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 氢氧化钠是常见的碱,为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资料)氯化镁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1) A 中溶液呈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要测定它的酸碱度,可使用_。(2) B 中没有明显的现象,该反应真的发生了吗?有同学提出,可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某些物质,根据相应的现象来判断,下列分析正确的有_(填数字序号) 加入 Na2CO3 溶液,如果不产生气泡,能证明反应发生 加入 CuSO4 溶液,如果不产生蓝色沉淀,能证明反应发生。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如果溶液呈紫色,能证明反应发生。( 3) 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该实验证明碱能与某些盐反
2、应。( 4)实验结束后,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一只洁净的烧杯中,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静置,上层清液无色。(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呢?(指示剂除外)(作出猜想)经过讨论,大家作出两种合理的猜想: NaCl ; _(实验验证)将猜想 补充完整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_ 溶液_猜想 正确老师提醒同学们,实验结束后氢氧化钠溶液仍要密封保存,原因是示)【答案】 pH 试纸2NaOH+MgCl2 Mg ( OH) 2 +2NaCl出现白色沉淀CO2232_(用化学方程式表NaCl和 MgCl2氢氧化钠+2NaOH Na CO +H O【解析】【分析
3、】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内能是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详解】(1) A 中溶液呈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要测定它的酸碱度,可使用pH 试纸。(2) B 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加入下列物质:加入 Na2CO3溶液,如果不产生气泡,能证明反应发生; 加入 CuSO 加入紫色4 溶液,如果不产生蓝色沉淀,能证明反应发生;石蕊溶液,如果溶液呈紫色,能证明反应发生;故选。( 3) C 实验证明碱能与某些盐反应,即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2NaOH+MgCl 2 Mg(OH) 2 +
4、2NaCl 。( 4)实验结束后,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一只洁净的烧杯中,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静置,上层清液无色;经过讨论,大家作出两种合理的猜想:NaCl ; NaCl 和 MgCl2;将猜想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猜想正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要密封保存,化学方程式为CO2 +2NaOH Na 2CO 3 +H 2 O 。【点睛】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2 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铝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实验回顾)(l)铝与稀盐酸反应。 用图 1 所示装置制取氢气。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
5、式为 用 B 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_ 。_。(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_。(提出问题)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查阅资料)物质钠与水铝与水汞与水能否发生反应能反应能反应不反应(交流与讨论)(I)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如生活中可用铝壶烧水。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的方法(举一例)_。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将铝片浸入氯化汞 ( HgCl2)溶液中,形成铝汞齐(铝汞合金)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且防止其重新生成。(实验探究)(1)将铝片完全浸入氯化汞 (HgCl2)溶液中 1
6、分钟左右,取出,立即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加入到蒸馏水中(如上图),其表面生成大量气泡、周围出现白色沉淀。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在导管口a 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_(填“下沉 ”或 “上升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实验结论)铝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写出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反思)(1)图2 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_。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_。(2)汞有毒,会污染环境,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硫粉处理单质汞,用饱和
7、硫化钠溶液处理使用过的氯化汞废液。【答案】2Al+6HCl=2AlCl3+3H2氢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金属是否位于氢前面。4Al+3O2=2Al 2O3用砂纸打磨2Al+3HgCl 2=2AlCl3+3Hg上升2Al+6H2O=2Al(OH)3+3H2关闭活塞K,容器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容器内充满氢气,铝无法与氧气接触。【解析】【实验回顾】 (l)铝与稀盐酸反应。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 3+3H2。用 B 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氢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
