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 化学实验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模拟酸雨形成”的相关实验。(联想与实验)模仿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进行如图一所示实验:(问题与猜想)亚硫酸不稳定,为什么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其原因可能为:猜想 1:加热不够充分猜想 2:与空气中的氮气有关猜想 3: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实验与验证)填写表格中的空格。编号操作现象1将图一中红色液体继续加热至沸腾仍为红色2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 ,然后用酒精灯微热先变红后变紫23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2,再改通入氮气,最后用酒精灯微热_4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2,再改通入 _,最后用酒精灯微热_(分析与结论)红色液体微
2、热后不变为紫色的原因是:H2 3在空气中会被氧化成另一种SO酸,进一步实验证明是硫酸。(应用与拓展)收集某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附近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得每隔十分钟数据如下表:测定时间5:055:155:255:355:45pH4.954.944.864.854.85(1)分析表中数据,5:15 至 5:25 时间段内水样中主要酸性溶质有_;(2)实验社团提出一种处理废气的方案如图,利用CaCO3 粉末、空气为原料在高温下吸收S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先变红,后变紫O2先变红,加热后仍为红色H2SO3、 H2SO4高温2CaCO3 +2SO2 +O22Ca
3、SO4 +2CO2【解析】【分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加热易分解。【详解】 实验与验证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加热易分解。编号操作现象1将图一中红色液体继续加热至沸腾仍为红色2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 ,然后用酒精灯微热先变红后变紫23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 ,再改通入氮气,最后用酒精灯微热先变红,后变紫24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 ,再改通入O ,最后用酒精灯微热先变红,加热后仍22为红色 应用与拓展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酸性在增强,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亚硫酸和氧气
4、生成硫酸,故5:15 至 5:25 时间段内水样中主要酸性溶质有H 2SO3、 H 2SO4 。(2)实验社团提出一种处理废气的方案如图,利用CaCO3 粉末、空气为原料在高温下吸收SO2,亚硫酸钙和二氧化硫和氧气高温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高温2CaCO3 +2SO2 +O22CaSO4 +2CO2 。【点睛】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亚硫酸钙和二氧化硫和氧气高温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2 我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装置进行“硫燃烧现象及酸雨危害模拟”实验,(1)按图装置连接仪器,装好药品,塞紧胶塞;(2)用放大镜聚强光引燃硫粉,可观察到硫粉燃烧时发出明亮的_色火焰(3)冷却后,用
5、注射器向广口瓶中喷水,可观察到:绿叶变黄小烧杯里收集到一定量的液体;氧化铜粉末逐渐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4)取出小烧杯里收集到的液体进行检验,结果该溶液为酸性(样品)(提出问题)小烧杯里刚收集到的样品中溶质是什么?(查阅资料) SO2 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有相似之处;H2SO3 易被氧化物为H2SO4; BaSO3 不溶于水,能与盐酸反应;BaSO4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作出猜想)猜想:样品中溶质含有H2SO3;猜想:样品中溶质含有H2SO4;猜想:样品中溶质含有 _ (填化学式)(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刚收集到的样品中滴加过量的Ba( OH) 2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
6、,过滤猜想 _正确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 _沉淀不溶解(交流讨论)1)向刚收集到的样品中滴加过量的Ba OH 2溶液的目的是_(( )(2)酸雨能腐蚀金属制品,从基本反应类型上看主要反应属于_(拓展延伸)SO2 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原理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答案】蓝紫H2SO3 和 H2SO4 稀盐酸 让样品中的溶质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置换反应2NaOH+SO=Na SO +H O2232【解析】【详解】(2)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放出热量;故填:蓝紫。作出猜想酸雨中的溶质可能是H2SO4;也可能是H2SO3 ;还可能既有H2SO3 又有H2SO4;故填: H2S
7、O3 和H2SO4 。实验探究H2SO3 和H2SO4 都能与Ba( OH) 2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但BaSO3 不溶于水,能与盐酸反应;BaSO4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所以可向样品中加入Ba( OH) 2 生成白色沉淀,再用盐酸验证白色沉淀是BaSO3 还是BaSO4,或者两种都有,从而验证样品中溶质的成分。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说明沉淀中只有硫酸钡,故填: 。交流讨论 ( 1)向刚收集到的样品中滴加过量的 Ba(OH)3 溶液的目的是让样品中的溶质完全反应生成沉淀;故填:让样品中的溶质完全反应生成沉淀。( 2)酸雨能腐蚀金属制品,从基本反应类型上看主要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
