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培优易错难题探究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742897 上传时间:2020-12-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2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培优易错难题探究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20-2021培优易错难题探究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20-2021培优易错难题探究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20-2021培优易错难题探究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20-2021培优易错难题探究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要探究碳酸亚铁和氧气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成分,请你参与华雪同学的探究:(查阅资料) 碳酸亚铁( FeCO3)具有还原性,在空气中灼烧生成的氧化物和CO2 气体。 FeO 是一种黑色粉末,它不稳定,在空气中加热,就迅速被氧化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水。 FeCl2 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FeCl3 不能; FeCl3 溶液中滴加 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 FeCl2溶液中滴加 KSCN溶液,溶液不出现红色。(猜想与假设)猜想 1:固体成分是氧化铁。猜想 2:固体成分是四氧化三铁。猜想 3:。(活动与探究)连接仪器、装好药品如图所示(加

2、热和固定装置已省略),打开止水夹K,通入氧气,加热玻璃管 X。当 Y 瓶中产生的沉淀不再增加时,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氧气至玻璃管冷却。取玻璃管里的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盐酸,微热,固体完全溶解。将所得溶液分成甲、乙两份进行实验:实验编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a向甲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b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不消向乙溶液中滴加高锰酸钾溶液失(结论与反思)(1)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FeCO3 在氧气中高温灼烧得到的固体产物是,因此,猜想(填 “1或”“2或”“3)”是正确的。(2) FeCO3 在氧气中高温灼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上述实验(填 “a或”“b)”是多余的,因为。(总结与提升)(1

3、)若实验结束时观察到Y 瓶中仍然是澄清的,可能的原因是澄清石灰水的量不足,导致生成的碳酸钙转变成了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钙的化学式为。(2) CO2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3)华雪同学经过反思,觉得该实验设计还存在问题,因为如果在实验b 中观察到,就不能确定哪个猜想是正确的。所以华雪同学又对该实验进行了定量探究:取11.6g 纯净的碳酸亚铁固体,在空气中高温灼烧至恒重,称得固体质量净减3.6g。通过计算即可确定: FeCO和氧气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成分是。3【答案】【猜想与假设】固体成分是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结论与反思】( 1)氧化铁1( 2) 4FeCO3+O22Fe2O3+4C

4、O2(3) ba 实验已经证明了溶液中存在氯化铁,不存在氯化亚铁;b 实验无法证明是否含氯化铁【总结与提升】( 1) Ca( HCO3)2( 2) CO2+Ca( OH) 2 CaCO3 +H2O( 3)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氧化铁【解析】【分析】【详解】猜想与假设:由假设,也可能是两者的混合物,则猜想氧化三铁。结论与反思:3 是固体成分是氧化铁和四(1)由 FeCl3 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 FeCl2 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出现红色,则向甲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Cl32。FeCl 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FeCl3 不能,向乙溶液中滴加高锰

5、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不消失,说明溶液中不含FeCl23在氧气中高。氯化铁是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故FeCO温灼烧得到的固体产物是氧化铁。因此,猜想1 是正确的。(2) FeCO3 在氧气中高温灼烧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O3 +O22Fe2O3+4CO2。( 3)上述实验中 b 是多余的,因为 a 实验已经证明了溶液中存在氯化铁,不存在氯化亚铁; b 实验无法证明是否含氯化铁。总结与提升:(1)碳酸氢钙中钙元素显+2 价,碳酸氢根显1 价,其化学式为:Ca( HCO3) 2 。( 2) CO2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

6、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 OH) 2 CaCO3 +H2O。(3) FeCl2 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 FeCl3 不能,如果在实验 b 中观察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含有氯化亚铁溶液,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铁,就不能确定哪个猜想是正确的。华雪同学又对该实验进行了定量探究:取11.6g 纯净的碳酸亚铁固体,在空气中高温灼烧至恒重,称得固体质量净减3.6g。假设生成的固体为氧化铁,设固体质量净减质量为x假设成立, FeCO 和氧气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成分是氧化铁。32Na CO 和 NaHCO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它们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_气233体。某学习小组对它们的鉴别方法产