8、据是金属是否位于氢前面。【提出问题】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交流与讨论】(1)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l+3O2=2A12O3。 (2) 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的方法是用砂纸打磨。还可以将铝片浸入氯化汞 ( HgCI 2) 溶液中,形成铝汞齐(铝汞合金)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且防止其重新生成。【实验探究】 (1) 将铝片完全浸入氯化汞 (HgCl 2) 溶液中 1 分钟左右,取出,其表面生成大量气泡、周围出现白色沉淀。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gCl2=2AlCl3+3Hg,铝比汞活泼。
9、 (2) 在导管口 a 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这是我们检验氢气常用的方法。【实验结论】铝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Al+6H2O=2Al(OH) 3+3H2。【实验反思】 (1)图 2 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关闭活塞K,容器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容器内充满氢气,铝无法与氧气接触。点睛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与稀硫酸或盐酸反应
10、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排在前面金属可以把排在其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从左到右金属活动性越来越弱。3 设计下列实验装置,先用氢氧化钙溶液验证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再验证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 K2 处于关闭状态)。( 1) B 中导管不能插到瓶底,说明原因。( 2)写出完成上述实验的操作及预期现象。( 3)实验后,观察到 A 中溶液无色且有白色沉淀存在,写出 A 中溶质组成可能存在的几种情况。【答案】( 1)使 B 瓶中留部分溶液用于验证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 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中,
11、立即关闭活塞;打开K1,B 中部分溶液倒吸入A 中, A 中溶液变浑浊,证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打开 K 2,C 中溶液分别倒吸入 A、B 中, B 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 3) NaCl; NaCl、 CaCl2【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验证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分析;(2)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的操作步骤,根据药品间的反应分析现象;【详解】( 1)由于实验先用氢氧化钙溶液验证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再验证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所以 B 瓶中留部分溶液用于验证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所以B 中导管插到瓶底时,验证“氢
12、氧化钙溶液验证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时会将B瓶中的溶液全部吸入A 装置;( 2)第一步验证“氢氧化钙溶液验证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装置中的压强减小;打开K1, B 中部分溶液倒吸入 A 中, A 中溶液变浑浊,证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第二步验证“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打开中溶液分别倒吸入A、 B 中, B 中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K 2,C( 3)实验后,观察到 A 中发生的反应有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13、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还可能发生碳酸钙、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溶液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存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有白色沉淀存在,说明盐酸已完全反应,则A 中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氯化钙。4 某中学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A 向 Ca( OH) 2 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B 向 Ca( OH) 2 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C 向 Ca( OH) 2 溶液中滴如稀盐酸D 向 Ca( OH) 2 溶液中滴 CaCl2 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提出问题: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碱的 _性质。(2)交流与讨论:实验 A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反
14、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 C 中没有现察到明显现象,小明认为不能判断Ca( OH) 2 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反应。为了证明Ca( OH) 2 与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小明设计用Ca( OH) 2 溶液、稀盐酸和酚酞试液进行实验的方案、实验过程如图:所加试剂甲乙丙分别是:甲_乙_丙 _。写出Ca( OH) 2 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探究拓展:小宇和小娟对实验D 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无色滤液进行了探究。小娟猜想滤液中含有两种溶质,是氯化钙和_。为验证哪位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请你帮他们设计实验方案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滤液中含有两种溶质。小娟取滤液于试管中,加入_同学的
