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雪 课堂教学反思沁园春 雪 这一课我安排了两个 课时,虽然上课的整个 过程比较流畅,学生的学习情绪也比较高涨,学生活 动应当成为课堂上一道亮 丽的风景线。教 师的 “教”也应 当回应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下面是小 编为大家收集的沁园春雪 课堂教学反思,望大家喜 欢。激情与诗意同显、美丽与智慧并存的 课堂是我目前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沁园春 雪是一篇豪 迈而昂扬的诗词,所以在 这节课 的教学中我想通 过诵读 入手让学生在吟 诵之中自己领会诗词那种激昂、豪 迈的情感并能通 过多次朗 诵用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达到位本 词所蕴含的感情。于是在课堂的不同 环节安排了五次 诵读,分别是教学 刚开始的跟 录音磁带
2、的跟 读;了解了写作背景后 带有感情的朗 读;整体 认识了上阕学做内容后,挑 选自己喜 欢的 句子进行诵读,并说明为何这样读 ,老师进行点拨后,全班集体 诵读上去阕 ;分析完下 阕内容,学生理解下阕所抒发感情后集体 诵读下阕;全诗思想感情分析完 毕, 指出同学 们才是未来当之无愧的 “风流人物 ”, 让同学们带有这种后来者居上的豪情再 诵读一遍文章。从教学效果上来看,同学 们确实通过多次阅读锻炼 了自己的 诵 读能力,一遍比一遍感情充沛, 较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而且在 诵读之中也通 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一己体悟掌握了 许多朗诵技巧,如想要更好的把握 诗歌所传达的 感情,需要 对诗人生平和 诗词
3、的写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 朗诵诗歌除了把握感情之外, 还要学会停 顿,把握 语速和重音等, 这样才能把诗歌声情并茂、抑 扬顿挫的诵 读出来。特 别是在让学生自己 试着读自己喜 欢的诗句并给大家介 绍为何这样读 的环节,让学生通 过自己的探究与大家共同分享 总结出来的朗 诵技巧,达到了很好的教 学效果。但是课后反思了一下,了解背景之后的那次 诵读是否需要安排 还有待于商榷,文章写作背景 对把握诗词情感是有重要作用,那么在学生 还不能完全理解 诗词意思的情 况下,仅仅通过写作背景能体会到多少思想感情呢 ?毕竟有限 !因此,最好是分析了文章内容后,在学生充分 领悟到景 语中所蕴含的情语后再进行诵读
4、比较合理。在本课的教学 设计中我摒弃了 传统教学对内容的 琐碎分析,直接从整体入手 ;摒弃了 传统教学中以老 师解释诗意为主的教授模式,尽量通 过学生自己所 读所析感悟到 诗歌蕴含的主要精神。如在上 阕教学中,了解了上 阕主要描写的景物以后,就开始 边读边阐 明自己 处理诵读的理由, 这理由中也就 饱含了一些重点字 词的含义以 及传达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 这样是一句双雕,学生印象也比 较深刻。但是,我感 觉自己在 进行点评时候还不够机智,不够灵活,启 发性还不够,这方面仍需要在今后 的教学中 强加锻炼 !沁园春 雪 这一课我安排了两个 课时,虽然上课的整个 过程比较流畅,学生的学习情绪也比较高
5、涨,但反思整个教学 过程,还是发现了较多问题。值得肯定的地方: 1、问题设计 遵循了整体把握文本的原则,力图使学生 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 阅读过 程。提 问切中了作品的要害,能 牵一发而动全身,且具有清晰的 层次感。上阕围绕 “为什么写景 产生了壮美的效果 ”一问 展开,下 阕则以对比为支点,融 评价历史人物与理解 “风流人物 ”于一体。 2、备课时也把介 绍意象和 “诗 品取决于人品 ”的论 点定为教学目标,意在丰富学生 诗词鉴赏 的基本知 识。这 些知识对提高学生 鉴赏水平应该说是大有裨益的。具体操作 过程也引 发了有价值的比较阅读 。不足之处:1、除了朗 读、模仿教 师的范读,学生的活 动