7、生了探究兴趣。(提出问题)如何鉴别Na233CO 和 NaHCO 呢?(查阅资料)(1) 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两种氧化物。(2) Ca( HCO3)2 可溶于水。(3)通常状况下, NaHCO3是一种白色晶体,溶解度小于23的溶解度,饱和的Na CONa2CO3 溶液中通入 CO2 气体,可生成 NaHCO3。(作出猜想)猜想一:可用酚酞溶液鉴别Na2 33CO和 NaHCO 溶液。猜想二:可用加热的方法鉴别Na2CO3 和 NaHCO3 固体。猜想三: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 和 NaHCO3 溶液。猜想四:可用CO2 气体鉴别Na2CO3 和 NaHCO3 溶液。小组

8、同学一致认为猜想一不正确,理由是_。(实验探究)请你与小组同学一起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分别取少量的 Na2 33加热 Na2 3CO 和 NaHCOCO 时,澄清石灰实验 1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并将产生的气体水无变化;加热 NaHCO3_通入澄清石灰水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 2分别取少量 Na2CO3 和 NaHCO3 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均产生了白色猜想三试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沉淀不正确实验 3往盛有饱和 Na2CO3 和 NaHCO3 溶液的观察到 _猜想四两支试管中分别通入足量的CO2 气体正确(问题讨论)同学们对实验2 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从物质在溶液中解离出不同离子的微观角度分

9、析,Na2CO3 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本质原因是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石灰水与 NaHCO3 溶液也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老师指出其反应原理较复杂,有待于今后学习中进一步探究。(拓展应用)除去固体 Na2 CO3 中混有的少量NaHCO3,可用的方法是 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答案】二氧化碳Na2CO3 和 NaHCO3 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猜想二正确或可用加热的方法鉴别Na233固体23CO 、 NaHCO盛有 Na CO 溶液的试管中有白色晶体析出(或盛有 Na2 3溶液的试管中出现浑浊;或盛有23CONa CO 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白色固体)2+2结合生成CaCO332

10、322Ca和 CO3复分解反应2NaHCONa CO +H O+CO 【解析】【详解】Na2CO3 和 NaHCO3 与稀盐酸反应生均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作出猜想:小组同学一致认为猜想一不正确,理由是:Na233CO 和 NaHCO 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实验探究:实验 1,分别取少量的Na2CO3 和 NaHCO3 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加热 Na2CO3 时,澄清石灰水无变化;加热NaHCO3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说明可用加热的方法鉴别Na2CO3、 NaHCO3 固体,猜想二正确;通常状况下, NaHCO3是一种白色晶体,溶解度小于2323溶液

11、Na CO 的溶解度,饱和的Na CO中通入 CO2 气体,可生成 NaHCO3 。实验3,观察到盛有 Na2CO3 溶液的试管中有白色晶体析出或盛有 Na2CO3 溶液的试管中出现浑浊或盛有Na2 CO3 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白色固体,猜想四正确;问题讨论:232+和CO32 结合生成 CaCO3;碳酸钠与Na CO 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本质原因是:Ca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拓展应用:除去固体 Na2 CO3 中混有的少量NaHCO3,可用的方法是加热,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 O+CO

12、2。3 实验与探究某兴趣小组为探究 CO2气体与金属 Mg 的反应,设计了一套制取纯净、干燥2气体,并CO用过量 CO2 与热的金属Mg 充分反应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利用下列装置和相关药品进行实验( 1)检查装置 A 气密性的操作是: _( 2)装置 B 的作用是: _( 3)实验时应先 _,一段时间后再 _(填代号)a、点燃 D 处酒精灯b、打开 A 装置中的弹簧夹,从长颈漏斗处加入稀盐酸、探究Mg 与 CO2 反应的产物可观察到 D 处的实验现象有黑白两种固体产生。查阅资料黑色固体为碳单质,白色固体是镁的化合物。为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假设与猜想(4)猜想 1 白色固体是MgO猜

13、想 2 白色固体是MgCO3猜想 3 白色固体是 _( 5)验证与结论 取 D 中固体适量于试管,加入足量的 _,观察到:有黑色固体不溶物,白色固体消失, _的现象,则猜想 1 成立。猜想 2 和猜想 3 不成立的可能原因是_【答案】关闭弹簧夹(或止水夹),从长颈漏斗加水使漏斗颈内的液面高于锥形瓶内的液面,静置一段时间,两液面高度不变,则气密性好除去 CO2 中的 HCl 气体baMgO和 MgCO3 的混合物 稀硫酸或稀盐酸 无气体产生(或无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加热时氧化镁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或碳酸镁受热分解)【解析】【详解】(1)检查装置 A 气密性的操作是连接装置,利用止水夹加紧橡