8、填:置换反应。拓展延伸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Na2SO3+H2O;故填: 2NaOH+SO=Na2SO3+H2O。3 化学学科实践活动课上,老师拿来一包粉末。它是由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铁粉和久置的碱石灰干燥剂混合而成,让同学们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提出问题)固体样品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1)碱石灰干燥剂是CaO和 NaOH的混合物。(2) BaCl2 溶液显中性。(猜想与假设)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Fe 、 Fe2O3、 CaO、 NaOH、Ca( OH)2、 Na2CO3和 _等七种物质。(进行实验)甲组同学对滤渣 B 的成分进行探究,
9、记录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结论:滤渣 B中有Fe O,CaCO实验操作取少量滤渣 B 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 _233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_为: _(答出一个即可)乙组同学对滤液C 的成分进行探究,记录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取少量滤液C 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Cl2 溶液,静酚酞试液由无色变成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振荡红色实验结论滤液 C中有_(解释与结论)(1)乙组同学实验中加入过量BaCl2 溶液的目的是_。(2)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该固体样品中能确定一定含有的成分是_。【答案】 CaCO3固体全部溶解,溶液由无
10、色变成黄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e2 O3 +6HCl2FeCl 3+3H2O(答出一个即可) NaOH、 Na2CO3 使碳酸钠完全反应,以防止对检验氢氧化钠产生影响 Fe、 Fe2O3、 Ca( OH) 2、 Na2CO3【解析】【分析】铁能被磁铁吸引,生锈产生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详解】猜想与假设:氧化钙
11、吸收空气中的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物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所以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Fe、 Fe2O3、CaO、 NaOH 、 Ca(OH ) 2、 Na 2CO3 和 CaCO3 等七种物质;进行实验:甲组:若固体中含有氧化铁,加入足量稀盐酸,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呈黄色,实验现象是固体全部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若固体中含有碳酸钙,加入足量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记录如下所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取少量滤渣B 于试管中,加入足固
12、体全部溶解,溶液由无量稀盐酸,将生色变成黄色成的气体通入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清的石灰水中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结论:滤渣 B 中有 Fe2O3, CaCO3实验操作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 2FeCl3+3H 2O 或CaCO3+2HCl CaCl2+H 2O+CO 2或 CO2+Ca(OH) 2 =CaCO 3 + H2O乙组:取少量滤液 C 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Cl 2 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配酞试液,振荡,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氯化钡溶液呈中性,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实验记录如下所示:实验
13、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有白色沉淀生成滤液 C取少量滤液 C 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BaCl2溶液,静中有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振荡酚酞试液由无色变成NaOH红色、23Na CO解释与结论:(1)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对氢氧化钠的检验有干扰。乙组同学实验中加入过量 BaCl 2 溶液的目的是使碳酸钠完全反应,以防止对检验氢氧化钠产生影响;( 2)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可知,磁铁能够吸引黑色粉末,铁能被磁铁吸引,说明固体中含有铁,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加入水溶解时不放热,说明固体中不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固体样品中不一定含有碳酸钙
14、,能确定一定含有的成分是Fe、 Fe2O3、 Ca( OH ) 2、 Na2 CO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4 为探究铁的化学性质,某学习小组做了如图甲所示实验。他们观察到试管a 中铁粉全部溶解,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呈_ 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试管 b 中有_ 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为进一步确定试管a 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和试管b 所得固体的组成,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提出猜想)(1)试管 a 中的溶质成分:猜想一:FeSO4;猜想二: _。(2)试管 b 中固体的组成:猜想三:Cu;猜想四
