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壁赋教后反思文赋是介于散文和 赋之间的一种文体。一篇好的文 赋语言摇曳多姿,情感 浓郁,哲理丰富。 苏轼的赤壁 赋就是 这样一篇独具特色的 “以文 为赋 “的上乘 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 质兼美,情理并茂。下面是小 编为大家收集的赤壁 赋教后反思,望大家喜 欢。当我看到要 讲的是赤壁 赋时,心里很矛盾,因 为这一课很有内容可 讲,但同 时内容多,又怕 时间不够,这是刚开始时的困惑,不 过,上次 讲过一次公开 课,这次的信心很强,静下心来, 认真回想上次 讲完课,评委的评价,一定要注意。通 过几遍梳理, 阅读教参、 查找相关备课资 料,心中慢慢理出了思路,那就是抓住景、
2、情、理三者交融 这一线索,分析理解 课文,试讲几次, 发现效果还不错,但前提是学生在 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但后来得知:学生 还没学到这一课,那么教学内容就需要 变,这时离正式讲课还 有六天,作 为高三的老 师,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所以建 议以后公开 课的时间可否提前,他正好跟高三一摸冲突,于是,迅速定目标,大胆 删节,立足 课本,吃透 语言。可以说,赤壁 赋的难懂字词不多,但有几个比 较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告知学生,其他的只要 结合课下注释,完全能 够理解,只要 问题引导的具体,学生 应该能听懂,事 实证明,效果也是不 错的,学生的 积极性很高。在安排教学 环节中,我把 这节课 的教学重点定位
3、理清感情脉 络,难点是第三、四段的哲理分析。当然,在 时间上没有把握好,分析第四段 时,我觉得学生回答得很好,不忍心打断他 们,所以延 时三分钟,不过我觉得学生参与度 较高,就是一种成功,能 说一些有用东西,能体会做的一点思想, 这节课 就是有收 获的。但我 觉得呢里的多媒体 设备真是太老了,出 现状况,又不能及 时弥补,有点不好,以上是我 对这次作课一点不成熟的看法,留下我的 QQ:6127678 ,希望大家批 评指正,多多交流。最后我想 说一句: “作为 教师,不讲公开课是不完整的,也很 难成熟,我就是 爱将公开 课。”在上赤壁 赋之前有点忐忑,文言文 历来是最 难上的,没上好的 话就会学
4、生上得无趣,老师教得费劲,因此准 备功夫一定要做足, 备了很长时间 的课,由字到 词,由句到文,一字一句都 细细琢磨,准 备了四个 课时,希望能面面俱到。今天, 终于上完了,在 计划内完成教学。再回 过头来反思 这几天的教学,收 获多多,需要改 进的地方很多。首先是引入背景介绍,但是 对背景却没有作 过多的解 释,感觉背景被放置的目的性不强。“教师的角色,就是方向的引 导者,探究的合作者,情感的激 发者,方法的指 导者。 ” 打个比方, 课堂教学中教 师的角色与作用, 应不是焦点 访谈式的独白,用一个个材料证明主持人一个个 观点,让你接受 ;而是实话实说 式的 对话,话题选 定以确立目 标,问
5、题引动以产生体悟, 对话交流来呈 现思想,点 拨梳理来渗透 观点 ! 正如叶圣陶所 说: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 讲授,而在于相机 诱导 。在 课堂上,学生是学 习的主人,是 发展主体 ;教师是学生学 习、发展的帮助者、促 进者,起主 导作用。作 为教师,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时点拨学习目的,引 发学习动机;学生难以把握自己 时,点拨学习心理,让学生掌握自己 ;学生学 习出现疑难时,点拨学习疑难,帮助跨越障碍 ;学生学 习方法欠佳时,点拨学习方法,交 给钻研钥匙;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时,点拨知识运用,体会收 获乐趣。但在课堂上,在某些关 键句子上我的点 拨还不到位,比如就 “变”和“
6、不 变”的理解上,学生不能理解 为何 “自其不 变者观之,物与我皆无尽也 ”,我的解 读有无力之感, 这说明自己在文本的研 读上还存在缺憾。高一的学生正是培养 习惯和打地基的最佳 时期,所以老 师一定要在抓基 础上落实好。再有对文言基 础知识点的落 实。对于文言文教学一方面要注重文,但是基于文言文的特殊性,就要注意 对言的处理,只有言的内容落 实好了,文言文教学才能水到渠成。因此在 课堂教学中 对言的梳理上我用了三个 课时,这样在第四个 课时 理解全文 时学生才会事半功倍。在课堂里教 语文,最 终目的在达到 “不需要教 ”,使学生养成 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 师教,自己能 阅读 - 教师才真正起