15、猜想是正确的。【答案】化学CaOH 2溶液变浑浊CaOH2+COOH 2 ()()2=CaCO3 +H2O Ca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Ca( OH) 2+2HCl=CaCl+2H2OCa( OH) 2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解析】【详解】( 1)上述实验 A.B.C 中都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探究的是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故填:化学;( 2)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所以实验中观察到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故填: Ca( OH) 2 溶液变浑浊; Ca( OH)2+CO2=CaCO3 +H2O;探究 Ca( OH) 2 与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时,可设计如下实验
16、: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然后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成无色时,说明二者恰好完全中和,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故填: Ca( OH) 2 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 Ca( OH) 2+2HCl=CaCl+2H2O;( 3) D 实验的溶液是无色的,说明溶液显中性或酸性,即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钙或氯化钙与氯化氢。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可取滤液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若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则说明滤液中含有两种溶质,即小娟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故填:氯化氢;紫色的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5 现有一瓶无色溶液,溶质可
17、能是KOH、 K2 CO3 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查阅资料)KOH 与 NaOH 的化学性质相似,K2CO3 与 Na2CO3 的化学性质相似。K2 CO3溶液呈碱性, BaCl2 溶液、 CaCl2溶液、 KCl 溶液呈中性。(实验探究)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向盛有少量样品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过肯定含有 K2CO3量 CaCl2 溶液_(2)将操作( 1)后的试管静置,再向上肯定含有 _层清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色(评价反思)甲同学提出操作(1)加入的 CaCl2溶液必须过量,其目的是证明23存K CO在的同时还要 _。乙同学提
18、出操作( 1)在溶液较浓时,没有K2CO3 也能产生相同现象,其原因是_;建议改加过量的 BaCl2 溶液, BaCl2 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拓展应用) KOH 和 K2CO3 的混合溶液敞口久置后可能变成K2CO3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答案】有白色沉淀生成KOH(或 OH-) 除去 K2CO3 (或 CO32- )(合理即可)氢氧化钙微溶,会析出BaCl+K2CO3=BaCO3 +2KClCO+2KOH=KCO23+H2O2【解析】【详解】实验探究 肯定含有碳酸钾,则向盛有少量样品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 溶液会有白色沉淀生成,碳酸钾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
19、化钾,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为红色,说明含有碱性物质氢氧化钾,故填:有白色沉淀生成;KOH(或 OH-)评价反思 加入的 CaCl 溶液必须过量,其目的是证明K CO 存在的同时还要除去碳酸223钾,防止对氢氧化钾的检验造成干扰,故填:除去K2332- )(合理即可)CO (或 CO操作( 1)在溶液较浓时,没有 K2CO3 也能产生相同现象,是因为氢氧根离子与钙离子结合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会析出形成沉淀;加入的氯化钡能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故填:氢氧化钙微溶,会析出;BaCl2+K2CO3=BaCO3 +2KCl拓展应用 敞口放置则氢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故
20、填:CO2+2KOH=KCO3+H2O。【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变质物质成分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6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氢氧化钙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判断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于是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大胆提出猜想,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提出问题)该溶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成分?(查阅资料) CaCl2 溶液呈中性( 1)(猜想与假设)猜想 :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_。猜想 :溶液中的溶质有 CaCl2、 HCl猜想 :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 Ca(OH)2猜想 :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 Ca(OH)2、 HCl
21、( 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经过讨论,同学们直接得出猜想 _是不正确的。为了验证余下的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 3)(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_猜想 不正确再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猜想 _不正确支试管中,向里面加入适量碳酸钙有气泡产生猜想 _正确( 4)有气泡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5)(拓展)还可以单独用下列哪种物质来证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_。A CuOB AgNO3C CuD 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 CaCl2Ca(OH)2+2HCl=CaCl+2H2O溶液不变色CaCO3+2HCl=
