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校名 推荐2017 届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山东)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第 13 题。 (9 分 , 每小题 3 分 )诗歌写作“无中生有” , 化不在场语言为在场语言; 诗歌阅读“有中生无” , 化在场语言为不在场语言。“无”不是“没有” , 而是潜藏的“有”。老子说: “无, 名天地之始 ; 有, 名万物之母。故 常 无 , 欲 以 观 其 妙 ; 常 有 , 欲 以 观 其 徼 。 此 两 者 ,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谓 之 玄 。 ” 可见 , “有”“无”同出而异名 , 并非对立。在场语言呈现于文字 , 不在场语言隐匿于字里行间或文字之外。 站在作者的立场 , 不
2、在场语言是经验的一部分 , 他面对的言欲尽却言不尽的困难通过不在场语言得以解决 ; 同时 , 作者依赖在场语言的创设来伸展不在场语言。 站在读者的立场, 读者面对在场语言 , 他必须试图打破它的在场 , 站在其边缘地带倾听那意犹未尽的余音。在场语言好比琴弦, 不在场语言就是在恰当的指法下弹奏出来的漂浮于琴弦周遭的余音, 它们互相衬托 , 互相生成 , 描绘出动人的情调。诗歌中的在场语言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字词, 只要有不在场语言, 它就和世界有了联系, 它就不可能单独地被释义。在场语言和不在场语言的互动, 生成了汉语诗歌的空白结构。空白不是一无所有, 而是在场语言和不在场语言的对话, 它以“至言无
3、言”的方式为诗歌命名。海德格尔有对器皿的特征的精彩描述 : “空 , 或虚空 , 才是使壶具有盛水功能的东西。空间 , 壶的空无 , 正是壶作为空器之所是。”空 , 构成器皿之为器皿的本质 ; 空, 容纳和保持着万物一切皆流的本性 , 它接受着人们倾进去的东西 , 又为它的倾听者无私地奉献它的倾出。 如同容器一样 , 诗歌空白收留着诗歌的真义 , 空白结构是诗的深层结构。诗歌的在场语言占有的总是有限的时空, 诗歌唯一能同时空抗衡的是空白, 它通过无言言说 , 展示了生命在时空中不受限制的恒久的运动。空白拒绝对诗歌作静止的解说。诗在有文字处 , 诗之妙在无文字处。中国人深深懂得世界变动不居的道理
4、, 认为世界的深处是虚空,而虚空乃万物之源。 万象皆从空中来又向空中去, 所以纸上的空白是中国画真正的画底, 也是中国诗歌真正的诗底。 西方油画连画底都要打上底色 , 不留空白 , 画面上动荡的光、 色彩和线条仍是视觉目睹的实 ; 而中国画家用心之所在 , 正在空白 , 空白使得画面上的一花一鸟、一树一木、一山一石都被缥缈的灵气环绕。即使是主张文以载道的儒家诗学, 也讲微言大义。空白作为中国诗歌的深层结构, 具有接纳和倾出两种美学功能。“空故纳万境” , 如果进入诗歌的对象世界密不透风, 就不可能“纳万境”。正是空白 , 留存了诗歌的气韵。诗歌的在场语言和不在场语言并存, 并且互相转化 , 同
5、时空白倾出万境, 以无言的诉说把倾听者带到一个陌生而鲜活的世界中去。从某种意义上说, 空白是安顿人类心愿之乡的精神空间。悲歌可以当泣 , 远望可以当归 , 那空白处仿佛便是诗歌远望的故乡。诗歌空白结构的存在表明了诗歌文“意”的不可穷尽, 任何一次释义, 都只是诗歌文本可能的一次解读。( 摘编自何志汉语古典诗歌的在场语言与不在场语言)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诗歌的写作和阅读, 均涉及在场语言和不在场语言, 在场语言为“有” , 不在场语言为“无”。“无”不是什么都没有, 是潜伏着的 , 是隐藏在在场语言字里行间或之外的内容。B. 就诗人来说 , 不在场语言就是