14、皮管,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水直至浸没长颈漏斗末端,继续注水至形成液面高于锥形瓶内的液面,一段时间后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故填:关闭弹簧夹(或止水夹),从长颈漏斗加水使漏斗颈内的液面高于锥形瓶内的液面,静置一段时间,两液面高度不变,则气密性好(2)稀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装置B 的作用是吸收氯化氢气体;故填:除去CO2 中的 HCl 气体(3)实验要排尽装置内的空气,以防止镁与氧气反应,故实验时应先打开A 装置中的弹簧夹,从长颈漏斗处加入稀盐酸,再点燃D 处酒精灯。故填: b; a(4)也可能是两者的混合物,则猜想

15、3 白色固体是 MgO 、 MgCO 3MgO和MgCO3。故填:的混合物( 5)碳酸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取 D 中固体适量于试管,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白色固体消失,不产生气泡,则猜想 1 成立。猜想 2 和猜想 3 不成立的可能原因是没有气泡产生。故填:稀硫酸或稀盐酸;无气体产生(或无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加热时氧化镁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或碳酸镁受热分解)4 实验室中有一种含有纯碱、小苏打和少量水的固体粉末样品。为了测定其中小苏打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已知:该装

16、置气密性良好,A、 C、 D 中所装药品足量且能完全吸收相关物质碱石灰是CaO与 NaOH的固体混合物加热条件下,纯碱稳定不分解,小苏打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CO3+H2 O+CO2探究过程如下:称量样品和已装入相关药品的装置 C、 D 的质量,分别为: m、 m1、 m2;将质量为 m的样品装入 B 玻璃管中,按图连接好装置,关闭弹簧夹,给玻璃管加热待玻璃管中样品完全反应,打开弹簧夹通空气,再熄灭酒精灯,直到玻璃管冷却再次称量装置 C、 D 的质量,分别为 m3、 m4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A 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_( 2)装置 C 中所装药品为 _( 3)装置

17、D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4)装置 E 的作用 _(5)依据实验所得数据计算,该样品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为_(用相关字母表示)。(6)误差分析。按上述实验步骤测得该样品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_(填“偏大”“偏小”或“准确”),理由是_。【答案】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浓硫酸2NaOH+CO2232 Na CO +H O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 D 装置中4200(m4m2 ) %偏大;加热样品前没有把装置中的空气11m排出。加热样品前没有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出【解析】【分析】碱石灰能够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且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18、和水。【详解】(1)碱石灰是CaO 与 NaOH 的固体混合物,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A 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2)根据化学方程式2NaHCO3NaCO3+H2O+CO2 可知,从 B 装置中导出的气体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装置D 中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装置C 用来吸收水蒸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装置C 中所装药品为浓硫酸;(3)装置 D 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 Na2CO3+H2O;(4)装置 D 中氢氧化钠能吸收

19、二氧化碳,装置 E 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D装置中 ,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准确;(5)设 :碳酸氢钠质量为x,168 x44 m4 m242x=( m4-m2)42m2 )4200( m4m2 )该样品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m4= 11 100%=%。m11m(6)由于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干扰没有排除,所以造成结果偏大。在反应开始前从左侧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然后称量装置C 和 D 的质量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5 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

20、氢氧化钠反应,还是溶解在水中?(查阅资料) 15 、101KPa 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如下:溶剂水酒精溶解度1.00.5 15 时,在酒精中氢氧化钠易溶、碳酸钠微溶 通常情况下,稀溶液的体积约等于溶剂的体积(实验设计)在15 、 101KPa 时,制取二氧化碳并用于实验甲、实验乙(分析与表达)1 如果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 ,那么氢氧化钠应_ 保存23实验前,两套装置都进行气密性检查,实验甲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_实验甲中,同时滴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是_4 实验乙中,将氢氧化钠完全滴入锥形瓶中,注射器会自动向内移动并将酒精推入锥形瓶,活塞的移动速度是 _ .( 填

21、答案字母 )A 先慢后快B. 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再变慢实验乙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 5 实验乙中, 120mL 酒精 _ ( 填 “能 ”或 “不能 ”) 换成水,原因是 _ 6 实验乙结束时,注射器中酒精体积为20mL,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二氧化碳体积至少是_ mL7 由以上探究可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氢氧化钠反应,但实验乙的数据还不够准确,造成实验乙误差的原因可能有_ .( 写一条 )【答案】 2N aOH+CO2=Na2CO3+H2O密封用手紧握左边的试管,只要U 型管内液面会出现右高左低的现象,一段时间后回落到原位置,同理检验右侧试管右侧液面升高,左侧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右