22、CaCl+H2O+CO2 ACuO+2HCl=CuCl+H2O【解析】【分析】【详解】( 1)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反应结果有三种,恰好完全反应、盐酸有剩余、氢氧化钙有剩余,根据已有猜想,还有一种情况是恰好完全反应,猜想为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钙;( 2)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H2O。经过讨论,同学们直接得出猜想 是不正确的表述,因为氢氧化钙与盐酸不可能同时存在;( 3)进行实验:因为猜想中含有氢氧化钙,故滴加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不含氢氧化钙,证明猜想不正确;因为试液中加入碳酸钙有气泡产生,故溶液中含有酸,故猜想不正确,猜想是正确
23、的猜想;( 4)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有气泡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H2O+CO2 ;( 5)拓展:还可以单独用下列物质氧化铜来证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因为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能证明盐酸的存在;而AgNO3 只能证明氯离子的存在,不能证明是否含有酸; Cu 不能和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NaOH 虽然能和盐酸反应,但无明显现象。故只有氧化铜能用来证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反应的方程式为:CuO+2HCl=CuCl+H2 O。7 某兴趣小组对 KClO3 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编号KClO3 质量 /g催化
24、剂催化剂质量 /g收集 50mLO2 所需时间 /s实验 15-171实验 25MnO20.549实验 35Fe2O30.558实验 45KCl0.5154(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 _(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 _(3)写出 KClO 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3(4)由实验 1 和实验 4 可知, KCl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 1 再继续收集收集50mLO2 ,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解释原因: _(5)要比较 KClO 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O 所需时间外,还32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_催化剂【答案】对比实验MnO2
25、32 有生成的 KCl 加快了反应收集2KClO2KCl+3O气体的体积【解析】【详解】( 1)实验 1 中没有加入可能作催化剂的物质,设置实验填对比实验。( 2)收集 50mLO2 所需时间越短说明催化效果越佳,催化效果最佳的是 MnO2,故填 MnO 2。1 的目的与其他组作实验对比,故MnO 2 用时最短,所以3 种催化剂的(3) KClO3 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催化剂式写为: 2KClO322KCl+3O 。(4)由表中数据可知,加入0.5gKCl,收集 50mLO2 所需时间实验 1 所用时间短一些,说明KCl有催化作用,故填有;维持加
26、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 再继续收集收集 50mL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 171s 是因为氯酸钾分解生成 KCl,KCl 有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故填生成的KCl加快了反应。( 5)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的体积来比较反应速率,故填收集气体的体积。【点睛】如果一种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探究其中一种因素的影响方式时,其它因素应保持不变。8MgO 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硫酸镁和木炭高温煅烧的产物为MgO(固体)、SO 、 CO 、 CO、硫蒸气。22(1)工业上, SO2的任意排放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_。化石燃料燃烧是产生2SO 的主要原因,下列做法能减少SO2 排放的是 _ (填字母)。a 开发
27、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b 向高空排放 SO2(2)在高温、催化剂条件下,CO和 H2 可化合成燃料甲醇(CH3OH),该反应中 CO 和 H2的分子个数比为 _。若 CO和 H2 中混有 H2S 气体, H2S 会与催化剂中的Cu 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其中一种产物为CuS,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3)利用如图装置对硫酸镁和木炭进行高温煅烧,并对产生的四种气体进行分步吸收或收集。已知:常温下,硫为固体; SO2 、CO2 均能与 NaOH 溶液反应。 装置 B、C 中的溶液分别是_、 _。(填字母)a NaOH 溶液b KMnO4 溶液 装置 B、C 的作用分别是 _、_。 装置 D 的作用是
28、 _。 若将装置 A 中的固体隔绝空气加热至 500,就会变成蒸气,其中有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 128 的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_。高温【答案】酸雨a 1: 2 Cu+H22224SCuS+Hb a 吸收 SO吸收 CO收集 CO S【解析】【详解】 SO2 的任意排放,在空气中经过一系列的变化生成硫酸,随雨水落下形成酸雨,所以SO 的任意排放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酸雨;向高空排放SO ,只是稀释了空气中 SO 并没222有减少 SO2的总量,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可以减少22SO 排放,所以能减少SO 排放的是: a。CO 和 H2 在高温、催化剂条件下生成甲醇,化学方程式为:催化剂CO+2H
29、 2CH 3 OH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 CO 和 H2 的分子个数比为 1: 2;题中已知高温高温H2S 和 Cu 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 CuS和 H2,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Cu+H 2 SCuS+H 2 。(3)因为硫酸镁和木炭高温煅烧的产物为MgO(固体)、 SO2、 CO2、 CO、硫蒸气,气体混合物先通过A 装置的长玻璃管,使硫蒸气冷却变成固体留到玻璃管内;因为SO22均、CO能与 NaOH 溶液反应, CO2 不与 KMnO4 溶液反应, CO 既不与 NaOH 溶液反应,又不与KMnO4 溶液反应,所以要先让SO2、 CO2、 CO 通过装置B 中的 KMnO4 溶液除去SO2,剩余
