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激励与考核.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587197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励与考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激励与考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激励与考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激励与考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激励与考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激励与考核 激励与考核,有人将两者比作是经营管理的孪生兄弟,有人将两者比作是管理者的左膀右臂,有人将两者比作高悬于员工头上的胡萝卜与大棒。从某种意义上,激励与考核既是一对共生体,又是一对矛盾体,但是无论怎样,这两者永远是组织运作中最难以被忽视的话题。因而,如何保证激励与考核,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就成为企业管理者或团队领导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激励与考核可以如同胡萝卜与大棒,在企业内做到相得益彰。我们发现,为了保证激励与考核能够达到相应的效果,必须要以企业目标为导向,赋予两者相同重要的地位,并且建立无从属关系的动态联系。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胡萝卜与大棒,一般的激励与考核是矛盾的。一边是海水,一边是

2、烈火,更多的时候两者呈现的是水火难容的局面。大部分企业的经营者和员工,在充分的享受激励所带来收益的同时,却在极力的回避考核所带来的压力。实际上,如果设计合理、方法得当,考核并非仅仅是大棒,甚至也可以是胡萝卜。因为考核也能带来更多的利益,他们希望通过全面严格的考核,体现自身的工作价值与工作成果,进而获取相应的薪酬福利。因而,使激励与考核相得益彰的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在员工的激励预期与考核指标充分联系的基础上,使考核成为员工自觉的行为,使激励成为可预期的收益。变被动的考核为主动的考核,变指令性的随机激励体系为可预期的固化激励体系。这样的结果,必然会形成激励与考核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局面。具体而言,

3、为了形成这样的局面,对于激励与考核要从认可度与执行力的两个维度、组织与个体的两个层面来细化分析,即在个体层面高度重视认可度,在组织层面高度重视执行力。在个体层面,最核心的是强调认可度。无论是激励还是考核,首先要在最大的范围内得到团队个体的认同。只有绝大多数个体充分认可了相应的激励体系和考核体系,每个人才会真正的去依照相应的考核指标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以此来预期自己的相应收益。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在团队内部建立相应的员工行为环境,而且要在激励与考核体系设计方面多下功夫,既要体现组织目标的导向要求,又要满足员工个体的利益要求。在组织层面,最核心的是强调执行力。设计好的考核与激励体系,要坚决的执行,强

4、调落实,尽最大可能的全部予以兑现。只有严格的执行考核,才会使员工认真对待其相应的考核指标;只有严格的兑现激励,才会使员工努力的去完成各自的工作,获取相应的收益。在这方面,组织内部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估流程,制度化、规范化考核过程,透明、公开相应的考核结果。而且,明确激励的原则与内容,以及与考核结果相对应的明细条款和计算方式,使收益可以被充分预期。通过在个人层面与组织层面的机制构建,提高个体的认可度与组织的执行力,不仅能够保证员工自发、主动的参与考核,而且能够保证管理者对激励成本有相对准确的预期,更进一步还能够保证组织的规划目标以最小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得以完成。镍氢研发:叶清2010.12.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