15、: Fe 和 Cu。(实验探究)甲图所示实验结束后,将试管a、试管 b 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如乙图所示),他们惊奇地发现烧杯内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总结交流)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_。(拓展探究)某混合溶液由硫酸铜和硫酸溶液组成。上述小组同学取192.4g 该混合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往其中加入33.6g 铁粉,充分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测得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4g 。计算:( 3)原混合溶液中 H2SO4 的质量 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原混合溶液中 CuSO4和 H2SO4 的质量比 _。( 5)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计算结
16、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浅绿Fe+H2 442 红44244猜想二和SO =FeSO+HFe+CuSO=FeSO+CuH SO和 FeSO猜想四 19.6g160:4945.6%【解析】【分析】【详解】铁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观察到试管a 中铁粉全部溶解,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呈 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试管b 中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有红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FeSO+Cu;44提出猜想 :( 1)试管 a 中的溶质成分:猜想一为铁和硫酸恰好反应,无硫酸剩余,所以溶质只有 FeSO;猜想二为硫酸过量,溶质为剩余的H
17、2SO4 和生成的 FeSO4;4总结交流 :甲图所示实验结束后,将试管a、试管 b 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发现烧杯内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说明是铁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是有铁剩余和硫酸剩余的情况,对应的正确猜想为猜想二和猜想四;设:溶液中 H2SO4 的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亚铁的质量为y,消耗的铁的质量为z。98 =xx=19.6g20.4g152 =yy=30.4g20.4g56z2 = 0.4gz=11.2g则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为33.6g11.2g=22.4g;设:硫酸铜的质量为a,生成的铜的质量为b,生成的硫酸亚铁的质量为c。56 = 22.4g a=64g160a56 =
18、 22.4g b=25.6g64b56 22.4g= c=60.8g152c原混合溶液中CuSO4 和 H2SO4 的质量比64g : 19.6g =160: 49;30.4g+60.8g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45.6% 。192.4g+33.6g-0.4g-25.6g【点睛】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等于所有加入物质的质量总和减去生成的气体 、沉淀质量以及没有参加反应的不溶物的质量。5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化学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一中,B 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A、 B 两支试管中共同的实验现象是_。( 2)实验二中
19、, 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_(填化学式)。 D 试管中无现象,为了探究通入二氧化碳后 D 试管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猜想)猜想 1:溶质是 NaOH。猜想 2:溶质是 NaOH和 Na2CO3猜想 3:溶质是Na2CO3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 D 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猜想 1 不成立_取 D 中少量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 产生白色沉淀,(OH) 2 溶液,过滤,取滤液加入酚酞溶液猜想 2 成立酚酞溶液变红(反思与评价)I 小军评价实验操作中加入Ca( OH)2 溶液不正确,理由是_。若要验证猜想2 成立,需将Ca( OH) 2 溶液换
20、成 _溶液。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固体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用文字叙述)【答案】 2NaOH+CuSO4Na2SO4+Cu(OH) 2产生蓝色沉淀CaCO3 产生气泡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氯化钙。氢氧化钠固体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解析】【分析】氢氧根离子能和铜离子结合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详解】(1)实验一中
