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必须用文化支撑陈玉荣“一带一路”为中国人用自己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契机。自从 2013 年 9 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第一次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一个月后,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的重要演讲中提出共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这个承载了欧亚未来发展的辽阔愿景,自提出之后,就迅速链接起了亚太、欧洲、非洲等多个经济圈,并在国际社会引起了极大反响。赞同支持参与者有之,欣赏尊重者有之,望文生义乱解者有之,别有用心排斥者有之。要促进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全面了解,要推进“一带一路”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融通、
2、民心相通,必须讲好“一带一路”的中国故事。今年 5 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召开。无疑,“一带一路”也成为了 2017 年“两会”报告中的热词。因此,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人所秉持的文化价值观,就显得极为重要。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旨在探讨经济新常态、政治新生态、媒体新业态下“一带一路”故事的国际化传播,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企业形象、国家形象的打造。建议我们在讲述“一带一路”中国故事时,要紧贴国际社会实际需要,精准针对不同国家、不同信仰、不同种族的传播对象,以客观、中性的温和语言,寓观点于故事之中,寓故事于生活之中,特别淡
3、化令人不易接受的宣传痕迹,润物无声。正如在政协工作报告中,俞正声主席指出: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问题深入调研,加强同外国政治组织、经济社会团体、重要智库、主流媒体、知名人士等交流,阐释“一带一路”倡议,介绍“十三五”规划纲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 5 次提到“一带一路”,回顾过去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要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进行战略对接、务实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快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建设,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高质量办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同奏合作共赢新乐章。“一带一路”蕴含着经济活力,积蓄着政治势能,而且传输着精神价值。
4、“丝绸之路”本身就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其内涵远不止经济,而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精神文化的发展圈。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因此,讲中国故事,不能过分强调我国家利益,特别避免使用“打破外部封锁”“开拓国际市场”“转移过剩产能”等显得非常功利的字眼,而应尽量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赢思维入手。文化的“共赢”,将在国与国之间增进包容、实现求同存异的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实现文化共赢发展,需要寻求不同文化之间合作对话、和谐共处之道,探寻中国国际交往的伦理和技巧。“讲故事”被认为是国际跨文化传播中创造共情打破屏障的高效方式之一。“中国商品
5、传遍世界,中国文化依然处于传播洼地”。在这种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中国故事的核心魅力在于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讲中国的文化,坚持中国文化的内核。而不应该为了追求国际化的表达,丢失了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中华文明一度达到臻于文化成熟的境地,其传统文化绵长的寿命,显示了自身内部高度的妥当性、调和性。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构成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有着深入灵魂的影响,于无形中对人的传播行为特别是文化传播发挥着控制
6、作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促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身家国天下”的圈层生活传播结构。这种结构信息内敛,圈层内彼此渗透,灵活伸缩。千百年传承的传统文化理念,现当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孕育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已浸润于每个国人心中,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构成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要认识中国的问题,要了解中国的社会历史,也要了解当代中国经历的社会和思想变革。费孝通曾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就是对本民族文化面对现代化诉求时能动性的理性认知。唯有首先实现理性上的文化自觉,文化主体性才成为可能。中国文化要经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最终走向文化伟大。我们今天讲的文化自信,则是一种文化
7、的自觉与自豪。对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是吹向时代精神号角的力量之源。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文艺作品的创作已经表现出了文化的自觉性,关注到文化交融的客体,并用现代语言阐释着传统文化,尝试用“讲故事”的方式开拓跨文化传播的实践。比如以丝绸之路的文化融合为主题的纪录片敦煌,改变了“博物馆式”的传统讲述方法,通过故事引出历史,丰富的故事情节赋予了该片更大的吸引力。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未经加工的信息素材所能带给人们的新奇感和冲击力越来越有限,人们更青睐经过精心编辑的高附加值的信息。因此,有文化内涵与张力的故事才会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文艺作品要呈现出精神境界之美,就需要文
8、化内核的支持。碰触人心的作品才能成风化人。一些外国友人反映,目前缺乏对于“一带一路”的详细介绍。他们所接触到的多是笼统的大概念,缺少有深度、有说服力的分析和阐释;具体项目不深、不细、不透;一般性说明多,具体操作办法少。建议结合建设项目,大力拓宽沟通渠道,主流媒体、网络媒体和民间交流同时发挥作用,求同存异,聚同化异,针对不同对象,把握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角度、争取起到恰到好处的效果,避免引起对“一带一路”的误读。同时,还要注意新媒体、自媒体中的某些不同声音,消除“一带一路是新的马歇尔计划”等片面认识,以免干扰和影响“一带一路”的传播。欲人相信,必先自信。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是具有时代性的命题。如
9、果说用中国文化才能讲好中国故事,那么坚持文化自信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充分了解中国文化、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我们才能真正用现代语言、多样化表达讲好中国的故事,传达中国的思想,树立中国的大国形象,在“一带一路”上发挥跨文化传播在国际交往中的助力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利用海外华人华侨资源讲中国故事,特别要发挥好华人华侨中已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精英人士的作用。他们谙熟所在国的语言文化,积累了广泛的人脉资源,同时对祖国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比较了解,是沟通中外的捷径和桥梁。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也是为了讲好世界故事。讲什么?首先是
10、讲好中国改革的故事,改革是世界潮流。中国故事对世界的启发,体现中国对世界的担当,中国故事折射的时代趋势,是我们首先要讲好的。中国改革,是人类最大的创新。讲好中国故事,是要让世界认识到中国故事给他们带来的机遇,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机会,要体现费孝通先生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一带一路”正是融通中国梦与沿线各国梦的媒介。 总之,世界的中国热,从亚投行、“一带一路”,不一而足。中国人,首先应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我们,则是其排头兵。以精彩的方式讲好精彩的故事,以感人的方式讲好感人的故事,以人性的方式讲好人性的故事,乃 21 世纪人生之大幸。这就要求我们在讲好“一带一路”中国故事时,必须做好战略规划工作,在交融、交流、交锋中做好有针对性的引导,及时回应国际社会关切,保持战略定力,注意突出重点,掌控推进节奏,始终掌握主导权。笔者相信,随着“一带一路”更多标志性项目的落地,逐步实现硬联通与软联通的良好结合,一系列精彩的中国故事将成为无声处的通心工程,“信任稀缺”的问题将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