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3-13-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239511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3-13-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3-13-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3-13-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3-13-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3-13-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2讲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考纲点击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教材回顾1森林资源现状与作用,(1)分布及现状分布:,现状:急剧减少,_破坏殆尽。(2)森林的作用经济价值:重要的_,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生态价值:不可替代的_,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3)森林破坏的后果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_锐减。,原始森林,自然资源,环境资源,生物多样性,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_,有“地球之肺”之称。(2)促进全球_,调节全球_。(3)世界_宝库。3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的生态优势_强烈、_旺盛、生物

2、生长迅速。,碳氧平衡,水循环,水平衡,生物基因,光合作用,生物循环,(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_。(3)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_最容易遭到破坏。,贫瘠,地上植被,4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雨林被毁的原因,(2)开发计划,5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1)雨林面临的两种前途,(2)保护雨林的具体措施,要点森林的生态效应1森林资源的作用(1)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2)不同区域内的生态功能差异,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应最突出的是“地球之肺”功

3、能。需特别注意的是,近年来,全球大气中CO2增多,与破坏热带雨林有一定关系。(2)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3)热带雨林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3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破坏,其后果不堪设想。其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干旱,甚至出现旱涝失调的局面。(2)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3)热带雨林

4、的破坏还会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基因不断减少。,对点演练(2017余姚模拟)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2014)显示,全球每年丧失数百万公顷的森林,许多物种濒临灭亡,可再生的水资源也变得更为稀缺,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大努力,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具体目标。据此回答12题。,1导致全球森林被毁的主要原因包括()将森林开垦为农田非可持续性的采伐木材开辟森林修建居住地和道路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ABC D,2为促进世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护和开发,我们应该()A封山育林,禁止对森林的砍伐B注重开发,提高林业经济效益C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和买卖D伐育结合,综合开发利用【解析】 第1题,目前森林

5、破坏的原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活动,如开垦、采伐、建设等。第2题,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应该伐育结合,综合利用。【答案】 1.A2.D,下图是怒江大峡谷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完成34题。,3图示地区地理环境比较脆弱,人们面临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A荒漠化 B水土流失C泥石流 D地震4兼顾怒江大峡谷的开发与保护,正确的做法是()A边采伐边造林,使青山永在B只采伐森林,不开发矿产C设立自然保护区,适当开发旅游观光D封山育林,建设大型水电站,【解析】 第3题,怒江位于长江上游,以山地为主,由于森林植被的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第4题,长江上游的森林资源以保护为主,减少采伐。怒江大峡谷的自然

6、风光好,可适当开发旅游观光。【答案】 3.B4.C,知识构建,关键点拨1热带雨林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水循环,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具有全球意义。2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3在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中,应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保护热带雨林需要加强全球合作,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考向植被的作用及植被对当地生态的影响1(2016课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

7、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解析】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若赞同,其理由可从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旅游开发能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回答。若反对,其理由可从旅游开发会对当地生态环境、居民生活、文化带来冲击,并会导致污染等方面来回答。,【答案】 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

8、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201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24题。,2.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生物量提高生物量降低 植株密度改变 植被分布改变A BC D3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4根据实验结

9、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解析】 第2题,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地上生物量中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生物量都增加,而地下生物量中灌木植物生物量略有下降,草本植物生物量增加,故总体生物量提高;植株数量中,灌木植物植株数量不变,而草本植物植株数量增加,故植株密度改变。第3题,由表中地下生物量数据可知:灌木植物地下生物量逐渐下降,而草,本植物地下生物量逐渐上升,呈现此消彼长的竞争。第4题,从实验结果来看,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都增加,草本植物将会更加繁茂

10、;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不变,地上生物量增加,而地下生物量减少。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未来由于灌木植物地下生物量的持续下降,将会影响其生存,其将萎缩。【答案】 2.A3.D4.D,5(201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1)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2)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解析】 桉树移植前、后地下水水位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切入点。第(1)题,从图b中可以看出植被较移植前稀疏、沼泽的面积较移植前缩小。从图中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可以看出地下水水位下降,原因是桉树消耗大量的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第(2)题,该问本质上是考查热带雨林气候和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差异。,【答案】 (1)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2)(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有旱、雨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