30、气体继续通过C 装置中的 NaOH 溶液除去 CO2,因为 CO难溶于水,再把CO通过 D 进行收集;所以:装置B、 C中的溶液分别是b、 a;装置B 的作用是吸收SO2;装置 C 的作用吸收 CO2;装置设该气体的化学式为D 的作用是收集SxCO;32x128解得 x 4,该气体的化学式为:S4。【点睛】本题考查了镁、碳及其化合物、二氧化硫性质应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混合物分离方法和实验操作方法,对物质性质熟练掌握是解题关键。9 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如图 1),某兴趣小组同学欲对该固体变质情况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变质情况如何?(查阅资料)氢氧化钠
31、在空气中容易变质但不会转化为NaHCO3;CaCl2溶液呈中性233 +2NaCl CaCl +NaHCOCaCO(提出猜想)猜想:固体未变质猜想:固体全部变质猜想:固体部分变质(原因分析)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进行实验)小聪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用足量水溶解,再向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由此他得出猜想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否定的理是_,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组内其他三位同学分别取小聪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同学小红小美小伍实验操作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液加入过量稀盐酸(实验结论)小红、小美的实验中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
32、成且溶液仍是红色,于是他们都出猜想正确(反思评价) (一 )老师指出,仅凭小红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无法确定猜想正确,理由是_(二 )根据小美的结论推测小伍实验现象是_ (提出问题)如何测定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实验原理)通过测定一定质量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来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实验设计)小伍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按如图2 装置进行实验(已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水准管高度可以上下调节,量气管是带有刻度的仪器)(反思评价)(一 )在实验中,若没有植物油,测定结果会_(填 “偏大 ”、“偏小 ”或 “不变”)(二 )操作中,下列情况不影响测定结果的是_(填字母 )A、实
33、验前试管中有空气B、实验中水准管口有水溢出C、读数时量气管和水准管液面不相平D、实验后生成的气体在试管中仍有滞留【答案】 2NaOH+CO碳酸钠、氢氧化钠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氢氧2=Na2CO3+H2O化钙引入了氢氧根离子,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会造成干扰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才会产生气泡偏小AB【解析】【分析】【详解】原因分析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进行实验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在溶液中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小聪同学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反思评价 (一)检验氢氧化钠时,加入的试剂不能引入氢氧根离子,否则会对氢氧化钠的检
34、验造成干扰,所以仅凭小红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无法确定猜想 正确;(二)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混合物中加入盐酸,氢氧化钠会先于盐酸反应,碳酸钠再与盐酸反应,所以根据小美的结论推测小实验现象是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才会产生气泡;反思评价 (一)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二氧化碳的体积减小,所以若没有植物油,测定结果会偏小;(二) A、实验的原理是生成多少二氧化碳,在收集装置中就会体现多少二氧化碳,实验前试管中有空气,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故A 正确;B、实验中水准管口有水溢出,不会影响收集二氧化碳的多少,故B 正确;C、读数时量气管和水准管液面不相平,会产生气压差,造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不准确,故C错误;D、实验后生成的
35、气体在试管中仍有滞留,会影响收集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故D 错误。故选 AB。10 某实验小组的甲、乙两同学围绕Na2CO3进行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把 A、 B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显增加。( 如图二 ) ,充分混合后发现白色沉淀明(1) 甲同学的实验完成后, A 试管一定有剩余的物质是 _( 水除外 ) ;(2) 乙同学的实验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小组同学将C 中液体过滤后,对所得滤液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猜想假设)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滤液的成分作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Na2CO3猜想二: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CaCl2猜想三:滤液中的溶
36、质是NaCl、CaCl2、 HCl猜想四: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讨论交流)通过认真讨论,小组同学排除了猜想三不合理,他们的理由是_;(实验探究)甲同学取少量滤液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乙同学取少量滤液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评价交流)甲同学的实验_( 填“能”或“不能” ) 得出正确结论。乙同学的实验 _ ( 填“能”或“不能” ) 得出正确结论,你的理由是_。(归纳总结)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在确定溶液可能存在的离子时,如果待测溶液中含有与待测离子性质相似的离子,在试剂选择上应从_角度选择试剂。【答案】碳酸钠Na2 323 +2NaCl稀盐酸与碳酸钠能反应 ,A 试管中碳酸CO +CaCl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