21、,B 试管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 CuSO Na SO Cu( OH) ; A、B 两支试管中都能够反应生成4242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因此共同的实验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 2)实验二中, C 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 3)取 D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如果有气体生成,则证明含有碳酸钠,则说明猜想 1 不成立;实验操作中加入 Ca( OH) 2 溶液不正确,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会干扰实验的验证;所以应该将氢氧化钙换成氯化钙或者氯化钡;在实验
22、室中氢氧化钠固体应该密封保存,因为氢氧化钠固体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6 一同学用某种粗盐进行提纯实验,步骤见下图。请回答:( 1)步骤 和 的操作名称是 _。( 2)步骤 判断加入盐酸 “适量 ”的方法是 _ ;步骤 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_ ,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_,用余热使水分蒸干。(3)猜想和验证:猜想验证的方法现象结论猜想:固体 A 中含CaCO3、MgCO3猜想:固体 A 中含BaCO3猜想:最后制得的 NaCl晶体中还含有Na2SO4取少量固体A 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并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_猜想 成立烧杯罩
23、于试管口取少量固体A 于试管中,先滴入有气泡放出,无白色沉淀_,再滴入Na2SO4 溶液取少量 NaCl 晶体溶于试管中的蒸馏_猜想 成立水 , _【答案】过滤滴加盐酸至无气泡放出为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停止加热有气泡放出,烧杯底变浑浊(合理即可 )滴入稀硝酸 (或稀盐酸 )猜想 不成立滴入 BaCl2或Ba(OH)2、或 Ba(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解析】【分析】【详解】( 1)由于步骤 和 都是将固液体进行分离的,故操作名称为过滤;( 2)由于滤液 中含有过量的碳酸钠,故加入盐酸时会产生气泡,所以当滴加盐酸至刚好无气泡放出时,说明恰好完全反应,盐酸量为适量;蒸发结晶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
24、拌,可防止局部过热,造成固体(或溶液)飞溅;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3)猜想 :由于碳酸钙、碳酸镁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看到的现象应是有气泡放出,石灰水变浑浊;猜想 :由于猜想的是 BaCO3,结合看到的现象 “有气泡放出 ”,说明往固体中滴入了稀硝酸(或稀盐酸),因为碳酸盐能与酸反应产生气泡;由于再加入硫酸钠后,不产生白色沉淀,故说明溶液中没有钡离子,则猜想不成立;猜想 :由于结论是 “猜想成立 ”,即最后制得的 NaCl 晶体中还含有 Na2SO4,故要证明硫酸根离子的存在,可加入可溶性的钡盐或钡碱
25、,则会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从而说明 NaCl 晶体中还含有 Na2SO4。故答案为:验证的方法现象结论有气泡放出,烧杯底变浑浊(合理即可 )猜想不成滴入稀硝酸 (或稀盐酸 )立滴入 BaCl2 或 Ba(OH)2、或 Ba(NO)3有白色沉淀溶液7 小明取酸性锌锰干电池进行探究,他发现电池内部结构如图所示。(查阅资料) (1)锌皮为金属锌 (含有少量的铁 );(2)黑色糊状填充物由炭黑、MnO 、 ZnCl 和 NH Cl 等组成 ;224(3)有关数据见下表 :温度 / 020406080100NH4Cl29.337.245.855.365.677.3溶解度 /g3433954524
26、88541614ZnCl2(实验探究一)小明取适量黑色糊状填充物,按下图所示实验流程进行探究。(1)溶液 A 中溶质主要有 _(填化学式 ),操作中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实现两者分离的依据是_。(2)欲从固体 M 中得到较纯的MnO2 ,操作可采用的简便方法是_ 。(实验探究二)小明取电池外壳锌皮,用砂纸打磨干净,剪成小块,进行实验。(1)取一块锌皮放入盛有适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有ZnCl2 生成。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_反应。 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也能生成ZnCl2 的有 _(填字母序号 )。A ZnO 与稀盐酸B ZnSO 溶液与 BaCl 溶液42C
27、ZnCO 与 NaCl 溶液D Zn(NO )溶液与 NH Cl 溶液33 24(2)另取一块锌皮放入盛有一定量CuSO 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E 和固体 F。4当溶液 E 中只含一种溶质时,该溶质是_(填化学式 );当固体 F 中只含一种物质时,溶液 E 中最少含有 _种溶质。(3)若将 6.5 g 锌皮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则生成氢气的质量_0.2 g(选填 “ ”、“ ”或“ =”)。【答案】 NH4Cl、 ZnCl2两者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同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固体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置换A、BZnSO4 2【解析】(1)黑色糊状填充物中的NH4Cl、 ZnCl2 易溶于水
28、,操作 中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实现两者分离的依据是两者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同。(2)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以除去炭黑。【实验探究二】(1) 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单化化单是置换。A ZnO+2HCl=ZnCl+H2O,正确; B ZnSO4+BaC12=BaSO4 +ZnCl2,正确; C ZnCO3 与NaCl 溶液不反应,错误; D Zn(NO3)2 溶液与 NH4Cl 溶液不反应,错误。故选 AB。( 2)Zn+CuSO4=ZnSO4+Cu, Fe+CuSO4=FeSO4+Cu,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差大的之间先反应,故Zn+CuSO=ZnSO+Cu 先反应。当溶液E 中只含一种溶质时,