22、侧液面缓慢下降,左侧上升,右侧液面仍高于左侧B在锥形瓶中观察到白色浑浊现象不能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酒精中43酒精具有挥发性【解析】【分析】【详解】(1)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所以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2)检验装置气密性可以利用装置内外产生的压强差来验证,所以实验甲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用手紧握左边的试管,只要U 型管内液面会出现右高左低的现象,一段时间后回落到原位置,同理检验右侧试管;( 3)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但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压强的变化幅度大,所以实验甲中,同时滴入等

23、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是:右侧液面升高,左侧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右侧液面缓慢下降,左侧上升,右侧液面仍高于左侧;( 4)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装置内的压强减少速度快,但是碳酸钠在酒精中是微溶的,所以将氢氧化钠完全滴入锥形瓶中,注射器会自动向内移动并将酒精推入锥形瓶,活塞的移动速度是先快后慢,故选 B,实验乙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在锥形瓶中观察到白色浑浊现象;(5)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酒精中的溶解度,所以实验乙中,120mL 酒精不能换成水;(6)二氧化碳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0.5,所以 100mL 的酒精中会溶解50mL 的二氧化碳,氢氧化钠 7mL 会溶解 7mL 二氧化碳

24、,瓶内剩余二氧化碳气体体积为:114mL+7mL-100mL-7mL=14mL,所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二氧化碳体积至少是: 114mL-50mL-7mL-14mL=43mL;(7)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的间隔不同,酒精具有挥发性,所以实验乙的数据还不够准确。6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化学药品柜时,发现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受损标签如图所示)。咨询实验老师得知,这瓶无色溶液是一种常用的盐溶液。小组同学对这瓶溶液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是什么物质的溶液?(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假设:碳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讨论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有一条假

25、设不合理。(1)请你指出不合理的假设并说明不合理的理由_。(查阅资料)硫酸钡既不溶解于水又不溶解于酸;碳酸钠溶液呈碱性;Ba( OH) 2性质与 Ca( OH) 2 相似。(进行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完善小组同学的“相互评价”。的化学组次实验操作出现的现象与结论同学相互评价第 1第 2 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产生白色沉淀,第 1组正确。组同学认为猜想成立(2)你认为其理由是硫酸钡和_都不溶于水。第 2第 3 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第正确。组2 组同学认为猜想(3)你认为其理由是 _。成立。第 1 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正第 3确。溶液无明显变化,第组(4)你认

26、为实验中用点滴板比3 组同学认为猜想成试管具有更多的优点是 _立。(写 1 条即可)。(实验反思)针对上述情况,小组同学总结了取用药品时的各种注意事项。(5)你认为倾倒液体药品时,要注意标签_。【答案】,氯化钠中不含氧元素。碳酸钡盐酸量太少,可能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也没有明显现象节约样品向着手心。【解析】【详解】( 1)残缺的标签中可以看到该物质中含有氧元素,所以不可能是氯化钠;( 2)硫酸钡和碳酸钡都不溶于水,故不能确定是碳酸钠还是硫酸钠;( 3)反应后溶液中有生成的氢氧化钠,故加入少量稀盐酸后,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故不能确定沉淀中是否含有碳酸钙;( 4)实验中用点滴板比试管

27、具有更多的优点是节约药品;( 5)倾倒液体药品时,要注意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腐蚀标签。7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 加入到盛有NaOH 溶液的小烧杯中。(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猜想一:只有 Na2SO4 猜想二:有 Na2 SO4 和 H2SO4猜想三:有 Na2SO4 和 NaOH 猜想四:有 N

28、a2SO4、 H2SO4 和 NaOH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 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 试纸、铜片、 BaC12 溶液、 Na2CO3 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实验探究)同时指出( 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1)实验操作

29、中的错误是。(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答案】【学生板演】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 O【假设猜想】猜想四或四【实验探究】 NaOH 或氢氧化钠有气泡产生(1) pH 试纸浸入溶液中(2) BaC122424与 Na SO 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 SO 存在【解析】H SO 和 NaOH 不可能共存,所以猜想四错误;滴加几滴CuSO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244液中一定没有OH-,故没有 NaOH;硫酸和碳酸钠反应会有二氧化碳产生,故能看到有气泡产生;测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滴到pH 试纸上,变色后再和标准比