6、其想要表达而写下的诗句不能表达出的、通过在场语言的构建来延展的那一部分。C. 就读者来说 , 其必须努力突破在场语言的限制, 站在不在场语言的边缘地带倾听那些飘浮于琴弦周围的余音。D. 在场语言和不在场语言构成动态关系, 它们互相依靠, 互相衬托 , 互相生成 , 描绘出动人的情调。1名校名 推荐答案 : C解析 : C 项 , 概念。原文“站在其 地 ”的“其”指代“在 言”。2. 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 是()A. 歌的空白 构 , 是由 歌的在 言和不在 言的相互运 形成的。在 言的被 独 从来都不存在 , 不在 言 在 言和世界有了 系。B. 空 , 容 和保持着万物一切
7、皆流的本性, 所以器皿之 器皿的本 在于空; 就像器皿一 , 歌的真意在于空白。所以, 的深 构是空白 构。C. 之妙在于不在 言, 在于空白 , 它突破了在 言的 空的限制, 以无言的方式, 展示了不受 空限制的生命的恒久运 。 歌作静止的解 , 永 不能 略其精妙。D.世界的深 是虚空, 而虚空乃万物之源, 是中国人探索世界得到的 点。 种 点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 作, 歌也好 , 画也好 , 皆如此。答案 : B解析 : B 项, “所以器皿之 器皿的本 在于空” 加因果。原文是“空, 构成器皿之 器皿的本 ; 空 , 容 和保持着万物一切皆流的本性”。3. 根据原文内容 , 下列理解和分
8、析不正确的一 是()A. 西方油画是写 的 , 它不留空白 , 画底都要打上底色, 而油画画面上 的光、色彩和 条都是 在在的真切的 ,就跟我 生活中 到的一 。B. 主 文以 道的儒家 学, 也 微言大 , 足 中国人 空白理解之深刻。 中国画家的用心在空白之 , 画面上的一花一草、一 一 、一山一石被 的灵气 的正是空白。中国 亦然。C. 具有接 和 出两种美学功能的是 歌之空白, 空白 出万境 , 无言的 把 听者 到一个陌生的世界 , 那空白的地方仿佛就是 歌 望的故 , 安 着人 的心愿。D. 歌的文“意”是不可 尽的, 歌的每一次 , 都只是 歌文本的一次解 , 正所 “一千个 者
9、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 比如李商 的 瑟就是如此 , 每个人的解 都会不同。答案 : D解析 : D 项 , 原文 “都只是 歌文本可能的一次解 ”, 同 “一千个 者”的解 。二、 下面的文字 , 完成第 13 。 (9 分 , 每小 3分 )土 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 制度。上古 期, 一体。春秋 、 开始出 分化。 至秦 , 土 已独立于 税之外。与藩属 及土司 不同 , 其形式主要是各地将地方特 以 物形式上交朝廷或直接交 皇室。明代 ,土 制度已 成熟, 且 物折 也随一条鞭法的施行而得以推广。清代的土 制度 , 在明代基 上不断改革, 到乾隆年 大体 于 定。部分土 物品由无
10、 交 改 有 采 。具体 来, 可以确定有 采 的部分主要是 北土 、 造 物及密云等地“打捕 ” 得的 子、野 等活物。 部分土 , 性 已 生了改 , 国家和皇室采 或生 所得。 其余各直省土 无 是征 物 是折 , 都与田 似 , 仍 皇室或国家的 与 担。此种 化, 皇朝文献通考有“ 之恩, 洵千古所未有也”的 价。 然有 征收的土 只是一小部分, 但是 种性 上的 , 在中国土 史上仍具有重要意 。与前代相比 , 清代土 的种 与数量有所减免, 余下的 多数折 征收。清以前的土 ,往往数量 大 , 名目 繁。通典 所列唐代天下 物 清 , 有洋洋四千余言 , 种 令人眼花 乱。清代考