29、该溶质是ZnSO ,当固体 F 中只444含一种物质时,该固体物质是铜,溶液E 中最少含有 ZnSO44两种溶质。 6.5g纯、 FeSO净的锌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0.2g 氢气,等质量的锌、铁与酸反应,铁生成氢气多,将含有铁的 6.5g 锌皮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0.2g。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能力、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知识。8 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实验探究)步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骤用玻棒分别蘸取95%酒精 _,蒸馏水:酒精是可燃物,水的酒精、蒸结论(1)_。馏水置于火焰上。不是可燃物。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硬纸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结论
30、 :乒乓球碎片的(2) 片、乒乓球碎片,在铁片中间加硬纸片后燃烧。_比硬纸片的低。热。在右图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溶液中产生气泡;(3)蜡烛火焰 a_填“先于 ”“后于 ” )b熄灭。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烧杯底部变黑;(4)蜡烛火焰 d 比 c 先熄烛。灭。现象的原因是:CO2 不助燃; _。CO2 不助燃,蜡烛不完全燃烧; d 先熄灭的原因是 :_。(拓展)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小火燃烧 ”和 “发生爆炸 ”的原因分别是:_ 。【答案】燃烧不燃烧 着火点先于 CO2 密度比空气大燃烧生成的热气体密度小,占据烧杯的上方
31、,上方氧气含量较低“小火燃烧”的原因是:因为堆积的面粉与空气接触不充分 “发生爆炸”的原因是:与空气接触面积大,燃烧比较剧烈,空气受热膨胀,发生爆炸【解析】(1)根据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解答;(2)根据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解答;(4)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上方氧气含量较低解答;【拓展】根据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不同分析解答。(1) 由于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所以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酒精燃烧,蒸馏水不燃烧;(2)根据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可知,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硬纸片的低;(3) 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分液漏斗中的盐酸注入烧杯
32、中,与烧杯中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 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故能观察到蜡烛火焰a 先于 b 熄灭。 (4)d 先熄灭的原因是燃烧生成的热气体密度小,占据烧杯的上方,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上方氧气含量较低;【拓展】“小火燃烧”的原因是因为堆积的面粉与空气接触不充分;“发生爆炸”的原因是与空气接触面积大,燃烧比较剧烈,空气受热膨胀,发生爆炸。9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学习化学下册77“页的资料卡片 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时,发现难溶于水的CaCO当遇到溶有 CO2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3Ca(HCO) ( CaCO+CO +H O= Ca(HCO) )。联想到实验室检验CO
33、时,是将气体通入澄清3 23223 22石灰水中。若长时间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 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呢?小组决定用小烧杯盛装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会有什么溶质?(查阅资料)(1)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时,NaOH 与 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 +H2O= 2NaHCO3(3)碳酸氢盐都能溶于水,BaCO3 难溶于水且是白色固体。(4)Na2CO3、 NaHCO3 的溶液呈碱性、BaCl2 呈中性(提出猜想) (1)溶质有 NaOH、Na2 C
34、O3; (2)溶质为 Na2CO3; (3)溶质是 _(填化学式 ); (4)溶质全部是 NaHCO3(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用试管取少量小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几溶液变红色该溶液显碱性滴_ 试液 (填酸碱指示剂 )将小烧杯中反应后剩下的溶液进行称量,然后有 _猜想 (4)不成立滴加过量的 BaCl2 溶液生成取步骤静置后的上层清液,滴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猜想 (1)和 (2)不成立(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讨论交流)(1)有同学提出实验步骤是多余的。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_。(2)将实验步骤剩下混合物进行_( 填操作名称 )、洗涤、干燥、称量。发现所得沉淀质量等于步骤中所称量的溶液质量的十分之一,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中Na2 3_)CO 的质量分数约为(A4.26%B 5.38%C3.43%D 10%(反思应用)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