多头考核、重复考核,进一步整合考核信息资源,充分运用巡视组巡视、经济责任审计、人大评议和行风评议等工作成果,更加全面地掌握考核对象的有关情况。通过媒体参与、电话随机、问卷、网络等公开形式,让公众的评价在绩效考评中占有重要比率。这样,有效改变了上级“一锤定乾坤”的状况,真正让职能部门“围着群众转,围着企业转,围着发展转” 。我们还把在全市开展的“三
6、进三同三送” 、 “三万” 、 “村头办公”等活动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考评之列,让群众打分让大家评价,促进了各项活动有效开展。5、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让科学发展实绩突出、埋头苦干的干部受到重用。通过加大年度考核结果使用的力度,把年度考核结果真正作为工作人员奖励、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的重要依据, 制定了可操作性较强的考核结果使用的具体规定, 并切实落实执行,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创业激情。把干部的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做到“有为的有位,无为的就无位” ,使那些那些能打开工作局面、个性鲜明的干部得到重用,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会干事的有地位”的用人氛围
7、。二 、 进 一 步 解 放 思 想 , 健 全 干 部 激 励 约 束 机 制 提 高 工 作 效 能激励约束机制是由激励目标、激励办法、约束手段及运作程序等要素构成,是一个互相联系的庞大制度体系,我们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加大教育激励。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推进干部作风转4变的关键点,着力解决不敢试、不敢闯的问题,努力在全市广大干部中形成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良好风气。一是确立更高目标,引领思想解放。教育广大干部破除“傲气” 、 “懒气” 、“怨气”和“暮气” ,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更好更快发展为取向,向好的学、与快的赛、同强的比、和高的争,冲击极限,超越自我。二是
8、立足后续发展,抓好培训激励。建立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机制,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提升干部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依托市委党校这个教育平台,办好春秋两季干部主体培训班、加强“学习超市”建设,三是注重能力提升,强化实践锻炼。逐步推行机关干部到基层锻炼,基层干部到市直部门锻炼,干部交流轮岗锻炼。2、强化关爱激励。一是优化物质激励。在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建立完善了一套既兼顾公平、更注重效率的利益分配体系,切实把干部的收入与岗位职责、业绩贡献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分配靠技能、收入凭贡献”的激励竞争机制,增强物质激励约束力。二是倾注感情激励。各单位主要领导通过主动走访关心干部的身心健康,尽心尽力解忧难,从与日
9、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细微之处做起,设身处地为各类干部解除后顾之忧,通过细致的个性化服务,让组织的关怀转化为干部干事创业的巨大动力。三是用好岗位激励。打破干部“顺向”交流的潜规则,实现乡镇与市直部门之间的对等交流,实现干部的合理流动,以岗位的变化激发干部的积极性。3、用好倾斜激励。确保基层干部队伍的长期稳定,关键是要情系基层,关爱基层,坚持工作重心向基层转移、干部调5配向基层倾斜、组织关爱向基层倾注,构建良性的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一是政治上有盼头。树立重基层的用人导向,重点面向基层干部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优秀干部进入领导班子,对长期在基层工作尤其在艰苦环境下取得较好成绩的干
10、部,予以优先提拔使用。二是工作上有干头。在培训提高、评先评优上向基层倾斜。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和领导干部谈心制度,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形成重基层、强基层的良好氛围。三是生活上有想头。在经济待遇上向基层干部倾斜,通过建立基层干部专项激励资金,提高基层干部收入。在保持工作连续性的前提下,加大对偏远乡镇领导干部的交流力度。对在偏远乡镇工作多年、家庭确有实际困难的,酌情调到市级机关或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街道工作,切实解决“机关干部不愿下基层,基层干部思想不稳定”的问题。三、明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工作思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全面系统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继续在全市推行领导干部民主推荐“两推一述”工作;探索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定期考核制度,建立考核举报、考核申诉、考核结果反馈等制度,改进完善实绩考核方法,加大考核结果运用的力度;探索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制度和办法,制定和细化有关标准、程序,加大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工作的力度,不断提高 XX 市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