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人说: “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请思考,各指什么?,开辟新航路,高三历史一轮复习,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重大事件,世界市场,1765,1870,20世纪初,单元时间轴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重大事件,世界市场,开辟新航路 (地理大发现),雏形出现,1765,拓展,早期殖民扩张(前工业革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1870,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最终形成 (进一步发展),单元时间轴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高考考情: 高考尤其侧重从多角度(多种史观角度)重考查开辟新航路的影响。 提问时间通常会提到1516世纪,或15
2、00年前后 本课知识点通常是作为一个问题的背景原因的答案,课内基础落实与重难点突破,开 辟 新 航 路,一、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 (必然性原因),经济根源,社会根源,直接原因,宗教原因,思想根源,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欧洲人“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诱导,东西方传统陆上商路危机,传播天主教,人文主义思想的激励,1、材料 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金银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金银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以上材料说明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经济根源是 A、金银开始成为货币 B、传统的东西方商路受阻 C、商品经济的发
3、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掠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C,2、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D,3、材料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王,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哥伦布航海日志,哥伦布想去东方的印度,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4、?,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通商要道,课以重税(传统商路危机)开辟新航路的直接原因; 哥伦布相信地圆学说,认为从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也可到达东方。,4、材料:(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迪亚士,以上材料中“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体现的是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哪一原因 A、要征服阿拉伯人 B、传播天主教 C、解放被压迫民族 D、掠夺金银财富,B,5、 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
5、现个人价值,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对促使欧洲人去探险开辟新航路奠定了思想基础,课内基础落实与重难点突破,开 辟 新 航 路,二、为什么能开辟新航路? (可能性条件),客观条件,主观条件,1、造船技术先进,2、航海水平提高,3、地理知识增长,葡和西王室支持,马克思认为帮助欧洲“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的中国古代发明是 A.火药B.印刷术 C.造纸术D.罗盘针,A,这也是中国古代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课内基础落实与重难点突破,开 辟 新 航 路,二、开辟新航路的经过,新航路的开辟,北美洲,欧 洲,非洲,南美洲,亚 洲,印度,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太平洋,大洋洲,好望角,麦哲伦海峡
6、,菲,1492,1487-1488,1498,1497,西班牙支持,葡萄牙支持,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到达美洲,葡萄牙,直通印度,葡萄牙,环球航行,麦哲伦船队的皮加菲塔曾记述那次艰难的航程: 我们有3个月又20天没有吃到新鲜食物。我们吃饼干,其实那些东西已经不成其为饼干,而是爬满蛆的碎末。我们喝的是黄水,储存多天,臭得令人作呕。我们也吃牛皮。老鼠的价格是每只半个金杜卡,但是连老鼠也买不到。我们有些船员的上下牙龈都肿了起来,根本无法吃东西,活活被饿死。死于这种病的有19人。,课内基础落实与重难点突破,二、开辟新航路的影响,请从以下材料中概括: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哪些影响?,(漫画) 明天更美好,生意
7、好做多了!,发财的机会到了!,哈哈!可以周 游世界了!,我们的学说是对的!,(资本家),(冒险家),(旅行家),(地理学家),材料一,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 世界地图,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地图,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马克思,材料二,材料三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哥伦布在美洲瓜纳阿尼岛登陆 1492年,传统贸易:中国、印度经西亚汇集于地中海东部,然后再转运欧洲。,材料一,区域性局部贸易,开辟新航路后贸易状况,茶叶、丝绸、瓷器、香料,枪
8、支、工艺品、马、牛、橄榄、葡萄等,玉米、烟草、马铃薯、番茄、花生、黄金白银等,黄金、象牙,西欧为中心世界性贸易,情景材料二 1540年,某一天,英国某家庭:岳母70大寿,两个女婿一个是贵族,一个是商人,各自携带礼品前去祝贺。其中商人的礼品由黑奴挑着,有非洲的象牙、亚洲的香料和珠宝等,而贵族手中拿着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性贸易市场出现,三. 走向会合的世界(影响),(一) 对欧洲:,2.引起“商业革命”,(1)贸易范围扩大,地中海地区大西洋沿岸,(4)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3)商业中心的转移,(2)贸易数量和品种增加,1.开始殖民扩张(西、葡、
9、荷、英、法),3.引起“价格革命”,(1)货币贬值、物价上涨,(2)社会 分化,封建主衰落,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对欧洲的影响: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总结:,(二)对亚、非、美洲:,(1)带来深重的灾难:(遭屠杀、财富、疾病等),(2)带去西方文明,冲击了当地落后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三) 对世界:,(1)结束各地相对孤立状态,世界开始联为一个整体,(3)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2)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冲击了 教会神学理论,(4)有利于世界物种和文化的交流,开辟新航路的影响,世界市场雏形 出现,商业革命 价格革命,深重的灾难