6、主要是停留在思考回答教师提问的层面上。不能 说这种活动完全是非自主的,但至少提出 问题阶 段的活 动是非自主的。依据平 时的教学 实践,我也几乎 认定学生可能提出的 问题的探究价 值是有限的,更不曾 设想由此来 组织课 堂教学。 2、从课堂教学的 实施过程看,我期待的效果是学生能 认同自己研读教材的结论,而不 认为学生具备自主完成 较高层次的研 读的知识储备 。我 们或许可以这样说 ,学生 课堂活动的基本表征是学生的表达,比如提出疑 问,讨论问题 ,展示 议论或独立思考的 结果,发表自己的独特 见解等等。而由于学生的知 识储备 不足,我也没有 让学生用较多的课外学习( 如查寻背景材料 )弥补这
7、种不足,所以 课堂上学生的活 动似乎难以展开,教 师仍扮演了主角。 3、从形式上看,本 节课学生的群体活 动就是朗读 。由于 对时间因素的考 虑和对独立思考的重 视,我并没有 强调合作 (讨论 ) ,于是学生的探究学 习过程更多地表 现为 “一 对一 ”的 问答。但我仍以 为自己较好地引 发了学生的思 维冲突, 虽然问题的解决较多地借助了教 师的讲解和总结。学生活动应当成为课堂上一道亮 丽的风景线。教 师的“教 ”也 应当回应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这节课的教学 设想,关注了 “学生可以学到什么 ”,但忽 视了 “学生怎 样用自己的方式去学”。学生活动的质量固然不取决于 课堂的活跃热闹 程度,而取决
8、于活 动所围绕的核心,但教师的思维毕竟取代不了学生的体 验。教 师的引导作用必 须发挥 但可以有多种方式,新 课标想来是希望教 师更“隐身”一些,希望教 师的引导作用能更多地在学生活 动中显示出来。新课标强调语 文教学要把握 语文学科的 实践性特点,倡 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 习方式,活动也就必然成 为一种载体。教 师也因此必 须承担起学生活 动设计者的重任。从 这个意义上说,我先前 对自己的角色 职责的认识是模糊的。今天正式学 习新课,我在初四两个班中安排学 习沁园春雪。作 为诗词教学,我一直认为要通过诵读 来进行感悟体会。 词语分析、意境感悟其 实都可以在朗 读的过程中解决。课堂上我按照
9、读 品 思 感四个步 骤进行教学。 这四个步骤中, “读”是基 础,我重点在朗 读技巧上 进行了指 导。说实话 ,农村孩子的朗 读确实需要加 强,对朗读的状态以及语音语调、语速重音以及情感表 现等,孩子 们都表现出不太适 应。两个班的 课堂上我都进行了示范性的朗 读。看得出来,孩子 们还是很感 兴趣的, 虽然在自己朗 读的时候有点扭扭捏捏,不好意思。作 为教师要为孩子们创造这样一个 “场”。品 读词句环节,孩子 们做的就比较好,可能与提前 预习有关。我重点 赏析了 “惜 ”字的含 义。并联系生活中的 实例, 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来体会感悟,多数学生 频频点头,看来是理解了其,并有所感悟, 这样下一个 环节思考感悟作者的情感就 顺理成章了。最后 请学生谈学了此文的收 获,因为时间上的原因,没来得及展开,作 为随笔之一写在作 业本上。回顾这一节课,总体上来 说还是比较满意的,尤其是在朗 读指导上,应该说达到了我之前预想的结果。如果能 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更加的神采 飞扬的诵读,那就是 语文课堂的理想状 态了。 (如果是初一年 级的话,是可以拿出整整一 节课的时间来进行诵读 的,因为初四,那就另当别论了 ) 我是希望 虽然是初四,但语文课堂上也不 该少了朗朗的 读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