11、 到内 府 中新增 北特 的 大比重, 前代土 有所减免。清代 北土 大幅增加 , 除典章中 的人参、貂皮、 珠三 外, 尚有粉子蕨菜、蜜 山楂、蘑菇、2名校名 推荐野菜、蜂蜜、米面制品、熏制肉食、兽类、鹰隼、各种活体观赏动物、军器原料等品种, 反映出满族统治者对于故乡土产的特殊偏爱。清代土贡 , 各省每年入贡次数不等 , 承担的贡额亦不等, 承担种类较多的省份, 每年每次所贡的物品也不尽相同。 贡品既是提供给皇帝与皇室的东西, 其规格自然非比寻常, 必须是同类物品中的佼佼者。 当贡品的品质、 大小等不合要求时 , 一般的做法是饬令补换, 严重者要追究承办官员的责任。一般来说 , 贡物抵京 ,
12、 会由不同的机构根据固定的程序进行检验和查收, 然后由内务府或者户部奏报给皇帝 , 皇帝同意收取则贮库留用。 种种贡物的备办、 起运到抵京贮库 ,皆有定制 ,解员的安置和返回也各有规矩。贡物收讫 , 大体有消费、 赏赐、祭祀和售变四种用途, 而同一贡物也有可能同时具有多种用途。东北所贡的各类动物毛皮, 除消费和售变外 , 嘉庆时每年还从售变部分中取一部分貂皮交衣库做成貂褂, 由内务府草拟 , 皇帝钦定名单与等级 , “赏卖”给在京大臣、御前侍卫与乾清门侍卫, 让他们“先赴银库交价 , 后赴皮库领取”。( 摘自光明日报,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3、. 清代的部分土贡由无偿交纳变为有偿征收, 此种变化在皇朝文献通考中得到了肯定的评价 , 在中国土贡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B. 土贡到秦汉时已独立于赋税之外, 其形式与藩属贡及土司贡不同, 主要是各地将地方特产以实物形式上交朝廷或直接交给皇室。C.清代有偿采买的土贡物品是对皇室或国家的义务与负担, 可以确定的主要是东北土产、织造贡物及密云等地“打捕户”猎得的鹞子、野鸡等活物。D. 明代时 , 土贡制度已较为成熟, 随着一条鞭法的施行, 贡物折银的方法也得到推广; 清代土贡制度又不断改革, 乾隆年间方大体趋于稳定。答案 : C解析 : C 项 , 张冠李戴。依据原文 , 清代有偿采买的土贡物品“为
14、国家和皇室采购或生产所得” , “其余各直省土贡”才“仍为对皇室或国家的义务与负担”。2. 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清代以前的土贡, 往往数量大、名目多, 如通典所列唐代贡物清单即有四千余言, 种类繁多 ; 清代则有所减免。B. 清代内务府贡中新增的东北特产比重庞大, 品种也较多 , 这就反映出满族统治者对于其故乡土产的特殊偏爱。C.清代的贡物抵京后, 一般是先进行检验、查收, 后由内务府或者户部奏报给皇帝, 经皇帝同意收取后 , 再贮库留用。D.清代贡物有多种用途 , 如东北所贡动物毛皮, 嘉庆时就有一部分直接“赏卖”给在京大臣、御前侍卫与乾清门侍卫。答案 : D解
15、析 : D 项 , 省略不当。依据原文 , 应是“东北所贡的各类动物毛皮, 除消费和售变外 , 嘉庆时每年还从售变部分中取一部分貂皮交衣库做成貂褂, 由内务府草拟 ,皇帝钦定名单与等级, 赏卖给在京大臣、御前侍卫与乾清门侍卫”, 而非直接“赏卖”。3. 根据原文内容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土贡制度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之一 , 自上古时期即已存在, 后经各朝代的不断改革 , 至清代已渐趋成熟。B. 在中国历史上 , 土贡制度有过多次较为重大的变革, 如明代推广贡物折银的做法、清代部分土贡实行有偿征收。C.土贡的物品要求必须是同类物品中的佼佼者, 由于这些贡品都是提供给皇帝与皇室使用的,3名校名 推荐因此往往是不能折银征收。D.清代土贡或征实物或折银征收, 在数量、种类上均较以前的朝代少, 但并不能说明清代百姓的土贡负担都较以往朝代百姓的轻。答案 : C解析 : C 项 , 以偏概全。依据原文 , “与前代相比 , 清代土贡的种类与数量有所减免 , 余下的则多数折银征收” , 说明并非“往往是不能折银征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