10、 带去西方文明,冲击了当地落后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封建经济解体和 资本主义发展,开始殖民扩张掠夺,促进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新制度的发展,证明地圆说正确,冲击教会神学理论,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逐渐沦为殖民 地或半殖民地,西欧为中心的政治格局萌芽,课内基础落实与重难点突破,用多元史观解读理解“开辟新航路”的影响,用多元史观解读理解“开辟新航路”的影响,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文明史观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尊重各文明单位的价值取向并不断交流融合。 解读:_ _ _,开辟
11、新航路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促进了人类各大洲不同文明的交流、碰撞与融合。,新航路是一条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与发展之路,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解读:_ _ _,开辟新航路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分散的状态,使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世界历史;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新航路又是一条开启全球化发展之路,近(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近(现)代化的历史。表现为政治民主化、经济上工业化和市场化、思想文化上科学化理性化。 解读:_ _,开辟新航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
12、发展;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新航路又是一条加速迈向近代化之路,社会史观: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分析研究社会问题,主要指政治、经济、文化之外的所有问题。社会史观是社会学与历史学结合的产物。它引导人们“眼光向下”。关注民生问题和社会生活。 解读:_ _ _,美洲原产农作物向欧洲、中国传播一览表,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丰富人民生活。,美洲欧亚大陆之间疾病传播一览表,也引发了各洲之间的疾病大流行。,社会史观: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分析研究社会问题,主要指政治、经济、文化之外的所有问题。社会史观是社会学与历史学结合的产物。它引导人们
13、“眼光向下”。关注民生问题和社会生活。 解读:_ _ _,开辟新航路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丰富人民生活。 同时也引发了各洲之间的疾病大流行。,新航路又是一条改变人类生活之路,欧洲物价猛涨,广大民众日益贫困。,革命史观:该史观具有强烈的政治取向,强调阶级斗争,把历史看成是由重大政治事件构成的阶级斗争或人民革命(起义),被看作是分期的重大界标,以阶级和阶级斗争为基本原理,研究全部历史。又被称为阶级斗争史观。 解读:_ _,开辟新航路使西欧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封建地主地位下降; 使西欧国家开始了早期的殖民侵略与掠夺,亚非拉人民掀起了持续的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新航路又是一条殖民掠夺之路,(06
14、年上海)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D,课内与外纵横联系拓展(构建时间轴体系),1300,1400,1500,1600,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开 辟 新 航 路,政治,思想 文化,文艺 复 兴,宗 教
15、 改革,中国:君 主 专 制 强 化,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然经济为主; 郑和下西洋;重农抑商;海禁政策,中国:思想文化专制;理学;八股取士;传统科学,天主教主宰下的封建统治被逐渐打破,近代科学兴,殖民扩张掠夺,课内与外纵横联系拓展(构建时间轴体系),3、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开辟新航路对中国有哪些影响?(提示:经济、外交、文化三方面 ),经济上 美洲新物种传入,饮食结构和习惯变化。 欧洲商人对中国商品(丝、瓷、茶叶等)的大量购买、运输,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外交上 明朝时遇葡、荷侵略,中国开始反对西方殖民侵略斗争; 明朝进一步强化海禁政策,后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文化上 西方传教
16、士到中国传播宗教和西方文化。“西学东渐”。 又把中国儒家文化介绍到欧洲。,(2013北京朝阳高三期末23)推动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的条件中不包括( ) A东西方传统的贸易商路被奥斯曼帝国垄断 B航海技术的改进和知识的增长 C造船技术的进步 D政府的支持和军事技术的进步,A,经典例题,(2013贵州六校联盟第一次联考31)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将1550至1650年这一时期描述如下:“近代世界编年史上,从未存在过对商人、投机者和暴发户来说如此持久、如此可贵的一个良机。在这些黄金般的岁月里,近代资本主义诞生了。”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贩卖黑奴和工业革命 B文艺复兴和宗教
17、改革 C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D殖民扩张和启蒙运动,C,高考经典例题(贴近实战,能力提升),(2010山东)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 观点:是偶然的 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 (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答案二
18、: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观点:是必然的。 理由: 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 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6分) (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答案三 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 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 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 (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题最多的分。),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
19、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美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着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分),A、立场: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 (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 B、合理性: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得分。),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 要求: 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字数在120字左右。,写作思路示例: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了。而明清时期的中国, 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