30、色卡对比,实验操作中将pH 试纸直接伸入待测试液中,会污染试剂;溶液中肯定含有42- ,所以加 BaCl2后肯定有白色沉淀,不能说明一定含有24。SOH SO8在师生联谊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 “吹气生火 ”的魔术。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包裹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稍后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同学们为了揭开这个魔术的秘密,进行了如下探究。(相关信息) 淡黄色固体成分是过氧化钠(Na2O2)。 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分析讨论)根据棉花团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反应中除了生成氧气外,还说明过氧化钠发生的反应是 (填 “吸热

31、 ”或 “放热 ”)反应。(提出猜想)同学们发现残留固体呈白色,对该固体成分进行猜想:猜想 :固体成分是Na2CO3, CO2 参加反应。猜想 :固体成分是NaOH, H2O 参加反应。猜想 :固体成分是 , CO2 和 H2O 均参加反应。(实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用足量且潮湿的CO2气体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充分反应后,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验证 :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有同学认为固体成分仅含有Na2 3CO 。验证 :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 大于 7,有同学认为固体是 NaOH。请问此结论是否正确? (填 “正确

32、 ”或“错误 ”),原因是: 。验证 :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看到白色沉淀产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 溶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是正确的。(实验反思)由验证 的结果可知,验证 的结论错误,因为它不能排除 的存在。(拓展延伸)根据探究所获得的知识,有同学认为可以用过氧化钠做“”滴水生火的魔术,从燃烧的要素考虑,你认为要使魔术成功必须控制 的用量。【答案】放热Na23NaOH 的混合物错误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可能有碳酸钠存CO 和在 CaCl22233 +2NaCl酚酞NaOH水CaCl+Na CO =CaCO【解析】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碱的化学性质;

33、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析:本题研究了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性质,通过“吹气生火 ”的魔术体现了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物质具有可燃性,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可燃物达到着火点然后对反应后的生成物进行探究,提出了三个猜想,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要注意碳酸钠属于盐类,但是它呈碱性,要验证氢氧化钠存在时,必须排除碳酸钠的干扰还要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解答:解:【分析讨论】“”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吹气生火的魔术,也需要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本实验一定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棉花团达到了

34、着火点故答案为放热猜想 :吹出的气体中既有二氧化碳又有水蒸气,因此可能是Na2CO3 和 NaOH 的混合物故答案为 Na2CO3 和 NaOH 的混合物验证 :用 pH 试纸测得的 pH 大于 7,不能确定固体是NaOH,因为Na2 3CO 和 NaOH 的水溶液都显碱性,因此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可能有碳酸钠存在验证 :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是为了排除碳酸钠溶液的干扰,再滴加酚酞试剂时,溶液显红色,就证明一定有氢氧化钠了故答案为CaCl2; CaCl2+Na2CO3=CaCO3 +2NaCl;酚酞【实验反思】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能证明一定有碳酸钠,

35、但是不能证明没有氢氧化钠故答案为 NaOH【拓展延伸】水不能太多,因为水能灭火故答案为水点评:本考点属于实验探究题,考查了二氧化碳、水蒸气分别与过氧化钠反应的有关性质和变化的规律,还对反应后是产物进行探究,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既有实验过程的探究,又有结论的探究首先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了拓展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9 实验课上,同学们发现一瓶久置空气中的氧化钠固体的瓶口有白色粉末。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该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讨论。(猜想与假设)猜想 I:白色粉末是碳酸钠猜想 II:白色粉末是氢氧

36、化钠猜想 III:白色粉末是_(查阅资料) CaCl2 溶液, Ca(NO3)2 溶液呈中性。(实验探究)取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溶液A,设计如下实验:(1)由上述实验可知,猜想 _肯定不成立。(2)若操作滴加过量稀盐酸有气体B 产生,而滴加少量稀硫酸可能没有气体B 产生。其可能的原因是: _(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3)适合操作的X 溶液是 _(填字母序号 )。A CaCl2 溶液B Ca(OH)2 溶液CBa(OH)2 溶液D Ca(NO3)2 溶液(4)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5)请写出操作的两种方案并得出结论。方案一: _ 。方案二: _。【答案】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2NaOH+H2 SO4 Na2SO4+2H2O AD 烧杯、漏斗、玻璃棒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溶液A 中含有氢氧化钠 滴加氯化镁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 A 中含有氢氧化钠【解析】( 1)该白色固体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钠,也可能是两者的混合物;操作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产生气体,该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则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则猜想一定不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