7、到了主 导作用。 ( 叶圣陶 ) 在高效 课程模式下的 课堂教学教师更要注意点燃学生的学 习热情,让学生成 为体验者 ; 教师积极引导,让学生成 为发现者;教师精心组织,让学生成 为探索者 ;教师巧妙设计,让学生成 为创造者 ;教师灵活调控,让学生成 为反思者。 课堂上用加分来刺激学生 积极思考,回 顾前面学 习过的两篇文言文劝学师说中的文言 现象,踊 跃发言,这一点收效很好,学生不但学会 举一反三,还学会了 积累整理相关知 识点。几点反思,多多 积累,为接下来的教学作好充足准备,加油 !文赋是介于散文和 赋之间的一种文体。一篇好的文赋语言摇曳多姿,情感 浓郁,哲理丰富。 苏轼的赤壁 赋就是
8、这样一篇独具特色的 “以文 为赋 “的上乘 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 质兼美,情理并茂。将 纯理念的 对社会人生的抽象 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对话中探 讨了人生哲理的意 蕴。因此学 习本文必须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 讨理趣。因此,在 对赤壁 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 抓住 “鉴赏 ”二字,致 力于培养学生的欣 赏水平, 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 “要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 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 视语文运用能力和 语感的培养。 ”根 据新大 纲的要求,中学生 应诵读 一定量的浅 显的文言文,赤壁赋是骈散结合的文赋,
9、声韵和美, 节奏富于 变化,第一 课时我应运用多媒体的形式 让学生多听、多 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 诵读,重在整体感知,在此基 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 ;而朗读比默读更能有效地刺激大 脑皮层,从而增 强学生的 语感。一个学生 对一篇文 言文理解到什么程度是可以从他能否在 节奏和语调上读好这篇文言文中看出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做到了 让学生在教 师的帮助下能 够背诵前两段的内容。另 外如何既做到文言文阅读字字落 实,又能 对作品文化的理解与发掘呢 ?对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如 让学生在充分自我 预习的基础上互相就文章的字 词质疑、释 疑,教 师只需对一些过难的字句 进行必要的解 释。在 这一过程
10、中,我 让学生充分提 问并让学生自主解决,教师仅作补充和引 导。阿基米德曾 说过 : “给我一个支点我 就能把地球撬起来。 ”所以我 们教师千万不要小 觑学生的学 习潜能,只要 对他们提出一定要求, 让他们掌握一定方法,他 们就可以学得更好更高效。 对于书下有着 详 尽解释的文言文,确 实没有必要花 费太多的精力时间由老师逐字逐句串 讲或者是 让学生站起来一人一句翻 译。学生之所以 觉得上文言文枯燥想睡 觉是因为他们觉得授 课方式单调。而分小 组合作学 习则可以充分 调动起学生的 积极性和参与性,而且在合作学 习的过程中程度好的同学可以 临时充当小老 师的角色,于是一些简单的字词 问题就可以由学生自行解答了,至于大家都不理解的字句则由老师来讲解回答,这也正是老 师的“传道授业解惑 ”的 职责。但在 这一学习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还 有不 少,如部分学生惰性很 强,完全依 赖小组其他成员,课前预习不充分,以至于上 课时提不出任何问题,这不是都懂了,而是不懂得地方太多了的 缘故。如何 调动这类 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 问题。“知人论世 ”是读懂文章的必要方法,所以 让学生掌握好 这把钥匙是尤 为重要的。在教授这篇 课文时我对写作背景作了充分介 绍,所以学生在理解文章思想 时显得不是很困 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