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加强初中地理教学的学科渗透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浅谈加强初中地理教学的学科渗透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摘要】地理学科集自然、社会和环境于一身,其知识构建涉及许多学科,并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支撑。由于其本身的综合性特点,因此,容易找到学科渗透的结合点。地理中的自然部分与理、化、生等学科密切相关,人文部分与语、政、史等学科紧密相联。本文着重阐述地理与其他学科间的结合点、交叉点、生长点,并以之为根据在教学中进行学科间有机渗透,强化学生渗透意识,增强综合素质。 【关键词】学科渗透;综合素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其他学科是构建地理学科体系
2、的重要基础,已经与地理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地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科渗透,不但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和策略,而且还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加强地理与其他学科知识渗透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突出个性,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更加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现将初中地理与其他学科间渗透的结合点、交叉点予以阐述。 1 语文在地理中的渗透 在许多语文知识中隐含的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在地理中渗透语文知识既增加趣味性、探究性,又可提高文学修养。 1.1 诗
3、词歌赋、名家名篇。例如:“橘生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水土异也”说明淮河南北气候的差异;“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让学生在体会诗句的意境中去勾勒诗句所描述的地形区;“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揭示了地球自转的规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诗句表达气候、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规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诗句中包含了我国东部地区的季风气候特点、影响范围的知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 “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
4、海山为摧” 、“峨眉高万仗,夔巫锁西风。江流关不住,众水尽朝东。 ”分别描绘了泰山、桂林、钱塘江、三峡优美壮观的风景;“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说明洞庭湖具有调节长江径流、削减洪峰、调节气候等作用,从而说明围湖造田的危害和退耕还湖的意义。 1.2 谚语、成语、顺口溜(口诀) 、谜语。谚语:如农业方面:“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农业季节性) 。水文方面:“百川归海” (海陆间水循环) 。气象方面:“春雨贵如油” (华北平原春旱严重) 。成语:如为了区分天气与气候分别用一些描写天气与气候的成语如“大雨倾盆” 、
5、 “四季如春” 。再如有关省区简称的成语, “秦晋之好” 、 “得陇望蜀” 、 “黔驴技穷”等。顺口溜(口诀):如中国地形区特点的口诀,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东北海拔 200 米,人民常把黑土翻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 50 地势坦河汊交织湖泊多,水乡遍布长江岸” 。再如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记忆可编口诀为,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印尼和不丹,四国在西南,西边巴基斯坦,还有阿富汗
6、;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谜语:如在学习 34 个省政行政区时,让学生进行谜语竟猜:船出长江口(打一地名)上海、欧洲停战(打一省会)西安、碧波万顷(打一省名)青海、两个胖子(打一省会)合肥、久雨初晴(打一省会)贵阳、银河渡口(打一地名)天津等。 2 数学在地理中的渗透 在地理教学中巧借数学等基础学科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对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应用能力。初中地理计算主要包括: 2.1 比例尺计算:主要内容: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
7、,内容越简单。 (记为“大小详、小大略” ) 。两点间距离计算 :在比例尺地图上: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2 相对高度计算:在等高线地图上,两点间或陡崖相对高度:公式:(n1)d H(n1)d (n 为两点间或陡崖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 为等高距。) 2.3 温度计算: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海拔高度每升高 1000 米,温度降低约 6 摄氏度。公式:T(H1000)6 (H为两地相对高度,T 为两地温差) 2.4 区时的计算:求时区:时区数已知经度15(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取值原则为“东加西减” ,时区差原则为“同减异加” ) 。 2.
8、5 日界线日期的计算: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记为“东东西,减一天,西西东,加一天” 。 2.6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死亡率=(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人口自然增长率=(年自然增长人数/该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 =出生率-死亡率。 2.7 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单位:人/平方千米) 。 此外初中地理教材中配备了大量的统计图表,如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这些图表提供的数据是说明地理问题的重要依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解问题的能力。 3 英语在地理中的渗透 在教学经纬度、经纬网时,对于东西经、
9、南北纬的符号,学生难记易混,我便教读学生几遍单词 :东(East) 、西(West) 、南(South) 、北(North) ,或者将四个字母组合成单词“news”( 新闻 ),学生很快就明白这几个符号原来就是这每个单词的头个字母,并且迅速记住。当还有少数学生仍不够明确时,又提醒大家,物理课上看到的磁铁,N 表示什么?S 又表示什么?这时大家就都记的住了。此外,在讲解一些重要地理事物和概念时,充分利用教材附录中的中英文对照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物理在地理中的渗透 很多地理规律中渗透着物理原理,借助于物理学科中的光学、热力学、电磁学等知识可以解释某些地理现象。如通过海洋和陆地比热容差异解释同纬度海陆气温的不同及季风气候的成因;根据气温和气压的关系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根据地月吸引力解释钱塘江潮的形成;通过“不同介质对波传递的影响”说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